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疗效,探索结直肠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13年3月本院经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例,分析化疗的有效率(RR)及无进展生存(PFS)。  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13.51%(5/37),5例PR,12例SD,20例PD;以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方案总有效率略高于其他方案(17.64% vs. 10.00%,P=0.64),未延长PFS(2.00个月vs. 1.63个月,HR=0.79,95%CI:0.35~1.78,P=0.58);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有效率略高于其他方案(16.67% vs. 12.00%,P=0.34),未延长PFS(1.58个月vs. 1.90个月,HR=2.24,95%CI:0.98~5.12,P=0.06)。  结论  以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例。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3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91.5%、76.7%和69.1%。多因素分析发现,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疾病进展(HR:1.820,95%CI:1.013~3.271,P=0.045)及远处转移风险(HR:2.240,95%CI:1.017~4.090,P=0.045)显著降低。  结论  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显著延长鼻咽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窗口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贵州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不可手术的晚期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窗口期联合化疗组(试验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常规方案联合化疗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d1~d7,间歇7天重复,用药14天为1个周期,化疗于每周期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第5天(窗口期)开始;对照组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d1~d14,间歇7天重复,21天为1个周期,化疗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第1天开始;两组均采用mFOLFOX6或FOLFIRI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5.0%和18.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0.0%和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88);2)试验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 vs.62.5%)(39.7% vs.21.3%)(26.8% vs.13.3%),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95% CI:16.817~27.183)vs.16个月(95% CI:11.890~20.110),试验组较对照组生存率提高、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3)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窗口期联合化疗较常规应用方案联合化疗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肝转移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一线应用ICIs对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胃癌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不同NLR、BMI和肝转移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一线应用PD-1/PD-L1抑制剂对二线化疗的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  共纳入晚期胃癌患者268例,在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mPFS1)为6.9(95%CI:6.0~7.8)个月。各亚组中,仅NLR<3组与NLR≥3组的中位PFS1有显著性差异(7.4 vs. 6.7个月,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LR<3的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能够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57,95%CI:0.36~0.90;P=0.015),而BMI、肝转移状态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二线治疗中,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展后仅接受化疗患者的ORR(34.6% vs. 14.6%,P=0.025)和mPFS2(4.4 vs. 2.9个月,HR=0.54,95%CI:0.35~0.82;P=0.004)优于一、二线均仅应用化疗的患者,而DCR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一线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中,基线NLR<3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肝转移状态、BMI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另外,一线应用含免疫治疗的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使其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小肠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 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远处转移, 因此化疗在小肠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评价FOLFOX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中国小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1月期间, 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3个中心所有接受过FOLFOX或XELOX方案化疗的34例晚期小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方案的有效率(RR), 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总生存时间(OS)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病例34例, 其中28例接受了FOLFOX治疗, 6例接受了XELOX方案治疗。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3%和61.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3和14.2个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其中1~2级纳差(58.8%)、恶心(47.1%)、外周神经毒性(41.2%)是最常见的反应。  结论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疗效, 结果显示FOLFOX或XELOX方案治疗晚期小肠癌安全有效, 该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影响该组患者生存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一线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资料, 分析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并以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 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2~74岁), 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4~5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疗效(PR, SD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14.5个月, P=0.045)和原发灶是否切除(切除, 未切除患者分别为23个月和5.5个月, P=0.017)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单一的因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  结论  化疗有效、原发病灶可切除的经过选择的晚期胃癌患者, 可以尝试进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肿瘤综合征,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国际推荐的PMP标准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CRS+HIPEC治疗PMP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安全性。  方法  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CRS+HIPEC治疗182例PMP临床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并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  结果  182例PMP患者接受CRS+HIPEC治疗,低级别PMP 73例(40.1%),部分低级别、部分高级别PMP 50例(27.5%),高级别PMP 53例(29.1%),PMP伴印戒细胞6例(3.3%);中位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30分,PCI≥20分为134例(74.0%);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0~1分者为79例(44.1%);死亡48例(26.4%),生存134例(73.6%),中位生存时间64.7个月(95%CI:43.1~84.3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4个独立预后因素:年龄(HR=12.079,95%CI:1.605~90.916)、CC(HR=0.211,95%CI:0.069~0.641)、是否有吻合口(0个vs. >1个)(HR=5.519,95%CI:1.176~25.907)、吻合口数量(1个vs. >1个)(HR=7.543,95%CI:1.592~35.732)。围手术期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率分别为1.6%、19.8%。  结论  PMP患者在腹膜肿瘤专科单位接受CRS+HIPEC治疗,达到完全肿瘤细胞减灭,可延长生存,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携带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相关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基础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A)、蒽环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A-T)、蒽环联合紫杉和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carboplatin,A-TP)的疗效反应。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105例携带DDR基因胚系突变(非BRCA)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别接受A(n=69)、A-T(n=19)、A-TP(n=17)3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  结果  93.3%(98/105)的患者接受了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接受A、A-T、A-TP新辅助方案的3组患者的pCR率分别为11.6%、21.1%和35.3%。A-TP组pCR率显著高于A组(P=0.028),A-TP组pCR率也高于A-T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经过65.6个月的中位随访, A-TP组的BCSS(HR=0.50,95%CI:0.09~2.73,P=0.41)和RFS(HR=0.51,95%CI:0.15~1.74,P=0.27)略优于A-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DDR基因胚系突变患者应用A-TP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pCR率,加入铂类药物或可提高患者的药物反应性及预后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 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 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e, 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 vival, OS)差异。采用Kaplan-Merier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亚组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62岁, 单纯手术患者111例, 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辅助治疗155例。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9(16~87)个月。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和90.2%(HR=0.596, 95%CI: 0.295~1.208, P=0.152), 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92.9%(HR=0.576, 95%CI: 0.248~1.338, P=0.199),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 T4、低分化(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肠梗阻穿孔、淋巴结清扫少于12枚、脉管瘤栓、神经侵犯)、CEA > 5ng/mL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无瘤生存(P均 < 0.05)。  结论  部分Ⅱ期结肠癌患者, 包括肿瘤浸润程度为T4、低分化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术前CEA > 5 ng/mL可能从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晚期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91例晚期胆系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  结果  91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为57岁。共90例患者接受了一线化疗并且可以评价疗效,69例患者接受了GP方案,21例患者接受了其他方案,二者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1% vs. 5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5.10个月vs. 2.50个月(P=0.025);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3.00个月vs. 7.20个月。43例患者接受了二线化疗并且可以评价疗效,31例患者接受了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2例患者接受了非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DCR、mPFS、m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接受了含贝伐珠单抗的二线治疗方案,其mPFS及mOS较其他方案均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学毒性为一线GP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  对晚期胆系肿瘤患者来说,GP方案是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S-1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疗效尚可,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效果亟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张鑫鑫  李帅  吴晨  侯新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8-12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GEJ)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单抗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  结果  收集123例(5例失访)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11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8.9个月。一线 vs. 二线 vs. 三线及以上ORR为(37.0% vs. 20.5% vs. 14.9%,P=0.002),DCR为(81.5% vs. 54.5% vs. 29.8%,P<0.001),中位PFS为(9.9个月 vs. 4.8个月 vs. 3.2个月),中位OS为(19.0 个月vs. 7.8个月 vs. 7.3个月)。PD-1单抗联合化疗 vs. 抗血管 vs. 化疗及抗血管治疗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4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为(11.4个月 vs. 8.2个月 vs. 8.2个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22例)vs.二线(20例)中位PFS为(9.0个月 vs. 4.7个月,P=0.003),中位OS为(NR vs. 7.8个月,P=0.007)。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CPS≥1% vs. CPS<1%)中ORR为(37.1% vs. 13.3%),DCR为(65.7% vs. 46.7%),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7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 vs. 9.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转移灶数目、腹膜转移及免疫治疗线数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为保护性因素(HR=0.498,95%CI:0.255~0.974)。  结论  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早期采用PD-1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及OS。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治疗均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时机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真实世界中化疗、化疗联合抗血管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最佳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和探讨优势人群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收治229例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非ICI治疗组(化疗和化疗联合抗血管)122例,ICI治疗组(含免疫治疗)10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纳入患者非ICI治疗组和ICI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5.2个月和5.2个月(P=0.129),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8.2个月和14.1个月(P=0.026)。进一步分析107例ICI治疗组,使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和免疫单药或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5.6、6.7和2.3个月(P=0.074),中位OS分别为15.5、18.6和8个月(P=0.165)。PD-L1表达≥50%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较PD-L1表达<50%患者明显延长(中位PFS:5.6个月vs. 5.0个月,P=0.040;中位OS:19.2个月vs. 12.6个月,P=0.046)。  结论  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TKI耐药后四药联合免疫治疗似乎呈现出更好的生存获益趋势,PD-L1表达是预测该人群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EGFR-TKI治疗曾经有效的NSCLC患者, 在TKI治疗失败后再次选用TK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再次临床获益。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验征再服T KI的疗效, 并力图发现与再服TKI疗效有关的临床因素, 以及两次TKI治疗的间隔期是否影响再服TKI的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2012年3月经治的40例初始TKI治疗失败后再服TKI的NSCLC患者, 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再服TKI治疗PFS的相关性。  结果  全组患者自初始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95%CI:21.67~36.33), 自再次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CI:8.65~17.35)全组再服TKI治疗的中位PFS为2个月(1~2个月), 疾病控制率为50%。两次TKI治疗间歇期长于1、2、3个月组再服TKI治疗的PFS相比相应的不足1、2、3个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间歇期进行化疗组再服TKI的中位PFS短于未化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vs.4个月, P=0.650)。  结论  初始TKI治疗有效的患者, 再次使用TKI类药物仍有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获益再次使用TKI治疗的疗效与两次T KI治疗间的间歇期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难治型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信息,观察、评估安罗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随机分为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安罗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 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 > 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 < 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单中心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参加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Ⅱb临床试验的46例患者。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成安罗替尼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接受安罗替尼12 mg/d,d1~d14,21天为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无进展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  结果  共入组46例,其中7例从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中移除,剩余39例患者中安罗替尼治疗组28例,安慰剂组11例。安罗替尼治疗组中4例PR,13例SD; 安慰剂组3例SD,两组的DCR接近统计学差异(60.7%vs. 27.3%,P=0.082);其中安罗替尼治疗组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DCR为78.6%(11/14)。安罗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2.4个月(95%CI:7.6~17.2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4.0月(95%CI:1.7~6.3个月,P=0.043);但是两组的OS无显著性差异(19.4个月vs.17.6个月,P=0.961)。安全性方面,安罗替尼治疗组中共2例(7.14%)患者出现了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severe adverseevent,SAE),其中1例(3.6%)为气胸,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  结论  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DCR率,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并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安罗替尼可以作为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选择,尤其是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标准治疗在一线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4.2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41.7%和37.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分别为87.5%和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9.2个月和6.8个月(HR=0.624,95%CI:0.396~0.981;P=0.046)。两组患者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的mPFS分别为11.6个月和6.8个月(HR=0.461,95%CI:0.260~0.817;P=0.012),其中研究组IHC3+和IHC2+(in situ hybridization positive,ISH阳性)的mPFS分别为11.6个月和7.8个月(HR=0.486,95%CI:0.215~1.097;P=0.051),研究组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阳性和PD-L1阴性的mPFS分别为9.2个月和4.9个月(HR=0.370,95%CI:0.104~1.322;P=0.033)。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P=0.034)及中性粒细胞减少(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腹膜转移及治疗方案是PF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免疫联合曲妥珠单抗标准方案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PFS,IHC3+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效果可能更佳,且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