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发生现状,探讨其流行特征及其原因,为预防医务场所暴力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综合医院,随机抽取医务人员1317名,调查其在1年内遭受医务场所暴力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务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5.6%;性别、职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的医护人员最易遭受暴力攻击(P<0.05);门急诊科室暴力发生率最高(P<0.05).施暴者主要是家属或探视者;施暴原因主要为候诊时间或等待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施暴者要求未得到满足.医务人员的应对方式主要是与对方讲道理.结论:医务场所暴力已成为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应加强防范管理以减少医务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及规律。方法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共收集786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暴力总发生率为57.03%;男性高于女性;26~45岁年龄段遭受暴力的频率最高;急诊(81.55%)、精神(76.19%)、儿科(70.00%)的暴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暴力多发生在住院病房(27.90%)和病房医生办公室(17.00%);施暴者男性(44.30%)和中年人居多(42.00%)且多为患者家属(49.90%)。结论暴力总发生率较高,急诊科、精神科、儿科遭受暴力的次数最多。中年和男性、患者家属是最主要的施暴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法使用《医疗部门工作场所暴力国家案例研究工具一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4个行政区域共16所医疗卫生机构的16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8.69%,其中8.94%曾遭受身体暴力,59.75%曾遭受心理暴力。遭受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时,处置方式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告知管理者(17.52%)、向同事诉说(22.07%),占比最低的分别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31%)、向工会或协会求助(2.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OR=1.696)、门诊和急诊(0R=5.936)、护士长及以上职务(OR=5.980)、三级医院(OR=9.391)、大专及以下学历(0R=8.830)、每月晚班天数较多(OR=3.915)的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风险较高。结论新疆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经历者处置方式仍局限于个人层面且对处置结果并不满意,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与医院级别、科室、夜班、行政职务、学历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兰州市三级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急诊科开展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3-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兰州市7家公立三级医院的156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已有问卷为模板设计本次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并展开调查。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中,共有93人在过去一年里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59.62%。其中以语言暴力为主,发生率为57.05%,躯体暴力和性骚扰的发生率分别为28.85%和7.05%。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在抢救室、病房和大厅走廊,以患者及陪员共同施暴为主;施暴原因主要是酗酒或药物滥用(53.76%)、不合理要求被拒(43.01%);医护人员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忍让回避(63.44%)与耐心解释(62.37%)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参加防暴培训是兰州市急诊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52、2.964、2.336,P<0.05)。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应根据暴力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西省医务人员遭遇医院暴力的现状,为应对医院暴力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运用医务场所暴力调查表、医院暴力事件特征调查表对江西省154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8.67%的医务人员曾遭遇过医院暴力,以情感虐待比例最高。暴力发生主要以白班为主,发生位置以医生办公室和住院部为主;施暴者主要特征为中年、男性、家属。工作人员应对方式主要为耐心解释、向他人求助;医院对当事人的处理不闻不问占38.75%,心理疏导占34.95%,无端批评与指责占16.26%。结论医院应关注医院暴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能力,增强其执业信心。  相似文献   

6.
陈春霞 《现代保健》2014,(13):79-82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2所医院所有在职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及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应答率为94.7%.568名医务人员中有36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发生率为65.0%,其中言语攻击最常见,发生率为60.2%,躯体攻击次之,发生率为18.5%,还有少部分人遭受过性攻击,发生率为2.6%.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和职称的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趋势x2检验显示,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越低,暴力发生率越高.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年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职称4个特征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开展暴力预防应结合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和职称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5—7月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武汉市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63名社区护士在过去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2.6%,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攻击、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其中,50.9%的发生在白班;63.6%的施暴者为患者家属;发生暴力事件后护士感到委屈(76.1%)、感到气愤(59.2%)和工作热情下降(49.8%);81.8%的护士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43.6%的护士认为医院处理得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和职称是影响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需从政府、社区医院、护士个人3方面共同行动,针对社区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特征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降低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中遭受暴力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工作场所暴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深圳市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医务人员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9.78%,其中躯体攻击为7.03%,情感虐待为44.05%,威胁恐吓为19.37%,言语性骚扰为8.75%,躯体性骚扰为3.30%;年轻群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学历、医患关系不满程度、岗位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有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高组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月收入高、医患关系不满程度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应针对情感暴力做出预防措施。同时深化医疗改革,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其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为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改善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省各地区市级医院的护理人员679名,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和亚健康状态量表对该省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及其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年龄30~45岁的护理人员遭受躯体攻击和情感攻击的发生率最高,与<30岁组和>4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遭受情感攻击的发生率最低,与高学历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班作业护理人员遭受情感虐待的发生率高于无轮班作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科和急诊科护士遭受各种类型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等级的增加,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不容乐观,减少或控制工作场所暴力是预防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工作场所暴力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院前急救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本省4个地市及所属县医疗急救中心在职工作人员近12月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被调查的261名工作人员在过去的12月中有14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年发生率为57.1%,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发生率分别为56.3%(147/261)、37.6%(98/261)。男性更易遭受暴力;26~35岁年龄组人员是主要受害者;医生、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较其他岗位多;患者亲属是主要的肇事者;职业类别、职称、本岗位工作时间、性别、学历、单位级别等因素与院前急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显著相关。结论院前急救工作场所暴力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消除暴力隐患,避免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共37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前一年中,63.76%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8.20%遭受过身体暴力。医技人员和医生是遭受暴力最多的人群,门急诊是暴力最多发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措施、开展相关培训等情况不同,其员工遭受暴力率也不同。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中心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应对,防范暴力的发生并将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燕娟  张凯  王红媛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32-2336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的现状,分析医院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探究医院暴力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山西省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情况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为68.51%,其中以语言暴力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x2=8.845,P=0.003)、学历(x2=39.396,P<0.001)、工作年限(x2=8.463,P=0.037)、医院级别(x2=5.612,P=0.018)、工作岗位(x2=23.813,P<0.001)、科室(x2=33.48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本科以下比较,本科(OR=2.687)和硕士及以上(OR=2.131)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风险更大,与职能科室比较,妇产科(OR=3.623)和急诊科(OR=4.019)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风险更大。结论 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的风险性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暴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精神科护士执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所精神专科医院的护士作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年内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16名精神科护士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占45.52%,其中言语暴力为82.87%、躯体暴力为33.33%、性暴力为20.37%。经两两比较,言语暴力在年龄30岁、中专学历、护士职称、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中的暴露概率更高;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躯体暴力的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和学历不同护士的性暴力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暴力发生地点中,病区占比最大;男病区发生职业场所暴力的占比最大。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不同社会学特征的护士遭受职业场所暴力的状况有所不同,需要加强预防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医院心理暴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8年2-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东省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心理暴力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为95.7%;249名医务人员中1年内有150名遭受心理暴力,占6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与研究生学历比较,本科生与专科生发生心理暴力的危险性增加(OR=2.008,95%CI=1.805~7.553,P<0.01;OR=3.692,95%CI=1.805~7.553,P<0.05);与≥31岁人群比较,19~30岁工作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2.140,95%CI=1.211~3.783,P<0.01);值白班和病房是医务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和地点.结论 学历、年龄等是医院心理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心理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以及组织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共收集786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医务人员遭受暴力后心理反应依次为:愤怒(32.2%)、无安全感(21.9%)和委屈(15.6%);应对行为依次为:耐心解释(0.60%)、上报上级(0.50%)和忍气吞声(0.29%);科室和医院的组织对应依次为:领导出面调解(0.58%)、精神安抚(0.56%)、报警(0.28%)和让医务人员息事宁人(0.25%);50.80%的医务人员认为医院在处理暴力事件不够得当;68.20%的医务人员从未参加过预防暴力的培训。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给医务人员带来多种负面情绪,个人应对方式具有被动特点,然而,组织应对资源有限。科室和医院多采取息事宁人、控制事态和减少影响范围的组织应对方式,而常常忽视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安抚与精神补偿,不但如此,暴力的预防、防范和处理应策略对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士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恩施州21所医院的医院工作人员.结果被调查的1 369名医院工作人员在12个月内有1011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73.85%,其中心理暴力为61.87%,身体暴力为21.11%.30~39岁年龄组的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暴力的高危人群;暴力的多发地点在病房,其次为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高发时间为白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肇事者不够理智、认为费用太贵、医院没有满足其要求;主要的肇事者是患者亲属,以男性居多.结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有关部门应立法保护医患双方权益,预防和控制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罗湖区某医院暴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暴力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医疗卫生人员在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所医院工作人员在1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301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193人曾经遭受暴力,发生率为64.1%,以心理暴力最为常见.男女的暴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性质的医务人员暴力发生率不同.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粗暴无理,其次为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导向.[结论]深圳市某所综合医院中暴力多发,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并比较其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唐山市3所国有医院和5所民营医院的844名医务人员在2008年4月-2009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国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2.98%(314/497)高于民营医院的19.60%(68/347);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均以心理暴力为主,国有医院为46.48%,民营医院为13.55%;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暴力发生时间均以白班为主;国有医院暴力事件多发生在病房,发生率为47.92%;民营医院多发生在医办室,发生率为32.35%;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最主要原因分别为肇事者酗酒和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自认为无好转。结论唐山市民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低于国有医院,应针对各类医院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