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父母的养育方式的关系,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此进行了研究。参加测试的对象是高中和初中生(共计798人),有效问卷798份。结果显示:父亲养育方式各分量与S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137~0.225之间,母亲养育方式各分量与S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016~0.351之间。除“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Ⅰ,M-Ⅰ)与S总分呈负相关第外,其余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在父亲的四种职业中,以知识分子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2.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BU)、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抑郁状态问卷 (DSI)对 47例哮喘儿童进行测查 ,并与 3 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经济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果】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 9个分量表 (包括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否认 ,过度保护 ,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儿童HAMA分值为 (11.68± 6.3 8)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0 1)。哮喘儿童DSI分值为 (5 1.81± 6.73 )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1)。哮喘儿童抑郁情绪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基本一致。哮喘儿童存在较明显的情绪障碍。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随机抽取昆明市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岁~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分析发现: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在母亲的模型中则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张静  闫妍  席雪松  包琳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576-1579
目的 探讨并比较蒙、汉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调查问卷对722名蒙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EMBU中,除父母温暖理解因子外,汉族学生其余EMBU各因子分均高于蒙古族(t=-7.14~-3.03,P<0.001),蒙古族女生父母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高于男生(t=4.06,P<0.001;t=-2.40~-2.21,P<0.05),汉族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5~0.76,P>0.05);在EPQ中,蒙汉族大学生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3.80,P<0.001),蒙古族女生精神质得分高于男生(t=-4.10,P<0.001),汉族女生神经质得分高于男生(t=-2.05,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蒙汉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各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蒙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2个民族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犯罪青少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个性特质的影响。方法 以河南省某少年管教所少年犯240人为研究组,以240名在校中学生240名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N(情绪性)分和P(精神质)分高、E(内外向)分低的特点;其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的特点。犯罪青少年个性4个维度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绝大多数因子存在显相关关系。结论 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可能是造成犯罪青少年人格偏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分别测查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07%;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对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存在行为问题的小学生只占少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接纳、较少干涉和保护、较少使用惩罚是良好的教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小学生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儿童各98名。采用父母行为问卷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父母养育方式和睡眠问题发生情况,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的周末睡眠时间低于TD儿童[(9.1±0.7)(9.5±0.8)h,P<0.01],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得分高于TD儿童[(1.8±0.7)(1.5±0.7),P<0.01],两组在总的睡眠问题和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得分与睡眠问题总分(β=-2.68,95%CI=-4.88~-0.47)、就寝阻抗得分(β=-1.65, 95%CI=-2.54~-0.77)和睡眠焦虑...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慧民 《中国校医》2002,16(5):453-454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人群的父母养育方式作了较多的研究 ,已经证实父母养育方式与神经症的发病有关[1,2 ]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河南省一组青少年进行了测查 ,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在河南省某初中和某高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 2 40人 ,年龄 14~ 19岁 ,平均年龄 17岁。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被试对象进行集体测查 ,所采用问卷包括 :①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北京市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比较子女与父母对养育方式的认识的异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2 476名高二学生及其父母.调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得分在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的养育方式因子得分与母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均相关;父亲填写的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父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呈低度正相关,母亲填写的养育方式四个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相同因子得分均呈低度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受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作用可能大于父亲,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父母自我评价的养育方式与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养育方式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童年期受虐及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的影响,为开展相关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方便抽取济南市1所中专学校、1所高中学校的学生290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EPQ的E维度、L维度高分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高于低分组(P值均0.05);EPQ的N维度、P维度高分组虐待及消极的养育方式得分高于低分组(P0.05)。EPQ的E维度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正相关(r=0.147~0.260,P值均0.05);EPQ的N、P维度与受虐及消极的养育方式正相关(r=0.122~0.387,P值均0.05),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负相关(r=-0.166~-0.255,P值均0.01),而EPQ的L维度与此相反(r=-0.127~-0.171,P值均0.05;r=0.179~0.197,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内外向维度的回归方程;进入神经质、精神质回归方程的多为父母消极的养育方式及童年受虐。结论童年期受虐待及父母养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1 000名儿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结论民主、讲道理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开展父母养育方式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957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 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高度相关(T≥0.7);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相同因子可以合并为一个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受父母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格偏离组的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得分高于对照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且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人格偏离与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关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上均存在性别差异.(2)积极养育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而消极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不良人格特质有关.(3)母亲比父亲对子女的人格形成有更多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如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整合性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78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BU]、个性(16PF)、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控制感(IPC)等问卷测试.结果 医学生组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医学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分均低于修订版中文组;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和惩罚严厉(MF4)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的影响最大.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有较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66名犯罪青少年及156名普通对照进行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阳性项目数、强迫、人际敏感、恐怖等因子外,其余各项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因素对其个性的形成非常重要。为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点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按班级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学生512人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96份,回收率为96.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121人;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1.25±1.26岁。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调查表均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不计名。资料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包括:(1)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为岳冬梅翻译修订的中文版〔1〕,共包含11个分量表,其中6个为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复原力量表,对新疆某大学4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除父亲偏爱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不同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复原力量表各维度以及复原力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在与复原力总分及复原力量表各维度的相关关系中,除与稳定性无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可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其联合解释量为25.3%。结论大学生所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甚于积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春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分布特点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 EMBU )”对长春市内 84 2名 6~ 13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感觉统合轻、重度失调率分别为16 .1%和 8.0 % ,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 P<0 .0 5 ) ;感觉统合失调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显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采取关心理解的养育方式呈明显的负相关 ( P<0 .0 1) ,而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呈明显的正相关 ( P<0 .0 5和 P<0 .0 1)。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养育方式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