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656例中老年人的身高、体重、BMI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56例35岁以上来院就诊及健康查体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对血压的影响进行探讨,将基线BMI按<20、20~25、>25kg/m2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肥胖进行分析。结果提示:男女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922%与231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SBP,D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BMI呈正相关关系。形成BMI升高的原因是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妇女正值更年期有关。建议合理营养,减少动物脂肪及钠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2.
出生消瘦与成人期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48~195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628人进行追访,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和成人期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成人期血SBP和DBP随出生体重、PI、双顶径和胎盘重量降低而显著升高,尤以出生时消瘦(低PI)与成年期血压水平联系最密切。高血压患病率随出生体重和PI值降低而显著升高,出生时消瘦(PI<24kg/m3)而成人期肥胖(BMI≥75百分位值)的人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344%,是PI≥28kg/m3而BMI<25百分位值组30余倍。结论:以出生时消瘦为特点的胎儿生长发育迟缓与成人期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居民体质指数,腰臀围比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锦泉  彭绩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902-904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研究了深圳市5 个行政区年龄在20 岁以上,在深圳居住5 年及以上8200 名常住社区居民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居民体质指数(BMI) ≥25 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患病率明显高于体质指数(BMI) <25 的人群,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患病率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6 倍和23 倍。随腰围、臀围及两者之比的升高,糖尿病患病率和IGT患病率升高;腰臀围比≥1 和<1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率之比分别为1:5 和1:25。研究结果还表明,随腰围的增加两率增加更加明显,腰围平均每增加1cm 糖尿病患病率增加05% ,IGT 患病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4.
腰/臀比值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226例NIDDM、389例IGT患者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值(WHR),并与153例糖耐量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NIDDM组、IGT组BMI、W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DDM组WHR显著高于IGT组(P<0.01),两组间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NIDDM组、IGT组的FIns、2hBG、2hIns、TG、SBP、DBP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NIDDM组FBG、FIns、2hBG、TG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IGT组(P<0.01),而ID1、2hIns、ID2显著低于IGT组(P<0.01)。NIDDM组C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GT组C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示WHR与ID1、ID2、Ch、TG、SBP、DBP,均呈正相关。提示WHR是体脂分布对糖、脂及胰岛素代谢影响较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为了解肥胖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采用问卷与体检的方法,对天津市21987名成年男性及24221名成年女性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DM)患病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性BMI<25者,DM患病率为10.53‰,而≥25者,患病率为22.33‰,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性BMI<25者,DM患病率为12.14‰,而BMI≥25者,患病率为28.62‰,其两者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这充分说明了肥胖使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氯化甲基汞对卵巢细胞酶及其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化甲基汞(以1/200LD50、1/20LD50和1/2LD50即0.1925mg/kg、1.925mg/kg和19.25mg/kg体重的剂量)给昆明种雌性小鼠经口染毒,然后测定卵巢细胞中的LDH、G-6-PD和SDH活性,同时做卵巢细胞线粒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LDH、G-6-P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LD50和1/20LD50组的SHD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电镜看到线粒体膜较完整,但在1/2LD50和1/20LD50组中的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呈空泡状改变。总之,酶活性改变,能量代谢的异常和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氯化甲基汞造成卵巢细胞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4160名成年人膳食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入量及人体测量指标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进行了相关分析,对高血压组和正常组膳食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入量进行了比较,并观察高血压者某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分布。结果表明,年龄和BMI与SBP、DBP相关程度密切。Se和Zn摄入量与SBP和DBP呈正相关(P<0.01),Ca仅与SBP正相关(P<0.01),Mg和Fe摄入量与SBP和DBP负相关(P<0.01)。高血压组Se和Zn摄入量高于正常血压组,而Mg和Fe摄入量低于正常血压组。在396名高血压者中,Mg摄入量小于200mg/d者占16.6%,而≥900mg/d者仅占4.8%。Se摄入量≥85μg/d者占17.5%,而小于15μg/d者占2.7%,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似乎随Mg摄入量的减少或Se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甲基汞对卵巢细胞酶及其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氯甲基汞(以1/200LD50、1/20LD50和1/2LD50即0.1925mg/kg、1.925mg/kg和19.25mg/kg体重的剂量)给昆明种雌性小鼠经口染毒,然后测定卵巢细胞中的LDH、G-6-PD和SDH活性,同时做卵巢细胞线粒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LDH、G-6-P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LD50和1/20LD50组的SDH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电镜看到线粒体膜较完整,但在1/2LD50和1/20LD50组中的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呈空泡状改变。总之,酶活性改变,能量代谢的异常和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氯化甲基汞造成卵巢细胞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0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例的患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开始发胖年龄越早、发胖程度越大患病的危险性越大;既往最大体重指数(BMI)大于28kg/m2者患病危险性是小于25kg/m2者的11.52倍。目前的腰围、腰股比(WTR)、收缩压(SBP)亦与NIDDM患病有关,而与目前的BMI未见有统计学联系。血脂各项显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Ⅰ、B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调整后,既住最大BMI、SBP、TG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腰/臂比值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226例NIDDM、389例IGT患者体质指数(BMI)及腰/臂比值(WHR),并与153例糖耐量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NIDDM组、IGT组BMI、W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DDM组WHR显著高于IGT组(P〈0.01),两组间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NIDDM组、IGT组的FIns、2hBG、2hIns、TG、SBP、DBP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风险,为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2016—2020年随访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 540例调查对象BMI水平及分类、BMI增量及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变化情况下相同增量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计算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4 540名调查对象随访总人年(PYs)为31 490.7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50年。在随访期间1 010名调查对象发生了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2.07/1 000 PYs。高血压发病风险随着BMI值的升高而增加(HR = 1.052,95%CI:1.031~1.073),BMI≥22.20 kg/m2即与高血压发病相关。超重(HR = 1.223,95%CI:1.031~1.451)、肥胖(HR = 1.941,95%CI:1.478~2.549)人群发病风险高于BMI正常人群。BMI增加1~2.9 kg/m2、≥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1.0%、95.0%。持续超重肥胖、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较保持正常BMI的人群分别增加2.220倍、2.034倍。保持正常BMI和正常BMI转为超重肥胖的人群,当BMI增量≥3 kg/m2时,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较BMI增量相对稳定(-1 ~0.9 kg/m2)人群增加了1.824倍、2.922倍。 结论 BMI水平及其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保持正常的BMI水平且不出现较大增幅(≥3 kg/m2)是预防高血压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该人群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3 929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体人群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分别为10.1%(397/3 929)和17.4%(682/3 929),其中男性DM和IFG的患病率分别为11.4%和22.5%,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8.7%和11.8%(P<0.05);超重和肥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舒张压、高收缩压的检出率分别是49.5%、13.6%、28.6%、14.9%、15.5%;随着年龄、体质指数、血脂、血压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收缩压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大学教职工糖尿病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率逐渐增加,超重和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该民族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0和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16 321名维吾尔族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收集相关数据。CVD为结局事件。  结果  共调查16 321人,CVD患病率为10.22%,标化患病率为9.75%,其中女性患病率(12.88%)高于男性(7.56%)(P<0.001),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趋势<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女性、已婚、BMI、较大的腰围、高血压、慢性肾病、高血压家族史、CVD家族史、SBP、DBP、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 GGT)、尿酸(uric acid, UA)与CVD的发生有关。  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CVD患病率较高,并且较大的年龄、女性、已婚、肥胖、较大的腰围;具有高血压、慢性肾病、高血压家族史、CVD家族史;SBP、DBP、GGT、UA异常是CVD的危险因素,需根据维吾尔族人群特征对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筛查并进行C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阐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结果,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146211名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SBP和DBP均值均呈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趋势;男生体重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6%,超重组为4.2%,肥胖组为9.9%,女生高血压患病率也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BMI与SBP及DBP进行相关分析,B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392,BMI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与SBP和DBP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和0.171(P〈0.05)。同时,对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患病率与超重肥胖患病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的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都有显著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1.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pre-obesity and obesity in a 1992 to 1993 national survey of the Mexican urban adult population. 2. To compare our findings with other national surveys and with data for Mexican American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he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Mexican urban adult population included 8462 women and 5929 men aged 20 to 69 years from 417 towns of >2500 people. Body mass index (BMI), calculated from measured weight and height, was classified us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tegories of underweight (BMI < 18.5 kg/m2), normal weight (BMI 18.5 to 24.9 kg/m2), pre-obesity (PreOB = BMI 25 to 29.9 kg/m2) and obesity (OB = BMI 30+ kg/m2). Estimates for Mexican Americans were calculated from U.S. survey data. RESULTS: Overall, 38% of the Mexican urban adult population were classified as pre-obese and 21% as obese. Men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pre-obesity than women did at all ages, but women had higher values of obesity. Both pre-obesity and obesity increased with age up to the age range brackets of 40 to 49 or 50 to 59 years for both men and women. Both pre-obesity and obesity prevalence estimate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to data for Mexican Americans from 1982 through 1984. Comparison with other large surveys showed that countries differed more in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than of pre-obesity, lead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 PreOB/OB ratio, and that countries also differed in the gender ratio (female/male) for both pre-obesity and obesity. DISCUSSION: Pre-obesity and obesity were high in our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with age. Our approach of characterizing large surveys by PreOB/OB and gender ratios appeared promising.  相似文献   

17.
费利霞  王晓峰 《中国校医》2012,26(3):236-238
目的探讨高校男性体质量超标、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相关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1 006名男性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分析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脂肪肝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1)随年龄增加,体质量超标率增高(P<0.01)。(2)体质量超标组、肥胖组SBP、DBP、TG、TC、UA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P<0.01),2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SBP、DBP、TG、UA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5),其高血压、脂肪肝患病率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1)。(3)BMI指数增加,3项以上危险因素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体质量超标、肥胖率较高,体质量超标、肥胖为相关危险因素聚集的标志;控制体质量,干预靶点前移,可降低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龙里县布依族、汉族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镇2社区服务中心4个居委会、4乡镇4个行政村20~80岁身体健康的布依族、汉族2889名常住村民为调查对象,测量调查对象身高和体重等,计算BMI,以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 汉族成人超重率为32.86%,布依族成人超重率为20.30%,汉族男女性超重率均高于布依族(P<0.001);汉族成人肥胖率为10.48%,布依族成人肥胖率为4.88%,汉族肥胖率高于布依族(χ2=32.13,P<0.001),且汉族男女性各年龄段肥胖率均高于布依族(P<0.001);超重和肥胖总率呈现城镇(40.15%)高于农村(28.10%)(P<0.001)。结论 龙里县汉族成人超重和肥胖与2010年全国水平接近,布依族成人超重和肥胖低于全国水平,且存在民族、年龄、城乡差异;超重和肥胖总率城镇高于农村;总体肥胖率显著高于2002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汉族和满族医学生血压情况及其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某高校抽取2189名19~21岁汉族和满族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血压和体成分指标的测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压与体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沈阳市汉族19、20和21岁男生收缩压分别为(135.30±11.67)、(135.42±14.56)和(134.65±13.31)mm Hg,均高于汉族同龄女生收缩压的(124.04±18.81)、(120.62±11.21)和(122.27±11.9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满族20和21岁男生收缩压分别为(133.06±14.95)和(134.11±11.66)mm Hg,均高于满族20和21岁女生收缩压的(121.10±11.10)和(120.66±11.2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汉族和满族医学生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5.4%和11.5%、56.5%和56.2%;汉族和满族男生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同民族女生(均P<0.05);随着年龄增长,汉族和满族医学生及女生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沈阳汉族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均P<0.01);满族医学生BMI和WHR均与收缩压呈正相关,BMI与舒张压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沈阳市汉族和满族医学生高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男生是血压控制的重点防护对象,BMI和WHR较高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正常但体脂肪含量(BF%)偏高的正常体质指数性肥胖(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940名,选取BMI介于18.5~25kg/m^2者407名。利用生物电阻抗(BIA)原理进行BF%测定,按BF%≥25%(男)或BF%≥35%(女)定义为NWO组,BF%〈25%(男)或BF%〈35%(女)者为对照组。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检出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WO组发生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度(OR)。结果男性、女性NWO检出率分别为13.13%、14.91%。随年龄增长NWO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6.90,P〈0.05)。NWO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97、2.44、2.54、5.09、2.71和3.9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t=-3.90,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及高尿酸的检出率NWO组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6.76、5.58、14.50、11.97、10.97和8.76,P〈0.05)。NWO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发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186、2.120、2,088和4.175倍。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NWO组高尿酸的发病风险降低为对照组的3.491倍。结论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具有高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