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留守儿童营养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营养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问卷”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的203名留守儿童和57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较非留守儿童差(P<0.05),女生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初中组营养素养总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组(P<0.001)。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和社会环境因素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营养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均有待提高,营养素养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应不断提升其营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阳市南召县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焦虑的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为该群体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阳市南召县地区6所乡镇中学抽取农村留守中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Proneness Scale,SAPS)评估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程度,使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衡量焦虑状况;比较不同特征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焦虑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智能手机成瘾评分和焦虑症状得分之间关系。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4份,最终纳入有效样本882人。平均年龄(15.25±3.12)岁,SAPS平均得分为(46.18±4.05)分,BAI平均得分为(22.38±3.14)分;重度智能手机成瘾发生率为25.85%,重度焦虑发生率为26.53%。男生、自评经济水平更低、吸烟的留守中学生SAPS评分相对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随着手机成瘾程度的提升,留守中学生BA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1,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APS评分与BAI评分呈正相关(r=0.375, P<0.001),其中SAPS虚拟生活维度评分与BAI评分的相关性最大(r=0.308, P<0.001)。 结论 该地区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心理焦虑情况较严重,两者呈较强正相关关系,需要重点关注男性、低自评经济水平的学生中智能手机成瘾相关问题,开展针对该群体身心健康的管理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学校-个人”综合干预模式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09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学生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49名、对照组60名)。对干预组学生进行“家庭-学校-个人”模式的心理健康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 6个月3个时间点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2组学生MHT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HAMD得分、HAMA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 6个月,干预组学生MHT总分和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3个维度得分及HAMD、HAMA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学校-个人”模式综合干预措施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 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鹰潭市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鹰潭市2所中学的7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435名,曾留守学生111名,非留守学生229名;对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24.1%,曾留守初中生为15.3%,非留守初中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9,P=0.000);虚拟自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关心程度"、"与监护人的思想沟通"、"监护人对你的教育问题"、"性别"和"父母在外打工地域",这5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1.1%。结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揭示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其社会适应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遵义地区两所中学的267名农村留守儿童及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 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及社会适应状况更差(P<0.05);农村留守女童较男童校内适应更好,留守高中生较初中生学习适应更好(P<0.0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社会适应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30~0.411)。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良好社会适应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需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朱焱  胡瑾  余应筠  卢芸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7-1659
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定新乡和重新镇四~九年级学生1 569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 569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34.2%.留守小学生MHT全量表分和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t值分别为2.254,2.171,2.476,2.099,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MHT全量表分、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666,2.358,3.862,2.076,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对人焦虑检出率较非留守小学生高,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恐怖倾向检出率较非留守初中生高(x2值分别为6.131,6.601,6.875,P值均<0.05).留守小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23±3.64)高于非留守小学生得分(7.54±3.68)(t=2.533,P<0.0S).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消极应对方式与该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关(P<0.05).结论 该地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较非留守中小学生稍差,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留守中小学生表现较明显.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现状,探讨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373名,非留守学生348名;对其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报告率分别为30.6%、37.0%和40.2%。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状况:女生的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均差于男生,P0.05);在身心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方面,家里3个子女及更多的差于2个子女及以下;留守时间长的学生差于留守时间短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差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留守初中生身心亚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留守时间、孩子数量、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关心程度、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看护人意愿、朋友的多少。结论留守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并存在很多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该乡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转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榆林市52所学校173名转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和对照组(81名).干预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情感的培训,每周1节,共32周;对照组不参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进行心理焦虑的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转学学生的MHT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个学期后,干预组学生的MHT得分为(35.46± 14.01)分,低于对照组的(40.17± 12.97)分(t=2.29,P<0.05);干预2个学期后,2组学生的MHT得分差值进一步扩大(t=2.59,P<0.05).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组转学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持续降低.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转学初中生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3.
了解湘西州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情况及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2 251名中学生,其中留守1 124名,非留守1 127名,并对其长时间上网、网络成瘾、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留守中学女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13.69%)高于留守女生(7.19%);非留守初中生(18.84%)、高中生(18.07%)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高于留守初中生(11.96%)、高中生(12.59%);农村非留守中学生(9.59%)网络成瘾的报告率高于农村留守中学生(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上网以游戏为主,心情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不愉快(OR值分别为6.452,1.850,3.263,3.045,P值均<0.05);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单亲、其他家庭类型,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心情不好、父亲学历为初中及高中(OR值分别为2.400,2.558,4.801,3.821,1.794,2.582,P值均<0.05),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246,P=0.001).结论 非留守较留守中学生更易发生精神成瘾行为,应引导其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控制上网时间,并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在山东省随机抽取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的城乡初中、高中二年级和一年级学生3 352名,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调查3 352名中学生,有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为19.99%。阳性检出率,强迫为25.70%,人际关系敏感为22.50%,敌对为20.30%,偏执为17.70%,抑郁为15.40%,躯体化为10.20%,焦虑为14.00%,恐惧为11.50%,精神病性为12.00%。女生的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P<0.01),各个因子症状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分,农村高中生均高于城市高中生(P<0.01或<0.05),农村初中生(除躯体化、敌对、总症状指数外)均高于城市初中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为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最低,沟通很少的最高(P<0.01)。[结论]山东省城乡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症状,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心理症状女生较男生严重,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网络成瘾及睡眠不足现状及其关系,为学生网络成瘾和睡眠不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广州市11个区的大、中、小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及睡眠时间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睡眠不足与网络成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广州市大、中、小学生19 716人进行分析,男生9 811人,女生9 905人;城区17 400人,郊区2 316人;小学5 215人,初中5 476人,高中5 188人,职高2 068人,大学1 769人。93.4%的学生过去1周上过网,16.2%的学生过去1周每天上网≥4 h。网络成瘾报告率为4.0%,女生(4.7%)高于男生(3.4%),郊区(4.5%)高于城区(2.3%),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和大学生分别为0.7%、3.7%、3.4%、6.0%和14.5%,郊区小学、初中、高中生网络成瘾报告率均高于城区同学段学生,郊区初中女生(7.7%)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1.2%,控制性别、学段、地区等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行为者发生睡眠不足的风险是非网络成瘾行为者的1.579倍。结论 广州市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与睡眠不足发生率均较高,郊区学生、职高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象尤为严重,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突出,网络成瘾可增加睡眠不足的风险。应针对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台山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广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为工具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对台山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台山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共对台山市中学生1 901人进行调查,2016年979人,男生556人,女生423人,2019年922人,男生468人,女生454人。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6岁。该学生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019年(39.15%)较2016年(31.87%)高,女生(40.48%)较男生(31.05%)高,高中生(45.30%)较初中生(30.69%)、职中生(30.10%)高(均P<0.01)。2019年女生、高中生、职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均高于2016年(P<0.05或P<0.01)。2016、2019年具有缺乏运动(OR=1.957、2.333)、伤害自己(OR=2.144、2.289)、自杀意念(OR=3.347、3.270)、网络成瘾(OR=4.185、10.592)、2016年具有不健康饮食(OR=1.727)、2019年具有赌博(OR=2.034)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风险更高。 结论 台山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8.
探究农村初中生寄宿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促进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陕西7 947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寄宿和心理健康现状,通过OLS回归分析探究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是否寄宿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农村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162/7 947),单项倾向检出率为71.8%(5 707/7 947).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与MHT得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367,0.275,P值均>0.05);是否寄宿过与MHT得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461,P<0.01).性别、留级和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是否寄宿过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显著,女生、留级生、师生关系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要更加关注有寄宿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