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12~30岁学生MSM HIV-1亚型及传播簇的特征。方法 以2013-2015年浙江省新确诊290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学生HIV感染者(学生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从采集的血浆中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和分子传播簇分析。结果 290例学生MSM感染者中,杭州市确诊的占5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1.0%。成功获取178例序列,有10种亚型,以CRF01_AE(49.4%,88/178)和CRF07_BC(39.3%,70/178)亚型为主。共形成18个分子传播簇(簇大小:2~4例/簇),成簇比例为23.6%(42/178),簇内学生MSM感染者所在学校为同一县(区、市)的占61.9%(26/42),其性伴类型为学生和非学生并存。中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为38.2%(13/34),高于大学生MSM感染者的成簇比例20.1%(29/144)(χ2=4.996,P<0.05)。结论 2013-2015年浙江省学生MSM感染者的HIV-1亚型多样,提示HIV-1感染来源的多样化,HIV-1分子传播簇内的毒株呈现地理的相对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MSM人群HIV-1感染者(MSM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2015年确证的HIV-1感染者、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现住址为广州市。收集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 PCR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IV-1亚型,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特征样本的HIV-1亚型分布。结果 从2 473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2 210份样本的pol区基因片段。2 210份样本人群的年龄(30.19±8.22)岁;未婚者占73.39%;汉族占90.81%。独特重组形式(URFs)亚型在职业为农民及农民工的构成比高于其他职业者(P=0.017,99%CI:0.014~0.020),URFs亚型在多性伴者的构成比高于非多性伴者( χ2=5.733,P=0.017)。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38.10%)和CRF01_AE(34.84%)为主,其次为CRF55_01B(14.62%)、B(6.06%)、URFs(3.58%)、CRF59_01B(2.17%)和其他亚型(0.63%)。B、CRF07_BC、CRF55_01B和URFs亚型在2008-2015年的各年份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0.000,99%CI:0.000~0.000;CRF07_BC:χ2=14.965,P=0.036;CRF55_01B:χ2=18.161,P=0.011;URFs:P=0.001,99%CI:0.000~0.001),其中B亚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0,99%CI:0.000~0.000),URFs亚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0,99%CI:0.000~0.000)。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MSM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表现为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多个亚型共存的特点。URFs亚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提示HIV-1在MSM感染者中在不断发生重组。应针对MSM感染者农民及农民工、多性伴者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天津市MSM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的免疫学与病毒学特征,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检出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依托MSM人群志愿者工作组招募MSM,快速法进行HIV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样品进一步复检和确证,阴性样品进行HIV-1 RNA集合核酸检测,核酸结果阳性者重新采样测定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抗体初筛阴性且两次核酸结果均为阳性者判定为HIV-1急性期感染。采用HIV四代ELISA试剂和P24 ELISA试剂对首次采集的HIV-1急性期感染样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出效果。结果 共招募和调查MSM 3 016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阳性193例,确证阳性179例。HIV抗体快速检测阴性2 823例,核酸检测发现17例为HIV-1急性期感染。研究对象HIV-1感染率为6.53%(197/3 016),HIV-1急性期感染率为0.56%(17/3 016)。病毒载量为(5.63±1.50)log10拷贝数/ml,CD4为(442.82±268.17)个/μl,CD8为(1 069.65±668.22)个/μl,CD4/CD8比值为(0.49±0.25),HIV-1急性期感染者与慢性期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CD4和CD4/CD8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48,P<0.01、U=272,P=0.042和t=3.147,P=0.005),人口学特征仅有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6,P=0.026)。HIV-1急性期感染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比较,P24 ELISA试剂高于四代ELISA试剂(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7)。结论 MSM人群HIV-1急性期感染风险较高,采用P24 ELISA试剂可提高HIV-1急性期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加强HIV核酸检测是提高感染发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福建省HIV-1 新近感染者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和流行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2011-2012 年使用BED捕获酶免疫试验检出的104 例新近感染者血样标本,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gagpolenv 基因片段,并测定和分析核酸序列。结果 目标人群中存在B亚型和01_AE、07_BC、08_BC、55_01B 四种流行重组型,其中以01_AE 和07_BC 流行重组型为主,分别占45.68%和35.80%。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显示,亚型分布中01_AE 所占比例下降,07_BC 所占比例上升;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同性传播比例明显上升。结论 福建省HIV-1 流行毒株亚型分布众多,随着时间推移,亚型构成和传播途径已发生改变,应加强对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χ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χ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IV-1耐药毒株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凉山州开展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提取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应用HyPhy 2.2.4和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HIV-1耐药毒株传播网络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464例HIV/AIDS,HIV-1毒株为CRF07_BC亚型的占88.6%(411/464),总的HIV-1耐药率为9.9%(46/464),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分别为6.7%(31/464)、1.9%(9/464)和0.4%(2/464);有1组HIV-1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独立成簇并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异性性传播人群相比,注射吸毒人群的HIV-1耐药风险较高(aOR=3.03,95% CI:1.40~6.54)。结论 凉山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的HIV-1耐药率较高,且有新型重组毒株URF_01BC亚型携带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成簇传播,建议加强HIV-1耐药毒株传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2015年HIV流行和传播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5年天津市HIV流行株的亚型分布和传播特点。方法 从77例新报告未治疗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1感染者,提取血浆中RNA,应用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HIV的pol和env区,并测序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63例样本的HIV毒株序列结果,亚型依次为CRF01_AE、CRF07_BC、B、CRF55_01B和其他独特型二代重组毒株,分别占46.03%(29/63)、30.16%(19/63)、11.11%(7/63)、4.76%(3/63)和7.94%(5/63);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又以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除异性传播无B和CRF55_01B亚型外,同性和异性传播者的亚型分布无明显差别。重组毒株的构成比为88.89%(56/63),并首次发现的二代重组亚型8例,包括3例CRF55_01B、2例AE/BC、1例AE/B和1例新型的AE/B/C重组均为男男同性传播;1例AE/BC重组为异性传播。HIV感染者中传播耐药率为5.3%,均为NNRTI类监测性耐药突变L100I;进化分析中3对pol区Bootstrap值均≥98%,env区Bootstrap值均≥80%,调查显示3对样本来源确认有性伴传播关系。结论 天津市HIV感染者中重组毒株不断增加并广泛流行,性传播者中HIV新型二代重组和耐药毒株不断产生并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间传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嘉兴市HIV/AIDS的感染和传播关系,探索区域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感染和传播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样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序列,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HIV-1亚型分析。计算研究对象的HIV-1基因序列遗传距离,筛选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的基因距离阈值,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对基于分子传播网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IV/AIDS 517例中,HIV-1基因序列包括15种基因亚型,以CRF01_AE(37.1%)、CRF07_BC(36.2%)和CRF08_BC(11.8%)为主。在1.0%的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形成87个分子簇,总体入网率为45.8%(237/5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81岁年龄组(与14~24岁年龄组相比,OR=2.690,95%CI:1.058~6.844)、已婚(与未婚相比,OR=1.698,95%CI:1.003~2.875)、CRF07_BC亚型(与CRF01_AE亚型相比,OR=2.203,95%CI:1.426~3.404)的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分子传播网络中最大的CRF07_BC-1分子簇包括50例(2017年入网21例,2018年新增入网29例)HIV/AIDS,未婚(与已婚相比,OR=2.482,95%CI:1.140~5.402)、同性性传播(与异性性传播相比,OR=3.163,95%CI:1.543~6.483)、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与其他HIV/AIDS相比,OR=7.631,95%CI:1.783~32.654)、确证地在南湖区和平湖市[与其他区(县)相比,OR=2.225,95%CI:1.074~4.608]是进入最大簇的主要危险因素。该分子簇包含7例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均为同性性传播;自我报告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时间范围为2010-2018年,确证前2年内的同性性伴数为20(P25,P75:10,100);其中6例自我报告有近期在南湖区某MSM交友活动场所寻找性伴活动史。结论 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的HIV-1亚型多样,以散发为主,存在地理聚集性和一定数量的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呈快速传播现象,需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IDU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2015年确证的HIV-1感染者、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现住址为广州市。收集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IV-1亚型,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特征样本的HIV-1亚型分布。结果 从517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437份样本的pol区基因片段。437份样本的年龄(37.37±8.17)岁;外省户籍者占51.5%(225/437),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户籍(广西籍)居多(54.2%,122/225)。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46.5%)、CRF01_AE(24.3%)和CRF08_BC(23.3%)为主。CRF07_BC和CRF08_BC在2008-2015年各年份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F07_BC:趋势χ2=19.703,P=0.006;CRF08_BC:趋势χ2=25.718,P=0.001),其中CRF07_BC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5.139,P=0.000),CRF08_BC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2.577,P=0.000)。广西籍IDU感染者中CRF08_BC亚型的构成比较高(蒙特卡罗模拟精确概率P=0.000,99% CI:0.000~0.000)。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IDU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CRF01_AE和CRF08_BC为主、多个亚型共存,CRF08_BC亚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的特点。提示广西籍IDU感染者是广州市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目前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3个市294名2008-2009年新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浆标本和背景信息,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86.1%)。采用RT PCR法分别扩增HIV-1 gag,pol全长基因(分别为1584 by和3147 by)及enu:基因的C2V3片段(558 bp),序列编辑后用Genotyping及Mega 5.031具确定病毒的基因型,用Simplot和Recombinant HIV-1 Drawing Tool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的重组分析。结果获得全长gag基因序列270条、全长pol基因序列246条、。enu>基因C2V3区序列223条,确定272例标本的基因型。CRFO1_AE占的比例最高(77.6% ),其次为CRF08_BC(10.7%)和CRF07_BC ( 7.4% ),有4例B(B'')亚型,1例G亚型,还有7例未知重组型。性别、民族间病毒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株新型重组毒株有6株以CRF01_AE为母株,嵌人B和/(或)C的片段,还有1株为CRF07_BC和CRF08_BC的二代重组。结论广西地区目前流行的HIV-1毒株以CRFO1_AE为主,并出现以CRFO1_AE为母株嵌人其他毒株基因片段的新型重组毒株,呈现基因组结构复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