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山东省17个行政村中≥18岁男性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以其中642名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名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分析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并评价吸烟归因遗传认知对拒烟自我效能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结果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对戒烟成功有显著的负性影响(OR=0.642,95%CI=0.479~0.859);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积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消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习惯情境拒烟自我效能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2.397±0.023)、(2.319±0.030)、(3.060±0.026)和(2.592±0.022)分,均低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730±0.051)、(2.812±0.065)、(3.615±0.058)和(3.052±0.049)分,尼古丁依赖得分为(3.447±0.080)分,高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168±0.174)分(均P<0.001)。结论吸烟归因遗传认知是戒烟成功的危险因素,并可降低吸烟者知觉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拒烟自我效能水平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SASES)评分获得;在调整婚姻状况、职业、教育水平潜在混杂因素后, 采用分式多项式模型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呈"U"形曲线关系, 最低值在60岁左右。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不一致, 中年人群显著低于青年及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戒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上海市4个居民社区和3家公司中招募吸烟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戒烟意愿、吸烟状态、吸烟成瘾性、烟草危害认知、拒烟自我效能、吸烟合理化信念等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吸烟者的年龄为(37.1±10.2)岁,58.3%的文化水平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1.46±7.22)支,吸烟者中属于轻度尼古丁依赖者较多(58.3%),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者248名(73.8%)。与低拒烟自我效能者相比,高拒烟自我效能的吸烟者具有戒烟意愿的可能性更大(OR=2.406,95%CI:1.357~4.267);低吸烟合理化信念的吸烟者较高吸烟合理化信念者更有可能具有戒烟意愿(OR=2.112,95%CI:1.167~3.821)。结论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和吸烟合理化信念可对其戒烟意愿分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开展控烟工作时可以关注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吸烟合理化信念的纠正,从而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男性吸烟者既往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8月在济南市平阴县、临沂市莒南县、济宁市梁山县各抽取3个自然村,对其中≥15岁居民逐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烟草暴露情况、吸烟的态度和危害认知情况;采用Hurdle计数模型探讨既往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98名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既往从未戒过烟者1 267人(70.47%),至少戒过一次者531人(29.53%)。Hurdle模型logistic回归部分表明,婚姻、教育和吸烟危害认知是影响是否戒烟的主要因素,已婚者相对于未婚者尝试过戒烟的可能性更大(β=0.705,P=0.002),教育程度(β=0.214,P=0.026)和吸烟危害认知程度(β=0.237,P=0.009)越高尝试过戒烟的可能性越大;零截尾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和吸烟危害认知是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开始吸烟年龄越小(β=-0.167,P=0.035)、吸烟危害认知程度越高(β= 0.146,P=0.020)其戒烟次数越多。结论 山东省农村男性吸烟者中尝试戒烟的比例较低;影响是否戒烟与戒烟次数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应根据吸烟者过去是否有过戒烟经历及戒烟次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戒烟成功)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戒烟失败)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评估社会支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结果 调整协变量(包括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开始吸烟时年龄、吸烟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戒烟成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戒烟失败组(P<0.001),客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 P=0.763);而在不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良的社会吸烟文化中,社会支持对自发性戒烟成功起着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吸烟危害认知水平及戒烟意愿,对控烟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165个村/居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 594例有效样本中,49.93%不想戒烟,男性不想戒烟者比例为50.39%,女性为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1,P=0.002),郊区为56.78%,城区为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7,P<0.001)。吸烟者与戒烟者戒烟动机中,因所患疾病原因,戒烟者中比例(29.88%)高于吸烟者(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65,P<0.001)。吸烟危害认知较好女性的比例(34.97%)高于男性(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郊区的比例(35.44%)高于城区(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4,P<0.001);从不吸烟者的比例(35.15%)高于吸烟者(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7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一般者(OR=0.61,95% CI:0.39~0.94)与认知较差者(OR=0.67,95% CI:0.50~0.90)不易产生戒烟行为,认知一般者(OR=0.64,95% CI:0.53~0.76)与认知较差者(OR=0.87,95% CI:0.78~0.98)更易产生吸烟行为。结论 北京市18~65岁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戒烟动机主要出于健康考虑,从不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优于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是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戒烟行为及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重庆市成年人吸烟、戒烟状况的流行水平及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4)调查数据,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个监测点5 400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18岁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7.4%,其中男性为53.5%,女性为1.1%,40~50岁组男性最高(58.4%);农村高于城市,渝东南翼高于其他地区;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7.5%,被动吸烟率为52.4%。现在吸烟者的人均每日吸烟量为17.5支,男女性分别为17.6和13.5支。男性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每日吸烟量最多,分别为20.1、18.9支。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20支(重度吸烟)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重度吸烟比例为59.3%,其中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的男性最高,分别为66.8%和65.2%。每日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0.8±7.2)岁,女性晚于男性,农村晚于城市。开始吸烟的年龄< 25岁的占80.2%,15~25岁占70.3%。吸烟者的戒烟率为20.1%,成功戒烟率为13.7%,打算戒烟率为25.1%。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呈随吸烟者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18~40岁组的成功戒烟率最低(4.8%)。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19.6%,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21.9%。结论 重庆市≥18岁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态仍处于高水平,吸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烟草知识的认知不足,烟草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东省≥15岁居民对电子烟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电子烟使用和戒烟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电子烟相关研究提供初步数据。方法 使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标准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山东省抽取6 401名调查对象,用掌上电脑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使用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电子烟知晓率为37.6%,曾经使用率为3.8%,现在使用率为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城市、年龄较小、现在或以前吸烟、看到过吸烟危害或者鼓励戒烟的信息是吸电子烟的危险因素。电子烟使用者的尝试戒烟率(30.1%)明显高于不使用者(19.5%)(P<0.05),但戒烟率却远远低于不使用者(P<0.05)。结论 电子烟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呈上升的趋势,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一步应加强并规范电子烟使用情况的监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 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 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χ2/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OR=0.693,95%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OR=0.628,95%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OR=0.438,95%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OR=1.056,95%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戒烟门诊男性吸烟者成功戒烟的相关因素。方法 由经培训的医生对自愿在戒烟门诊就医的吸烟者进行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 之后进行1 周、1 个月、3 个月和6个月4 次标准化的电话随访干预。6 个月随访时主要分析指标为“7 天时点戒烟率”和“3 个月持续戒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8 年10 月至2012 年12 月共有355 人入组, 其中255 人完成6 个月随访。符合方案样本(n=255)的“7 天时点戒烟率”和“3 个月持续戒烟率”分别为34.9%和25.5%, 而意向性分析样本(n=355)则分别为25.1%和18.3%。logistic 多元分析结果显示, 戒烟成功与首诊呼气一氧化碳测试水平低、戒烟信心自评分高、买烟费用低、伴有医生诊断的烟草相关慢性病呈正相关。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克服烟瘾、需要用吸烟缓解工作压力、受到身边其他吸烟者的影响, 以及缺乏戒烟的心理准备和毅力等。结论 吸烟量较少、戒烟自信心强、患有烟草相关慢性病的男性吸烟者较易成功戒烟, 应为吸烟者提供定期的随访干预服务, 增强其戒烟动机和创造良好的戒烟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及危害认知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成年人现在吸烟状况及危害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个街道/乡镇180个社区,共计19 815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9 738人。现在吸烟率为26.6%(5 253/19 738),男性为52.2%(4 875/9 340),女性为3.6%(378/10 398),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2.7%(1 473/4 499);郊区现在吸烟率为28.9%(2 320/8 023)高于城区的25.0%(2 933/11 7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4 677/19 738)。开始每天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2支。知识得分平均为5.8分;现在吸烟者5.5分,明显低于现在不吸烟者6.0分(t=-9.854,P=0.000)。5.7%(298/5 213)的现在吸烟者打算1个月内戒烟,就医时医生建议戒烟的比例为66.0%(1 638/2 481)。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为31.8%(3 703/11 628),5.5%(202/3 686)打算1个月内戒烟。结论 北京市男性吸烟水平仍处于高平台期;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低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缺乏;戒烟意愿低;医生建议戒烟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戒烟门诊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戒烟门诊运行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控烟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2013年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我国201家戒烟门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6家戒烟门诊负责人进行访谈,并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对北京地区398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国仍在正常运行的戒烟门诊有94家,51%的戒烟门诊设置在呼吸内科,平均配备出诊医生或护士3.24人,近一个月平均每周接诊量为6.92人。针对北京戒烟门诊和吸烟者调查显示,戒烟门诊病例的一个月戒烟成功率在50%以上;公众对戒烟门诊知晓率为48%;如果要戒烟,会选择去戒烟门诊的比例为21.9%;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吸烟不是“疾病”。结论 戒烟门诊就诊量少,导致戒烟门诊数量大幅下降,政府和医院应共同努力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戒烟门诊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建立良好的戒烟门诊转诊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戒烟咨询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戒烟情况,为慢阻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中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测试FEV1/FVC<70%的调查对象作为慢阻肺患者,其中5 791名通过询问调查发现的现在吸烟和曾经吸烟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应用复杂抽样调整方法,估计慢阻肺患者中的戒烟率、戒烟比、成功戒烟率、曾经或现在每日吸烟者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与现在吸烟者中尝试戒烟的比例。结果 我国≥40岁吸烟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是25.0%,成功戒烟率是19.1%,戒烟比为23.1%,曾经或现在每日吸烟者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为17.6%。戒烟率和戒烟比均为城镇高于乡村(P<0.05),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知晓吸烟是慢阻肺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戒烟率和戒烟比高于不知晓的患者(P<0.05);吸烟量越小,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越重,戒烟率和戒烟比越高(P<0.05)。结论 我国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和戒烟比较低,应加强慢阻肺患者戒烟的健康教育,促进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积极开展戒烟劝诫并提供多种戒烟途径,最终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Cigarette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affects the unborn fetu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1) the smoking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in the Yamato and Ayase municipalities, Kanagawa, Japan; (2)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entiate successful spontaneous smoking quitters from continuous smokers during pregnancy; and (3) the awareness of risks of smoking that may influence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420 postpartum women, who delivered their babies from July 2002 to October 2002, was performed. Out of 420 respondents, 275 (65.4%) did not smoke before and during pregnancy. Of the 145 women who smoked before pregnancy, 101 (69.3%) quit successfully while pregnant. Smoking prevalence during pregnancy was 10.4%. Out of 101 successful quitters during pregnancy, 22 (21.8%) women resumed smoking after childbirth.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primiparous women and women living with non-smokers in the household. Although maternal age predicted smoking cessation in a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redictive value was lost in the multiple analysis. A simple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wareness of smoking risks and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It is suggested that Japanese smokers are more likely to quit while pregnant than women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m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help multiparous women and women living with smokers to give up smoking.  相似文献   

15.
戒烟干预对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戒烟干预对戒烟门诊求助者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0 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未使用戒烟药物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戒烟门诊医师首诊时为吸烟者进行≥30 min的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之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共进行4次随访电话干预(每次15~20 min).对照组为2012 年8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某病区常规查体的吸烟者,基线和随访时均不进行干预。比较基线和1年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烟草相关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14例和213例研究对象。意向性分析显示,干预组1年随访烟草相关知、信方面共有5个变量的知晓/同意率高于基线。两组的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分别为4.7%和27.3%.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年随访时戒烟率与暴露于戒烟干预、女性、尼古丁依赖评分低和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正向变化(吸烟导致心脏病、应该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产品推广、吸烟浪费金钱和酒楼、饭店应该全面禁烟)共7个变量呈正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2.85(2.00~4.07)、3.34(1.23~9.07)、2.78(1.64~4.72)、2.30(1.03~5.15)、5.33(1.47~19.32)、6.32(1.56~25.62)和10.47(2.25~48.84).结论 戒烟门诊求助者的烟草危害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通过系统化戒烟干预,部分吸烟者知识及态度有了一定提高。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的有益转变,有利于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北京市≥15岁人群吸烟及戒烟状况,评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方法 2014年和2016年参照全球成年人烟草调查的原则和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从北京市324个街道/乡镇中抽取50个,再从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村委会,共计100个监测点;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监测点抽取100个家庭户;用掌上电脑从所有满足条件的家庭成员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法自动抽取1名≥15岁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以入户调查形式获得数据。用SPSS 20.0软件的复杂抽样数据分析模块,以基本权重、未应答权重和后分层校正调整权重的乘积进行加权,计算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戒烟率等指标,并估算可信区间。结果 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有效个人问卷8 484份和9 372份,总体应答率分别为86.5%和96.5%。2014年北京市≥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3.4%,2016年为22.3%,按照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现在吸烟者的数量减少了19.9万人。每日吸烟者比例由2014年的20.7%下降到2016年的19.2%。现在吸烟者的日平均吸烟量由2014年的14.6支上升为2016年的15.4支。戒烟率由14.9%上升为16.8%。现在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尝试一次戒烟的比例由2014年的22.3%上升为2016年的23.2%。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意愿的比例由2014年的11.6%上升为2016年的15.5%。过去12个月看过医生的吸烟者中,收到医生戒烟建议的比例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为58.9%和59.2%。2016年人群中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中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的知晓率分别为36.8%和29.5%,7.7%的知晓者去过戒烟门诊,5.5%的知晓者使用过戒烟热线。结论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年≥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下降。下一步应加大戒烟服务宣传,提高现在吸烟者对戒烟服务的知晓,促进其寻求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7.
《Annals of epidemiology》2014,24(3):236-239
Purpose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smoking data in contemporary U.S. birth certificates.MethodsWe compared data on prenatal smoking as reported on Washington State birth certificates to cotinine measured in archived newborn screening dried blood spots for 200 infants born in 2007 (100 randomly selected from births to self-reported nonsmokers and 100 born to self-reported smokers). We estima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irth certificate data to identify prenatal smokers and the precision with which self-identified third trimester smokers report smoking levels.ResultsInfants born to two (2%) mothers who reported they did not smoke during the pregnancy had whole blood cotinine concentrations consistent with active smoking by the mother (sensitivity 85%). Sensitivity of the birth certificate to identify reported smokers who continued to smoke throughout pregnancy was similar (89%). Among self-identified third trimester smokers whose infants'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shortly after delivery, Spearman rho between infant cotinine and maternal-reported cigarettes/day in the third trimester was 0.54.ConclusionsBirth certificates may represent a viable option for assessing prenatal smoking status, and possibly smoking cessation and level among smokers,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 sufficiently powered to overcome a moderate amount of exposure measurement erro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 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结论 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