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针吸穿刺的敏感性,及淋巴瘤在针吸细胞学中容易产生的错误诊断。方法 对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的318例HL和NHL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淋巴瘤的敏感性为95.6%,HL的敏感性为93.7%,NHL的敏感性为96.1%。69例HL中误诊为NHL3例,反应性增生1例。NHL容易与HL及小细胞肿瘤混淆,包括小细胞癌,不典型类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249例NHL中,6例误诊为HL,其中2例弥漫大B,2例富于T的B细胞淋巴瘤,1例滤泡中心型,1例为大细胞间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与病理结果均一致。结论 针吸细胞学可以对淋巴瘤作出准确诊断,但应该做到多点针吸使标本满意,并要结合临床资料,免疫细胞化学可以作为淋巴瘤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块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对腺上皮病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LCT诊断非典型性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AGC-NOS)和腺上皮细胞异常病例共302例,均制备细胞块并作出诊断,并对其中41例可疑腺癌病例的细胞块切片进行TTF-1、NapsinA、PAX-8、P16、P53、WT1、ER、PR等免疫细胞化学标记(immunocytochemistry,ICC);302例细胞学诊断与活检结果对照,分析LCT和细胞块诊断宫颈腺癌与活检结果的符合率并总结细胞学特点。结果:302例LCT和细胞块腺上皮病变诊断与组织学活检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6.09%和97.35%;细胞块切片中腺癌细胞排列结构与组织学形态相似,结合临床病史及ICC检测明确腺癌类型及其来源41例(宫内膜腺癌26例;宫颈腺癌12例;卵巢浆液性癌2例;肺腺癌1例)。结论:LCT联合细胞块可以提高宫颈腺上皮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合临床资料及ICC对一些形态学典型病例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细针穿刺细胞学中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TCT)及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细针穿刺物,TCT及传统涂片(conventional smear,CS)制片,其中153例有术后对照,回顾性比较不同制片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前列腺癌确诊率,分析漏诊及误诊原因,并结合ICC及前列腺癌分级,寻求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结果:TCT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CS,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减少,尤其是Gleason评分≤7分时明显。TCT联合ICC后,灵敏度及前列腺癌确诊率更高。结论:TCT和CS均能鉴别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但TCT对于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患者有更高诊断价值,ICC辅助诊断后,其价值更高,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细胞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及HER-2的过度表达与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比较,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晚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细针针吸液基薄层涂片(TL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和术后组织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比较。计算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见值、阴性预见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结果检测免疫细胞化学TLC标本205例,满意标本ER为195例;PR194例;HER-2为202例,脱片均有2例,占1.0% 。170例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ER阳性表达率:IHC为60.0%,ICC为 58.5%(P=0.765);PR阳性表达率: IHC为70.6%,ICC为59.3%(P<0.05);HER-2阳性表达率:IHC诊断准确性为57.5%,ICC为 38.1%(P<0.05)。乳腺癌在 51~61岁年龄组例数最多(59例,占32.3%),淋巴结转移占50.8%;其次为40~50岁组(51例,占27.9%),淋巴结转移占47.1%;29~39岁年龄组例数最少(16例,占8.7%),但有1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87.5%。本组病例ER+/PR+/HER-2在大于73岁年龄组表达率最高,为8.7%,随着年龄的递减表达率降低,29~39岁年龄组表达率仅为0.5%,这和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是一致的。与组织病理学IHC结果比较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见值、阴性预见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ER分别为93.8%Kappa= 0.867)、94.1%、93.2%、96.0%、90.2%、2.5%和3.8%;PR分别为88.1%(Kappa=0.722)、88.5%、87.0%、94.3%、75.5%、3.8%和8.2%;HER-2分别为80.2%(Kappa=0.616)、67.7%、97.2%、97.0%、69.0%、1.2%和18.6%。结论细胞学ICC检测ER、PR及HER-2的过度表达,与组织学IHC比较,其准确率高,一致性好。当组织学标本难以取得时,可以考虑用细针穿刺标本检测ER、PR的表达。涂片检测受体应注意肿瘤细胞的异质性。HER-2结果的评判不应与组织学等同,细胞学可以作为筛选,阳性者宜进一步做FISH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技术制备胸腔积液细胞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过程中增加脱水、透明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胸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弥补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局限性。方法:5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制片分成对照组与预处理组。对照组用95%酒精固定,预处理组用pH 7.4 PBS配制5%甲醛固定,50%、80%、95%、100%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然后两组制片进行Vim、CEA、TTF-1、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胸腔积液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的脱落细胞涂片分布均匀、重叠少。对照组显示只有部分标记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现不稳定阳性、信号弱或不能显示,预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位清晰、准确、背景浅。Vim、CEA、TTF-1、Calretinin在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敏感性分别为23.0%、78.6%(P<0.001),特异性为95.1%、91.8%(P>0.05)。结合细胞学形态及临床肿瘤既往史,检出肺腺癌36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间皮瘤2例、食管鳞癌1例、胃腺癌1例、结直肠癌2例、肝细胞肝癌1例、卵巢浆液性腺癌2例。结论:胸腔积液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经过脱水、透明程序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敏感性显著提高,应用免疫标记物Vim、CEA、TTF-1、Calretinin可以作为胸腔积液细胞学简单而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选择和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选择和组合.方法 对病理学诊断明确的67例恶性和22例良性体腔积液标本采用石蜡细胞块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3种抗体.单因素方法分析每个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抗体组合对良、恶性体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检测体腔积液内肿瘤细胞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E-cadherin,为85.1%.其次是BerEP4和CK7,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0.6%.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最强的抗体是E-cadherin、BerEP4和CK20,特异性均达到100%.Calretin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Desm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retinin是统计学上判断良、恶性体腔积液最佳的单个抗体,Calretinin和E-cadherin是区分良、恶性体腔积液最有效率的抗体组合.结论 结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我们推荐E-cadherin、BerEP4、Calretinin和Desmin作为日常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化学特异性标记转移性腺癌及恶性间皮瘤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恶性胸腔积液标本52例,免疫细胞化学S-P法标记一组单克隆抗体:CEA、TAG-72、CD15、Calretinin、MC。结果 上述几种抗体在转移癌和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两种抗体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CD15与TAG-7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3.7%。结论 选择一组特异性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是对传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必要补充,对恶性胸腔积液中转移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传真  宋亚贵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10):7660-7660
免疫组化对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有一定阶值.但在细胞学涂片中很少应用。本文对32例穿刺涂片做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探讨对鉴别淋巴结转移癌的实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32例经CT、B超或X线检查考虑为肺、胃、乳腺癌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分别为左颈部15例、右颈9例,左腋下5例、右腋下3例。脾大淋巴结穿刺后,即刻涂片6张,固定于甲醛丙酮磷酸液中。2张HE染色。另4张苏木素染核,湿片镜下观察,选择细胞多的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胸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在细胞学形态上的鉴别及在CEA、CK、TTF-1、KI67、CR、Vimentin中的表达。每例均制备细胞学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96例胸腔积液中诊断腺癌42例,间皮细胞54例。结论:细胞学和CEA、CK、TTF-1、KI67、CR、Vimentin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的细胞,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喘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986年5月到1992年7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残端癌12例。所有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过子宫次全切除术。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根据期别、组织学类型、解剖特点,治疗采用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单纯放疗、体外加后装腔内放疗;放疗加化疗。结果:全组7例存活,存活率58.3%,5例死亡中4例死于肿瘤,1例第8年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子宫颈残端癌预防的关键在于子宫次全切除前宫颈细胞学或病理证实无病变,术后严密随诊。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部分全盆大野,盆腔四野加个体化后装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i Z  Xu C  Li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80-382
目的统计分析一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表现,对易与之混淆的4种骨病提出鉴别诊断,以加深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48例X线平片、CT和动脉造影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30例,且内多有肥皂泡沫状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10例;骨外有软组织肿块,骨塌陷变扁伴局部膨出4例;侵犯邻骨4例;骨质增生硬化3例;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3例。结论X线平片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优于平片,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