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干预效果,以期为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矫正提供有益借鉴。  方法  使用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VRS-YV)在石家庄廉北中学选取120名有暴力行为或暴力倾向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暴力行为、暴力风险、冲动行为、外显攻击行为变化。  结果  观察组学生干预后的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严重暴力维度评分及总暴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6.32,7.88,10.05,7.05,9.27,8.01,P值均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35,0.24,1.01,0.78,0.49,0.53,P值均>0.05)。观察组学生干预后的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严重暴力维度评分及总暴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5,6.95,10.54,9.77,6.54,4.28,16.20,P值均 <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VRS-YV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VRS-YV评分≥27分者占比比干预前更低(χ2=80.00,P < 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RS-YV评分≥27分者占比低于对照组(χ2=59.61,P < 0.05)。  结论  对有暴力行为倾向的青少年实施认知行为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共情能力,降低暴力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 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  结论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019年完整BMI监测数据的5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BMI-Z评分。  结果  疫情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32.0%)与疫情前(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不同性别、学段分组显示了类似结果。BMI-Z评分疫情前(0.37±1.28)与疫情后(0.38±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按性别进行分组,疫情前后BMI-Z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学段分组,小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45±1.32)较疫情前(0.37±1.35)上升(t=2.57,P=0.01),中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27±1.17)较疫情前(0.39±1.18)下降(t=-4.29,P < 0.01)。疫情前与疫情后吃甜食、户外活动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食用行为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有所提高[(8.52±1.83)(8.05±1.70)]h(t=4.96,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苏州地区儿童青少年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学段稍有差异。仍需针对性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9个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7~17岁5 746名有完整数据的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营养不良进行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BMI、消瘦和生长迟缓率、超重和肥胖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0—2018年中国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BMI从17.66 kg/m2增加到19.08 kg/m2(F=22.88,P < 0.05),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t值分别为16.65,11.01,P值均 < 0.05)。2000、2006、2011、2015、2018年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的消瘦和生长迟缓率及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消瘦和生长迟缓2值分别为85.46,29.55,41.09,29.86,45.29;χ超重肥胖2值分别为109.12,52.21,98.23,68.27,52.4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9个省7~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和生长迟缓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呈上升趋势。消瘦和生长迟缓、超重肥胖存在地区性差异。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在改善消瘦和生长迟缓问题同时,着重预防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青春期同伴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分析,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法抽取重庆市綦江区2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732名)和对照组(881名),干预组接受1年同伴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利用心理韧性量表及基本信息问卷收集数据。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心理弹性总分分别降低了0.96,0.72,0.63,1.16和3.31分(t值分别为5.75,3.91,3.52,5.86,6.29,P值均 < 0.05),干预组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总心理弹性总分分别提高了1.05,0.54和1.72分(t值分别为-4.89,-2.46,-2.76,P值均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目标专注(B=0.38)、情绪控制(B=0.85)、家庭支持(B=0.29)、人际协助(B=0.83)和总心理弹性(B=2.40)增长更显著(P值均<0.05)。  结论  基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同伴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总心理弹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特点,为提高大学生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研究群体,在校园内招募518名低体重或正常体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隐性肥胖的判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双能X线测试法对各组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及骨密度指标进行检测,比较隐性肥胖与非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差异,并对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低体重男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1.82±0.04,2.01±0.22)g/cm2;(-1.10±0.24,-0.02±0.15);(-0.94±0.64,-0.01±0.43),t值分别为7.73,16.84,3.68,P值均 < 0.01]。在低体重男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上肢、大腿、躯干、肋骨、骨盆的骨密度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t值分别为10.69,13.41,3.72,6.12,4.93,P < 0.01)。在低体重女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全身骨密度低于非隐性肥胖组[(1.13±0.48,1.31±0.29)g/cm2;t=2.25,P < 0.05]。在低体重女大学生中,隐性肥胖组的头部、上肢、大腿、躯干的骨密度均低于非隐性肥胖组(t值分别为3.43,2.44,2.54,2.54,P值均 < 0.05)。男大学生中,BMI与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68,0.61,P值均 < 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T值和Z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0.51,-0.49,P值均 < 0.01)。女大学生中,BMI与T值和Z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26,P值均 < 0.01),体脂百分比与T值和Z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0.23,P值均 < 0.01)。  结论  与正常大学生相比,隐性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各部位骨密度水平较差。关注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并及时进行干预,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有氧、抗阻、有氧结合抗阻3种运动方式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证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与“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5.1和RevMan 5.0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38项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氧结合抗阻干预[MD值(MD值95%CI)=-1.25(-1.76~-0.74),P<0.05]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最有效,其次是有氧干预[MD值(MD值95%CI)=-0.87(-1.23~-0.52),P<0.05]、抗阻干预[MD值(MD值95%CI)=-0.58(-1.06~-0.10),P<0.05];有氧结合抗阻干预[MD值(MD值95%CI)=-4.02(-5.60~-2.44),P<0.05]对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脂率(BF%)最有效,其次是抗阻干预[(MD值(MD值95%CI)=-2.89(-4.62~-1.16),P<0.05]、有氧干预[MD值(MD值95%CI)=-1.88(-3.14~-0.62),P<0.05]。  结论  有氧结合抗阻训练是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最佳运动方式。在制定运动时,建议将有氧结合抗阻运动作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首选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3—11月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77 780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20.5%,肥胖检出率为8.4%。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着学段的上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178.65,389.86),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1 061.06,504.21),城区均高于郊县(χ2值分别为56.17,34.14)(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片区(23.3%,9.7%)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好片区(21.1%,8.7%)、差片区(18.2%,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29,14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人口学方面,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均为经济片区、居住地、学段和性别;饮食行为方面,超重的影响因素为含糖饮料、甜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频率,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甜食、新鲜水果食用频率(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应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篮球锻炼对肥胖初中生体成分的干预效果,为肥胖初中生制定减肥降脂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2020年9—11月,运用典型抽样法,在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抽取48名单纯性肥胖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大、中、小强度篮球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2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3次/周,45 min/次不同运动强度的篮球锻炼干预,对照组不做干预,并对干预前后体成分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经过12周小强度篮球锻炼后,肥胖初中生体脂百分比干预后(32.16±2.26)%与干预前(34.44±2.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 < 0.05),体重、BMI、腰围、骨骼肌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1.98,1.26,-1.65,P值均 > 0.05)。中强度篮球锻炼对肥胖初中生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围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4,3.76,6.56,2.45,P值均 < 0.05)。高强度篮球锻炼后,所有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4,5.18,11.26,5.89,-2.56,P值均 < 0.05)。  结论  12周篮球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初中生体成分的各项指标,高强度篮球锻炼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中、小强度,锻炼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鲁鑫  谢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4):569-573
  目的  研究观察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呼吸、饮食干预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完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公开招募的58名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不同进行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呼吸训练和饮食控制干预,研究持续6周。比较干预前后的BMI、体脂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后,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男女生的BMI、体脂率均下降(t值分别为7.57,4.40;4.17,5.61,P值均 < 0.01);男女生TC、TG、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HDL-C上升(t值分别为7.56,5.80;2.58,4.76;12.26,11.07;3.72,3.37,P值均 < 0.05);肝功能(男女合并人数):NAFLD、ALT异常、AST异常、GGT异常均明显减少(P值均 < 0.05)。  结论  该综合干预方法而言,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学生体重,能调节改善血脂代谢和肝功能,且干预过程体验较好,可作为肥胖大学生的一个有效减肥途径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8周吸气肌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肥胖患者优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8—10月招募58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8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每周3次强度为50%最大吸气压(PImax)、共8周的吸气肌训练,对照组接受的训练除强度设定为5%PImax外,其他参数与实验组相同。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呼吸肌力量、运动能力、身体成分和血脂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计划完成率(依从性)分别为98.0%和99.2%。干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干预后,实验组PImax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较干预前增加(t值分别为-7.44,-4.11,P值均 < 0.05),6MWT后的自我疲劳感觉(RPE)和心率下降(t值分别为2.13,2.63,P值均 < 0.05),而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8周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吸气肌力量和运动能力,但对呼气肌力量、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炎症反应改善的差异性,为选择合理运动方式应对青少年全身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肥胖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host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评价工具对纳入的肥胖青少年炎症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变化规律,为世居高原藏族脱适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从高原(西藏)初入平原(陕西)的3 035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脱适应症状筛查。将受试者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4组,分别于初入平原3,6,9 d检测肝脏功能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关系。  结果  超重藏族男生与肥胖藏族男女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超重藏族男生和肥胖藏族女生的总胆汁酸(TBA)在脱适应初期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值均 < 0.05)。在脱适应3,6,9 d,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包括超重组男、女生直接胆红素(DBIL)、肥胖组女生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P值均 < 0.05)。超重组男生ALT(13.9%),肥胖组男、女生ALT(34.3%,26.7%)、GGT(11.4%,13.3%)和女生AST(10.0%)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体重偏轻(2.8%,3.5%,0,1.0%,1.5%)、正常组(3.5%,3.4%,0.9%,3.6%,4.1%)(χ2值分别为48.07,20.55,20.55,17.93,10.23,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超重与ALT(OR=2.10,95%CI=1.20~3.62)异常呈正相关,肥胖与ALT(OR=5.50,95%CI=4.23~7.40)、GGT(OR=4.10,95%CI=2.03~6.74)异常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指标变化与BMI相关。超重肥胖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异常率较高。肥胖高危人群从高原移居平原地区时需进行健康检查及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4周封闭训练营的全天体力活动对代谢异常型肥胖(MUO)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改善作用,为不同代谢状态的肥胖青少年健康促进提供证据支撑。方法 于2019年7—8月招募深圳某封闭训练营10~17岁肥胖青少年58名,测量受试者入营前的身体成分、血压、血脂4项和空腹血糖等指标,分为MUO组(31名)和代谢健康型肥胖(MHO)组(27名)。采用Actigraph w-GT3x BT三轴运动加速度计记录两组4周在封闭训练营中9:00—19:00的全天体力活动情况。结营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及组内的变化。结果 51.6%的MUO青少年过渡为MHO青少年;体重、体质量指数(BMI)-Z评分、体脂肪量、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25,11.25,11.04,4.89,16.75,5.92,5.57,P值均<0.05)。组别的主效应显示,入营前MUO组的BMI-Z评分、SBP、TG和FPG高于MHO组,HDL-C低于MHO组(F值分别为5.60,6.62,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肥胖儿童青少年每日不同步数与减脂效果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 以期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减脂提供科学精准的理论依据。  方法  2021年7—8月, 在深圳减肥达人训练营招募48名10~17岁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4周封闭式运动训练, 使用ActiGraph GT3X+监控每日步数, 通过干预前后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评价减脂效果。干预前后指标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 每日步数与减脂效果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使用线性回归及分段回归分析, 非线性关系的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  结果  干预后体脂肪量(27.50±7.33)kg、体脂百分比(36.17±5.59)%、瘦体重(47.55±6.48)kg、骨骼肌量(26.14±3.84)kg较干预前均下降(t值分别为21.04, 13.32, 7.65, 8.35, P值均<0.05), 每日步数与以上指标的变化量间存在非线性剂量-效应关系(P值均<0.05);分段回归结果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和基线BMI后, 每日步数每增加1 000步, 体脂肪量增加0.44(95%CI=0.03~0.84)kg、体脂百分比增加0.61%(95%CI=0.17%~1.04%)。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线BMI后, 当每日步数8 300~11 400时, 每日步数每增加1 000步, 瘦体重增加0.58(95%CI=0.11~1.04)kg、骨骼肌量增加0.29(95%CI=0.03~0.54)kg。  结论  肥胖儿童青少年每日步数与减脂效果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 为了达到最佳减脂效率, 每日步数以8 300~1 1400步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9年宁夏9~18岁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社会生态模型出发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12 018名9~18岁儿童青少年数据,以社会生态模型4个层次为依据对调查问题进行赋分。结果 儿童青少年每日体育锻炼时长不足1 h人数占55.97%。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4个层次的因素均与儿童青少年参与运动时长相关(r值分别为-0.01,0.01,-0.08,0.04,P值均<0.01),且个人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运动使我健康、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肌力锻炼,人际关系中我没有运动伙伴、运动使我认识伙伴,政策中每周体育课数、一学年运动会数、平均每日课间操数都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时长相关(B=-0.05~0.16,P值均<0.01)。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其行为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结合社会生态模型全方位、多样化干预,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为促进特殊人群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启智中学29名12~17岁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3名),干预组进行为期11周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照组保持原有活动。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平衡能力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骨骼肌(22.90±3.63)kg、肌肉量(39.75±5.57)kg、去脂体重(41.52±6.79)kg、坐式手臂支撑(49.19±35.28)s、站立计时测试(22.13±6.01)s、半仰卧起坐(20.12±6.48)个、握力、2 min踏步运动后即刻心率(91.43±13.44)次/min、闭眼单脚站立与运动前相比显著提高,体脂肪下降(t值分别为2.57, 2.72, 2.07, 2.10, 3.31, 2.92, 2.76, 3.44, 2.86, 2.04, 2.38, -2.92,P值均<0.05);干预后组间相比,坐式手臂支撑、闭眼单脚站立(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有助于提高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