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myc原癌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114例宫颈细胞涂片,按最终病理学结果分组,其中正常宫颈20例,CINⅠ20例,CINⅡ25例、CINⅢ25例、宫颈癌24例;同时选取上述病例的宫颈病理切片,均用FISH方法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myc基因在不同细胞学分级中即ASCUS、LSIL、HSIL和SCC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20.8%、38.9%、61.2%、9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myc基因在不同病理学分级中即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0%、44.0%、72.0%、90.2%,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宫颈病理切片组织中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织中依次为0.0%、20.0%、56.0%、80.0%、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基因在各级CIN和宫颈癌的脱落细胞及组织中均有异常扩增,其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c-myc基因异常扩增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结果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浙江萧山医院接诊的228例因宫颈疾病就诊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T、HPV DNA分型检测和HPV E6/E7mRNA定量检测。部分患者接受阴道镜病理检查,对比不同TBS分级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的E6/E7 mRNA表达水平和HPV DNA检测结果。结果 TCT检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 135例、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3例、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 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23例、宫颈鳞状细胞(SCC) 9例。在TBS标准下,NILM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 (P0. 05); ASCUS、ASC-H、LSIL、HSIL、SCC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与HPV E6/E7 mR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炎症/正常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0例、CINⅡ级52例、CINⅢ级5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炎/正常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 (P0. 05); CINⅠ~Ⅲ级及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PV DNA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与HPV E6/E7mRNA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HPV E6/E7 mRNA检测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HPV DNA检测(均P0. 05)。结论 HPV E6/E7 mRNA表达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其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 RNA表达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对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88例宫颈癌病变患者,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其标本中HPV DNA及HPV E6/E7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正常范围87例(46.28%),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48例(25.5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9例(15.4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12.77%)。101例ASCUS及以上病变程度的患者中,正常48例,阳性53例,其中23例CINⅠ、13例CINⅡ、15例CINⅢ及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诊断为ASCUS者中,HPV E6/E7 m RNA检出率明显低于HPV DNA(P<0.01);诊断为LSIL及HSIL者中,HPV DNA与HPV E6/E7 m RN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断为CINⅡ~Ⅲ及SCC者中,HPV DNA与HPV E6/E7 m RNA检出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PV E6/E7 m RNA检出的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优于HPV DNA(均P<0.05)。结论相比HPV DNA检测,HPV E6/E7 m RNA检测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可有效判断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恶化可能性,在增强宫颈癌早期筛查与检测准确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平  王贞  袁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839-840
目的:探讨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及本地区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癌的患病情况。方法:2003年~2005年对29509例在职已婚女工经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采用巴氏分级法和TBS描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报告。筛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异常者(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以上),在阴道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筛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异常者373例,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包括GINⅠ40例,CINⅡ22例和CINⅢ16例。宫颈癌31例(宫颈原位癌16例,原位癌累腺12例,原位癌早浸2例,宫颈癌术后10年残端癌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31~50岁。宫颈光滑者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占脱落细胞异常患者的62.7%。结论:传统的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固定人群一年进行一次普查的首选,对脱落细胞异常的病例采用三阶梯技术可提高诊断率,不可忽视无症状、宫颈光滑的人群,加强31~50岁年龄段人群的普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Ⅰ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Ⅱ组为71.0%(22/31),CINⅢ/原位癌组及宫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ASCUS)处理方法。方法:对237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对比其检查结果,比较国内外各种检测ASCUS方案的费用价格。结果:ASCUS患者中包含48.1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其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CINⅠ59例(24.89%)、CINⅡ36例(15.18%),CINⅢ17例(7.17%),其中原位癌3例,早期宫颈浸润性鳞癌1例,宫颈浸润性鳞癌1例。结论:ASCUS患者中仍存在一定量宫颈高级别病变,阴道镜检查及指导下定位活检准确性高,等待时间短费用低;发现ASCUS后立即行阴道镜活检,既可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既避免患者支出过多的医疗费用,可及时消除非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的恐惧,是适合ASCUS患者有效的、经济可行的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周波  李婷  周晨  陈忠东  谢宛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77-408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1月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病理学检查确诊CIN患者69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6例,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hTERC基因在CINⅠ、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2.00%、75.00%、100.00%和100.00%。CINⅠ、CINⅡ、CINⅢ和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与CINⅡ、CINⅢ比较,CINⅠ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的表达率增加。在CINⅠ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仅占6.5%,而在CINⅡ、CINⅢ及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所占比例依次递增为25.50%、30.60%和50.80%(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CINⅠ组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信号为2∶3型占60.00%,而在SCC中仅占36.44%。SCC中,4∶4型和5∶5型所占比例最多,其中5∶5型拷贝数是各级CIN的总和。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2 821例适龄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查,对其中177例(检查阳性数≥1)进行活检。以活检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进而判断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使用价值。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与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期值分别为62.64%、65.11%、65.52%、46.67%和79.12%、81.40%、81.82%、78.65%;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的检出率高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检查,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有效防止漏诊,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7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22,CINⅡ24,CINⅢ24)、47例宫颈浸润癌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癌形成过程中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p27kip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27kip1蛋白在CINIII及宫颈浸润鳞癌中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1%,14.3%,显著低于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和CINⅠ、Ⅱ(分别为58.0%,65.9%,62.1%),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7kip1蛋白在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期别、有无淋巴转移的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宫颈癌变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的影响及其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7年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经新柏氏液基薄层脱落细胞学制片技术筛查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S)及以上患者60例,通过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分为炎症组30例、CINⅠ组12例、CINⅡ组10例、CINⅢ组6例及鳞癌组2例。对细胞学检测阳性的病例进行HPV分型检测以及宫颈阴道镜活检,宫颈活检标本常规石蜡HE制片并进行病理诊断分级,对病变最重组织蜡块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Ki-67、p16阳性率分别为37. 87%、37. 91%,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存在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 874、0. 930,均P<0. 01)。p16阳性率与Ki-67阳性率在不同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且p16、Ki-67阳性表达在宫颈CIN的二级分类中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联合p16、Ki-67半定量评分进行CIN病理分级诊断与常规HE染色病理分级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在宫颈慢性炎组、CINⅠ组及CINⅡ级以上中诊断一致率分别为100. 0%、91. 7%及100. 0%。HPV总感染率为73. 64%,各组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增高。HPV16型感染与宫颈CIN二级分类病变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V感染率随p16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根据p16、Ki-67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能够初步对CIN的病变程度做出评估。在利用HE切片光镜观察对CIN病理做出诊断时,联合p16、Ki-67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理诊断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治疗的73例患者,其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46例,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治疗27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组,足月产29例(63.0%),早产13例(28.3%),流产4例(8.7%),新生儿存活率78.3%;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足月产5例(18.5%),早产10例(37.0%),流产12例(44.4%),新生儿存活率33.3%,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孕期产检,早期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尽早施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能大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9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宫颈门诊行LEEP术的223例患者,年龄18~57岁,平均34.4岁;其中宫颈息肉63例,宫颈外翻11例,慢性宫颈炎76例,CIN1 53例,CIN2 20例,均在不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LEEP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卯殿杰 《现代医院》2008,8(11):63-63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慢性退行性改变,以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坏等原因引起的颈椎综合症。使颈段脊柱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严重影响劳动生产。颈椎病的诊断,除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外,  相似文献   

15.
吕行  犹忆  关思宇  吴艳乔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596-459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宫颈癌致病危险因素。[方法]本文收集国内有关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20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口服避孕药的ORc的95%CI包括1,其他相关因素的ORc的95%CI不包括1。[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怀孕年龄、首次生育年龄、首次结婚年龄、绝经情况和职业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HPV感染、多孕、多产、多婚、性伴数、重大精神创伤、慢性宫颈炎、包皮过长、恶性肿瘤史和吸烟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吸烟、慢性宫颈炎、多婚、首次生育年龄等因素结果存在较大偏性,与宫颈癌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颈椎牵引治疗与颈椎牵引加点刺激镇痛治疗(SilverSpikePoint,SSP)联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椎牵引加SSP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进行15天,治疗前后分别利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AssessmentScaleforCervicalSpondylosis,CASCS)对颈椎病人进行评分,对其评测结果和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CASC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评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虽然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颈椎牵引加SSP联合治疗较单纯牵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颈源性眩晕(简称颈性眩晕)系指颈部疾患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而发生椎-基底动脉痉挛,致脑干前庭系统缺血而产生眩晕.颈性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眩晕的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兹将本科多年来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佳  王跃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074-1075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特点及高发原因.[方法]对3年来和田地区人民医院3098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3098例宫颈活检中宫颈癌306例,占9.87%,其中鳞癌305例,占99.67%(305/306).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占9.78%(303/3098),平均年龄在48.91岁;宫颈癌前病交(CIN)168例,占5.42%(168/3098),平均年龄在35.44岁.[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严重威胁本地区维吾尔族妇女的健康,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林强  吴丹梅  徐雯  翁阳  张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42-2043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8例行阴道镜检查并于镜下定位取宫颈活组织检查的宫颈疾病患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145例,宫颈湿疣1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61例,CINII20例,CINIIII8例,宫颈浸润癌4例,其他3例,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宫颈湿疣、CINI、CINII、CINIII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8%、100%、67.7%、85.0%、87.5%和100%。[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疾病,尤其对诊断宫颈湿疣及CIN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病变并配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微波治疗后配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阴道排液量及出血量、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治疗后不同时段创面愈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6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98.94%;而对照组患者中痊愈52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93.62%;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1~6d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和出血,对比发现观察组中阴道排液量≥5ml及阴道出血量﹥60ml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12.15,P均﹤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时间超过14d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血净时间(6.12±2.10)d较对照组(11.28±2.54)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t=4.79,P均﹤0.05)。观察组的4周内愈合患者所占比例(61.70%)明显高于对照组(6.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6,P﹤0.05);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94±0.31)周明显短于对照组(6.63±0.56)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P﹤0.05)。[结论]宫颈微波治疗后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创面上药治疗,能够缩短微波治疗治疗后阴道流血、流液时间,具有止血、促进创面愈合,且使用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