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按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获随访4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随访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1.6%、93.8%和96.6%,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3.1%、72.6%和76.7%。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J O A评分为(8.4±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1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0.4±0.8)°,术后6个月Cobb角为(1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节段≥3个)采用两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10例(ACDF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13例(ACC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手术前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0±31.5) min、(150.0±120.8) ml,均低于ACCF组的(150.0±42.5) min、(310.0±320.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为(3.1±1.4) mm,高于ACCF组的(2.3±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JOA评分差值和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1.6)分、79.3%,ACCF组分别为(4.6±1.2)分、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压迫及引流等治疗后恢复.ACCF组术后14d出现食管瘘并发症1例,经修补后痊愈;出现钛网移位2例,经随访获得融合.结论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疗效良好.ACDF与ACCF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或后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探讨后前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9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121例(单纯前路手术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2例(单纯后路手术组),后前路联合手术65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行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4.7±1.4)年.单纯前路手术组改善率78.1%,优良率72.7%(88/121),单纯后路手术组改善率70.6%,优良率66.1%(74/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改善率86.7%,优良率83.1%(54/65),与单纯前路手术组、单纯后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中,后前路联合手术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脊柱稳定性单纯前路手术、单纯后路手术、后前路联合手术逐一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1例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及疾病知识测试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8%)较之对照组(78.79%),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进医护信息传递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前方压迫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51.5岁。其中A组10例行颈前路手术,4例行颈后路手术;B组6例I期行后前路联合手术。依据JOA17分评分法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术后1周和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节断性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5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35±1.23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4.45±0.78分。JOA评分改善率在术后一周时无显著性差异(A组中颈前路68.13%,颈后路66.35%,B组72.04%,P〉0.05),术后1年时B组(81.68%)明显优于A组(颈前路72.12%,颈后路70.79%)(P〈0.05)。结论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前路联合手术较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效果好,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临床上应视患者前方压迫程度及是否合并有颈椎OPLL症或颈椎管狭窄症等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11月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ICU停留时间(28.39±5.13)h、平均住院时间(19.11±1.62)d,均短于对照组的(37.15±7.24)h、(23.34±2.36)d,住院费用(58 827.34±4 621.27)元,低于对照组的(71 490.27±5 264.37)元,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4% vs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对产褥感染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建立产褥感染患者的最佳护理模式.方法 将96例产褥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时满意度试验组患者为92.9%、对照组为75.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住院天数为(6.5±5.0)d、住院费用为(2520±520)元,对照组为(9.6士4.5)d、(3715±320)元,试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2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病情及手术适应证分为LC组72例和OC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LC组的手术时间[(62.78±8.33) min]短于OC组[(85.24±10.20) min],术中出血量[(48.32±8.87) ml]少于OC组[(88.56±6.7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4/72),O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1).术后7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C组住院时间短于OC组,住院费用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临床疗效优于O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管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因颈椎病住院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全部都采用完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管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对比全部患者术后与术前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JOA评分,分析手术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手术前相比,48例患者总改善率达到95.75%,JOA评分显著增高[(7.57±1.05)、(15.65±1.18)、(7.52±1.22)、(15.44±1.27)、(7.14±1.15)、(15.36±1.82)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是微侵袭、完全显微镜下,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术中止血目的性强,出血少,不用输血,因而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极低,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探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34例,女27例;单间隙37例,两间隙19例,3间隙5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改善率81.2%,优良率92.1%,有效率97.8%。结论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并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比较.方法 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取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JOA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6,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活动受限、压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和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重建椎间隙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椎间植骨融合,无并发症出现,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7±1.02)分,术后JOA评分(13.01±0.75)分;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2±1.35)分,术后JOA评分(13.98±0.62)分.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颈椎活动不受限,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相比较,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对医疗费用结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10月未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小儿外科腹股疝手术病例、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病例、产科剖宫产病例,归到传统组;选择我院2011年9月~10月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小儿外科腹股疝手术病例、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病例、产科剖宫产病例,归到临床路径组;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路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4例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JO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减压内围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9例),后路手术组(19例),术前、术后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切几均一期愈合,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随访15~63个月,平均(39.6±5.2)个月.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前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52.2±7.3)%,优良率68.4%(13/19),后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27.6±4.3)%,优良率47.4%(9/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植骨融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DHSCB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DHSC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3、7d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20.0%(6/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63.3% (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3、7d颅内压[(21.34±3.05)、(18.43±2.63)、(15.52±2.21) 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31.21±4.46)、(29.13±4.16)、(24.97±3.57) mm Hg](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 7/30)(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6.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 (P< 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DHSCBI明显优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可以减少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的发生,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靖华  王长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93-5695
目的 考察前列腺素E1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的肾性贫血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某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9例,随机分为2组:43例前列腺素E1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试验组)和36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组(对照组),考察用药前后取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两个组别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教和病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两个组别Hb[(63.5±10.2) g/L vs.(92.4±15.2) g/L,P<0.05; (65.9±12.7) g/Lvs.(100.7± 11.9) g/L,P<0.05)]、HCT[(21.3±3.8)%vs.(26.8±3.6)%,P<0.05; (20.9±4.1)%vs.(29.5±4.1)%,P<0.05)]、SF [(126.5±75.3) ng/ml vs.(469.8±106.5) ng/ml,P<0.05; (131.1±64.9) ng/ml vs.(538.7±164.3) ng/ml,P<0.05)]和TSAT[(20.7±5.4)%vs.(29.6±5.4)%,P< 0.05; (20.9±7.0)%vs.(32.6±3.0)%,P<0.05)]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Hb [(92.4±15.2) g/L vs.(100.7±11.9)g/L,P<0.05)]、HCT[(26.8±3.6)%vs.(29.5±4.1)%)]、SF[(469.8±106.5) ng/ml vs.(538.7±164.3) ng/ml,P<0.05)]和TSAT [(29.6±5.4)%vs.(32.6±3.0)%,P<0.05)]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对照组治疗后CRP、IL-6和TNF-α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RP[(5.6±1.5) mg/ml vs.(4.5±1.8) mg/ml]、IL-6[(7.2±1.6) pg/ml vs.(5.5±2.3) pg/ml]和TNF-α[(9.1±2.2)pg/ml vs.(7.1±5.1) 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和缺铁,降低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患有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内障的老年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探讨其在入院时直接进入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 对医院门诊筛查出的30例患有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门诊处理组,n=30),按照门诊早期干预临床路径的要求,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然后收入住院并按照白内障临床路径实施标准化处理.对照同期30例住院后术前检查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经降糖治疗控制症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住院处理组,n =30).比较两组之间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门诊处理组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普遍低于住院处理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住院处理组(P<0.01).结论 尽早发现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治疗原则对其实施入院前干预,待血糖控制后进入临床路径,可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缩短住院天数,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在5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每种疾病的60例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现行的护理模式,试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实施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疾病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和术前住院日均有显著减少(P<0.05);老年性白内障、带状疱疹和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计划性剖宫产和甲状腺结节的住院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科室的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缩短住院日和手术前住院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但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