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630名铅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铅烟、铅尘超标的岗位中,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的工人检出率较高,血铅异常率较高。检出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6名;检出中度贫血4名,为铅作业职业禁忌证。接触铅的工龄越长,血铅异常率越高;男性接铅工人血铅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接铅工人血红蛋白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职业健康损害,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从而预防控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相似文献   

2.
王军明  蒋莹  姜枫 《现代预防医学》2023,(11):1975-1979
目的 对某铅锌冶炼厂职业接铅人员血铅水平进行生物监测,分析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预防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以该厂182名职业性铅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和工作中接触铅的情况;采集肘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浓度。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因素与血铅水平之间的关系并确定造成血铅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血铅浓度中位数为326.9(237.6,471.0)μg/L,其中男性血铅浓度高于女性(Z=-5.300,P<0.05)。各工龄组间血铅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2.126,P<0.05),工龄≥15年组血铅浓度高于其他工龄组,各车间及各工作岗位之间血铅浓度差异亦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41.386,P<0.05;H=69.773,P<0.05),铅锌冶炼车间工人血铅水平高于电解锌车间和稀贵金属车间,其中烧结岗位、熔炼前床岗位工人血铅浓度高于其他岗位。中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工龄、男性、烧结岗位和熔炼前床岗位是接铅人员血铅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濮阳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分析,了解该厂工人体内铅含量水平,筛查观察对象,发现铅中毒患者,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该蓄电池厂735名铅作业工人静脉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检测,按照GBZ 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735名铅作业工人中血铅超标者51人,超标率为6.94%。其中,含量在400~600μg/L的观察对象有46人,占6.26%;血铅含量超过600μg/L,诊断值达到铅中毒水平的有5人,占0.68%。涂片岗位观察对象和铅中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74%和4.35%,包片岗位分别为20.83%和4.17%,明显高于其他岗位。结论该蓄电池厂存在职业危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同时提高铅作业工人在生产岗位上的自我防护意识,对血铅超标者进行复查和驱铅治疗,坚持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预防控制职业铅中毒的发生,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泰州市某铅酸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劳动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分析2014年泰州市某铅酸蓄电池厂196例接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表的检查结果。结果:该厂196例铅作业工人中,血铅≥600μg/L的有8例,血铅在400~599μg/L的有30例;血铅≥400μg/L的铅作业工人的岗位中以打磨最多;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泰州市某铅酸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存在明显的的职业健康损害,应进一步提高工艺的先进性,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危害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某蓄电池企业铅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蓄电池企业铅职业危害现状及对铅作业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某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浓度进行测定,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包片、装配、焊接和过桥岗位铅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0.23,0.42,0.24和0.41 mg/m3,超标倍数分别为6.40,12.60,15.67和15.33倍;110名铅作业工人平均血铅值为(434.21±127.55)μg/L,超标率为61.82%,其中过桥岗位超标率最高,其他依次为焊接、装配和包片岗位,血铅值最大达到800.10μg/L;不同工种、吸烟、饮酒和性别工人的血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状况严重,劳动者血铅值超标率高,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铅锌冶炼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活动、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中铅浓度、接铅作业工人血铅值等进行现场调查,根据现场铅浓度以及接铅作业工人血铅值,确定关键控制点。该铅锌冶炼企业接铅作业岗位超标率为66.6%,各车间铅烟平均检测结果和接铅作业人员平均血铅值也均超标。提示该企业应针对铅烟浓度超标严重的电铅反射炉、供料干燥窑巡检、烧结配料、电铅熔铅锅等岗位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密闭和通风,使铅烟的浓度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以下,防止铅中毒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3):193-196
目的了解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水平和血常规及肝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某铅酸蓄电池厂1 449名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收集作业人员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职业性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在10~770μg/L,平均为170.5μg/L,血铅异常率为8.2%,≥5 a工龄组ALT升高率高于5 a工龄组(P0.01)。≥5 a工龄组血铅异常率高于5 a工龄组(P0.01)。女性Hb降低率高于男性(P0.01)。男性ALT升高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血铅异常率高于女性(P0.01)。40岁年龄组Hb降低率高于≥40岁年龄组(P0.05)。不同血铅水平组的Hb降低率在4.0%~8.9%,血铅水平100μg/L组Hb降低率高于300~400μg/L组高于400μg/L组高于200~300μg/L组高于100~200μg/L组(P0.05)。女性铅作业人员Hb降低的风险是男性铅作业人员的4.2倍(P0.01)。男性铅作业人员ALT升高的风险是女性铅作业人员的5.6倍(P0.01),接害工龄为≥5 a的铅作业人员ALT升高的风险是接害工龄5 a铅作业人员的1.8倍(P0.01)。接害工龄为≥5 a的铅作业人员血铅异常的风险是接害工龄5 a铅作业人员的2.2倍(P0.01)。结论职业性铅接触者随工龄增加ALT升高率增加;体内血铅水平增加,女性血红蛋白降低率高于男性;体内血铅水平对ALT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析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检测报告和工人血铅含量,评估铅烟(尘)防护效果。结果显示,铸板、分片、刷片等多个岗位通风效率不足。铅烟(尘)检测点合格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人血铅含量和疑似慢性铅中毒患病率先降低后稍有升高,铅尘岗位高于铅烟岗位。铅危害严重的现状表明,企业仍需加大铅烟(尘)危害防治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某蓄电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该方法的适用性,为企业采取合适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两种方法,对某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比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结果  矩阵法评估结果: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极板焊接等岗位接触铅所致铅中毒的健康风险为中等风险,分板、极板入壳、铸板等岗位接触噪声所致听力损失或噪声聋的健康风险为高风险,其他岗位健康风险水平为低风险或非常低风险。定量评估模型评估结果:和膏、分板打磨、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极板焊接等岗位接触铅所致铅中毒的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风险,涂板、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等岗位接触噪声所致听力损失或噪声聋的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风险;其他岗位健康风险水平为可容忍的风险。
  结论  铅和噪声是蓄电池企业健康风险水平最高的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改进生产工艺、调整原有防护设施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来降低职业健康风险。矩阵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各有偏倚,矩阵法风险评估结果所得危害等级比定量法的低。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来综合考虑岗位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水平,为科学防护铅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9 707名职业性铅接触劳动者在岗期间血铅检查结果,并按照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类型和规模,以及工人工龄、性别等维度统计分析血铅异常值的分布规律。
  结果  血铅超标(血铅≥ 400 μg/L)者1 133人,超标率11.67%;其中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血铅≥ 600 μg/L)者120人,检出率1.24%。不同地区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铅水平、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2、0.38、0.34,P < 0.05);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与工龄无相关关系。不同经济类型、不同企业规模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检出率不同(P < 0.01),其中私有经济、微型企业员工血铅超标检出率(14.70%、24.44%)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1.56%、5.56%)较高。男性血铅水平(185.2±155.8)μg/L,高于女性的血铅水平(123.2±128.6)μg/L(P < 0.01);男性血铅超标和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 < 0.01)。
  结论  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超标率较高,应加强对微型、私有经济企业以及高龄男性工人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大样本比较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在煤矿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1座煤矿6个生产系统的煤尘作业岗位作为评估对象,通过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分别对196个岗位进行评估,分析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与相关性。
  结果  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呈较好的正相关性(r = 0.611,P < 0.05),最高风险级别的作业岗位主要聚集在煤炭开采企业的采煤、掘进生产系统。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相近岗位多为风险等级较低的岗位,在风险等级较高岗位的评估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
  结论  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评估法可较好地反映工作环境中煤尘的暴露风险水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更能反映出劳动者在得到防护设施保护后实际接触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南京市某己内酰胺合成企业生产性噪声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和听力损失风险分级,提出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措施。
  方法  测量作业人员个体噪声接触水平,依据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评估噪声作业等级;运用ISO 1999:2013方法,计算各岗位听阈级变化、听力损失风险,并依据AQ/T 4276—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进行风险分级。
  结果  25人噪声检测结果超过80 dB(A),为噪声作业岗位。硫铵装置、磷酸羟胺法(hyam-phoshate oximation,HPO)老线、HPO新线、己内酰胺(caprolactam,CPL)老线外操工岗位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各噪声岗位员工工作到50、60岁时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概率均低于6%,属于可接受的风险。3种护听器正常使用下能够满足噪声的防护要求。
  结论  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接触情况及时进行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正确使用护听器,能够有效预防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特征。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现场调查、空气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临床资料分析,阐明2017年东莞市某电子厂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致病途径和发病特征。结果 该公司玻壳车间员工共计87人,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103.15~755.70 μg/L,中位数为364.0 μg/L。超过诊断值水平(>600 μg/L)4例, 超过生物接触限值水平(400~600 μg/L)24例,共计5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0.022 mg/m3。其余车间408名员工(对照)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26.91~184.23 μg/L,中位数为53.82 μg/L;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 mg/m3。玻壳车间员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车间(P<0.01),玻壳车间不同岗位、工龄员工血铅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不同性别员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壳车间员工该种作业和接触方式下血铅水平逐年升高,接触9年后基本维持在生物接触限值水平。结论 玻壳车间员工为涉铅作业,是一起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低于接触限值,经口摄入致群发性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用人单位个人卫生管理缺失,经消化道摄入导致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珠三角某市瓶装饮料制造企业生产线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市7家瓶装饮料制造企业中接噪工龄≥1年的5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工人的噪声暴露情况、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和高频听力损失(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HFHL)检出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对接噪工人HFHL的影响。结果 该市瓶装饮料制造企业生产线噪声声级为72.3~96.7 dB(A),38.49%岗位噪声水平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工人HFHL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为109人,检出率为19.16%,高频听力损失组工人(n=109)的接噪声级、CNE、接噪工龄、年龄均高于听力正常组(n=460)(P <0.01)。存在噪声危害的岗位主要有包装岗位、灌装岗位、配料投料岗位、吹瓶岗位,灌装岗位、吹瓶岗位工人的接噪声级、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均高于其他岗位工人(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CNE每增加1 dB(A)·年,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和不同血压状态对工人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两者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择山西某焦化厂610名作业工人和某水处理厂454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将两个工厂工人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收集工人个人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多环芳烃暴露和血压状态是否对工人MCI有交互作用。
  结果  1 064名研究对象中,MCI检出384例,阳性检出率为36.09%。焦化厂不同血压状态下工人MC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血压的升高其MCI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水处理厂不同血压状态下工人MC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焦化厂还是水处理厂,同正常血压工人相比,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工人检出MCI的危险性都没有增加(P > 0.05)。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即水处理厂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以及焦化厂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水处理厂正常血压组,多环芳烃高暴露和高血压都不是工人检出MCI的危险因素,但焦化厂(多环芳烃高暴露)高血压工人检出MCI的危险性提高到1.909倍(95%CI:1.011 ~ 3.581,P < 0.05)。
  结论  血压状态和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某汽车灯具生产公司生产性噪声接触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某汽车灯具生产公司400名单纯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作为噪声接触组,同公司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200名员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职工的血糖和血脂等健康检查结果。
  结果  36个作业岗位8 h等效A声级测量值范围为65.4~95.8 dB(A),平均(81.00 ± 6.86)dB(A),噪声岗位超标率13.89%(9/36)。噪声接触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噪声接触组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噪声接触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 < 0.05)。
  结论  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对汽车灯具生产公司工人的血糖、血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饮料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情况,探讨该行业作业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饮料制造企业符合条件的182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分析工人NIHL影响因素。
  结果  该饮料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70.59%,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瓶装饮料线以及纯净水线。84名(46.15%)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被检出NIH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年龄> 35岁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20~30岁的2.647倍(P < 0.05);接触噪声工龄> 10年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接触噪声工龄 < 5年的2.853倍(P < 0.05);所在岗位为纯净水线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辅助设施岗位的9.000倍(P < 0.05)。
  结论  该饮料制造行业噪声水平较高,企业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控制噪声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低浓度苯接触工人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上海某化工厂150名低浓度苯接触工人作为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追踪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并作为氧化应激的检测指标,利用重复测量分析以及广义估计模型分析两年间苯接触工人线粒体DNA拷贝数情况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作业环境中苯接触的关系。
  结果  研究对象在追踪期间的苯接触浓度中位数为0.46 mg/m3,第25百分位数为0.14 mg/m3,第75百分位数为0.49 mg/m3。2018年苯接触工人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为5.79±0.84,2019年工人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降低,为(4.6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接触浓度工人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时间观察的线粒体DNA拷贝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广义估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接触浓度组相比,中接触浓度组工人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了0.25(P < 0.05)。未发现工龄、年龄、吸烟和饮酒对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
  结论  在低于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接触低浓度苯的作业工人仍可出现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改变,提示职业性苯接触可能导致线粒体损伤以及氧化应激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