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斌  刘玲  万小平  席晓薇  杨懿霞 《肿瘤》2006,26(5):456-460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层次聚类分析,寻找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方法:以32例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为实验组,36倒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混合作为对照组。分别用Cy3和Cy5标记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含有13824个基因的人全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分析32例内膜癌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按肿瘤的分化程度、分期以及分化分期相结合进行分组,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46、12和138个(P〈0.001)。对32例内膜癌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肿瘤的分化、FIGO分期分类基本相符,并且能够发现一些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结论:对子宫内膜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可以发现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相关的基因;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可以在术前帮助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高危”病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芯片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相互作用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再次分析,挖掘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结果:在GEO 数据库获得GSE2109、GSE39099 芯片数据,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富集, 获得8 条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type I interferon、interferon-gamma-mediated、PI3K-Akt、Rap1、TGF-beta、cGMP-PKG、Wnt、Ras)及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14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 个基因与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形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I3K-Akt 信号通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基因VEGFC、IRS1 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对芯片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8条信号通路及11个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81年1月~2001年12月间住院手术子宫内膜癌104例和正常子宫内膜35例(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及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hMSH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对hMSH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hMSH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8.3%、4/8(50.0%)、5.9%和5.6%,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hMSH2表达缺失率无明显差异(P=0.294),但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hMSH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3.3%、2/8、2/4和1/2,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MSH2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学类型(P=0.035).hMSH2表达阴性和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0%,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32.0%,hMSH2基因表达阴性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结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hMSH2基因表达缺失率相似,hMSH2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早期有关.hMSH2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有关,hMSH2基因表达缺失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ras基因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ras基因p21蛋白在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6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中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p21蛋白阳性过表达率均为53.03%(35/66),与子宫内膜增殖组有明显差异,其过表达与组织分级呈正相关,而与肿瘤浸注、转移无关。结论:p21蛋白过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分化差的重要指标,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韩立薇  王永来 《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766-1769
目的:研究β-连环素(β-ca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SSCP-PCR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子宫内膜癌74%为质/核聚集表达,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其中,Ⅰ期为84%,明显高于Ⅱ、Ⅲ期(16%),P〈0.05;内膜样腺癌为88%,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P〈0.01,且60%分化良好,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P法检测出5例突变条带,均为FI-GOI期的子宫内膜癌,且4例为内膜样腺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均伴有肛cat聚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聚集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基因突变是β-cat聚集的重要分子事件,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散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MSI)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表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应用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中5个微卫星位点(D2S123、D10S197、D13S175、D10S215和D10S541)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P=0.00;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的表达与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7.98,P=0.02;hMLH1蛋白在内膜癌G1和G2期表达均为阳性;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失表达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1,P=0.00。MSI在内膜癌组织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χ^2=5.26,P=0.02。结论:MSI是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分子水平改变。hMLH1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筛查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向内膜癌发展的高危人群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可能成为判断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6.7%和40.0%,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早、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低于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其他组织类型癌。结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NA-302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2015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49例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9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RNA-302c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302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miRNA-302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8,﹤0.05)。miRNA-302c在手术分期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Ⅱ、Ⅲ、Ⅳ期的表达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05);miRNA-302c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5,﹤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miRNA-302c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0.05);而miRNA-302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关系。结论:miRNA-302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不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302c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miRNA-302c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手术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 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正常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 - C 基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分别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肌层深度、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结论:Tenascin - C 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对 Tenascin - C 基因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40例不同分化级别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进行了定位研究,随机选取GPR30免疫组化阳性的不同分化级别子宫内膜癌组织各5例,进行了原位杂交实验;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其相对定量.结果: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腺癌细胞质内,细胞核阴性;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PR30阳性表达率为66.7%(12/18),低分化组为77.8%(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GPR30 mRNA杂交信号物质的相对含量也逐渐增强,相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PR30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增殖与分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