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传琼  苏丽壬 《中国校医》2009,23(2):194-195
目的掌握泉州市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次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7%,大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与年级呈负相关(r=-0.094,P=0.003),AIDS知识与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r=0.147,P<0.01),及与性生活经历(r=0.065,P=0.040)呈正相关。结论应继续加强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以改变态度和降低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选取4所高等院校,每院校每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AIDS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以及对待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51名大学生,AIDS知识总知晓率为88.0%,其中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91.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0.6%;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为44.9%。知识分值与态度分值呈正相关(r=0.121,P<0.05)。医学院校生知识得分高于非医学院校生(Z=-2.448,P<0.05);大学3~5年级学生知识得分高于1~2级学生(Z=-2.94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了解AIDS等是影响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的主要因素。获得AIDS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刊或报纸(占76.6%),其次是广播或电视(占68.9%)、互联网(占51.3%)。结论广州大学生掌握AIDS知识并不全面,对待AIDS/HIV感染者正确态度率较低,应进一步改进高等院校AIDS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共同促进与实现有效的AIDS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广州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选取4所院校,每院校每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采取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AIDS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8.0%。AIDS知识得分为(10.59±2.06),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得分为(2.43±2.52);知识与态度的分值呈正相关(r=0.121,P=0.024),态度分值与年级呈负相关(r=-0.145,P=0.006)。AIDS一般知识得分医学院校学生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t=2.037,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5,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年级学生的态度得分随年级的上升明显下降(未加权F=9.229,加权F=9.770,P值均<0.01);85.2%大学生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抱支持或同情态度。结论高校AIDS知识教育仍需全面普及,加强、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进一步改善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学科的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差异,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医学生和师范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师范生;医学生和师范生知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某些传播、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性观念的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赵群  王军芳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01-1303
比较中美大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态度和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成效提供有益的启发.方法 2014-2015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高校采用偶遇抽样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美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大学生的得分(2.8±2.2)高于美国大学生(2.0±2.6)(t=10.8,P=0.001);女生的得分(2.7±2.5)高于男生(2.1±2.5)(t=4.7,P=0.031);美国大学生通过父母、学校、恋人和朋友来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较中国大学生多(x2值分别为88.9,38.0,21.7,54.2,P值均<0.01);在学校性健康教育模式上,美国大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的比例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选择大学讲座的高于美国大学生(x2值分别为65.7,23.9,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社区开放程度和父母、电视等大众媒体、医院等其他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对艾滋歧视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歧视态度高于美国.我国需要加强多教育主体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段爱旭  余小鸣  冯玉荣  赵富玺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281-1283,1286
目的 运用培训培训者(Training The Trainers,TTT)培训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STD/AIDS)危机干预,评价TTT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运用类实验设计方法,方便选取医学院学生社团102名学生作为TTT培训模式干预组,非医学专业602名学生作为二次培训组(辐射组),由TTT组直接对他们进行STD/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健康教育.结果 TTT组医学生培训后知识、态度及技能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且培训后的均分超过90分,达到了培训要求.干预后,辐射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高危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证实了TTT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TTT培训模式和同伴教育相结合,可以解决高校健康教育师资匮乏问题,使健康教育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和渗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途径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1-3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得药学和检验两个专业的学生368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录像、学校、老师同学等.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和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却只有36%.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普遍存在歧视态度.[结论]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探索切实可行的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通过多种形式对师范类院校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对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医学生和师范生对性传播疾病STD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性行为态度及性行为的差异,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传播疾病KAP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和牡丹江医学院注册在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STD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高于师范生;医学生和师范生知晓性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交、输血或血制品、孕妇传给婴儿)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某些传播、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性传播疾病知晓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高校的学生在对待性病、性行为的态度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性STD、性行为相关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性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查普通本科和民办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学生1 875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5%;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情但避而远之者高达45.6%;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的情况男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随着性解放观念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开展正确性健康教育,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教会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关爱自身的健康,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486人进行自行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全部学生平均得分为34.82±4.53分,仅占总分的75.7%。男生营养KAP总评分为33.76±5.25,女生总评分为35.21±4.17,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不及格率为24.8%(32/129),女生不及格率为10.4%(37/357),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优秀率为44.2%(57/129),女生优秀率为55.5%(198/357),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5)。高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73±2.41、8.16±2.03、14.65±1.66和35.54±4.03,低年级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和总评分分别为12.06±2.79、8.02±2.34、14.31±1.81和34.40±4.7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医学院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 7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787份,有效1 705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大学期间性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4%的大学生回答大学期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仅33.5%认为效果很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以及"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7%、97.4%和96.0%;对"目前有无检测艾滋病的可靠方法"、"献血/输血者"是否为易感人群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3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依次为65.7%、57.0%和51.3%。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6分:农村占62.8%,城镇占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大一占44.3%,大二占60.1%、大三占73.0%,大四占86.4%,大五占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5);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3.5%,初中占63.6%,高中(中专)占66.2%,大专及以上占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2.8%,初中占63.5%,高中(中专)占73.0%,大专及以上占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0.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数为0种,3.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9种,70.2%来源于医学书籍。结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校内传播,为今后正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熊翠欢 《职业与健康》2008,24(8):768-77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河池学院师生对艾滋病的认知、预防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该院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学院中专生、大专生及教师共计1842人,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师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比较,中专生由64%提高到91.5%,大专生由64.3%提高到92.3%、教师由80.1%提高到97.4%。所测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学历、年龄有关,号性别、专业无关。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我国9省6类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28所高校6类专业的176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药院校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得分最高,民族院校学生最低;艺术类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最强,民族院校最弱;在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方面,艺术类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男生中民族院校的学生自我效能最弱,女生中民族、理工和师范类较弱。男生性行为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艺术院校(31.2%)、民族院校(19.8%)、文科院校(12.3%)、医药院校(10.1%)、理科院校(9.9%)、师范院校(8.8%),艺术院校高于其他院校(P〈0.01),民族院校高于后4个院校(P〈0.01),文科院校高于师范院校(P〈0.05)和理科院校(P〈0.01)。女生性行为发生率排序依次为:艺术院校(13.7%)、理工院校(4.9%)、文科院校(4.2%)、民族院校(3.7%)、师范院校(3.0%)、医药院校(2.6%),艺术院校高于其他院校(P〈0.01),理工院校高于师范院校和医药院校(P〈0.01),文科院校高于医药院校(P〈0.01)。结论亟待全面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艺术类院校则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理工科学校需要对女生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5.
辽宁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情况,为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216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安全性信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AIDS的知识和态度得分为27,66±3.52分(满分46),安全性信念知识得分为3,71±1.38分(满分8)。能正确判断共用饮食器皿、共用坐厕、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途径能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为42,65%、37.91%和33.18%。正确的安全性观念的持有率较低。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观念还很欠缺,对传播途径存在的认识误区,提示在医学院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为以后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对1 249名和1 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0.8%提高到80.6%(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在干预后显著提高(P0.01)但总体正确认知水平仍较低,干预前后分别为49.2%和68.6%,;有3.1%的学生自述发生过性行为;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电视、报刊、书籍。结论采用多种形式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可作为良好经验推广到其他学校。  相似文献   

17.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28所中学的9138高中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有67.28%学生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01%,有53.73%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不歧视态度,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持不歧视态度有统计学差异(χ^2=7.45,P〈0.05),有4.80%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职业高中达到8.68%,高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性行为发生率都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上升的趋势(χ^2=25.79,P〈0.01)。结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与性行为的发生成反比,应该在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相关态度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20.
苏北地区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状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合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北地区7个县市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居民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其余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为居民对照组;在徐州医学院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对照组。结果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有效率93.82%。其中干预组372人,居民对照组1147人,大学生对照组76人。艾滋病知识得分干预组为54.30±21.28分,居民对照组为52.88±20.16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1.95±3.68分。艾滋病态度得分干预组为68.33±24.67分,居民对照组为65.31±27.61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7.76±9.88分。与居民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对“艾滋病全称”、“病毒英文缩写”、“艾滋病感染者以20~29岁居多”、“患性病者易传播艾滋病”、“咳嗽喷嚏不可以传播”和“蚊虫叮咬不可以传播”的知晓率较高(P〈0.05);除“患有性病更容易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组与大学生对照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知晓率干预组均低于大学生组(P〈0.05)。干预组在“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预防”和“想接受更多艾滋知识”的正确持有率均高于居民对照组(P〈0.05);除“对艾滋病人恐惧”的正确持有率与大学生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的正确持有率均低于大学生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的艾滋病知识题目得分与态度题目得分干预组高于居民对照组,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该有行政参与有领导重视,利用各种组织机构和大众媒体深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