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肥厚型心肌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在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20% ~ 25%,年发病率为2%;这远高于心房颤动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年发病率[1-2].心房颤动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在> 60岁人群中这一现象更为显著.然而这并不表明在< 50岁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不发生心房颤动,在这些年龄不大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由于心房颤动的发生将会进一步加重患者临床症状的恶化程度,甚至导致患者发生猝死[2].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因起病隐匿、进展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易误诊,且治疗及预后特殊,故正确诊断相当重要。现将笔者在瑞金医院进修期间整理1987~1996年十年间收治的57例病人(均经心超或心室造影证实,排除其他心脏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对42例误诊病人作一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30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倒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痛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病情进展缓慢,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特异性。结论肥厚型心肌痛多见于年轻人,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扩血管药疗效差的病人,应考虑到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性,应做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4.
宋杰  李侠 《中国保健》2009,(15):657-658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笔者对50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邓云奇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69-169,171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性依据。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0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14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年龄、腹水、肝性脑病、白细胞升高、总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降低、血氨升高、肌酐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是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血氨升高、肌酐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以及合并肝性脑病或腹水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护肝,加强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郝元涛张菊英陈冠民倪宗瓒*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资助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胰岛素依赖型(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IDDM似乎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胡盛 《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S):12-13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作用。方法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梗阻性和非梗阻两组,为每个患者记录体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计算QT、QT离散度、校正的QT离散度。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倍他乐克,以12.5mg,2次/天起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在给药前、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结果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QT、QT离散度、校正的QT离散度均超过正常值(P〈0.01);倍他乐克使两组的QT离散度明显缩短了,且梗阻组QT离散度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明显缩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钱艺美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9):754-754,758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它可能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还可能增加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张爱英  王敏 《泰山卫生》2004,28(3):41-41
患者男,48岁,因活动后胸闷3年,加重伴胸痛3小时入院。患者于3年前劳累后胸闷、心悸,休息3-5分钟缓解,每年10余次发病。3小时前劳累后胸闷、气喘,伴心前区疼痛,无大汗及肩背部放射痛,休息无缓解入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T36℃、R26次/分、P93次/分、B18.7/10.7kPa、呼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型肥厚20例、对称型肥厚16例、心尖肥厚型32例)的心电图并与彩色多普勒(CDBFI)对照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1.8%(R波电压增高、ST-T改变、异常Q波),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呈现Rv3-v5振幅增高,Q波消失,ST段压低以V3-V5显著,T波对称性倒置(Tv4≥Tv5〉Tv3);其他两型异常Q波、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其他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影响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6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与出院时巴塞尔指数(BI)、出院时减少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人院时NIHSS、有无并发症、卒中部位、脑组织有无移位和高血压病史。结论防治各种并发症,积极处理入院时NIHSS积分较高、大血管梗死和有脑组织移位的患者,对改善脑梗死的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多种多样,以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具有诊断价值。42例HCM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为(18.33±3.8)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为(10.77±2.95)mm,IVSTd/LVPwTd比值为1.74±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为(45.06±5.85)mm。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LVPW△T%)均值较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IVS△T%)均值为大,梗阻性IVS△T%较非梗阻性更小(P〈0.05),梗阻性组IVSTd、ⅣsTd/LVPWTd比值、二尖瓣A波峰值与非梗阻洼相比更大(P〈0.05)。E/A比值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1,而在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1,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识别HCM室壁异常增厚的特征,并能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对HCM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多种多样,以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具有诊断价值。42例HCM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为(18.33±3.8)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为(10.77±2.95)mm,IVSTd/LVPWTd比值为1.74±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为(45.06±5.85)mm。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LVPW△T%)均值较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IVS△T%)均值为大,梗阻性IVS△T%较非梗阻性更小(P<0.05),梗阻性组IVSTd、IVSTd/LVPWTd比值、二尖瓣A波峰值与非梗阻性相比更大(P<0.05)。E/A比值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1,而在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1,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识别HCM室壁异常增厚的特征,并能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对HCM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早期评估新生儿败症的预后,方法 对8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20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脑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9个变量:白介素-6,白介素-8,一氧化氮,黄疸,吃奶改变,哭声变化,入院体重,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与死亡有关;多因素分析剔除了上述变量中的NO,哭声变化,入院及休克4个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CU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OIS分级、进入ICU时体温、MODS、APAC...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603-160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4例脓毒症患儿,根据其预后是否死亡分为病死组(8例)与存活组(116例),收集患儿的资料,对基础疾病、并发症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作多因素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死组的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 PCIS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5)。病死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MODS受累脏器、机械通气时间及PCT、 WBC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 PCIS、尿路感染、 MODS受累脏器、机械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 PCT、 WBC与脓毒症患儿病死存在密切联系(P <0.05)。结论临床应尽早全面掌握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的情况,避免血小板计数、尿路感染、 MODS受累脏器、机械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PCT、 WBC等因素对患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王倩  黄进  丁畅 《现代保健》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53例胎龄<32周、Bell分期Ⅱ期以上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肺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个因素与NEC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重度窒息、发病前3 d内输血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导致NEC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