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中应用空肠造瘘双向置管的效果。方法:对12例经腹、胸、颈食管癌切除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后经胃肠减压管减压、空肠营养管管喂肠内营养。结果:12例患者均无造瘘相关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部分患者延长使用造瘘管时间,促进了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好转。结论: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可在食管癌手术中选择性使用,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肖平  荣昊  庄翔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3):176-177,187
目的:评价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在高龄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75岁及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后分别行肠内营养及逆行胃肠减压.结果:31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心房纤颤4例,肺炎6例,术后鼻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高龄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主要包括经鼻十二指肠营养 管和空肠造瘘管两种。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 例 我院2014 年 1 月至2016 年 10 月期间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 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 组术中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行X-ray 检查确认 营养管位置;B 组行空肠造瘘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小时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A 组患者术中均顺利置入十二指 肠营养管,平均置管时间为15 分钟,术后经X-ray 证实A 组营养管末端均位于合适位置。B 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 术,平均置管时间为20 分钟,两组患者对营养管的耐受程度、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 > 0.05)。结论  经 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各有利弊。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 的应用是安全、经济、可行的,尤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索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本文对比手术中逆行置入法与空肠造瘘法置 入空肠营养管的利弊与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选取2010 年 1 月至2013 年 12 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Ivor-Lewis 食管癌根 治术患者,根据置入空肠营养管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空肠造瘘组 210 例及逆行置入营养管组 58 例,进行临床效果 的观察与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逆行置入营养管组肛门排气恢复 明显较快,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排便恢复时间虽短于空肠造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空肠造 瘘组 1 例发生完全性肠梗阻。逆行置入营养管组有 2 例患者将鼻空肠管拔出,空肠造瘘组则无意外脱管事件。结论 相较于 空肠造瘘术,逆行置入法是一种无创的肠内营养管置入技术,适用于Ivor-Lewis 食管癌手术患者,它更简单、方便、实用 且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空肠造瘘管和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56例,以信封法分为空肠造瘘组(88例)和鼻空肠管组(68例)。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空肠营养管护理、并发症防治、营养护理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堵管率、置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护理期间,空肠造瘘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堵管率低于鼻空肠管组(均P0.05),平均置管时间长于鼻空肠管组(P0.001)。空肠造瘘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鼻空肠管组(均P0.001)。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管途径相比,前者的意外脱管率和堵管率低,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俊  李芝  甄福喜  张憬  骆金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03-15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营养管放置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手术组51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放置营养管, 其中鼻肠管497例, 空肠造瘘16例。术后24 h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 并辅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 至全量EN后停PN支持。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 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鼻肠管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空肠造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肠造瘘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鼻肠管组患者(P < 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中有效放置鼻肠管及早期应用EN为食管癌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腔镜术后不同营养途径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腔镜手术的310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管102例, 空肠造瘘98例, 术后早期进食11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 术后第4天血清白蛋白、体重; 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鼻胃减压管拔除后咽喉不适、造瘘口渗液感染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3组均无住院死亡。鼻十二指肠管组与空肠造瘘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而早期进食组较这两组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急性胃扩张及胃排空障碍, 在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十二指肠管组在鼻胃减压管拔除后咽喉部不适高于空肠造瘘组, 术后有11%的患者自行拔管。空肠造瘘组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造瘘口渗液, 其中有1例较严重者予拔除造瘘管, 有5例患者出现不全肠梗阻。  结论  早期经口进食是食管癌腔镜术后较适宜的营养途径, 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 减少手术带来的应激,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促进加速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营养管置入新方式的效果.方法:采用此种新方法放置营养管于空肠中,和术中应用空肠造瘘术放置营养管并行幽门成形及术中不放置营养管且不行幽门成形治疗食管癌病例各40例,做病例时照研究.结果:应用此种新方法放置营养管组,与不放置营养管组比较,术后胃排空障碍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体重减轻低,而且新方法比空肠造瘘组明显节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其余两组.结论:本研究证明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通过新的方法在完成幽门成形的同时放置营养管于空肠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空肠穿刺造瘘营养管(FKI)在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在35例食管癌及27例贲门癌患者手术中应用FKJ的情况,于术后1天开始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等指标较好,FKJ并发症少,无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FKJ对贲门癌和食管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有效,为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方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经验,并研究其使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5例,分为应用鼻胃管+空肠造口管31例(对照组),应用逆行胃管+空肠造口管(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14例(试验组),均行双切口食管癌切除术,45例患者的术后病理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血红蛋白、病变部位和病理分期,其P值均大于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和术后1周白蛋白、术后24h和术后1周血红蛋白、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P值均大于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24h胃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能有效完成术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避免了经鼻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鼻腔刺激等痛苦,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5%,且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我院1998年4月~2007年7月先后为15例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严重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上段造口放置双管术,分别为由空肠向胃上行的持续引流胃液管和空肠下行的营养造口管,同时行胸腔引流,该方法为三管疗法(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空肠营养管)的改良,1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在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进行的112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资料,比较改良后的腹腔镜下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术和腹腔镜下分裂式空肠造瘘置管术两组间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RROW中心静脉置管套件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两组, 一组为接受全腔镜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而行空肠造口术的48例患者, 另一组为食管癌术后接受鼻饲管营养的40例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开始经口进食前营养指标的变化, 以及非计划拔除营养管比例。  结果  空肠造口组和鼻饲管营养组在食管癌手术前后, 患者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空肠造口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小于鼻饲管营养组。  结论  使用Arrow中心静脉置管套件行腹腔镜下空肠造口术是可行的, 具有简便、耐受性好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辅助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婷  刘长浩  赵莹  朱佳  邢喆 《肿瘤学杂志》2008,14(11):918-919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生物蛋白胶、带膜支架及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瘘口、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14例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结果]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均一次性封堵成功;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者32~40d内瘘口自行愈合;14例放置全覆膜支架者,13例瘘口一次封闭成功,1例重新置入特制支架后瘘口闭塞。[结论]内镜下应用生物蛋白胶、放置空肠营养管及带膜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安全、有效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刘长浩  朱佳 《肿瘤学杂志》2016,22(12):1078-1079
摘 要:[目的]探析经内镜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经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40例,占88.9%,放置空肠营养管者5例,占11.1%;空肠营养管放置29~40d,平均放置时间为(34.3±7.4)d;放置全覆膜支架的40例患者中,一次封闭成功39例,占97.5%,重新置入特制支架后,1例瘘口闭塞,所有患者均临床症状好转出院,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结论] 临床上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进行治疗时,经内镜下放置带膜支架和空肠营养管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严重食管胸腔瘘改良治疗法。方法 胃和食管多孔硅胶管持续负压吸引取代鼻胃管和空肠造口营养管,治疗4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胸腔内瘘和3例食管下段自发性破裂。结果 愈合时间缩短,无死亡。胃肠道内营养改善,病人痛苦减轻,费用降低。结论 胃和空肠双造口管治疗严重食管胸腔瘘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38例食管癌病人采用术中十二指肠放置营养管,术后48小时开始肠内营养,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全组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继续肠内营养顺利恢复;5例在肠内营养中出现轻度腹泻,经处理缓解,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病人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限制经口进食时,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资料。结果 本组胃镜置入营养管成功率964%(27/28),平均置管操作时间21分,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胃镜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是肠内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可在床旁进行,特别适合于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19.
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胜军  董铭锋 《癌症》1997,16(5):361-363
目的:研究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疗效及术后胃肠营养的维持。方法:自1985年至1995年间,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下咽癌16例,颈段食管癌32例,术后病理 鳞癌。其中,经食管床咽胃吻合术25例,经胸骨后咽结肠吻合术23例。采用高位空肠造瘘逆行插管行术后胃肠减压及维持胃肠营养。结果:术后并发症,咽胃吻合口瘘2例(8%),咽结肠吻合瘘4例(17.4%),均治愈。喉返神经损伤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