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城乡各100名居民,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人群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59.94%,干预后为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干预后扬中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应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评估居民健康素养综合干预与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干预前与干预后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居民健康素养总正确回答率为73.31%,干预后居民健康素养总正确回答率为7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居民知识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7.86%、81.12%;干预前后居民行为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7.86%、70.52%;干预前后居民技能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8.65%、73.50%,3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城市社区居民知识性健康素养有较大提高,效果明显;技能性健康素养虽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行为性健康素养反而有所降低。在健康教育干预时应加强重点健康行为和技能的演示,同时要适时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3.
无锡市健康素养监测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做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工作,探索社区健康素养监测干预方式。方法:以健康知识讲座、行为指导等方式,对无锡市15~69岁的社区常住居民进行3个月左右的健康干预,并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本底调查和干预评估。结果:居民的健康观念持有率提高了5.19%;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27%;健康行为与技能形成率提高了14.01%。结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疾病防治及食品卫生知识,更易引起群众的关注,干预后知晓率有较大提高;简单易学的健康行为、技能短期干预效果好于知识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利用移动健康长廊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的效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进一步推广移动健康长廊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健康长廊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区19个镇、街的16~8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干预,每个镇、街随机抽取100名常住居民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健康信念与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通过比较前、后2次调查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调查1985人,干预后调查1935人,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来源于同一总体(P〉0.05)。干预前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态度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9.04%、74.13%和76.14%,干预后分别为78.54%、84.83%、77.92%,干预后3个率分别提高19.50、10.70和1.78个百分点(19〈0.01)。结论移动健康长廊干预方法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有较明显成效,可作改良推广,但干预对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幅度较少,估计与干预时间较短,未能从深层次影响居民改变原有健康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居民五类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成都市居民五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进行调查,为制定和评价健康教育政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市选取3个城区和3个郊区共3046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成都市居民具备五类问题素养水平各不相同,具备科学健康观的占34.4%,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占47.2%,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占15.3%,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占53.4%,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占15.1%.结论:针对居民对五类健康问题知晓率较低的部分,重点加强健康促进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分层多阶段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开江县农村居民采取以健康教育进夜校和院坝会集中宣讲及对行动不便等特殊人员采取上门宣传的形式,进行健康素养教育干预,半年后随机抽取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开江县农村居民干预前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6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三方面及六问题健康素养水平差异除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短期集中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应以健康素养教育为中心,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居民健康素养干预现状、需求,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点团体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3个市的58位居民进行访谈。结果居民对于健康素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健康意识增强,拥有健康行为人数增加,对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较高。居民关注健康素养干预内容主要是慢性病、膳食平衡知识。选择健康素养干预形式列前3位分别是:看电视占70%、听专家讲座占65%、阅读小册子、折页占60%。但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中存在干预内容零散、形式简单及对象单一问题。结论健康素养干预要充分考虑干预内容的系统性、干预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同干预对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干预活动如主题巡讲、发放健康素养传播材料等措施,对雨花台区的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居民健康素养的持有率从18.1%上升到76.9%,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持有率提高了5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53.1%、健康技能提高5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效果显著,干预方法有待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更能引起居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市港闸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探索社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方法。方法以健康知识讲座、广场活动、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品等方式,对南通市港闸区15~69岁的社区常住居民进行6个月左右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干预前后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居民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提高了6.91%;生活方式与行为正确率提高了1.73%;健康技能正确率提高了18.23%。结论居民关注度高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实用简便的健康技能的干预效果好于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11月,在汕头市整群抽样抽取城乡社区各2个,调查16~70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2009年10月,再次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公民健康素养总知晓率,健康教育前1002人为45.58%,开展干预活动1年后995人为52.71%(P〈0.01)。[结论]公民健康素养干预试点工作取得效果,但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阴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手册>,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0名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江阴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9.80%.结论:应继续加强健康素养社区干预,有效提高江阴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福建省三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效果,为探索健康素养干预方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明市社区居民450人进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干预.干预前后应用 《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 ml对健康无害”、“成年人正常脉搏、体温”和“肺结核病人可以享受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等问题,在实施强化干预后答对率从58%以下提高到78%以上,提高达20%以上.在生活方式与行为判断情况方面,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的正确做法”答对率最高,达91.28%;有6项内容在干预后行为形成率仍在60%以下,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为最低,仅30%.结论 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应总结示范点经验,因地制宜,逐步扩大干预范围,实施更为高效的干预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方法.方法:以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展版),健康教育入户资料,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为主要干预手段,在淮安市城区进行为期4个多月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干预前后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城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观念持有率、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形成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干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居民相关健康知识、健康观念、健康行为与基本技能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简单易行的自我检查技能和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安徽省居民健康素养干预进行效果评估,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方法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6个市(县)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以《健康66条》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健康素养评估。结果安徽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从8.79%提高到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从20.72%、15.31%提高到33.92%、3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干预后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05、22.56、1012.05和72.32,P<0.01)。结论集中式、广覆盖、多形式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对居民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的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评价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黄埔区两街各四个居委分别作为监测点,在第一年对监测点18~69岁的常住居民240人,完成两次健康素养调查,作为监测初期本底资料和终期干预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经干预后广州市黄埔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为(76.47±1.8)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76.51±1.9)分,健康技能得分为(87.76±2.2)分,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78.46±1.7)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民健康素养得分除小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大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通过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发现居民健康素养的薄弱点,探讨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徐汇区社区监测点抽取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监测。对比分析徐汇区2008年与2011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011年被调查居民具有健康素养的概率是2008年的10.087倍。其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是健康素养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两次调查知晓率偏低的指标基本相同,如对健康概念的正确理解分别为31.2%和27.1%,对肥胖概念的准确认知分别为18.4%和19.5%。结论 3年的健康促进干预对徐汇区居民健康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今后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应重点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地震之后汶川、北川、绵竹和都江堰4个极重灾区人群的健康素养状况在综合行为干预后的效果,对干预活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干预活动开展的前后分别调查了480名和468名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等内容。结果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57.4%和79.7%;健康行为形成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69.2%和77.4%。知晓率和形成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1;χ2=36.9,P0.01)结论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后,地震灾区居民掌握了更多健康知识,更多人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创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广东省行动示范区”(以下简称“行动”示范区)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25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村和2个居委会的居民和分层随机抽取辖区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对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前后的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需求率进行比较。结果城北镇居民总体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27%提高到干预后的82.98%(P〈0.01);总体生活方式行为与技能改变率从干预前的63.32%提高到干预后的72.49%(P〈0.01);乱扔垃圾、缺少锻炼和口味重等不良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变。干预前当地居民认为亟需改善体育健康设施、治安和噪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61%、31.95%和30.84%,干预后对改善体育健康设施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增至47.99%和.27.74%。结论创建“行动”示范区综合措施干预后,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一二一"行动策略社区干预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积极倡导健康"一二一"行动,探讨健康"一二一"行动策略对社区居民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开展健康教育、发放指导工具、组织健康膳食烹饪比赛和健身运动会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曹一社区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1年左右的健康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常住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