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曾德斌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46-1947
目的分析6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对6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VSD采取补片修补55例,直接缝合5例;ASD和PDA予以直接缝闭,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儿治愈59例,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1.7%。随访6个月~2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积极予以支持疗法,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41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时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泵入前列腺素E1(PGE1);术后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分流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肺动脉压(PAP)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41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2个月内单向活瓣关闭、分流消失;术后PAP明显下降,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单向活瓣补片及肺动脉置管泵入前列腺素E1(PGE1)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增加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带单瓣牛心包补片在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单瓣牛心包补片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中对右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带单瓣牛心包补片修补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内缺损25例。肺动脉平均压65~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0.87~0.95。结果术后患者肺动脉平均压30~47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0.95~0.98,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7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带单瓣牛心包补片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的经验.方法52例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月~36月,平均(11+3.2月)体重4。1~18KG平均(9+115)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1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16例,VSD合并厉间隔缺损1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1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或持续缺氧发作心衰史,经内科长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均行急诊手术,除PDA直接结扎外,其他均采用正中切口,用膜肺及改良超滤技术,术后呼吸机治疗。结果术后感染较重无法脱机2例,带机一周后家长放弃治疗,强行拔管后死亡;并发气胸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5例,合并低心排1例,治疗后痊愈。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反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急诊手术,矫正心内畸形,阻止左向右分流,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对藏族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CHD住院藏族患者22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分析CHD合并PAH发生率以及性别、居住海拔高度对病种分布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病种形成PAH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CHD患者中,合并PAH为115例,占52.2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AH为64例,占64.65%,高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PAH32例,占41.56%;χ2=9.312,P<0.005)及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AH(19例,占43.18%;χ2=5.763,P<0.05);VSD合并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高于PDA合并PAH患者及ASD合并PAH患者(F=15.751,P<0.05);海拔>3 000 m ASD合并PAH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种先天性心脏缺损(F=10.79,P<0.05),但sPAP低于PDA合并PAH患者(t=8.45,P<0.05)及VSD合并PAH患者(t=24.26,P<0.05);PDA和VSD患者合并PAH主要影响因素为缺损大小(OR=1.153,P<0.05),而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31,P<0.05)、缺损大小(OR=1.15,P<0.05)及海拔(OR=2.75,P<0.05)。结论高原地区CHD合并PAH的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报道;高原低氧对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8例,ASD23例,VSD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5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畸形,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26.8±19.7)岁。ASD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结果15例复合CHD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68.1±24.5)mmHg降至(29.3±8.3)mmHg;随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CHD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PH)是指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休息时)或〉30mmHg(运动时),常伴有肺血管阻力(PVR)增高,是先天性心脏病(CHD)常见的并发症。在大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中,婴幼儿期就可能合并严重的PH。如PH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将导致右心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心肌保护液在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研制的改良心肌保护液是在全面细致分析UW液、HTK液配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并应用腺苷和中药丹参,即集中UW液、HTK液及祖国医学的优点,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21例,女38例,年龄2个月~38岁;直接分离结扎导管1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保护液与ST.Thomas液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效果。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点以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CHD合并IE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54例患者中基础疾病以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瓦氏窦瘤破裂为主,共47例(87.0%).基础疾病为VSD(26例)时,感染主要累及三尖瓣和VSD右室面;基础疾病为PDA(12例)时,感染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动脉导管开口处及分流冲刷的肺动脉左侧壁;基础疾病为瓦氏窦瘤破裂(9例)时,感染主要累及窦瘤破口周围和主动脉瓣.超声心动图显示多数有赘生物,其附着部位及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超声漏诊瓣叶穿孔4例,瓣周脓肿1例.结论 合并IE的CHD以VSD、PDA及瓦氏窦瘤破裂为主.各种CHD合并的IE累及部位有相应的特点,CHD合并IE常累及多个心内膜部位,应注意多切面观察,以免漏诊.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赘生物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是CHD合并砸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容易漏诊瓣叶穿孔、瓣周脓肿等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11.
大动脉调转手术(Switch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前Switch手术是治疗TGA或Tausing -Bing畸形的常规、根治性手术。国内大部分患儿就医较晚 ,心内合并畸形较多 ,且绝大多数患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能否行Switch手术和手术后疗效如何 ,为此 ,本文进行了研究。方法 对 2 7例患者实施Switch手术。男 19例 ,女 8例。年龄 3d~ 6岁 ,平均 ( 10 1± 5 7)月。新生儿 7例 ,1岁以上儿童 6例。体重 2 7~ 16kg ,平均( 6 3± 2 8)kg。 5例室间隔完整的TGA ,18例TGA合并VSD ,3例Tausing -Bing畸形 ,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10例合并ASD ,17例合并PDA。 2 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二瓣化 ,左室流出道狭窄。 1例合并右侧并列心耳。 2 3例患者冠状动脉开口位于常见位置 ;4例患者冠状动脉走行异常 ,3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后冠状窦 ,左前降支单独开口于左后冠状窦 ,其中 1例左前降支走行于主动脉壁内 ,距离 1cm ;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右侧冠状窦 ,左前降支单独开口于左侧冠状窦。 3例术前应用PGE1治疗。 1例患儿行肺动脉Banding +体肺分流手术。 1例患儿行房间隔球囊扩张术。全部患者经正中切口 ,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经右心房切口 ,用涤纶片修补VSD。在两大动脉瓣上方 ,横断两大动脉 ,将左右冠状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局麻与全麻方式下吸氧及肺动脉内注人米力农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全麻时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的降低[(12.30±9.65)mmHg vs(3.00±4.94)mmHg与(4.33±1.63)wood vs(1.8±0.82)wood]均优于局麻(P〈0.05或P〈0.01)。结论全麻有效解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精神紧张,舒张肺血管平滑肌,其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 8例,ASD23例,VSD 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 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 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 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7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7例经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包括休息、吸氧、口服卡托普利及静滴前列腺素E1等在内的降肺动脉压综合治疗,治疗后若杂音增强,血氧饱和度升高,心脏彩超示左向右分流增加则手术,若变化不明显,重复用药。全组病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缺损。分别观察术前术后全组病例的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以及心功能情况,随访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新技术:术后2例死于心排,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他病例恢复顺利。经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8月死亡,其他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死亡率的关键因素,血氧饱和度可作为判断是否手术的简单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H患者190例,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死亡8例,3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3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4.21%,其余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4例采用Konno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结果。方法应用Konno法切开主动脉瓣环至VSD,用二片人工血管补片修补VSD,并扩大主动脉瓣环,植入人造瓣膜,其中一片人工血管扩大升主动脉,另一人工血管补片修复右室流出道。结果4例修补直径8~15 mm VSD,扩大主动脉瓣环直径5~8 mm,植入19~21 mm人工机械瓣,无手术死亡,随访6~43个月,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Konno手术在扩大主动脉瓣环时可同时修补VSD,较适用于需要行主动脉瓣置换的干下型VS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z指数联合Tei指数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右心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将74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根据有无合并PAH分为两组:CHD未合并PAH组(简称CHD组)及CHD合并PAH组(简称PAH组),对照组为35例健康儿童;应用传统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E/A值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右心TDI—Z指数及TDI—Tei指数。结果:两组CHD患儿右心TDI—Z指数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PAH组与CHD组右心TDI—Z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HD患儿右心TDI—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PAH组与CHD组右心TDI—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TDI—Z指数与TDI—Tei指数间呈良好负相关(r=-0.596,P〈0.01)。结论:右心TDI—Z指数及TDI—Tei指数联合应用可无创、快速、定量评价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PAH患儿的右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和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eb—NTG)对先天性心脏病(CHD)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的效果。方法24例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成2组,A组应用PGE1与Neb-NTG治疗,B组单独应用PGE1治疗,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左右心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左右心射血分数及动脉血氧分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联合应用组效果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PGE1与Neb—NTG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提高左右心的射血分数和动脉血氧分压,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PGE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呼吸循环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62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呼吸循环管理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前后各时点氧饱和度及血液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功能相对稳定,循环改变均在心内操作时发生,在停止心脏刺激后好转,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结论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行介入治疗前首先要行右心导管检查,既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又保证呼吸道通畅不给面罩吸氧,维持麻醉平稳,并严密观察呼吸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术前给药(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基础麻醉药盐酸氯胺酮和镇静药咪达唑仑)途径和时期对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小儿的影响,探索此类患儿合适的术前给药方式。方法162例全麻患儿根据不同基础麻醉给药途径和时期分为3组,肌肉注射组(A组,n=43)、静脉注射组(B组,n=58)和分次静脉注射组(C组,n=61)。动、静脉穿刺前给予硫酸阿托品、盐酸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观察并记录给药时患儿哭吵情况。待患儿意识丧失后送入麻醉准备间进行动、静脉穿刺(麻醉准备间配备有麻醉机和监护仪),面罩给氧,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术前给药基础麻醉时B组和C组患儿哭吵例数比例明显比A组少(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呛咳(误吸)例数比A组和B组少(P〈0.05),有一过性SpO2下降例数也比A组和B组少(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术前通过静脉给药途径(相对于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进行基础麻醉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哭吵,降低一过性SpO2下降发生率;先通过静脉留置针给予硫酸阿托品,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稍后再静脉给予盐酸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可减少呛咳(误吸)和一过性SpO2下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