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室肥厚是心脏对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的反应。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开始是作为对抗周围阻力增加的代偿机制,但一定时间之后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损害心脏功能,降低冠脉储备,增加心绞痛、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率。本文分析18例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病人的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心功能结果,并与正常人及无心肌肥厚者对比,旨在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肌病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但致室速的心肌病类型、室速发病的机理、诊断和治疗上一些特殊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简述。一、致心律失常源性心肌病(一)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进行性损伤,常见形式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各种类型心肌病均有室性心律失常倾向,但扩张型心肌病致室性心律失常更常见,轻则表现室性早搏,重则形成反复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猝死等。  相似文献   

3.
金利 《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91-192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心肌机械开始重塑、心肌电发生重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气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目前并没有确切的临床诊断指标,只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确诊。对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两种方式。本文即从以上方面来介绍心律失常性心脏病,为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死亡率明显增高,据统计,美国每年CHF病人有200万,死亡在20万以上,其中35~45%是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原因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动态心电图提示,60~90% CHF病人有频发的复杂的定性异位搏动,40~60%有非持续性定性心动过速。VA和心功能不全在猝死中起着协同作用。一、CHF病人VA的发生机制CHF发生恶性VA的基础因素,过去强调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如心肌纤维化、室壁张力改变等)。但是,最近研究结果表明,CHF存在有三种潜在性致心律失常的可逆因素;  相似文献   

5.
运动导致的猝死并不罕见:2017年5月,浙江余杭一小伙晨跑到半路时猝死;2018年8月,福建一个26岁的小伙子打球时猝死;马拉松赛事也多次发生参赛选手猝死的情况……他们当中大约30%是被有"运动猝死杀手"之称的肥厚型心肌病(HCM)致死. 肥厚型心肌病是引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心脏尤其是心脏的心室间隔,出现增生、肥厚的心肌疾病,是一种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遗传疾病.青少年、成年、老年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病,甚至一出生、幼年期就会发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但是到了晚期可能会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为特点的心肌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常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倪健  唐其柱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58-226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肌病,以没有异常负荷情况下的心肌细胞肥大及排列紊乱为特征[1-2]。数十年来,一些HCM患者因为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的现象已经得到证实。从当代的研究数据来看,每年因HCM死亡的人数占心源性猝死总人数的比例为1%甚至更低,整体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1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了分析,并和92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高血压、高龄、左室肥厚、患病时间长有关,上述原因均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认为:这些危险因素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和心脏负荷过重、高儿茶酚胺状态、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心电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病变特征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主,室间隔突向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前叶向肥厚间隔移位,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和二尖瓣反流,并在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间存在压力阶差。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80%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约2/3患者有非典型心绞痛,约1/3患者有先兆晕厥或晕厥,常在活动后发生。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总死亡率每年〈1%。但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很大,常与活动有关,主要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通常有遗传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发生猝死者往往年龄较轻,特别在年轻运动员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克山病     
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脏病.1935年,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首先发现了大批急性病例,疾病的病因不清,故称"克山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增大、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急重病人可发生猝死.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对克山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环境中硒缺乏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消防员猝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消防员猝死的危险因素,寻找可能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消防员在训练和灭火救援中猝死病例的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年轻人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学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在年轻消防员中,运动时猝死可能大多发生在本身有心脏结构性或传导性的病变,由疲劳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结论上岗前的详细体格检查,识别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加强医务监督,重视猝死先兆症状。这些措施对预防消防员猝死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脏病。1935年,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首先发现了大批急性病例,疾病的病因不清,故称“克山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增大、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急重病人可发生猝死。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对克山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环境中硒缺乏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复极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46例HCM患儿为HCM组,同时选择同期同院健康体检66例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QT间期(QT)、校正后QT间期(QTc)、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后Tp-Te(Tp-Tec)等相关指标。结果HCM患儿QTc、QTcd、Tp-Te、Tp-Tec及Tp-Te/Q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98、5.710、6.504、6.255、2.107,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14例HCM患儿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32例患儿不合并室性心律失常,H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p-Te、Tp-Tec及Tp-Te/QT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0、3.384、2.566,P<0.05);27例HCM患儿接受2个月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显示用药后QTcd、Tp-Te、Tp-Tec及Tp-Te/QT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44、2.726、2.339、2.089,P<0.05)。结论HCM患者存在心室复极功能的明显异常,尤其Tp-Te等反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简单、无创、有效评估HCM患者危险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多种多样,以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具有诊断价值。42例HCM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为(18.33±3.8)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为(10.77±2.95)mm,IVSTd/LVPWTd比值为1.74±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为(45.06±5.85)mm。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LVPW△T%)均值较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IVS△T%)均值为大,梗阻性IVS△T%较非梗阻性更小(P<0.05),梗阻性组IVSTd、IVSTd/LVPWTd比值、二尖瓣A波峰值与非梗阻性相比更大(P<0.05)。E/A比值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1,而在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1,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识别HCM室壁异常增厚的特征,并能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对HCM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多种多样,以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具有诊断价值。42例HCM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为(18.33±3.8)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为(10.77±2.95)mm,IVSTd/LVPwTd比值为1.74±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为(45.06±5.85)mm。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LVPW△T%)均值较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IVS△T%)均值为大,梗阻性IVS△T%较非梗阻性更小(P〈0.05),梗阻性组IVSTd、ⅣsTd/LVPWTd比值、二尖瓣A波峰值与非梗阻洼相比更大(P〈0.05)。E/A比值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1,而在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1,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识别HCM室壁异常增厚的特征,并能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对HCM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董兰英 《现代保健》2009,(17):141-141
目的探讨各种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中房性心律失常最高,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猝死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冠心病心衰及心绞痛组,风湿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组发病率最低;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各类心脏病的首要并发症,以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室性心律失常且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及时对心脏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监测对其诊断和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锡锋  吴铿 《现代保健》2014,(14):149-152
糖尿病威胁人类的健康日益突出。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涉及到心肌病变和血管病变,心脏微血管损伤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称为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探讨DCM可能的发病机制,熟悉其临床表现,完善相关诊断方法,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nmyopthy,HCM)是一种家族性心脏异常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疾病。好发于中青年,老年人并不多见。本文分析了21例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结合超声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旨在探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心脏病是指长期饮酒所导致的心肌变性,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脏排血量降低、心功能不全等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是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病理损害。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本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酒精性心肌病、酒精与冠状动脉疾病、酒精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亚洲人发病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是发生在云南部份山区和半山区,以“突然发病,突然死亡”、“家庭聚集”、“夏秋季发病”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心脏病理改变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局灶性心肌坏死和间质炎,伴有心脏发育异常,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右室流出道异常肌束;第二类缺血性心脏病伴坏死或陈旧瘢痕、左室壁多灶性坏死;第三类心肌散发的小灶状坏死及程度不等的问质炎;第四类未见明显病理学阳性发现。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与病毒感染、低硒的生态环境、降水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