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工企医刊》2015,(2):1343-1344
从起居养生角度看,中医养生强调作息规律、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从情志养生角度看,中医养生强调情绪稳定、心胸开阔、节制思虑;从运动养生角度看,中医养生强调劳逸结合、动静交替、小劳即止;从饮食养生角度看,中医养生强调饮食有节、不时不食、定量饮食。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胃气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养生非常重要。脾胃养生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饮食养生、药物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要注意各类食物合理搭配,不单一,不偏食,不挑食。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饮食清  相似文献   

3.
当今提倡的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其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在回归传统传承的当今,已开始提倡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这正应对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涵的对人性、对生活的彻悟,实在精辟准确、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病除了治疗,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也很重要。中医养生保健如精神养生、经络养生、体质养生、饮食养生、运动锻炼等多方面,患者均可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全科医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个区1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3名全科医师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深圳市全科医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75.00%。全科医师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掌握率高于中医养生保健理念与知识、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的了解率。全科医师对体质养生保健知识、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家庭适宜方法、饮食养生保健知识掌握相对较高,对日常起居养生保健知识、养生保健理念次之,对情志与运动养生保健知识掌握最低。全科医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主要受年龄、医师类别、自我健康评价等因素影响。结论作为社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全科医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于一般公众,但仍需要通过提高其获得健康信息积极性及在全科规范化培训中普及中医养生基本内容等方式来改善。  相似文献   

6.
小蔻 《健康天地》2011,(1):61-61
<正>养生属个人行为,所有的养生项目、方式、习惯,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情来选择决定。并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下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养生圈。形成的养生圈,要较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最好不做大的更改,在一些具体内容上可做个别调整,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养生行为。个性化的养生圈,是提高养生质量的关键。最好的养生,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养生圈,不能效仿、  相似文献   

7.
养生有法,但无定法。当前养生盛行,方法众多,有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养生、旅游养生、生理养生、精神养生、保健品养生,甚至还有药物养生……举不胜举。这就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环境、条件、身心的不同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8.
养生,即保养生命,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养生方法多样,绝非单一的“吃补品”可以涵盖。总体来说,主要有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及药物养生五大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提倡的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其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的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生活方式及疾病谱的逐渐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养生。中医养生涉及的更多内容是渗入老百姓生活的养生思想、方法以及理念。因为迎合了百姓较高水平的健康诉求,故因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而  相似文献   

11.
龙荣慧 《医药与保健》2011,19(11):58-58
打开电视,很多频道都可以看到专家在讲养生知识,翻开报刊,有关养生的专版、专栏更是比比皆是。但是,纵观这些专家的讲座,或是发在报刊上的文章,讲食物养生、吃药养生的很多,谈心理养生的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在养生上做得好的人,他们最注重的是心理养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传统养生,是指中华民族独创的以康寿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整体养生学说,有医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五大流派,其有关养生学说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的内容。尽管诸家在具体养生学说方面,其方法、原理各异,但其精华和宗旨却是一致的。专家认为,这种涉及生理、心理、自然、人际等多种要素的养生学说,具有养精、养气、养神的微观  相似文献   

13.
《家庭健康》2010,(7):7-7
养生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国医大师张灿坪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则主要讲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而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三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三种效应观。兹分述如下: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喜爱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历代中医名家关于养生的名言名术却知晓不够。本文选录的历代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名言,有“养生之理”,也有“养生之法”。希望喜爱中医养生的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获得健康、快乐和长寿。  相似文献   

16.
善饮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书画养生”等各行其道。在这里,给您讲讲“善饮养生”。  相似文献   

17.
学会“比”     
林来生 《长寿》2012,(7):28
养生从大的方面说,不外乎生理养生、心理养生两个方面。在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后,心理养生就凸显了出来。有专家预言,心理养生将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而心理养生又包括了许多方面,其中会"比"、善"比"就是一条重要的养生秘诀。因为人是在比较中生活的,在人生的"参比系"里,跟谁比、比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18.
人们喜爱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历代中医名家关于养生的名言名术却知晓不够。本文选录的历代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名言,有“养生之理”,也有“养生之法“。希望喜爱中医养生的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获得健康、快乐和长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整体上对《黄帝内经》中的健康养生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健康养生进行详细阐述,为人们正确养生、防止疾病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将如何养生分为顺应自然、注意锻炼、调养饮食起居、休养精神等部分,并且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健康养生观进行解读,主要强调因时而行、顺时顺势而为的养生思想及以防为主要求人们有计划、有方法、有针对性的根据季节、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养生。本文所总结的养生经验,对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养生理论,发现目前养生中存在的误区,避免盲目养生,通过调整日常衣食、作息等活动来合理养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们的健康保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起养生,便让人想起健康长寿。因为"养生"之"生",是性命,"养生"之"养",可说是一种行为医疗保健,包括长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养生"养得好,便能健康长寿;"养生"养得不好,则会积淀成病。"养生"其实可分为"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二者并不等同。有关养生方法,是"养生之术";在"养生之术"的基础上,提升到哲学层次,则是"养生之道"。中国文化最精于谈养生之道,既有哲学内涵,揉合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更有中医底蕴。世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