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8):966-96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HDCP患者100例为HDCP组(包括妊娠高血压52例,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选取同期入住我院的正常孕妇100例为正常孕妇组。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测定所有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HDCP组与正常孕妇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集指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于孕妇宫内供血及胎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性气候条件下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检测150例正常妊娠和120例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根据传统节气将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孕妇分为夏季组、冬季组和过渡季组,比较不同组间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与过渡季组相比,正常妊娠妇女冬季组的全血黏度(1/s、5/s)呈升高趋势(P<0.05);与夏季组和过渡季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冬季组的全血黏度(30/s、200/s)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过渡季组和冬季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夏季组的血浆黏度升高(P<0.05);与过渡季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夏季组和冬季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P<0.05);与夏季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冬季组的红细胞压积升高(P<0.05);夏季组及冬季组子痫前期孕妇的全血黏度(1/s、5/s、30/s、200/s)呈升高趋势,与过渡季组比较,冬季组低切(1/s、5/s)全血黏度显著升高(P<0.05);冬季组子痫前期孕妇的红细胞压积值较夏季组和过渡季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寒冷季节正常孕妇血液有浓缩倾向,冬季子痫前期孕妇全血黏度增高更明显,可能是寒冷季节子痫前期发病率增多、并发严重病例增加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相关指标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2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23例,轻度子痫前期组72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7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8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PT、FIB和IN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观察不同组别上诉指标的变化及在不同妊娠结局中上诉指标的含量。结果各组凝血指标(PT、APTT、INR和FIB)比较,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高切还原黏度和低切还原黏度)比较,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各组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和FIB)显著低于无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有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高切还原黏度和低切还原黏度)显著高于无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够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并且患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且血液流变学出现高黏滞状态,对于两种指标的观察能够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流变在评价HDCP (HD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108例HDC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HDCP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P0.05);而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子痫前期患者(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子痫前期患者(均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高切还原黏度及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HDCP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流变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为患者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的评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及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本院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103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VEGF、IL-18、MCP-1水平,ZL9000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分析VEGF、IL-18、MCP-1水平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VEGF、IL-18、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低切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等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IL-18、MCP-1水平均与全血高低切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VEGF水平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VEGF、IL-18、MCP-1水平升高,且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子痫前期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红  宋文全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19-482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58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8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产妇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多项指数及血沉、血沉方程K值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变形、电泳、刚性指数及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与轻重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对42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50例合并HHe的脑梗死患者(HHe组)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血液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系数)进行测定,并对照比较.结果 HHe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e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之一,HHe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310例脂肪肝患者和246例正常对照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检测结果,并对血脂和血流变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卡松黏度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脂肪肝组TC、TG与血浆黏度;TG与全血(高、中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卡松黏度呈正相关;HDL-c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卡松黏度呈负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表现为高TG为特点的血脂代谢紊乱和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部分血脂与血流变指标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体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观察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2组人员凝血功能(TT、Fib、PT、APTT)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TT、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因此加强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将会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探究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脑出血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7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研究组内不同预后患者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愈患者指标水平低于好转、无效或加重患者(P<0.05)。结论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PCT水平与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以上指标检测对脑出血后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琳  夏红卫  莫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29-323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20例血管参数检测阳性的孕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随访观察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①820例孕妇中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2例,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阳性37例,5例阴性;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78例,其中225例血液流变学指标阳性,553例阴性。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能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且该指标越大,往往预示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高玉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6-102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变学两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3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组,然后选取同期的33例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MDA、GSH-Px、TAC、SOD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MDA、GSH-Px、TAC、SOD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比较,P值均>0.05,而治疗后5天研究组的血清MDA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血清GSH-Px、TAC及SOD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方法】 对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和59例正常妊娠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测量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并观察两组围产儿结局。 【结果】 HDCP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在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在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等三个指标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与围产儿出生结局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HDCP患者更容易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更易出现异常。脐动脉血流指标RI和S/D比值可以用来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产后3年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转归情况,并观察产后3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情况。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符合条件的HDCP病例157例。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回访,在产后3年时一共回访到28例HDCP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妇女。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四项。结果:HDCP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压、BMI、总胆固醇、血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HDCP组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检出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HDCP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严重程度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产后3年时即已显示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现象,提示对其进行一级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汤浩  刘洪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67-386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对住院分娩的88例甲减孕产妇(临床甲减组38例、亚临床甲减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统计其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临床甲减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临床甲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与甲减的程度有关。因此有必要在孕前或孕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监测孕妇、胎儿情况,以改善甲减孕妇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于晚期妊娠期不同胎龄胎儿心脏Tei指数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41例HDCP患者的胎儿(28~32周,32+1~36周)和41例与其胎龄匹配的正常胎儿的心脏多普勒时间间期,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范围,分析不同胎龄胎儿心室Tei指数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晚期妊娠中胎儿胎龄不同,其心脏Tei指数改变亦不同,病例组与对照组胎龄为28~32周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右心室Tei指数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胎龄为32+1~36周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比较,病例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于晚期妊娠期胎儿心脏Tei指数改变与HDCP患者胎儿胎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加速时间,结合围产儿预后,探讨加速时间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90例同孕周无年龄差别的正常孕妇对照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依次测定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产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加速时间在各组中的变化。结果正常妊娠子宫动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AT值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延长;子宫动脉AT值、脐动脉AT值在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均缩短(P〈0.01),而大脑中动脉AT值延长(P〈0.01);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子宫动脉、脐动脉AT值缩短,大脑中动脉AT值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流加速时间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妊高征胎儿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肿瘤坏死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实验组,按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GH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MP组)15例,重度子痫前期(SP组)13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瘦素、TNF-α的水平,并以3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外周血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孕妇的血肌酐、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而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关更显著;HDCP组外周血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HDCP组外周血瘦素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和TNF-α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临床或亚临床感染有可能是HDCP发病的潜在原因;对于HDCP患者及时检测外周血中瘦素和TNF-α的含量,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发展,预测病情程度,协助早期诊断,并有可能开辟一条有效的早期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韩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5-156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85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2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产妇产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围产儿出生情况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疤痕子宫组产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出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单纯性高血压产妇,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