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2年伤害发生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四川省青羊区、米易县各3家选定的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2-01-01/12-31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37 184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不同性别人群各年龄段均有伤害发生,均以25~44岁组较多,青羊区男性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女性为动物伤、跌倒/坠落、车祸;米易县男性依次为跌倒/坠落、车祸、钝器伤,女性依次为跌倒/坠落、车祸、刀/锐器伤.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米易的高峰为10:00,青羊的高峰为20:00.结论 四川青羊和米易伤害原因顺序不同,高峰时间不同,开展伤害干预工作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营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流行特征,为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8年东营市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累计报告伤害病例9 860例,伤害发生率为4.84‰,男性伤害发生率(6.44‰)高于女性(3.20‰)(P0.01)。45~64岁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为28.17%。伤害发生原因在不同性别、户籍人群中的分布不同(P0.01)。其中,男性伤害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分别占26.44%、19.40%、17.43%、14.83%、11.60%;女性伤害病例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分别占29.94%、21.27%、17.35%、9.89%、9.36%。男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均低于女性,但钝器伤、刀/锐器伤均高于女性。本地人口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分别占28.21%、17.22%、14.80%、14.71%、14.20%;外地人口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跌倒/坠落、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分别占25.17%、24.10%、18.14%、15.26%、6.09%。结果 2018年东营市伤害病例以男性、中老年为主,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是本市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学龄前儿童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10—2011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首诊0~7岁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进行患者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临床信息及伤害涉及物品进行调查,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学龄前儿童累计伤害病例3 034例,男、女病例分别为2 016、1 018例;1、2、3岁年龄组发生最多,分别为706例(占23.33%)、708例(占23.34%)和519例(占17.11%)。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跌倒/坠落(1 136/3 034,占37.44%)、动物伤(672/3 034,占22.15%)、钝器伤(316/3 034,占10.42%)和机动车车祸(292/3 034,占9.62%);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1 509/3 034,占49.74%)、公共居住场所(595/3 034,占19.61%)、公路/街道(560/3 034,占18.46%)。伤害事件均为非故意性伤害事故,轻度伤害为主(2 624/3 034,占86.49%),造成重度伤害(9例)的主要原因为机动车车祸(5例)。伤害事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10—22时段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6.88%(2 636/3 034),在17—20时段(1 115/3 034,占36.75%)呈小高峰。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需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学龄前儿童不同原因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伤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止伤害发生提供干预策略,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对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门、急诊首诊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5年内共收治伤害病例32106例,男性伤害病例的性别构成比高于女性病例(χ2=17.306,P=0.002)。伤害好发年龄为18~40岁。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28.75%)、机动车车祸(25.60%)及钝器伤(22.20%)。跌倒/坠落为0~17岁及66~岁年龄组的首要伤害原因,分别占47.57%和55.58%。车祸和钝器伤为18~4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原因。 结论 对伤害的干预措施应该注重中青年男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及钝器伤等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儿童伤害4856例,其中男童3177例(65.42%),女童1679例(34.58%);3月和6~7月是一年中伤害高发月,9~11时和15时是一天中伤害高发时段;儿童伤害前5位致伤因素依次为跌倒/坠落(37.72%)、动物伤(29.26%)、钝器伤(12.68%)、非机动车车祸(6.45%)、刀/锐器伤(6.22%);伤害地点主要为家中(49.42%)、学校与公共场所(25.58%)、公路/街道(14.68%)、公共居住场所(6.49%)、体育和运动场所(1.69%);主要伤害部位依次为上肢(35.61%)、下肢(32.33%)和头部(23.54%)。结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跌倒/坠落和动物伤(尤其是犬伤)是目前儿童伤害防范的重点,溺水和机动车车祸是重要的儿童死因。建议在家庭和学校加大有关伤害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全社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收集61546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94:1。前6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28.69%)、钝器伤(23.51%)、跌倒或坠落(21.23%)、刀或锐器伤(9.59%)、中毒(6.69%)和非机动车车祸(5.90%)。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6.91%),钝器伤是15~19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火器伤和中毒造成的严重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有78.44%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6家医院急诊室2006—2008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或坠落、刀或锐器伤和中毒为主,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吴钢  张金太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90-2592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青岛市黄岛区6家监测医院2010年接诊的急诊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门诊伤害病例10 539例,其中男性7 994例,女性2 545例;20~64岁的占84.82%;发生在工业及建筑场所、公路街道的分别占28.28%和20.5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或坠落、钝器伤、刀或锐器伤、机动车车祸;轻度伤害占75.16%。结论男性、青壮年是急诊伤害的主要人群,跌倒或坠落和钝器伤是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黄渡社区伤害状况,分析伤害发生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的首次来就诊的伤害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监测2,661例伤害患者,男女比例为1.90︰1,以外省市人群为主(61.44%);伤害原因前3位分别为跌倒/坠落(40.37%),刀/锐器伤(31.88%)和钝器伤(19.41%);伤害主要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39.65%)和家中(25.37%);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有偿工作(56.64%)和休闲活动(27.02%);伤害部位主要为上肢(40.3%)和下肢(34.0%)。结论跌倒/坠落、刀/锐器伤和钝器伤为伤害优先防治的重点,应加强儿童、老年人以及外省市人群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伤害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监测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湖南省伤害哨点医院老年监测病例共16 151例,城市点13 476例(83.44%),农村点2 675例(16.56%),男女比例为1.01∶1,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3.33%),机动车车祸(19.45%),刀/锐器伤(6.70%);随着年龄增长,跌倒/坠落所占比例增长,机动车车祸比例下降。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6.67%)、公路/街道(29.74%)。伤害性质前三位为挫伤/擦伤(35.95%),骨伤(28.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4.89%),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8.29%)、中度(36.67%)。 结论 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居民伤害主要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为主,应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病例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资料,描述伤害发生特征,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9.0.1软件分析变化趋势,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累计报告伤害病例329 463例,其中男性186 307例(56.55%),女性143 156例(43.45%),性别比为1.30∶1。从伤害发生年龄来看,18~44岁组是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其次是45~64岁组;18~64岁人群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8.64%。从伤害发生原因来看,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9.48%)、动物伤(20.51%)、道路交通伤害(13.16%);男、女性均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发生原因;除18~44岁组(主要原因是动物伤)外,跌倒/坠落为各年龄段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从伤害发生地点来看,前3位依次为家中(41.15%)、公路/街道(19.07%)、公共居住场所(16.62%)。从伤害性质来看,前3位依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与农村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和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到青羊区和米易县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伤害病例7 486例中城市儿童4 822例,农村儿童2 664例;男童伤害病例多于女童,城市和农村儿童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0:1和2.02:1。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监测病例构成比(城市,农村):0岁-(2.468%,1.646%)、1岁-(26.027%,13.776%)、3岁-(27.934%,23.198%)、6岁-(31.398%,35.623%),12-14岁(12.173%,25.938%)。1年中,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月份最高在8月份,最低在3月份,农村儿童最高在11月份,最低在2月份。1天中,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时刻最高在20:00,最低在03:00;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时刻最高在10:00,最低在07:00。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顺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车祸,烧烫伤、刀/锐器伤,钝器伤。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顺位为:跌倒坠落,钝器伤,车祸,刀/锐器伤,动物伤,烧烫伤,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顺位为: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学校和公共场所,公路/街道;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顺位为:家中,学校和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公路/街道。城市与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活动前3位分别是休闲活动,体育活动,家务学习。结论四川省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伤害发生的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原因、地点、活动、意图)与儿童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户籍等)密切相关。建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伤害干预措施。对于农村的儿童,应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户籍居民非致死性伤害的发生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法对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中的2098名居民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慈溪市户籍居民的半年标化伤害发生率为11.43%。构成比位于前3位的伤害原因是意外的跌倒/坠落(34.85%)、刀/锐器伤(24.07%)和道路交通伤害(9.13%),各年龄组人群的首位伤害原因均为意外的跌倒/坠落。伤害在家中发生最多(46.47%),其次是工业和建筑场所(18.26%),再次为公路/街道(13.69%)。伤害病例在2010年5—10月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间在一天中的分布不均,绝大多数伤害发生在6∶00—12∶00时段(45.15%),发生在0∶00—6∶00时段的伤害最少(1.27%)。在127例次需要就诊治疗的伤害中,有18例次分布于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人民医院11例次,第二人民医院7例次)。结论慈溪市户籍居民半年伤害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晓  汪媛  蒋炜  段蕾蕾 《中国健康教育》2012,(4):252-254,258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农村地区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伤害是农村地区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2位伤害发生原因。2006—2009年,农村地区共收集有效道路交通伤害病例164 036例,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5∶1,2.06∶1,2.11∶1和2.01∶1;病例构成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组(分别为36.95%,35.17%,34.75%和33.21%),15~29岁组(分别为27.73%,27.34%,26.79%和27.45%)和45~64岁组(分别为22.68%,24.52%,25.59%和26.04%)。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分别为49.24%,50.38%,51.20%和56.76%)和骨折(分别为21.28%,21.20%,20.15%和18.99%),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45%,35.26%,36.80%和36.56%)和下肢(分别为23.32%,23.84%,23.47%和23.65%),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58.69%,57.38%,57.29%和61.82%),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51.17%,51.33%,50.85%和54.24%)。结论 2006—2009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情况无明显变化。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两地区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订城市和农村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508 728例。城市点病例伤害发生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40~岁(11.9%)、20~岁(11.1%)和45~岁(10.1%);农村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20~岁(11.7%)、40~岁(10.5%)和25~岁(9.8%)。城市点病例职业构成以商业、服务业人员最高,占14.7%,农村点病例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占45.2%。城市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跌倒/坠落伤(32.2%);农村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5.0%)。城市点病例和农村点病例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结论 无论是城市点还是农村点,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宁波市海曙区道路交通伤害所致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宁波市住院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海曙区2015—2019年报告的道路交通伤害所致住院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9年共报告道路交通伤害住院病例8 543例,其中男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社区监测了解儿童伤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城市2个街道和农村3个乡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监测0~6岁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2007-2008年平均每年监测0~6岁儿童8 085人,2年中,0~6岁儿童伤害发生率从2.09%下降至1.75%。儿童主要伤害原因为跌伤(49.51%)、钝器伤(12.30%)、动物伤害(10.36%)、烧烫伤(10.03%)和道路交通伤害(8.09%);城市儿童以跌伤、钝器伤为主,农村儿童以跌伤、动物伤害和道路交通伤害为主。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2.04%)、幼儿园(22.98%)、院子/楼梯/楼道(14.24%)、道路(13.59%)和休闲活动场所(11.33%);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50.81%)、上肢(28.80%)和下肢(14.24%);以无意伤害、轻度伤害为主。 【结论】 社区伤害监测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数据收集途径。跌伤、钝器伤是城市儿童防范的重点,犬咬伤和自行车辐条伤是农村儿童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ICD-10)标准分类。结果 2014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339.61/10万,死亡率为13.81/10万。发生者平均年龄为(40.19±18.40)岁,死亡者平均年龄为(49.16±17.76)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中男性为21 177例(发生率为415.29/10万),女性为13 349例(发生率为263.44/10万),性别比为1.59:1。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者中男性为1 077人(死亡率为21.12/10万),女性为327人(死亡率为6.45/10万),性别比为3.29:1。30~岁发生率最高,≥ 65岁死亡率最高。发生及死亡排名第一位的职业均为农民,其次均为工人。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东丽区(704.06/10万)、西青区(700.01/10万)、滨海新区(672.55/10万)、津南区(539.2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蓟县(30.07/10万)、静海县(28.01/10万)、武清区(25.48/10万)、宝坻区(23.19/10万)。发生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死亡集中在第三、四季度。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年龄小于死亡者,农民、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最高。经济活跃地区发生率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庆市伤害死亡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分析2012—2018年重庆市伤害死亡个案(ICD-10编码: V01-V99,W00-W99,X00-X99,Y0-Y98),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顺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其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55.73/10万、47.6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5.09/10万、35.99/10万,APC为-3.92%与-5.2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4.47,P<0.05)。历年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均P<0.05),农村高于城市(均P<0.05)。历年死亡率居前六位伤害分别是跌倒、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意外窒息。伤害的每千人早死所致的YLLs、YLDs、DALYs分别由2012年22.64千人年、6.45千人年、29.09千人年下降到2018年的14.70千人年、4.19千人年、18.89千人年,APC分别为-7.60%、-7.78%、-7.6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8.10、6.79,均P<0.05)。结论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重点针对男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最高(1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410例,31.20%)、公路/街道(3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140例,36.37%)、上肢(3390例,23.98%)和下肢(2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178例,15.41%)和钝器伤(1955例,13.81%)。结论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2000-2019年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 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