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的治疗措施,了解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2400万单位/d静脉滴注(400万单位/次,1次/4 h),连续14 d规则抗梅治疗。结果 RPR滴度无增高,均无梅毒疹发生,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足月分娩率95.65%,早产1例(4.35%),出生体重2.9~4.1 kg,体检发育未见异常;TPPA(+)RPR(+)者3例(13.04%),TPPA(+)RPR(-)19例(82.61%),TPPA(-)RPR(-)1例(4.35%),无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随访:RPR均于出生后6个月转阴,TPPA均于出生后9个月转阴;随访2~3年,23例婴幼儿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无异常。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安全、有效,能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产前指导,并且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感染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且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42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死胎2例,主动要求引产者8例,分娩40例中出现畸形胎儿者5例。33例潜伏期孕妇分娩6个月后,经过RPR检查显示阴性。检查新生儿血常规发现8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检查以及RPR检查结果均显示阳性,其余各项生命体征均无异常。8例新生儿通过正规疗法治疗后6个月到医院复诊,结果发现RPR检查以及TPPA检查结果均显示阴性。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经过有效的产前指导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的分娩质量,也有利于减小患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期梅毒的流行情况并分析治疗后的母儿妊娠结局,为该地区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4至2010年,对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5 408例孕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对TRUST阳性病例行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7年内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患者共116例,妊娠期梅毒的平均发生率为4.6‰,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中95例接受了规范治疗,接受治疗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占8.4%.分别于早、中、晚孕开始治疗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不同RPR滴度组母亲不良妊娠结局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RPR滴度≥1:4组所分娩的新生儿,其RPR阳性率达94.7%,明显高于母亲RPR滴度≤1:2组所分娩新生儿的RPR阳性率53.3%(χ2=9.388,P<0.05),相对危险度达15.750倍.结论 母亲血清RPR滴度高低是影响妊娠期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期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期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梅毒早期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5l例产前筛查确诊并经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1例未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孕妇共分娩新生儿51例,其中足月产50例,早产1例,无流产、死胎发生。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21例,TPPA、RPR均阳性(滴度≤1:8)11例,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妊娠期梅毒未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发生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足月梅毒儿共9例(81.82%)。外地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高于本地孕妇的7.69%(3/39);无固定职业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32%(9/37),高于有固定职业孕妇的4.00%(1,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5.53、4.55,P〈0.05)。结论妊娠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流动人口、无固定职业孕妇的建卡率,能有效避免妊娠梅毒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对47例患者进行孕期及产后24个月的临床随访。方法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检测结果及是否在孕期接受过治疗分为2组,对其所生婴儿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随访观察至出生后24个月。结果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的孕妇,在孕期未经治疗,死胎、死产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8/22,36.38%)远高于在孕期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的孕妇(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经过出生后24个月的随访无1例发生先天梅毒;其婴儿的TPPA转阴时间也较未治疗的婴儿明显提前。妊娠合并梅毒但RPR阴性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婴儿TPPA转阴时间无差异,其婴儿无1例发生先天梅毒。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且RPR阳性孕妇,应在孕前或孕期经规范驱梅治疗,防止先天梅毒的发生。妊娠合并梅毒RPR阴性的孕产妇无明显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及对新生儿治疗与随访,预防妊娠期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胎传梅毒,影响优生优育。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5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8年间本院住院分娩总数13517例,合并梅毒50例,发病率为3.7‰。50例给予抗梅毒治疗,青霉素治疗组有效。妊娠结局:50例中4例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8例死胎、死产;4例胎儿畸形;8例早产(孕33~36周);26例足月产。34例新生儿血清及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4例呈阳性,经治疗随访3~6月转阴。结论:妊娠期梅毒是危害围产儿的严重合并症;围产期应常规开展妊娠期梅毒血清学的产前筛查工作。在梅毒高流行区或高危人群,尚需在孕28周和分娩时作2次血清学检查。一旦确诊,尽早、足量、正规给予青霉素治疗,并加强新生儿随防。孕期有效的青霉素治疗,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检测出妊娠梅毒的孕妇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逐年统计2010-2016年医院产前检查检测到的妊娠梅毒孕妇检出率;对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按照孕妇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apid plasma regain, RPR)首检滴度分类,将孕妇分为<1∶16和≥1∶16的两组;按照治疗程度分为正常治疗组,非正常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分别检测以上几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胎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的概率。结果 2010-2016年总检测出妊娠梅毒患者460例,检出率为0.082%(460/561 039),其梅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5);460例妊娠梅毒患者中足月活产率的新生儿328例,占71.30%;首检RPR滴度<1∶16组患者胎儿足月活产率高于首检RPR滴度≥1∶16组(P<0.05),其胎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低于首检RPR滴度≥1∶16组(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胎儿的足月活产率均下降(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的不良妊娠均升高(P<0.05);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非正常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胎儿患有先天性梅毒感染率均增加(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显著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确诊患者进行尽早正规的趋梅治疗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期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胎儿预后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医院回顾性分析2015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74 325例,梅毒感染产妇27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8‰,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6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6 620例,梅毒感染产妇33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9‰,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7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2 927例,梅毒感染产妇338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4. 1‰,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时期,将患者分为3组,即A组(孕周≤12周,31例)、B组(孕周介于13~28周,28例)和C组(孕周28周,26例)。观察3组患者妊娠结局、胎儿预后效果以及母婴梅毒滴度(RPR),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足月分娩率(83. 87%)明显高于B组(53. 57%)和C组(42. 31%),A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16. 13%)明显低于B组(46. 43%)和C组(57.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概率(0. 00%)明显低于B组(3. 57%)和C组(19.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母体RPR滴度1∶8概率(90. 32%)明显高于B组(78. 57%)和C组(30. 77%)高,A组患者新生儿RPR滴度1∶8概率(100. 00%)明显高于B组(82. 14%)和C组(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患者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对胎儿预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概率,不管对于妊娠结局还是胎儿预后都意义重大,极有利于患者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深圳市福田区921例妊娠梅毒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921例妊娠梅毒患者依据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孕28周)、晚期干预组(孕28 ~35周)及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并依据妊娠梅毒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4)、中滴度组(1∶8~1∶16)及高滴度组(>1∶16),研究相同干预时机不同血清TRUST水平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同滴度水平下不同干预时机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665例接受规范治疗干预患者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及新生儿死亡;256例未干预/不完整干预患者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死亡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3.13%、3.91%、6.25%、1.56%、9.38%.患者在早期(<28周)或晚期(28~35周)接受规范干预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未干预/不完整干预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规范干预者(P<0.05);未干预/不完整干预妊娠梅毒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与血清滴度水平有关(P<0.05).结论: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能使妊娠梅毒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即使在孕28 ~35周接受规范干预仍能获得理想效果.妊娠梅毒患者发生先天梅毒儿、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危险性与血清TRUST滴度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为优生优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8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正规抗梅毒治疗、接受治疗时间是否<12孕周、分娩前梅毒螺旋体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是否≤1∶4分别进行分组,即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接受治疗时间<12孕周组与≥12孕周组,TRUST滴度≤1∶4组与≥1∶8组,分析治疗因素及TRUST滴度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8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分娩足月儿50例(58.14%),早产儿15例(17.44%),流产、死胎、畸胎21例(24.42%)。治疗组的足月儿出生率高于未治疗组,而早产儿、先天性梅毒儿和流产、死胎、畸胎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治疗的孕周越早,越有利于正常新生儿的出生率,而先天性梅毒儿、流产、死胎、畸胎的发生率越低,接受治疗时间<12孕周组与≥12孕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前TRUST滴度越高,先天性梅毒儿和流产、死胎、畸胎的发生率越高,分娩前TRUST滴度≤1∶4组和分娩前TRUST滴度≥1∶8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有效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几率,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梅毒孕妇及其配偶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方法:对809例梅毒孕妇及其配偶进行TRUST和TPPA检测。结果:809例梅毒孕妇TRUST和TPPA试验均为阳性,其配偶中TRUST阳性率为25.82%(166/809),TPPA阳性率为28.41%(179/809)。TRUST滴度在1∶8~1∶16的梅毒孕妇的配偶TRUST、TPPA阳性率与滴度≤1∶4的孕妇配偶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而滴度>1∶16的孕妇配偶TRUST、TPPA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TRUST滴度为1∶8~1∶16的梅毒孕妇的配偶(P<0.05)。结论:梅毒孕妇及其配偶梅毒血清学结果不一致,梅毒滴度越高,传染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梅毒血清固定病人的脑脊液及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引起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25例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梅毒病人的脑脊液(CSF)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及RPR、TPPA测定,同时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多器官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用水剂青霉素G2400万U/d静滴,连续14d,出院后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次,1次/同,肌注,连续3次。分别于3、6个月复查血清RPR定量试验。结果 本组25例病人中有11例CSF-TPPA( ),RPR均为(-),其中7例发现CSF-WBC、CSF-Pr增高。10例(40%)病人外周血IgM水平升高、C3降低,21例(84%)病人CD3^ CD8^ 细胞有所增加、NK细胞减少。3例心脏彩超分别发现二尖辫、三尖辫及主动脉瓣返流。按神经梅毒治疗后所有病人血清RPR滴度未有降低。结论 无症状神经梅毒和免疫异常可能是引起梅毒病人血清固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梅毒可靠及时的诊断方法。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D-F)、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RPR)3种检查方法对128例一期梅毒及190例二期梅毒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128例一期梅毒中,D-F阳性107例(83.59%),RPR阳性91例(71.09%),TPPA阳性93例(72.66%)。在190例二期梅毒中,RPR、TPPA均为阳性(100.00%)。结论 在一期梅毒诊断中D-F检查,优于RPR及TPPA方法。在二期梅毒诊断中,RPR与TPPA阳性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14.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最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梅毒筛查 ,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探索降低对孕妇和围产儿危害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血浆反应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HA)筛查 ,对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 5 4例 ,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 6 .2‰ ,潜伏期梅毒 5 1例 ,占 94 .4 %。在孕 2 0周内确诊 33例 ,占 6 1.1%。未治疗组中流产 8.0 % ,死胎 2 0 .0 % ,畸胎 8.0 % ,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以潜伏梅毒为主 ,早期、规则、全程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及防止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治疗与否对新生儿梅毒抗体转阴变化情况。[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在门诊和住院孕妇经RPR检测阳性、TPHA确诊的梅毒患者共628例,用青霉素分别治疗1疗程或2疗程,因故未治疗者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新生儿RPR抗体转阴情况。[结果]新生儿RPR抗体转阴与孕期有无治疗及疗程次数有关,有治疗者转阴率高于未治疗者(51.2%与41.6%);2疗程者高于1疗程(60.7%与42.4%)。[结论]孕期使用青霉素治疗对预防和治疗先天性梅毒有显著效果,治疗2疗程效果优于1疗程。  相似文献   

17.
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妙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28-1529
目的:探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次产前检查(产检)孕产妇4364名免费做梅毒血清抗体测定的结果,测定方法为RPR、TPPA;采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2年7月始检测孕产妇479例,梅毒阳性率为0;2003年检测孕产妇1870例,梅毒阳性率4.28‰;2004年检测孕产妇2015例,梅毒阳性率1.49‰。②梅毒阳性孕产妇中,孕妇阳性率54.54%;产妇阳性率45.45%。③梅毒阳性孕产妇妊娠结果:11例患者都进行治疗,其中4例选择继续妊娠;2例选择引产;2例足月产;1例死胎;2例出现早产、窒息。结论:在产检中对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不仅可以检测阳性病人,给予及时治疗,还可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从而降低婴儿被感染梅毒的机会,减少婴儿出生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各个医院送检标本同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从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共收集孕妇和新生儿血清标本1 778份,其中孕妇TRUST和TPPA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9.32%(920/1 030)和79.80%(822/1 030),新生儿TRUST和TPPA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0.00%(374/748)和60.56%(453/748);新生儿TRUST滴度大于1∶8(包括1∶8)者为3.07%,明显低于孕妇的20.10%。另外,2009年全年的真阳性率低于2008年。结论:母婴梅毒控制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需进一步在孕早期加大对梅毒的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黄石口岸某公司外派劳务人员中梅毒感染高发情况,提出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梅毒防治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6月黄石某公司组织出国的1256名劳务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对受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阳性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受检的1256名劳务人员中,梅毒感染者16例,梅毒感染率为1.28%。TPPA和RPR2项检测均为阳性者8例,TPPA检测阳性而RPR检测阴性者8例。[结论]在以青壮年和特殊工种为主的这批出国劳务人员中,其梅毒感染率(1.28%)已大大高于黄石口岸梅毒的平均检出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它口岸梅毒的检出率水平。提示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传染病监测以及对其进行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