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析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16个学校96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公认的伤害判断标准、自行编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国际公认的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95%CI:47.43%~50.05%。伤害发生率分别在不同地区、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3、0.94、0.72、0.84、1.14、1.47、1.16和2.20;相对于父亲职业为无业或失业人员,父亲职业为离退休人员的中学生发生伤害的OR值为0.53。结论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伤害的发生受地区、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以及父亲职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家长、学校、同伴等因素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为制订适合青少年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昆明市2所中学的279名中学生,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吸烟现状,并通过描述性分析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学生吸烟的各因素。[结果]初高中生家长、学校、同伴等影响因素对其是否尝试吸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尝试吸烟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尝试吸烟组。同时,初中生组在学校教师吸烟等因素对是否尝试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中生组在这些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中生是否尝试吸烟受父母、同伴、学校环境的影响程度高于高中生。初中生是进行吸烟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市社区8~10岁外来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并探讨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程灶火等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苏州市枫桥社区外来人口家庭8~10岁儿童进行调查测评,并对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调查显示此年龄段内不同性别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成绩、同伴关系、生活评价标准对儿少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家庭关系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P<0.05)。结论:学习成绩越好,同伴关系越好,家庭关系越好,自我生活评价越好则总体满意度(得分)越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也高。而性别、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其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最高为94. 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 19%(13/407),而混合感染占1. 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 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促进该地区儿童健康提供决策及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按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査方案进行体格发育测量,新生儿体重按出生证明书进行过录,超重或肥胖采用Kaup指数判定。[结果]共调查儿童14624名,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分别为15.1%、18.8%和2.0%,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6%和4.6%。低体重、发育迟缓检出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检出率在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肥胖各年龄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三种营养不良率都是男童高于女童,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00),消瘦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超重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27);低体重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和0.147);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各州(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和0.745);低体重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发育迟缓、消瘦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云南省0~6岁儿童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间有较大差异,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某社区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地区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532个中学生中各种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12.3%~36.6%和12.2%~35.4%;经统计学分析,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3.4%~8.7%和2.0%~8.0%;SCL-9010项因子中,中学生和国内常模比较,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等其他各项因子的均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恐怖因子比较,初中生的均值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性别比较,男生在其他因子,也就是食欲和睡眠的均值显著高于女生,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发挥心理指导和咨询作用,促进本地区中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中疲劳状况的分布;分析疲劳与学习动机,创造思维能力,考试焦虑心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及专业间疲劳检出率有无差别。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资料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疲劳总检出率为52.0%,疲劳在各个专业的检出率:英护为60.2%,高护为39.6%,口腔为57.1%;不同性别的检出率:男性为44.4%,女性为53.3%。男女疲劳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211,P〉0.05);各专业疲劳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41,P〈0.05)。疲劳与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分析得出两者的关联性皆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7和0.022,P〉0.05);各专业疲劳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41,P〈0.05)。疲劳与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分析得出两者的关联性皆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7和0.022,P〉0.05);是否疲劳与考试焦虑心理分布的差异性检验得出其分布的构成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34.675,P〈0.05)。结论:该校学生中疲劳分布广泛。疲劳与考试焦虑心理有相关性,而与学习动机,创造思维能力无相关性;疲劳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校应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了解流动劳动力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在临沂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30名流动劳动力和136名非流动劳动力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t 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流动劳动力大多呈现年轻、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意识薄弱、收入不稳定等特征;对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观评价总体高于非流动劳动力(χ2=8.77,P <0?05);参加医保的总体情况不及非流动劳动力,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为19.53%,与非流动劳动力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3,P <0.05);与非流动劳动力在就医平等性是否受户籍影响的认知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P <0.05).结论应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完善新农合跨地区转移接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横断面调查,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随年龄增加改变的规律。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5个社区的1065名60岁以上非痴呆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查及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算术、数字广度、填图、木块图几项测验得分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1,4.97,3.52,4.50;P均〈0.05)。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19,36.94,19.39,18.25,P均〈0.05)。性别对除数字广度测验(F=1.774,P〉0.05)以外的其他3项测验得分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36.58,15.39,5.54;P均〈0.05)。受教育程度与年龄有交互作用。结论年龄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特别是75岁以后各项认知功能都处在低于65岁之前的水平。受教育水平对认知功能下降的保护作用有限,75岁以后受教育水平高者认知功能的优势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昌市中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依赖症状检出情况,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中学生网络使用教育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60名中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中学生网络使用信息.结果 西昌市中学生中报告有“平时总想着上网”症状检出率为65.0%、“如果网路突然中断,就会焦虑不安,心情烦躁,生怕错过什么”症状检出率为50.0%,“上网频率经常比事先计划的高,上网时间经常比事先预计的长”症状检出率为53.8%,上述症状男生高于女生、非住校生高于住校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昌市中学生网络依赖症状检出率较高,且有性别、是否住校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成都市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各15所共计6216名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及导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学生的上网率为85.1%,网络成瘾率为6.2%;网络成瘾与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父亲职业、父母离异、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有关;网络成瘾学生经常感到孤独、觉得学习压力大。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也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特征有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全面干预,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6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454名,采用网络成瘾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6%,其中初中生为3.60%,高中生为5.54%;男生为6.32%,女生为2.56%。网络成瘾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网络成瘾者SAS,SDS的得分与正常使用者和无上网经历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应及时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并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与干预的态度和需求,为开展针对网络成瘾的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及家长19人进行访谈。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多数以网络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多在网吧上网,且时间较长;多数中学生把上网视为一种休闲;家长普遍认为中学生上网成瘾与性格特点和缺少关爱有关;过度上网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中学生和家长普遍缺乏对于网络成瘾的正确认识,但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均有需求。结论应广泛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学校、专业人员和政府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知晓和重视,以利开展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石景山区6所中学,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8个班,并用问卷对所抽取班级的全体学生共计1 252人进行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状况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应答的1 218名学生中,有1 118人使用网络,上网报告率为91.79%;其中有59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率为4.84%;在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中,主要上网行为排前6位的是:网络游戏占62.71%(37/59),在线音乐、影视收听/收看及下载占57.63%(34/59),即时通讯(QQ/MSN/泡泡)占52.54%(31/59),网络聊天室占30.51%(18/59),收发邮件和文件上传下载均占28.81%(17/59);上网主要地点是家里和网吧,分别占72.88%(43/59)和20.34%(12/59);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保护因素为女性,危险因素为父亲职业为非行政事业单位,上网时间较长,玩游戏时间较长,有不良情绪(孤独、失眠、抑郁)等。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严重,应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网络成瘾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对其影响因素要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奎屯市内初班与普通班焦虑抑郁现状,探讨焦虑抑郁共病影响因子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高危人群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奎屯市3所中学共1 335名中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筛查焦虑、抑郁症状,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奎屯市青少年抑郁症状总检出率34.8%,焦虑症状总检出率23.7%,焦虑抑郁共病检出率50.1%。有抑郁症状者中合并焦虑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不伴焦虑者(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初班、女生、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是惟患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奎屯市青少年焦虑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尤以内初班女生为甚。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袁碧涛  周丽  余淑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55-2357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干预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 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行为〉的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大、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6.5%,上网目的主要是多媒体娱乐(72.7%)、聊天(71.4%)、查阅学习资料(54.3%).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1%,影响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因素为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类型、平时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结论:深圳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预防、干预和治疗要从多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 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上网对精神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上网情况及对其精神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非毕业班中学生2 5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93人,占4.1%,上网成瘾、上网不成瘾和从不上网3组人群,其自我和谐、焦虑、沮丧三因子在有无心理障碍方面的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心理和精神健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曾瑾  陈希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90-1791,1794
目的:比较中学生与大学生电脑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905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82份(有效率97.5%)。结果:中学生与大学生上网目的用途存在差别。中学生网络成瘾率20.3%,大学生网络成瘾率5.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不同。结论:针对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干预时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