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ultrasoundablationsurgery,FUAS)降型后的子宫肌瘤(FIGOⅡ ~ Ⅲ)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myoma,TCR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 收集遂宁市中医院 28例经 FUAS降型后再行 TCRM的子宫肌瘤(FIGOⅡ ~Ⅲ)患者的数据,将同期单纯接受 TCRM 治疗的 5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结果:FUAS+TCRM组 治疗前肌瘤病灶体积显著大于 TCRM组[35.65(18.98~73.38)cm3vs6.11(1.09~11.80)cm3,P <0.05],FUAS+ TCRM组手术时间超过 TCRM组[56.50(42.25~74.50)minvs35.00(28.00~48.00)min,P <0.05]、FUAS+TCRM 组术中使用膨宫液总量高于 TCRM组[13.50(4.75~20.00)Lvs7.25(4.75~10.00)L,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月经量 PBAC评分、子宫肌瘤生活质量评分(UFS QO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UAS+ TCRM组与 TCRM组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改善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部分不属于 TCRM手术适应证的子宫肌瘤(FIGOⅡ ~Ⅲ或者肌瘤直径 >5cm的Ⅰ ~Ⅱ型),TCRM手术 风险大,并发症多。这类肌瘤经过 FUAS消融降型后,有机会通过 TCRM完全切除,且并不增加宫腔镜并发症,术后 疗效与适合 TCRM治疗的黏膜下肌瘤相当,治疗方式安全可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经B超与宫腔镜联合检查确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的8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均行经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3年,从残余肌瘤再生情况、月经状况有无改善、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分析手术疗效,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 87例患者术中B超和宫腔镜检查、病理送检均证实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其中0型患者46例,Ⅰ型患者32例,Ⅱ型患者9例。术中术后无子宫出血、穿孔、水中毒等,安全性高。87例患者术后月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再次手术病例,残余肌瘤再生不显著,疗效肯定。结论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切除各类黏膜下子宫肌瘤共58个,0型20个,I型26个,Ⅱ型12个。手术平均时间29.6m in±15.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6.4m l±28.6 ml。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脏器损伤、水中毒、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2小时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后停止;3例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2天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多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多发性肝癌(≥2个)患者42例,术前通过彩超、增强CT、MRI共发现肿瘤病灶112个,术中超声新发现肿瘤9个。手术方式包括:半肝切除7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左肝外叶切除6例,不规则肝切除27例,共切除肿瘤病灶49个。RFA处理肿瘤病灶72个。术中常规施行超声造影。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切除肿瘤时间14~45min(25.1±12.8)min。单个肿瘤病灶RFA时间9~37min(17.2±11.9)min,总RFA时间16~61min(36.4±19.2)min。总的手术时间73~189min(138.2±76.6)min。术中出血量80~1100ml(429.7±226.5)ml。无肝肾功能衰竭、胃肠及膈肌损伤等发生。术后7天开始抗病毒治疗( HBV DNA≥5.00E+2IU/ml),术后1月行TACE。术后失访2例,40例随访时间为6~103月(49.2±31.8)月。对于复发病例采用再次手术切除、RFA、TACE等方法治疗。结论:手术切除联合RFA治疗多发性肝癌能最大限度保存正常肝脏组织,提高肝癌根治性切除率,有选择的实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窦旁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34例窦旁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头部MRI,对SimpsonⅡ级和Ⅲ级切除者追加伽马刀治疗。结果 34例患者中,Simpson Ⅰ级切除9例,Simpson Ⅱ级切除20例,Simpson Ⅲ级切除5例。术后并发轻瘫9例,无术后脑肿胀、重残和死亡病例。术后对Simpson Ⅱ级和Ⅲ级切除的25例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剂量8~20Gy)。术后随访6~36个月, 3例复发,其中Simpson Ⅱ级1例,Simpson Ⅲ级2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窦旁脑膜瘤安全性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128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4例。A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而B组患者则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前给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6.9%)明显高于A组患者(84.4%),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董森  尉然  杨毅  王军  梁海杰  郭卫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3):675-681
  目的  对于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提出了改良Harrington髋臼转移癌分型系统并基于此提出新的髋臼转移癌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0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外科治疗的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37例,平均年龄(56.2±12.4)岁。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肺癌(68例)、肾癌(43例)与乳腺癌(38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为针对性地规划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在传统Harrington分型的基础上对Ⅲ型病灶进行了细化分类,基于骨内病灶累及范围与软组织包块情况将其进一步分为Ⅲa型(骨破坏范围在骶髂关节平面以下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Ⅲb型(骨破坏范围超过骶髂关节平面以上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与Ⅲc型(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对Ⅲa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仍采用传统的瘤内手术联合斯氏针/空心钉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关节置换,而对于Ⅲc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则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重建。对Harrington Ⅰ、Ⅱ、Ⅳ型病灶患者的外科治疗仍按传统Harrington分型进行。  结果  283例患者中4例截肢,279例患者行基于改良外科分型系统的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18.6±82.4)min,平均出血量(1593.0 ± 1162.5)mL,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术后随访期平均为(19.6±13.1)个月。术后MSTS 93功能评分平均(18.3±5.2)分,其中Harrington Ⅲ型髋臼周围转移癌中,采用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置换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8.6±5.8)分,而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置换的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9.3±4.9)分。15例(5.3%)患者在生存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其中4例为采取整块切除的病例,余11例均为刮除病例。  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本研究提出的改良Harrington外科分型能够有效地指导髋臼转移瘤外科治疗方案制定,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具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性肿块(一侧乳房肿块〉13个)进行微创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本科对39例多发性乳腺肿块患者的168个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在乳腺多发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全部肿块均采用Mammotome旋切,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术后无切口瘢痕,乳房外形正常,皮肤触觉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皮下淤斑及乳头溢血各1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接受超声复查,均未发现病灶残留。结论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可完整切除乳腺多发性病灶,具有微创、美容、术后对触觉无影响、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超声图像分析,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因素。方法:28例(共32个肌瘤)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肌瘤按体积分为〈4cm^3、4~65cm^3〉65cm^3三类,按类型分为浆膜下、肌壁间、粘膜下三类,按回声强度分为高回声型、等回声型、低回声型三类,按回声均匀度分为回声不均匀、回声欠均匀、回声尚均匀三类。在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分析肌瘤不同体积、类型、回声强度及回声均匀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体积、类型、回声强度及回声均匀度的子宫肌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的疗效各有不同,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积的肌瘤:4~65cm^3的肌瘤疗效最好,〈4cm^3的肌瘤疗效最差,〉65cm^3的肌瘤疗效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类型的肌瘤:肌壁间肌瘤疗效最好,浆膜下肌瘤疗效最差,粘膜下肌瘤疗效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回声强度的肌瘤:高回声型疗效最好,低回声型疗效最差,等回声型疗效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回声均匀度的肌瘤:回声不均匀者疗效最好,回声尚均匀者疗效最差,回声欠均匀者疗效介于两者之间。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声像图与疗效关系分析,可以提高超声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准确性,进一步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剂量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32例子宫肌瘤患者42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用常规超声随访6~12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观察42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可见灌注增强,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9个病灶动静脉期均无异常灌注增强区,提示肌瘤"完全灭活",治疗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缩小,HIFU治疗前平均体积约28.3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11.5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各期均仍无异常灌注增强区,并可见无灌注区缩小;13个病灶治疗后边缘局部有灌注增强,提示有肌瘤残存,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略缩小,HIFU治疗前的平均体积约40.7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36.5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与治疗早期对照无灌注区缩小,而残存的灌注增强区未见缩小。[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评价治疗后肌瘤灭活范围,且能明确肌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效果.方法 对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辅以GnRH-a治疗.对每例术中切除肌瘤个数等进行统计,并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术中平均切除肌瘤数68个(19 ~135个),平均出血量283 mL(100~600 mL),平均手术时间132 min(50~ 185 min).所有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2例成功妊娠,孕期及产后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 GnRH-a治疗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新余  郑起  冯昌宁 《肿瘤》2004,24(4):404-406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1年1月~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2例胰岛素瘤病人的临床诊断、治疗与愈后.结果多发性胰岛素瘤占13.6%,恶性胰岛素瘤占13.6%,盲目胰体尾部切除可导致手术失败,多发性胰岛素瘤术后可复发,近年来5例病人术中B超检查均发现肿瘤病灶.结论术中超声、监测血糖,警惕多发性病灶是评估肿瘤是否切除完全的重要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冰冻结果是确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S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FIGO分期为ⅠB~ⅡB的子宫颈癌患者69例,研究组(n=33)采用NSRH,对照组(n=36)为传统的Piver-RutledgeⅢ型宫颈癌根治术RH,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除范围。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残余尿<10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64±4.49)d和(17.89±4.19)d,术后残余尿<5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0±5.87)d和(19.69±4.48)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2.99±11.99)h和(79.32±13.22)h,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95.42±12.54)h和(120.04±21.00)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的测定结果显示,在膀胱灌注阶段和排尿阶段两组结果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2min(180~330min)和205min(150~270min),子宫切除时间中位数为89min(65~105min)和70min(55~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骶韧带和阴道切除的长度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7天)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 2017年 11月至 2020 年1月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库(CN-PRO-Lung1)中421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7天)和延长组(>7天),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男222例,女199例,平均年龄为(55.70±10.38)岁,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7天,其中 139 例(33.0%)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中 ,合并症,手术人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级别 标理类形型 病理分期和
医院类型与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叶切除 扩大切除 术后并发症≥Ⅱ级和市县级三级医院是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较常见,其中肺叶切除、扩大切除、术后发生≥ Ⅱ级并发症和在市县级三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延长(>7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卵巢功能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E2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血清FSH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不过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内凸型壁间子宫肌瘤能减少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也能防止子宫肌瘤的复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间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根据子宫肌瘤与肌层的关系,将患者分为0型组(78例)、Ⅰ型组(54例)、Ⅱ型组(30例),对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0型组患者的足月生产率、流产率、早产率和难产率与Ⅰ型和Ⅱ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患者的足月生产率、流产率和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型组患者的难产率显著低于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破裂(P>0.05)。结论不同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的妊娠结局存在差异,带蒂肌瘤、肌层扩展越浅,患者的妊娠结局越好,提示黏膜下子宫肌瘤应当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58例高住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至1998年针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别采用肝门部切除(A)、联合左肝叶切除(B)、联合右肝叶切除(C)、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D)和胆肠内引流(E)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58例高位胆管癌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79.3%.其中根治切除率Ⅰ,Ⅱ期为100%,Ⅲ期为65.63%,Ⅳa期则为0(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切除率:乳头型和结节型100%,硬化型81.63%,弥漫型为0。BismuthⅢa,Ⅲb型95.24%显著高于Ⅰ,Ⅱ,Ⅳ型(P〈0.05)。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18.97%.其中Ⅰ期100%,Ⅱ期80%,Ⅲ期15.63%,Ⅳ期则为0。不同病例分型乳头型50%.结节型75%,硬化型14.29%,弥漫型为0,Bismuth分型Ⅰ型0,Ⅱ型0,Ⅲa型46.15%,Ⅲb型62.5%。Ⅳ型为0。A,D,E与B,C术式间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结果主要与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联合切除能增加Ⅱ,Ⅲ期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roximal gastrectomy,LAPG)和开腹全胃切除术(open proximal gastrectomy,OPG)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6例行近端胃切除的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PG组48例、OPG组6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情况、根治效果与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LAPG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6±0.46)h,长于OPG组的(2.68±0.68)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46.8)mL,少于OPG组的(236±86.6)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6±0.56)d,短于OPG组的(3.82±0.8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24±1.86)d,少于OPG组的(14.68±2.89)d;近端切缘(3.06±0.56)cm长于OPG组的(2.38±0.68)cm(均P < 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远端切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LAPG在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方面与开放手术相当;LAPG具有术中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近端切缘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阻断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141例要求保留子宫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1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合并肌瘤剔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标本的组织学表现、术后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肌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67.5±22.5)ml及(254.0±110.8)ml(P〈0.05);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81例患者月经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对照组60例中有46例(76.7%)缓解;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观察组术后肌瘤标本组织学均表现为供应肌瘤的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肌瘤呈玻璃样改变,而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月经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的血供即刻受到影响,肌瘤坏死,具有潜在的降低肌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肿瘤中心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术中使用密闭式分碎袋的应用价值。结果: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4.8±4.5)岁(范围39~49岁);平均体重指数(22.4±5.6)kg/m2(范围16.6~27.2kg/m2);平均子宫大小孕(14.1±3.2)周(范围孕10~20周)。所有患者均在密闭式分碎袋中成功进行并完成分碎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36.5±86.3)min(范围95~310min);放置密闭式分碎袋、穿刺器导管及标本置入的平均时间为(22.1±8.9)min (范围18~45min);病灶分碎的平均时间为(33.5±6.5)min(范围20~55min);病灶取出的平均时间为(9.3±3.7)min(范围5~15min);处理密闭式分碎袋的平均时间为(15.4±8.2)min(范围8~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5±27.8)mL(范围20~150mL);子宫平均重量为(433.8±204.3)g(范围290~980g);无手术并发症和密闭式分碎袋意外破裂发生;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中均未查见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分碎术所致的细胞或组织播散种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