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患者预后差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脑卒中发病后,患者机体自身分解代谢提高,极易出现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可引发SAP,SAP又可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通过科学的营养筛查工具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为其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防治SAP。老年SAP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且首选肠内营养方法,当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需启动肠外营养,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1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可能发生的肺部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8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一共58例,感染率为31.2%.患者年龄、意识障碍、卒中病史、卒中类型、延髓麻痹、NIHSS评分、卧床情况(>14天)等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0.05).结论:年龄、意识障碍、卒中病史、卒中类型、延髓麻痹、NIHSS评分、卧床情况(>14天)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尤其在吞咽障碍、严重脑卒中以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多见.营养不良与脑卒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联合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2005)>[1]指出,与营养恶化相伴随的是肺炎、胃肠道出血和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推荐应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基线营养评定,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是目前脑卒中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常被忽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因此,加强脑卒中后患者的营养管理,建立营养评估诊断记录和制订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所谓卒中危险因素是指增加卒中患病风险的因素,消除这些因素可使卒中发生概率下降.我们常把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大类.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指我们无法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卒中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曾有研究统计发现在45~5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每1万人中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2%、32%和83%.绝大多数的卒中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来自脑出血患者的数据统计同样发现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137例老年SAP的患者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SAP发生率为28.66%,共检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97%,革兰阳性球菌占26.76%,真菌占11.27%,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多见,且耐药率较高.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并发SAP在临床较为多见,预后较差,根据其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早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积极防治老年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及并发症预防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82例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41例给予肠内营养.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周测量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检测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3周,对照组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周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19例,肠源性感染3例,褥疮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总感染率78.0%(32/41);治疗组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褥疮1例,总感染率36.6%(15/41),两组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有利于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并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人群中卒中/出血CHADS_2与CHA_2DS_2-VASc临床评价与年龄增加的关系。方法110例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平均年龄(83.1±0.6)岁,随访(3.2±0.8)年。结果卒中风险CHADS_2、CHA_2DS_2-VASc评分及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老龄房颤患者相比,高龄老年患者大出血风险增加更明显,接近卒中风险。此外,与CHADS_2相比,CHA_2DS_2-VASc结合HAS-BLED评分能更好地识别双重风险患者。在110例患者中,6例(5.5%)发生双向事件(血栓及出血事件),其中5例(75.0%)患者出血后再发血栓,死亡1例(22.2%)。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随年龄增加,接近卒中风险;高龄老年房颤患者易发生双向事件(血栓及出血),预后差,需优化抗栓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卒中症状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武汉市2个行政区随机抽取410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登记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出现卒中症状的因素。结果31.83%的研究对象出现了卒中症状;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水果摄入量达标、饮食知识水平高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卒中症状的保护因素,而有高血压并发症、每年去医院复查、直系亲属有过卒中/心脏病是出现卒中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中老年人群健康意识,大力推行健康教育,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降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742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2.26%,其中脑出血23.79%、脑梗死6.48%;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与有吞咽障碍而导致的误吸、病情严重程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重要关系,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关。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应以预防为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器官功能下降、代谢能力不足是其生理特点,较高营养风险概率是导致临床结局恶化的重要原因;推荐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老年患者首选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应用药理营养素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2周后抑郁障碍患者(Post-stroke Depression,PSD)随访1年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情况、脑卒中的治疗情况、2周后发生抑郁情况和干预治疗情况、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缺血性脑卒中2周后出现抑郁障碍患者随访1年再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对卒中复发起关键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380例(76.00%),其中发生PSD患者280例(73.68%),未发生PSD患者100例(26.32%);发生PSD患者中出现卒中复发者50例(17.86%),明显高于未发生PSD患者中出现卒中复发者8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使用抗抑郁药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脑卒中2周后出现抑郁障碍者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PSD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脑卒中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而及时、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将有助于MODS的成功救治。本文报告1例老年全身性感染并发MODS患者营养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CRA)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6月,选取英山县中医医院26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贫血分级标准,营养评价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结果 268名老年胃癌患者发生CRA 145人(54.10%),平均血红蛋白值为(91.64±18.78)g/L,不同性别老年胃癌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老年胃癌患者CR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RA组与未发生CRA组微型营养评价精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老年胃癌患者CRA发生的因素有手术方式,化疗,病理分期和放疗(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态,手术方式,抗肿瘤治疗,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卒中亚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卒中严重程度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男性6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6.6±6.3)岁。其中血栓栓塞性卒中46例,腔隙性卒中32例,不能界定类型卒中12例。以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IL-6水平。卒中严重程度在卒中发生72h内采用Rankin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腔隙性卒中非阿司匹林敏感(AS)发生率(78%)高于血栓栓塞性卒中(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非AS组患者的Rankin评分[(4.0±1.1)分]明显高于AS组患者【(2.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且IL-6水平【(2.4±1.0)ng/ml】高于AS组【(1.8±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AR和卒中严重程度与IL-6水平相关。腔隙性卒中患者比血栓栓塞性卒中患者更易发生AR。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关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但其发生机制目前仍然未能清楚阐明。探讨老年POCD发生机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是研究重点。为进一步明确老年POCD的发生机制,减少老年POCD的出现,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选择Web of Science、PubMed检索并回顾有关BDNF及POCD的文献以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压水平不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62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同时依据脉压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其发生卒中、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等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结果在脉压差≥60 mm Hg组(n=40)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明显较脉压差〈60 mm Hg组高,且患者发生卒中、心肌梗死及总病死率(23例,17例,20%)明显高于脉压差〈60 mm Hg组(3例,2例,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卒中、心肌梗死和总病死率呈正相关,平稳持久控制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后致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0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65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2.5%;留置尿管时间在3、7、10、15 d的感染率分别为3.0%、5.1%、10.3%、18.1%;有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等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结论留置尿管持续的时间、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以来收治的1 05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收治的1 056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47%;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38%,革兰阳性菌34.6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长、营养状态差、有侵入性操作、有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肺部感染通常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长、营养状态差、有侵入性操作、有吞咽障碍和有长期卧床是影响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对冠心病病房的消毒工作、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患者采取戒烟、早期营养支持,并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避免或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和分次注入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鼻饲肠内营养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老年脑出血患者行鼻饲肠内营养患者共10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采用分次注入和持续滴注鼻饲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水平显著优于A组,胃潴留和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分次注入鼻饲法,持续滴注鼻饲法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