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定植及感染产毒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所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入院的成年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48 h内、入院后每周及发生腹泻时分别采集粪便标本,本研究的主要临床结局是发生艰难梭菌感染(CDI),未发生CDI的患者随访至出院或死亡。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基因检测,对所有的产毒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从41名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产毒艰难梭菌共计50株,其中,30株菌株tcdA及tcdB阳性,占60.00%;17株菌株仅tcdB阳性,占34.00%;3株菌株tcdA、tcdB及cdtA-cdtB均阳性,占6.00%。7名患者发生CDI,CDI发病率为4.35%,其中6名患者在入院时定植产毒艰难梭菌。将分离的50株产毒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共分析出14个ST分型,其中3株二元毒素阳性菌株均为ST5型。研究期间,患者4与患者31、患者13与患者19检测到相同的ST型,且居住过同一病房或床位。结论 本研究未分离到高毒力菌株ST1/RT027型或ST11/RT078型。研究期间存在产毒艰难梭菌定植患者传播艰难梭菌的可能,但有待进一步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在ICU腹泻患者中的检出率、耐药率、基因型,为临床防治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ICU中发生腹泻的患者,进行粪便的艰难梭菌分离鉴定,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毒素基因;对产毒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用E-tes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14份无重复标本中分离得到65株产毒素艰难梭菌,其中毒素A阴性、毒素B阳性的菌株(A-B+)有14株(21. 5%,14/65),毒素A和毒素B菌均为阳性的菌株(A+B+)有51株(78. 5%,51/65);共有15种ST型,其中ST-54、ST-37、ST-3、ST-35和ST-8为主要的ST型,分别占23. 1%、16. 9%、12. 3%、9. 2%和9. 2%。产毒素艰难梭菌对甲硝唑、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艰难梭菌感染在本院ICU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流行菌株与国内其他报道相类似;临床应加强对艰难梭菌的监测,万古霉素和甲硝唑可作为艰难梭菌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艰难梭菌菌株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艰难梭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年分离自临床的艰难梭菌,采用PCR技术检测其毒素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送检粪便标本144份,分离培养出艰难梭菌33株,艰难梭菌阳性检出率为22.92%;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消化科为主;分离所得到的艰难梭菌体外实验均对万古霉素、甲硝唑和替加环素敏感,对红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检出株数最多,其次为克林霉素;33株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结果 A+B+菌株24株,A-B+菌株1株;未检测到二元毒素基因cdtA和cdtB;产毒菌(25株)和非产毒菌(8株),两组菌株均对万古霉素、甲硝唑和替加环素敏感;非产毒艰难梭菌和产毒菌株对抗菌药物红霉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产毒菌株;患者感染艰难梭菌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使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并出现2例死亡病例。结论非产毒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产毒菌株,并出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提示本地区艰难梭菌耐药性可能增加,甚至可能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8-2020年昆明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特征进行分析, 为后续监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2020年云南省4家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88份,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检测, 对结果阳性的粪便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毒素阳性和菌株分离阳性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艰难梭菌阳性与其他病原共感染的情况。结果 388份粪便标本中, 艰难梭菌内参tpi基因阳性标本47份, 总阳性率为12.11%。其中, 非产毒艰难梭菌4份(8.51%), 产毒艰难梭菌43份(91.49%)。47份阳性标本分离得到18株艰难梭菌, 阳性标本的分离率为38.30%。其中tcdA、tcdB、tcdC、tcdR和tcdE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14株。18株艰难梭菌的二元毒素均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的MLST结果共形成10种序列型(ST), 其中ST37型5株(27.78%);ST129、ST3、ST54和ST2型各2株;ST35、ST532、ST48、ST27和ST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检测宁波地区腹泻患者艰难梭菌(CD)的感染率及致病性(毒素A、B和二元毒素AB的携带状况),探究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CA-CDI)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12月因腹泻就诊于宁波11家社区卫生院的门诊患者6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厌氧培养法、核酸多重检测平台快速检测法检测艰难梭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4种抗菌药物药敏检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归纳CA-CDI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646份有效腹泻标本,分离获得CD共42例(6.50%);近4周接受抗感染治疗、近8周接受化疗、4周内使用抑酸药物(PPI)是CA-CDI的相关因素。本地区社区获得性CD普遍携带两种毒素基因,41株为tcdA+/tcdB+/cdtA-,仅有1株为tcdA-/tcdB+/cdtA-。同时发现1株可能引起严重肠道病变的tcdA+/tcdB+/cdtA+的高产毒株。MOKOBIO系统对菌体直接检测法其敏感性为95.24%,特异性100.00%。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高度敏感。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敏感率为11.90%,对红霉素敏感占45.24%;且有45.24%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MIC128mg/L)、54.76%的菌株对红霉素呈高度耐药(MIC128mg/L)。结论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MOKOBIO)直接检测粪便样本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提高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率,方便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型,了解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20年10-12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06例,厌氧培养法分离艰难梭菌菌株,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毒素基因tcdA、tcdB及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并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产毒艰难梭菌核酸阳性率为8.17%(25/306),>60岁患者感染风险更高(χ2=5.499,P=0.019); 306份标本中分离出17株艰难梭菌,粪便标本荧光PCR检测有25份阳性,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cdA2=5.499,P=0.019); 306份标本中分离出17株艰难梭菌,粪便标本荧光PCR检测有25份阳性,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cdA+tcdB+tcdB+,未检出二元毒素;选取7株艰难梭菌进行MLST分型,分出5个ST型,ST54型(3株)、ST129型(1株)、ST98型(1株)、ST53(1株)和ST631(1株)。结论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低,感染毒素类型为tcdA+,未检出二元毒素;选取7株艰难梭菌进行MLST分型,分出5个ST型,ST54型(3株)、ST129型(1株)、ST98型(1株)、ST53(1株)和ST631(1株)。结论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低,感染毒素类型为tcdA+tcdB+tcdB+,呈多种ST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胃肠外科病区分离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情况及耐药性,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衢州市中心医院235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选择性厌氧培养及鉴定,并对艰难梭菌阳性标本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E-test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艰难梭菌检出率为8.51%(20/235),其中11株为A-B+型,5株为A+B+型,4株为A-B-型;未检出二元毒素(cdt A、cdt B)。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美罗培南、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度分别为80%、15%、80%和25%。16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艰难梭菌中,erm B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1.25%(13/16)。结论本院胃肠外科病区流行的艰难梭菌产毒株以A-B+型菌株为主,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严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可作为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艰难梭菌A-B+型分离株BJ08和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的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转录及B毒素的表达,为预防和控制中国可能暴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每隔3 h提取BJ08与US1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各时间段两菌株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tcdA、tcdB、tcdC、tcdR、tcdE)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J08和US1各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中B毒素的含量。结果US1的生长速率稍快于BJ08,衰退速率显著快于BJ08(P<0.05);它们都不表达A毒素,但是都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而且tcdA转录没有明显差异。BJ08的tcdB、tcdC和tcdE基因的转录要比US1早3 h。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胞内和胞外合成或分泌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国艰难梭菌A-B+型高分离株BJ08与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相比,有相似的毒力表达或更强的基因调控能力,要警惕中国艰难梭菌BJ08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方法设计艰难梭菌种特异tpi引物和毒力基因tcdA、tcdB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利用已知菌株,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最低检出限。与厌氧培养法、ELISA法比较其检测临床菌株和其毒素分泌的准确性。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7 pg/μ1,特异性为100%。53株厌氧培养法鉴定的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方法检测tpi基因均为阳性,其中tcdA+/tcdB+为39株,tcdA-/tcdB-为14株。ELISA法检测毒素A/B显示23株为阳性、30株为阴性。23株ELISA法毒素A/B阳性的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tcdA+/tcdB+。结论多重PCR方法可用于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5个城市艰难梭菌携带毒素基因特征,为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国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和南京5个城市分离自住院患者和环境表面的艰难梭菌,采用多重PCR的试验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tcdA/tcdB/cdtA/cdtB4个毒素基因检测,分析所携带的毒素基因特征。结果中国5个城市共成功复苏出艰难梭菌408株,371株来自患者的艰难梭菌经多重PCR检测,tcdA+,tcdB+基因阳性299株,阳性率为80.59%,tcdA-、tcdB-阳性44株,阳性率为11.86%;37株来自环境的艰难梭菌经多重PCR检测,tcdA-、tcdB-阳性15株,阳性率40.54%;tcdA-、tcdB+阳性9株,阳性率24.32%;中国部分城市的艰难梭菌携带毒素基因以A+B+毒素基因为主,产双性毒素基因占1.08%。结论研究所揭示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特征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选择以检测毒素为主的诊断技术时,应考虑不同方法检测毒素基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以毒素基因A/B为靶基因的产毒艰难梭菌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设计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的特异引物及探针,建立标准产毒菌株DNA(ng)含量与Ct值的标准曲线.结果 该方法仅对产毒艰难梭菌进行特异性扩增,11种其他常见的致病菌及非产毒艰难梭菌均不能扩增; tcdA和tcdB基因扩增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75、0.9984,检测低限均为2.5×10-3ng.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可用于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三甲综合性医院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5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的108株菌株进行毒素基因(tcdA、tcd B)的PCR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ICU腹泻患者感染艰难梭菌的影响因素。结果艰难梭菌阳性率为12.68%(108/852),毒素基因tcd A和tcd B均阳性占89.81%(97/108)。多位点序列分型分离出33种ST型,主要为ST54型(17.59%)、ST3型(15.74%)、ST8型(8.33%)、ST2型(7.41%)和ST35型(6.48%),eBURST分析33个ST型无明显的同源性。性别(男性)、年龄和APACHE II评分是ICU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消化内科、ICU、康复科和血液科为检出艰难梭菌感染最多的科室。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保持高度敏感,无耐药菌株检出。108例CDI中41例采用非药物治疗,其中好转33例,无效6例,死亡2例。病情较重行药物治疗67例,选择甲硝唑加/不加万古霉素抗CDI治疗,其中好转56例,无效7例,死亡4例。结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但无高产毒株检出,无证据表明存在艰难梭菌感染的传播和暴发流行,多个科室应列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感控哨点科室,应规范标本送检,提高送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江苏地区两所不同规模医院的高危人群进行艰难梭菌筛查,以了解医院内艰难梭菌的感染和定植,从而为预防艰难梭菌的流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5年11月对A医院和B医院高危科室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肛门拭子采样,共采集122份标本,所有的标本经厌氧培养,VIDAS荧光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同时利用多重PCR检测技术测定其毒素基因。结果 A医院接受检测的104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29例,阳性率为27.88%,其中感染10例、定植19例;B医院的1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为50.00%,其中感染1例、定植8例;38株艰难梭菌中有25株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阳性;多重PCR结果显示,25株为tcdA和tcdB双阳性,4株tcdA阳性tcdB阴性,9株tcdA和tcdB双阴性,38株艰难梭菌均未检测到二元毒素基因。结论江苏地区不同规模医院的高危科室均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对高危人群的腹泻患者进行艰难梭菌的检测,有利于病情的确诊和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 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北京、广州、济南)分离的64株艰难梭菌临床株进行PCR 核糖体分型,并对不同型别的26株代表菌株的A、B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64株艰难梭菌中,毒素基因型以A+B+型(45株,70.31%)为主,A-B+型19株(29.69%)。共存在9种PCR 核糖体型别,以017型(21株,32.81%)为主要型别,其次为001型(13株,20.31%)、012型(11株,17.19%)。A-B+菌株中,14株(73.68%)是017型,1株是001型。A、B毒素基因呈现一定的多态性,其中有7种A毒素序列型别(TSTA),6种B毒素序列型别(TSTB),8种A、B毒素序列型别组合(TSTG)。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的艰难梭菌可能以PCR 核糖体017型为主,A、B毒素基因在菌株间存在多态性,且核糖体型别与毒素基因多态性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应进一步扩大菌株数量和范围,探寻适合我国的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从而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艰难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分型及患儿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48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留取48 h内粪便,将粪便标本置于-80℃冰箱中,进行艰难梭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完成DNA提取及毒素基因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毒素A/B。结果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培养出24株艰难梭菌,分离率16.21%。发现粪便标本培养阳性及培养阴性患儿近2个月抗生素使用情况、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及粪便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PCR法对24株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tcdA和tcdB均为阳性菌株9株(37.50%),均为阴性3株(12.50%)。tcdA或tcdB阳性有12株(50.00%),其中tcdA^(-)tcdB^(+)菌株9株,tcdA^(+)tcdB^(-)菌株3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测得毒素阳性21例,阳性率为87.50%,其中毒素A^(+)B^(-)9例,毒素A^(+)B^(+)6例,毒素A^(-)B^(+)6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艰难梭菌培养以产毒株tcdA^(-)tcdB^(+)、A^(+)B^(-)为主,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过去2个月、白蛋白与粪便性状体有关,为艰难梭菌监测、预防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了解农村社区艰难梭菌流行状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济源市某乡村医疗机构送检的7株艰难梭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MLST分型分析,同时与北京某三甲医院的84株艰难梭菌进行对比,用eBURST软件聚类分析,寻找其中可能的关联.结果 源自河南济源市某乡村医院的7株菌均属艰难棱菌,PCR毒素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其中两株为A-B+菌株,其MLST分型结果是ST37;5株为A+B+菌株,其中4株对应ST35,1株对应ST3;两重来源的菌株中均是毒素基因A+B+菌株占优势;乡村医疗机构的7株艰难棱菌中未发现新的与David MLST数据库中不同的ST型别,未发现不同于北京城市医院的ST型别.结论 David方案适合种群结构和全球流行病学研究,且其数据库全球共享,便于数据交换;该次研究中未发现新的ST型别,所有菌株ST呈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中艰难梭菌携带及分子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二医院2016年部分医务人员和来院健康体检成人粪便,经厌氧培养获得艰难梭菌,并结合毒素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组18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3株艰难梭菌,阳性率为7.10%,而健康体检成人组310份标本分离到8株,阳性率为2.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P=0.016);艰难梭菌阳性的医务人员,均未有腹泻症状,考虑定植,并相对散发;医务人员组tcdA~+tcdB~+菌株9株,tcdA~-tcdB~+菌株1株,tcdA~-tcdB~-菌株3株,产毒率为76.92%;多位点序列分型中,医务人员组CD发现多种ST型,但没有发现明显的优势型别。结论医务人员粪便艰难梭菌的定植相对散发,但较高的粪便阳性率和菌株产毒率亟需引起重视并加强院感防控,预防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老年人群粪便中艰难梭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分子型别特征研究,分析其规律特征,为积极有效地预防与控制老年人群艰难梭菌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不同老年人群的粪便样本,厌氧培养艰难梭菌,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素基因A、B和二元毒素检测、核糖体分型的方法,对老年人群分离的艰难梭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16名老年人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艰难梭菌;MLST分型得到32个型别,其中ST3、ST2、ST35、ST11为主要型别,新发现型别ST332及ST473;老年人群中艰难梭菌以产A毒素、B毒素并二元毒素阴性的菌株为主;经核糖体分型鉴定其中1株为RT027型(ST1型),发现6株RT078型(ST11型),RT001型最为常见。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艰难梭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群分离的艰难梭菌多为产毒株,ST37型非主要型别,与以往报道略有不同,并发现引起暴发流行的高毒株,应注重加强老年人群的艰难梭菌检测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苏州市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共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看家基因tpi及A/B毒素基因tcdA/tcdB进行艰难梭菌初筛及致病性诊断,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在176例腹泻患儿中初筛艰难梭菌阳性34例,阳性率为19.32%,确诊CDI 22例,感染率12.50%,其中男性占59.09%、女性占40.91%;统计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有无抗菌药物应用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史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检测方法比较,建立艰难梭菌培养联合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检测流程,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852份,采用显色培养法(ChromID~(TM))培养艰难梭菌,阳性菌株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毒素蛋白A/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s A and B,CDAB);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毒素蛋白A/B及阳性菌株,用PCR方法检测其tcdA和(或)tcdB基因进行比较,运用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852例粪便标本经显色培养共分离菌108株,粪便直接酶法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5.99%(51/852);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10.92%(93/852);108株阳性菌株联合PCR方法93株表达tcdA~+tcdB~+;6株表达tcdA~-tcdB~+;9株未表达,为tcdA~-tcdB~-;阳性菌株用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结果93株阳性,15株阴性,且93株阳性经PCR检测基因均表达tcdA~+tcdB~+;以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作为参考方法,培养阳性菌株联合酶法、粪便直接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100%、100%、60%和51.52%、100%、100%、15.79%;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1和0.150。结论显色培养后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蛋白A/B可以提高艰难梭菌检出率,与PCR毒素基因检测有较好一致性,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