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现况。方法: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进行实施,应用SAS9.1.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0~6岁儿童残疾现患率为1.79%,其中57.34%为男性残疾儿童,37.44%儿童患多重残疾,14.79%接受了教育,智力残疾占44.72%,言语残疾占23.91%,肢体残疾占13.35%;致残原因主要有原因不明、发育异常、新生儿窒息、早产、产伤、遗传、药物等因素;83.85%未接受任何服务或扶助,81.68%的需要医疗救助。结论: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致残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0~6岁儿童残疾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2 1世纪初本地区 0~ 6岁儿童中残疾现状 ,为防治儿童残疾和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法 :用整群抽样法进行入户调查 ,分析 0~ 6岁儿童的残疾现患率、残疾程度、残疾谱和致残原因。结果 :调查本地区 0~6岁儿童的残疾现患率为 8 6‰ ,智力残疾约占 1/2 ,以下依次为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轻度残疾约占 5 0 0 % ,中、重度残疾约各占 2 5 0 % ;残疾原因中 ,出生缺陷、孕期及围产期高危因素和原因不明致残者约各占 1/3。结论 :根据致残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致残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致残原因现状及近20年来该人群主要致残原因的变化.方法 对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中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致残原因的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比较.结果 2006年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类别为疾病因素、伤害因素、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和其他因素,致残率分别为0.720%、0.595%、0.224%和0.186%.其他外伤所致肢体残疾的致残率最高,为0.296%.与1987年调查结果 相比,疾病因素、伤害因素、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的致残率均显著上升.2006年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其他外伤、脊髓灰质炎、骨关节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工伤;1987年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其他外伤、小儿麻痹、其他原因、不明原因和血管性疾病.结论 疾病因素和伤害因素是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类别,其他外伤因素致残率最高;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我国15~59岁肢体残疾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的流行特征.方法 以全国为总体,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2 526 145人,其中少数民族297 761人,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结果 中国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残疾现患率分别为6.24%(95%CI:6.16%~6.51%)和6.41%(95%CI:6.38%~6.51%).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标化残疾现患率为7.04%和5.98%,少数民族高于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标化残疾率男性高于女性(7.31%vs.6.75%).少数民族人口肢体残疾现患率水平最高,为1.90%(95%CI:1.89%~1.91%),其次是听力残疾1.34%(95%CI:1.33%~1.35%)、多重残疾1.14%(95%CI:1.13%~1.15%)、视力残疾0.99%(95%CI:0.97%~1.01%)、精神残疾0.38%(95%CI:0.37%~0.40%)、智力残疾0.38%(95%CI:0.37%~0.39%)、言语残疾0.12%(95%CI:0.11%~0.13%).遗传、中耳炎、脑瘫、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智力低下(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言语残疾发生最重要的致残原因.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骨关节病、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是导致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五类残疾的最重要原因.白内障、中耳炎(除去原因不明)、其他外伤、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残疾最重要因素.中耳炎造成的儿童听力残疾和不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智力残疾仍然是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致残因素,其他主要致残因素及其顺位与汉族残疾人口相类似.结论 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高于汉族人口,在不同年龄阶段,应针对主要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少数民族人群的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听力残疾人群现状及致残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掌握中国听力残疾人群现状及致残原因.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理等方法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现有听力残疾人口2780万,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听力残疾现患率为2.11%,单纯听力残疾现患率为1.52%(占72.08%);60岁及以上老年人现患率为11.04%(占73.57%),农村现患率高于城市,男性现患率高于女性.总体三、四级听力残疾占73.42%,60岁及以上组听力残疾三、四级占79.13%;4~6岁组一、二级残疾占67.36%,0~3岁组一、二级残疾占83.90%.在0~6岁听力残疾中70%以上并有言语残疾.残疾人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全部人群主要致残原因是老年性聋、原因不明性耳聋和中耳炎,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除不明原因外依次为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性耳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60岁及以上组主要致残原因依次为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噪声和爆震及药物性耳聋等.结论 积极预防老年性聋的发生,尤其加强农村人口和男性人群的防治工作,是降低听力残疾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遗传咨询,预防新生儿出生听力缺陷,对减少儿童听力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巢湖市居巢区残疾人的流行现状及康复需求。方法 2006年4月在巢湖市居巢区随机抽取3 373人,对6类残疾人的流行现状、级别、致残原因及康复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巢湖市居巢区残疾现患率为5.25%,6类残疾患病率依次为听力(2.99%)、肢体(1.16%)、视力(0.80%)、言语(0.50%)、精神(0.44%)和智力(0.44%);居巢区不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同,主要康复需求为贫困救助与扶持(37.98%)、医疗服务与救助(32.69%)及辅助器具(20.91%)。结论居巢区6类残疾人的流行状况、级别、致残因素及康复需求各不相同。应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刘民  栾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1):1083-1086
目的 了解中国O~14岁肢体残疾儿童的致残原因现状及近20年来该人群主要致残原因的变化.方法 对2006年和1987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中,0~14岁肢体残疾儿童致残原因的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比较.结果 2006年中国0~14岁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类别为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伤害因素、其他因素和疾病因素,致残专率分别为0.257%、0.066%、0.055%和0.041%.脑性瘫痪所致肢体残疾的致残专率最高,为0.129%.与1987年调查结果相比.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的致残专率显著上升,疾病因素和其他因素的致残专率显著下降.2006年中国0~14岁儿童肢体残疾的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脑性瘫痪、发育畸形、其他外伤、其他先天性或发育障碍以及其他原因;1987年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是其他原因、小儿麻痹症、发育畸形、其他外伤和不明原因.两次调查的分年龄组及分性别的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与两次调查的O~14岁肢体残疾儿童的致残原因构成顺位基本相同.结论 先天性疾病及发育障碍是我国0~14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脑性瘫痪致残专率最高;伤害因素逐渐成为我国0~14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0~6岁儿童残疾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残疾发生、提高残疾儿童生存状态制定相关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抽取的样本单位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0~6岁残疾儿童总残疾现患率为8.75‰:残疾程度以一、四级为主;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残疾现患率分别为9.65‰、6.73‰;男童现患率为11.86‰,女童现患率为5.58‰:致残原因以产前因素(50.00%)和原因不明(27.42%)为主;残疾儿童的年龄、性别、母亲是否识字、父母是否有工作是残疾儿童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黑龙江省0~6岁儿童总残疾现患率下降明显,产前因素和原因不明是导致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残疾儿童致病原因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六类残疾流行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2006年中国人口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的流行现状.方法 参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于2006年4月1日0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 526 145人进行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对6类残疾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1)全国总现患率为6. 39%,与1987年的4.90%相比,升高1.49个百分点.其中肢体残疾现患率最高,为2.34%;言语残疾最低,为0.53%.(2)全国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占29.49%,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占70.51%,言语残疾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所占比例超过65%,精神残疾该比例超过45%,为6类残疾中重度残疾比例最高的两类残疾.(3)年龄、性别、居住地均与6类残疾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在各类残疾中,先天因素对言语残疾、智力残疾中的作用最大,分别占22.67%和22.41%.结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2006年中国残疾人具有以下特点:老年残疾人比例高;残疾等级以中轻度为主,但重度残疾比例不低;农村残疾人比例高和致残原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0~6岁儿童五类残疾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陕西省0~6岁儿童五类残疾(视力、听力、智力、肢体、言语)的流行现状,为预防儿童残疾和制定相关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陕西省内22县176个调查小区共5 030名0~6岁儿童进行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及言语等方面的调查,评定标准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执行。【结果】五类残疾儿童共90人,总残疾现患率为17.89‰,其中各类残疾现患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智力8.95‰、言语4.77‰、肢体2.19‰、听力1.79‰、视力0.20‰。致残原因产前因素44.44%、产时因素8.89%、产后因素26.67%、原因不明20.00%。【结论】与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比较,陕西省残疾儿童的患病率较前升高,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是预防和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沙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长沙市农村及城市医疗机构行人工流产的1 718例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农村及城市育龄妇女的重复人工流产率分别为69%和58%。行人工流产的原因主要是未避孕和避孕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收入均是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发生率较高,需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障其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河南省育龄妇女孕前血清叶酸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的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959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贝克曼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叶酸值测定,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亚组人群的叶酸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血清叶酸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受调查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平均水平为(10.36±6.14 ng/mL),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教师公务员、怀孕次数较多的育龄妇女叶酸水平较高(χ2=12.51,P<0.05;χ2=14.63,P<0.05;χ2=27.05,P<0.05;χ2=71.9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BMI、怀孕次数、经济压力和维生素补充时间与育龄妇女叶酸水平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及有中重度经济压力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2.51, 95%CI:1.28~4.92;OR=2.30, 95%CI:1.10~4.80);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1.83, 95%CI: 1.14~2.92;OR=1.64, 95%CI: 1.03~2.61);维生素持续补充时间超过1个月能显著降低育龄妇女发生叶酸缺乏的风险(OR=0.18,95%CI: 0.04~0.77).结论 需对年轻女性、农民职业妇女、肥胖人群和经济压力大的人群有针对性的提出叶酸增补方案并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育龄妇女三胎生育意愿,并探讨与三胎生育意愿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河南省三家妇幼保健院(许昌、鹤壁、濮阳)分娩的577例生育二胎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因三胎生育意愿中不确定者所占比例较少,故本研究不计入统计分析,最后共547例纳入统计分析.妇女年龄为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15—2018年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认知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农村200名育龄期妇女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196位育龄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信念量表》得分82~127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育龄妇女宫颈癌认知度与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生殖道疾病史、免费宫颈癌筛查接触史、宫颈癌宣教接触史、产次以及社会支持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生殖道疾病史、宫颈癌宣教接触史、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为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认知度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认知度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其主要受年龄、月收入、生殖道疾病史、宫颈癌宣教接触史以及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该地区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度,降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73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水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20-2521
目的:分析影响韶关市城区育龄妇女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韶关市城区常住人口1998~2006年的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730例,恶性肿瘤(39.32%)与意外死亡(29.32%)是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消化系肿瘤、呼吸系肿瘤和乳腺癌,但居首位的单一疾病却是乳腺癌。交通事故和自杀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的育龄妇女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构成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降低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关键。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对年龄偏大的育龄妇女,应普及自身防癌知识,尤其是乳腺的"自我检查",并加强对肿瘤的防治;对年龄偏小者以开展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大理地区白族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情况,探索影响大理白族育龄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40名15~49岁大理地区白族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理白族育龄妇女总体生活满意率为72.0%,农村调查对象中生活满意率为63.0%,城镇为82.4%,农村和城镇间生活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0,P=0.000)。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地域(χ2=14.920,P=0.000)、健康状况(χ2=9.198,P=0.001)、职业(χ2=5.585,P=0.018)、结婚形式(χ2=5.909,P=0.015)和经济(χ2=8.157,P=0.017)这五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理白族育龄妇女社会支持亲密度总体率为97.2%,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大理白族育龄妇女社会支持度较高,生活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山区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杰  陈占良  刘梅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33-1833,1837
目的:了解山区育龄妇女宫颈炎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抽取山区育龄妇女,逐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结果:山区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为65.97%,其中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的患病率分别为53.89%、21.50%、12.93%和2.96%。年龄是慢性宫颈炎患病的影响因素,未发现文化程度的影响,妇女和其丈夫外出务工情况对患病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山区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中山市育龄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和策略。方法对中山市2008—2010年育龄妇女的死亡资料回顾性分析死因顺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市育龄妇女前二位的死因分别是因病死亡和意外死亡。因病死亡中,恶性肿瘤及神经、循环系统疾病分别位于前三位。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位居第一位,自杀和药物中毒位居第二、三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的妇女中,肺癌和乳腺癌并列第一,结肠癌位于第三位。结论应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指导;注重育龄妇女的心理疏导;加强妇女病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育龄夫妇不育患病率及其原因,为不育防治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信息。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育症定义,通过分层整群横断面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5个县计划妊娠的育龄夫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19588对计划妊娠的育龄夫妇,其中不育症夫妇2256对,患病率为11.5%;其中单纯女方因素占26.4%,原发不育中首位因素是排卵障碍,继发不育是输卵管因素;单纯男方因素占34.5%,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不育,首位因素均为精液异常。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不育症患病率较高,改变农村育龄夫妇传统的生育观念,规范不育症的诊疗是解决农村不育夫妇生育问题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