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伤害的恐惧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57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调查表对其一般情况、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恐惧、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对躯体攻击、情感虐待、威胁的恐惧程度较高,而对言语性骚扰及躯体性骚扰恐惧程度较低。②571名调查对象工作场所暴力恐惧量表的平均分数为14.33±8.17分。其中,55.7%的调查对象不恐惧或轻度恐惧;28.9%的调查对象中度恐惧;15.4%的调查对象高度恐惧。③多因素分析表明:低、中应对资源,直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两班轮换,护士,低工资,中专及以下学历等是导致医务工作场所暴力恐惧程度增高的危险因素。其OR值(eβ)分别为5.42、4.81、3.39、2.05、1.94、1.81、1.62。结论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恐惧程度较高,应该采取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伤害的恐惧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5—7月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武汉市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63名社区护士在过去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2.6%,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攻击、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其中,50.9%的发生在白班;63.6%的施暴者为患者家属;发生暴力事件后护士感到委屈(76.1%)、感到气愤(59.2%)和工作热情下降(49.8%);81.8%的护士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43.6%的护士认为医院处理得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和职称是影响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需从政府、社区医院、护士个人3方面共同行动,针对社区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特征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降低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2所医院所有在职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及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应答率为94.7%.568名医务人员中有36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发生率为65.0%,其中言语攻击最常见,发生率为60.2%,躯体攻击次之,发生率为18.5%,还有少部分人遭受过性攻击,发生率为2.6%.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和职称的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趋势x2检验显示,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越低,暴力发生率越高.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年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职称4个特征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开展暴力预防应结合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和职称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人口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的暴力形式与程度,研究与评估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7月开始实地调查,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10个地市15所三甲医院共3 663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已有问卷为模板设计本次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并展开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最高学历、职称、聘用形式、科室等是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影响因素。医院急诊科室遭受暴力发生率最高,为89.84%;最高学历是本科的医务人员遭受暴力发生率最高,为67.43%;医务人员遭受暴力形式主要为语言暴力且暴力主要发生于病房、医生办公室和护理站;工作场所暴力的施暴者主要为患者家属,占68.72%,且男性比例占到76.77%,施暴者年龄多在30~40岁;因不满意医生的治疗或手术方案,认为病情无好转而施暴的占42.94%,未满足病人无理要求而施暴的占44.46%;应对医院暴力的方式中,忍让回避与耐心解释占比分别为52.10%、67.48%。结论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中最常见的是责骂、辱骂,在暴力发生后,医务人员往往感到委屈、气愤,导致其工作态度发生变化,产生离职意愿,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做好心理健康的评估、干预,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商丘市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能力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高工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对河南省商丘市507名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和工作能力进行了调查,并用自制表格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结果30~44岁年龄组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得分高于45岁及45岁以上年龄组,护士组工作场所暴力得分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组(P<0·05);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工作能力得分比其他文化程度者低(P<0·05);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0(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其它因素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工作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8·44。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海省精神专科医护人员生存质量与工作场所暴力现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8年11—12月,应用工作场所暴力问卷、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工作满意度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专科医护人员生存质量总分为59.49±13.85,工作满意度总分为42.79±7.52,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78.2%。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在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和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与工作场所暴力呈负相关关系(r=-0.352,P0.01),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r=0.571,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r=-0.304,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工作满意度、科室和医患关系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解释了40.5%的变异量。结论青海省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是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做好防暴力措施的培训和应急预案,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暴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精神科护士执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所精神专科医院的护士作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年内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16名精神科护士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占45.52%,其中言语暴力为82.87%、躯体暴力为33.33%、性暴力为20.37%。经两两比较,言语暴力在年龄30岁、中专学历、护士职称、工作年限10年的护士中的暴露概率更高;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躯体暴力的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和学历不同护士的性暴力暴露概率有显著性差异。暴力发生地点中,病区占比最大;男病区发生职业场所暴力的占比最大。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不同社会学特征的护士遭受职业场所暴力的状况有所不同,需要加强预防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8.
成都销售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加强对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视。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成都某销售公司销售人员3个月来在工作场所施暴他人、遭受他人暴力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工作满意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ukey检验。结果男、女销售人员无暴力经历者,其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2.66、2.75。男性销售人员遭受暴力者比施暴他人者平均得分低(P<0.01),分别为1.84、2.33。男性销售人员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比只有情感虐待者得分低(P<0.05),分别为1.84、2.10;女性销售人员,有躯体攻击或攻击威胁经历者和经历混合型暴力者得分较低,分别为1.80、1.87,有语言性骚扰经历者得分较高,为2.46。暴力行为或来源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卫生工作者应该对工作场所暴力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兰州市三级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急诊科开展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3-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兰州市7家公立三级医院的156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已有问卷为模板设计本次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并展开调查。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中,共有93人在过去一年里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59.62%。其中以语言暴力为主,发生率为57.05%,躯体暴力和性骚扰的发生率分别为28.85%和7.05%。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在抢救室、病房和大厅走廊,以患者及陪员共同施暴为主;施暴原因主要是酗酒或药物滥用(53.76%)、不合理要求被拒(43.01%);医护人员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忍让回避(63.44%)与耐心解释(62.37%)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参加防暴培训是兰州市急诊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52、2.964、2.336,P<0.05)。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应根据暴力事...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罗湖区某医院暴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暴力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医疗卫生人员在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某所医院工作人员在1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301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193人曾经遭受暴力,发生率为64.1%,以心理暴力最为常见.男女的暴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性质的医务人员暴力发生率不同.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粗暴无理,其次为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导向.[结论]深圳市某所综合医院中暴力多发,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1.
魏万宏    李莹  陈苗苗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068-4072
目的 探讨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缓解职业紧张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对郑州市564名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紧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0.5%的儿科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内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感虐待、威胁恐吓、躯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53.2%、39.7%、33.3%。564名儿科医护人员外在付出、获得、内在投入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3.04±4.27)、(36.14±5.27)、(21.06±3.20)。相关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频度与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 = 0.238,P<0.001)。回归分析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频度对职业紧张有正向预测作用(β = 0.216,P<0.001)。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是儿科医护人员产生职业紧张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大学生自伤和暴力行为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自编"安徽省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合肥市4所高校4 0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讨童年期目睹不同类型家庭暴力对大学生自伤和暴力行为的影响。结果大学生童年期目睹家庭情感暴力、轻度躯体暴力、重度躯体暴力的报告率分别为27. 6%,22. 4%,10. 7%。单因素分析显示,童年期有目睹家庭轻度躯体暴力、重度躯体暴力和情感暴力大学生自伤行为、躯体暴力、情感暴力和性暴力的报告率均高于童年期无目睹家庭暴力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显示,童年期目睹父母间重度躯体暴力和情感暴力是大学生自伤行为(OR=1. 53,95%CI=1. 05~2. 23;OR=2. 15,95%CI=1. 51~3. 04)和情感暴力(OR=1. 65,95%CI=1. 16~2. 35;OR=2. 57,95%CI=1. 87~3. 53)的影响因素;童年期目睹父母重度躯体暴力是大学生躯体暴力(OR=4. 99,95%CI=2. 58~9. 62)和性暴力行为(OR=8. 68,95%CI=3. 30~22. 81)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结论童年期目睹父母间家庭暴力会增加大学生自伤和暴力行为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父母间重度躯体暴力。  相似文献   

1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根据2002年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的公报中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调查的4062名医院工作人员中1年内有2619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64.48%,其中心理暴力为49.12%,身体暴力为15.36%。男性更容易遭受多次暴力,且更容易遭受身体暴力;30~39岁年龄组医院工作人员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医生、护士。(含助理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职业人群;白班是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高峰时问,病房是多发地点。患者(或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患者自认病情无好转和诊疗费用太高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亲属和患者本人是主要的肇事者。结论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实施以医院为主导和改善医患关系的综合干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其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为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改善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省各地区市级医院的护理人员679名,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和亚健康状态量表对该省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及其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年龄30~45岁的护理人员遭受躯体攻击和情感攻击的发生率最高,与<30岁组和>4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遭受情感攻击的发生率最低,与高学历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班作业护理人员遭受情感虐待的发生率高于无轮班作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科和急诊科护士遭受各种类型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等级的增加,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不容乐观,减少或控制工作场所暴力是预防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医护人员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医护人员了解医院暴力知识的现况调查,为今后医疗卫生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505名医务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对医院暴力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全面性较差,仅36.4%医务人员对医院暴力的全部内容回答正确。在医院暴力的发生原因方面,认为“传媒的负面导向”、“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文化素质低”以及“医疗事故”等为主要原因。结论 积极开展正确的宣传教育,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共37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前一年中,63.76%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8.20%遭受过身体暴力。医技人员和医生是遭受暴力最多的人群,门急诊是暴力最多发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措施、开展相关培训等情况不同,其员工遭受暴力率也不同。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中心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应对,防范暴力的发生并将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职业紧张理论为模式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工作场所暴力的作用过程和不良后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商丘市5家市级医院483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调查表对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暴力恐惧、暴力应对资源、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有序结果变量回归和通径分析探讨各变量的关系。结果通径分析显示:(1)工作场所暴力既可直接影响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又可间接通过暴力恐惧影响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2)工作场所暴力通过暴力恐惧、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转岗打算。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应采取措施,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以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士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恩施州21所医院的医院工作人员.结果被调查的1 369名医院工作人员在12个月内有1011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73.85%,其中心理暴力为61.87%,身体暴力为21.11%.30~39岁年龄组的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暴力的高危人群;暴力的多发地点在病房,其次为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高发时间为白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肇事者不够理智、认为费用太贵、医院没有满足其要求;主要的肇事者是患者亲属,以男性居多.结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题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有关部门应立法保护医患双方权益,预防和控制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现状,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先兆评估依据.方法:在两家综合性医院抽取患方人群和医方人群,进行关于医院暴力先兆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差、态度冷漠、未向患方解释病情或预后估计、工作环节出错、用药不合理、医疗费用过高、医务人员推卸责任,病人得不到尊重和重视,这些医院暴力的先兆得到双方认可.结论:医患双方对于医院暴力先兆的认知存在差异,医方对主观过错因素的重视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医疗纠纷中医院与媒体间的关系现状,进而为在医患纠纷中的医院与媒体的博弈提供解决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选取长春市5家三级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3家媒体机构的100名媒体工作人员做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 不同工作职能的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认知不同;医务人员普遍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媒体在获取医疗纠纷事件的途径中,直接获取的途径所占比例较小,还需主要靠间接途径获取;医方与媒体方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认知有差异;医方与媒体方对医疗纠纷事件产生的原因认知有差异.结论 寻求医方与媒体方之间的博弈对策,寻找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形成解决医疗纠纷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