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依托“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对医院利用“互联网+”在优化诊疗流程、助推分级诊疗、强化医院管理三个方面开展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医院依托互联网技术,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利用“互联网+医疗”,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2020年10月—2022年3月预住院患者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确定两组患者相关社会资料的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下患者是否选择重复预住院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累积服务1 840人次,单次预住院144人,重复预住院278人共1 696人次。年龄、费用类别、是否急诊和疾病类型是患者选择重复“互联网+”预住院模式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预住院模式是为患者提供线上预住院服务的有效形式,年龄、费用类别、是否急诊和疾病类型是影响患者重复选择“互联网+”预住院服务模式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国外以医疗机构及以卫生组织或医疗企业为主的两类“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的护士资质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形式和内容、支付方式、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评价等进行总结,认为我国“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应合理配置上门护理服务资源,适当放宽上门护士服务权限,利用智能远程医疗设备深化“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内涵,健全医保支付体系,完善上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浙江省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建设与推广实践,探索构建省域一体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方法:描述性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现状,为优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借鉴。结果:浙江省基于政策制度和信息建设基础,搭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撑平台和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推广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为居民提供专业安全的数字化护理服务。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汇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行业学会、医疗机构、运营方等多方合力,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保障服务规范,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医药电商服务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最具潜力的商业模式之一,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新常态。本研究剖析了医药电商服务体系构成主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医药电商服务体系框架,针对服务体系构建过程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医药电商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也体现了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家倡导药学服务转型,要转变传统药学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本文分析了微信平台在笔者医院的药学服务模式中的应用,进而探讨以微信平台为介导的“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的相关应用方式和存在的不足,为提高和改进微信平台在实际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患者“非医疗耗时”,改善“三长一短”的患者就医格局,南京鼓楼医院在自助服务领域深耕细作,以线下院端自助服务机、线上互联网就诊服务平台,后台支付结算统一管理平台为探索实践内容,形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自助服务体系。由于医保部门未开通医保病人脱卡支付功能,目前只能开通自费病人线上缴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互联网医院需求异质性,探索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机制及优化路径。方法:以UTAUT理论为框架,通过数据分析对互联网医院的标识机制、积木块机制及所形成的内部模型机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职业”“长期居住地”“一天内上网时间”“月收入”对互联网医院的使用情况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一天内上网时间”“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个体创新性”“感知可控性”是影响患者互联网医院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可通过修改接诊时间、加大宣传力度、延伸服务内容、提高平台可操作性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作为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技术指导、咨询和与避孕节育有关的临床服务等职责,是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多年以来,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初期,在控  相似文献   

10.
在加强公共卫生和疾控能力上“做文章”,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方面“求突破”,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上“出实招”。  相似文献   

11.
以ROCCIPI技术作为理论框架,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信息平台、护士选拔与培训、确定服务内容、确定收费标准、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后,护士在线问诊患者2 982例,患者满意度为96.78%,上门护理服务患者59例,患者满意度为100%。基于ROCCIPI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仍需根据患者需求及方案要求循序渐进增设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对接省级监管平台,与医保部门协商报销方案;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患者端申请操作流程;完善问卷内容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部分医疗机构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及在线缴费等功能;但在孕期保健方面,大部分医疗机构未能很好地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为孕妇群体提供孕期保健服务。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以市场导向为主,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相对较晚,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线上孕期保健宣教服务模式。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孕期保健类App虽然功能较为完善,但在提供专业孕期健康咨询和健康监测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反,医疗机构在权威性上占据先天优势,能够为孕妇群体提供科学可行的个性化孕期保健指导。本文从信息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多样性及孕妇群体的接受度等多方面探讨了供孕妇群体使用的“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的优缺点,为医疗机构提高线上孕期保健服务提供改进建议,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补偿与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深府办[1996]101号)文件出台,标志着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开始成为深圳市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2007年底,深圳已经实现了社区健康服务“社区全覆盖、服务全覆盖、人口全覆盖”的预定目标.“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逐渐变成深圳卫生服务体系的特色之一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各省(区、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现状,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从“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医保支付情况以及二者的结合情况,探究“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结果:各省(区、市)“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协议和经办管理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医保支付覆盖总体情况较好,但限制条件较多;根据项目开展数量和医保覆盖水平,将各省(区、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情况聚类为四种类型,并分类提出发展建议。结论: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形成价格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医保支付管理,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15.
《医疗设备信息》2014,(10):160-161
(本刊记者 牟思聪 北京报道)2014年9月25日,GE医疗中国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丁业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关爱”。“工业互联网”是将智慧机器(Brilliant Machine)与人连接,利用数据分析方式寻找最佳方案,用以解决令球性的重大问题,并减少各行业浪费。GE医疗中国对“工业互联网”的诠释,就是“互联互通及移动医疗”、“智能分析”和“创新服务模式”:(1)“互联互通及移动医疗”提升了医疗可及性。远程超声系统扩大了医疗服务的涵盖,此项目已在甘肃落地,使参与试点医疗机构的会诊率提升7倍;远程心电管理系统拓展了基层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了阅图质量和效率,并在辽宁盘锦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医务人员视角探讨“互联网+”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更好的为公众健康服务。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互联网+”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人身安全、特殊医疗和信息安全等风险。结论 建议开发专项医疗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建立准入和监管体系,推广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在地区层面搭建线上公示和纠纷处理平台,同时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法制知识和信息安全培训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基层服务体系优化的目标,积极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三高共管、三级协同、医防融合"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内"三高六病"患者的预防、筛查、治疗、康复闭环管理路径及全过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推进和带动县域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格局建设,我院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对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解决新时代社会对于多元化护理服务的更高需求,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设想。方法:根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际运行状况,结合国内外调研情况,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进行理论与现实多维度调研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打造扬州市智慧医疗新高地的建议。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对于健康扬州的推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郊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郊区5个社区431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总得分为(77.75±11.16)分。经统计分析,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了解程度和月平均医疗费用占支出比是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总体较高,但在自身安全、隐私保护方面仍存在担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居民“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居民的人身安全和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