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德清县农村社区成人鼾症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整群抽取浙江省德清县4个农村社区,面对面调查上述社区中所有18~64周岁的社区户籍居民.在Epi data3.1中文版建立数据库]SPSS11.0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5726名合格对象中,农村社区18~64岁成人鼾症粗患病率为33.9%,按照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标化,年龄性别标化率为53.8%.鼾症的患病率存在年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χ2=193.13,P<0.001).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较大、男性、吸烟、惠高血压和较胖可能增加鼾症的风险,相应OR值分别为1.04(95%CI:1.03~1.05)、1.87(95%CI:1.59~2.20)、1.60(95%CI:1.36~1.89)、1125(95%CI:1.09~1.45)和1.15(95%CI:1.13~I.18).结论 农村社区成人鼾症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社区成人居民糖尿病发病与空腹血糖水平异常情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设计,随访1908名参加基线调查的18~64周岁的农村社区居民。结果德清县农村社区居民糖尿病2年累积发病率为2.20%,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年龄和性别标化后的标化率为1.10%,在不同年龄组中发病率不同,且随着年龄明显上升;空腹血糖受损的2年累积发病率为4.67%(标化率为3.60%)。本次共随访3374.5人年,德清县农村社区18~64周岁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9.8/千人年。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调整了基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BM I、吸烟、饮酒、规律体育锻炼和高血压之后,与基线空腹血糖<5.6mmol/L的队列成员相比,IFG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发病风险;空腹血糖5.6~6.0mmol/L的人发生糖尿病风险增加了近7倍;基线空腹血糖每增加1 mmol/L,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近8倍。结论农村社区成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病处于较高水平,空腹血糖高,特别是IFG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发病风险,而采用5.6mmol/L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是否空腹高血糖可能更有利于农村社区糖尿病防治,应加强对高空腹血糖人群的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在四川省抽取6个县区3240户共4641名居民,通过检测血糖和询问病史方法进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3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2%,标化率为2.6%;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4.0%,标化率为3.4%;城市18岁以上成人患病率8.8%,标化率为6.2%,农村成人患病率为1.1%,标化率为1.0%,城市高于农村(u=7.04,P<0.01);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达15%以上。结论四川省抽样调查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国2002年同期调查的平均水平,城市高于农村。应针对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特点,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玉环市农村社区成人女性血糖异常现况,分析成人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的年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2年6—12月在浙江省玉环市随机整群抽取的3个乡镇面对面调查20岁及以上户籍女性居民15838人,同时进行体检和血生化检查。按照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患病率标化。结果玉环市农村社区成人女性T2DM和IGR粗患病率分别为13%和18%,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8.4%和13.2%,糖尿病知晓率仅为54.5%。空腹血糖及平均糖负荷后2 h血糖随年龄增高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473.85,P<0.001;χ^(2)_(趋势)=3573.15,P<0.001);IGR、T2DM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至60岁保持较高的水平(χ^(2)_(IGR趋势)=25.15,P<0.001;χ^(2)_(DM趋势)=38.31,P<0.001),其中IGR的患病率稳定上升,而T2DM的患病率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60岁之后增长速度略微减缓。结论玉环市农村社区成人女性2型糖尿病和IGR患病水平均较高,知晓率较低,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8周岁及以上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于2006-2008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分别抽取2个(6 562人)、6个(11 763人)和7个乡镇(10 904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2006-2008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德清县农村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2.10%,28.08%,33.61%,呈上升趋势(P0.01);标化率依次为16.13%,17.23%和16.79%。3次调查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前,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4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影响德清农村社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年龄(与≤40岁组相比:aOR_(40~59岁)=2.42,95%CI:2.10~2.79;aOR_(60岁及以上)=5.51,95%CI:4.76~6.38)、文化程度(aOR_(初中以下)=1.46,95%CI:1.33~1.60)、职业(aOR_(务农)=1.27,95%CI:1.18~1.37)、超重或肥胖(与BMI24 kg/m~2组相比:a OR超重=1.54,95%CI:1.45~1.64;a OR_(肥胖)=2.66,95%CI:2.31~3.06)、规律运动(aOR=0.74,95%CI:0.67~0.82)、糖尿病(a OR=2.86,95%CI:2.46~3.32)。结论德清县农村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超重或肥胖、运动、糖尿病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在当地积极采取控制高血压的措施,控制体重,提倡体育锻炼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六灶社区老年居民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病因及年龄分布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六灶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心血管流行病,并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为5.5%,患者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结论 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分组等均和国外报告的相关资料接近.房颤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冠心病房颤率较高,肺心病、高血压等也是诱发房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安徽省某县农村中老年人群的腹部肥胖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农村社区肥胖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某县农村社区35岁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在共调查的9978的居民中,男性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为35.14%(标化率为34.42%),女性患病率为49.37%(标化率为48.63%),男性要多于女性.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睡眠时间,蛋类、蔬菜、杂粮和甜食摄入为腹型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社区居民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积极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六灶社区老年居民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病因及年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六灶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心血管流行病,并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为5.5%,患者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结论六灶社区老年居民房颤患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分组等均和国外报告的相关资料接近。房颤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冠心病房颤率较高,肺心病.高血压等也是诱发房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社区成人居民超重状况及其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整群抽取浙江省德清县4个农村社区,使用统一调查表面对面调查上述社区中所有18~64周岁的社区户籍居民5840人的一般人口特征和健康相关内容,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等指标。利用Epidata 3.1中文版建立数据库,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5840名调查对象中,平均BMI为22.7±11.6,超重率25.1%,肥胖率3.8%(按照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标化,标化的超重率为21.8%)。从年龄分布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社区居民的超重率均在35岁之后明显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年龄趋势(男:χ2趋势=5.61,P=0.018;女:χ2趋势=50.96,P<0.001;合并:χ2趋势=14.05,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规律体育锻炼后,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非超重居民相比,超重与较高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风险有关,其调整OR(aOR)分别为1.8(95%CI 1.34~2.37)和3.7(95%CI 2.42~5.65),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4%和24%(aOR=1.14,95%CI 1.10~1.20;aOR=1.24,95%CI 1.16~1.32)。结论德清农村社区成人居民超重率较高,超重既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也与空腹血糖受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与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玉环农村社区35周岁及以上居民高血糖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于2009年至2010年开展玉环农村人群健康队列基线调查,面对面调查所有农村社区中35周岁及以上的社区户籍居民(125 479人),同时体检,测量空腹血糖等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SPSS 16.0中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按照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年龄标化。结果118 274名实际完成调查的对象平均空腹血糖为(5.4±1.8)mmol/L,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及高空腹血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0.1%、19.4%和29.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3%、19.8%和29.1%)。不同性别人群的血糖异常情况略有不同,男性居民略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8,P0.001)。从年龄分布看,高血糖患病率35~44岁最低为19.9%,55~64岁最高为36.4%,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其他协变量之后,年龄、性别、是否务农、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BMI与高血糖风险有关。结论玉环县农村社区35周岁及以上居民高血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整群抽取浙江省德清县4个农村社区,面对面调查6068名18—64周岁的社区户籍居民,以了解德清农村社区成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提示转型期农村社区居民的有效卫生需求未得到合理满足,目前的新农合制度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目的 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标准,7~17岁人群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二者之和为23.2%。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25.0%、21.6%、17.4%、15.1%、19.2%和12.8%,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0.6%、7.2%、6.4%、4.3%、6.0%和2.7%。按照年龄段统计,0~6岁组的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0%;7~17岁组的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18岁及以上组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和城乡之间有很大不同。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年居民过量饮酒现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居民中过量饮酒的现状,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数据,对53073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过量饮酒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中过量饮酒比例为4.7%,男性、女性分别为8.4%和0.8%,城市、农村分别为4.1%和4.9%,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组分别为4.1%、6.4%和4.4%;酒精消费者人群中过量饮酒的比例为49.1%,男性、女性分别为51.5%和32.1%,城市、农村分别为39.6%和54.7%,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组分别为45.7%、52.6%和49.8%。结论应加强过量饮酒危害的宣传,尤其注重农村人群和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 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 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 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 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5.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9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000多万和3000多万。结论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Zhao W  Chen Y  Lin M  Sigal RJ 《Public health》2006,120(8):696-704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different sex and age groups by analysing the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conducted in Canada in 1996-1997. STUDY DESIGN: A total of 53072 people aged 20-64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Depression was defined as depression scale 5, based on the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Short-Form (CIDI-SF). Respondents who answer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ffirmatively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diabetes: 'do you have diabetes diagnosed by a health professional?'. METHODS: 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djust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effects, and a bootstrap procedure was used to take sampling weights and design effects into account.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was much higher in people aged 40-64 years than in people aged 20-39 years (men: 4.7% vs. 0.5%; women: 3.5% vs. 0.8%,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people aged 20-39 years had a slightly higher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than those aged 40-64 years (men: 3.1% vs. 2.9%; women: 6.6% vs. 5.4%, respectively). Diabete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women aged 20-39 years (odds ratio [OR]=2.5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19, 5.32), but not in women aged 40-64 years (OR=1.62, and 95% CI=0.65, 4.06). The associ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in both age groups in men, but it tended to be stronger in the younger age group. CONCLUSIONS: The data suggest that diabete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particularly in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浙江农村社区已婚育龄女性贫血状况及饮茶与其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设计,整群抽取浙江省德清县4个农村社区,面对面调查上述社区中20~49周岁的社区已婚育龄女性居民1425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等。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在SPSS11.0中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分类变量进行卡方检验;在二分类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检验饮茶与贫血的关联。结果在1425名调查对象中,平均血红蛋白(114.7±17.0)g/L,贫血患病率为63.3%,以轻中度贫血为主,20~30岁组、31~40岁组和41~49岁组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3.5%、63.2%和63.4%,差异无显著性。饮茶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饮茶者(t=3.33,P=0.001);饮茶与贫血患病存在统计学关联,饮茶者贫血的校正OR=0.56(95%CI:0.45,0.70),进一步的分析中,饮茶对无论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应,其校正OR分别为0.57(95%CI:0.43,0.75)、0.57(95%CI:0.43,0.75)和0.28(95%CI:0.11,0.70)。结论转型期的浙江德清农村社区已婚育龄女性的贫血患病率依然较高,饮茶可能与其贫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成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及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为我省农村地区防治高血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 091名年龄在35岁以上的农村成年人参加了此次调查。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用标准水银血压计对参加者进行了血压测量。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由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后获得。结果总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6.1%。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20.7%、30.6%、41.6%、62.8%、71.7%和15.2%、27.3%、36.8%、56.5%、62.7%。在参加者中,对高血压7种危险因素(遗传、肥胖、年龄、缺乏锻炼、吸烟、饮酒、高盐摄入)的知晓率分别为7.0%、8.7%、21.8%、9.4%、1.3%、7.3%、1.5%。21.5%的高血压患者和15.1%血压正常者知道他们自己的血压值,仅有3.1%的高血压患者和2.2%的血压正常者知道正常血压值。结论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地区成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高,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应该采取全面的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并提高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