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脊柱是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之一。多年来,放疗在脊柱转移瘤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成为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分割方式分单次与多次分割。本文就已发表文献中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与多次分割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技术、剂量及疗效、脊髓安全剂量分析、局部失败模式分析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脑放疗(标准治疗)和(或)立体定向放疗(局部补量或<3个转移灶的可选手段)是当前肺癌多发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1\]。然而,当前多发脑转移的治疗规范未注意肺癌病理类型、甚至病种的差别。当前,TKI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3\],但多数TKI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将放疗和靶向治疗隔离开来,并未重视放疗在脑转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少有两者联合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大样本报道,更未见前瞻性对照研究。肺腺癌易发生脑转移特点和靶向治疗应用现状都要求临床研究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特别是多发脑转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视学方法是从二维平面图像获取三维立体结构的定量评估技术,该技术可对体积等形态学参数进行快速、准确测量\[1\]。笔者将体视学方法用于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定量化测量并评估肿瘤放疗响应\[2\],探究其能否成为治疗过程中定量化跟踪评估肿瘤对治疗响应及疗效的一种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就诊时约60%为局部晚期,改变分割模式的单纯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有显著生存优势\[1\],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亦使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ocally advanced SCCHN,LA-SCCHN)的疗效提高了约6.5%,主要以<60岁人群获益\[2-3\]。对根治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两项Ⅲ期临床研究也表明术后同期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4-5\]。RTOG9111研究证明同期放化疗较诱导化疗或单纯放疗提高了喉癌的保喉率\[6\]。同期放化疗虽然提高了疗效但明显增加急性不良反应,使3、4级急性黏膜炎发生率达 38%~71%\[7-8\];SCCHN根治术后采用同期放化疗的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放疗增加了约1倍\[5,9\];同期放化疗期间仅 46%~51%患者能完成计划的第3周期化疗\[7-8\]。不仅如此,同期放化疗后的严重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可高达43%\[10\]。因此,寻找保持或提高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耐受性的治疗方案是LA-SCCHN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分子靶向药物特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在SCCHN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较常见,传统全肝放疗只能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姑息治疗作用\[1\]。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技术快速发展,使肝癌的靶区剂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较低,有效保护了周围正常肝组织\[2\]。现将本院应用3DCRT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崔佳宁  王俊杰 《癌症进展》2019,17(1):31-33,62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常常导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脊柱转移瘤邻近脊髓,如何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保护脊髓功能,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传统的二维放射治疗由于缺乏靶区的高度适形性和准确性,治疗剂量常受到脊髓耐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近距离放疗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靶区可以达到更高的照射剂量,而脊髓剂量在耐受范围之内。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式。本文就脊柱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 15%~20%,并且近年来所占比例具上升趋势\[1-2\],局限期病例不足 1/3\[3\]。化放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笔者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肿瘤医院 2003年1月至 2008年6月间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例,总结放化疗疗效以及评价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放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结果,探讨WBRT和SRT在多发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5—2010年收治的98例新诊断的多发(2~13个病灶)脑转移瘤患者。单纯SRT44例,WBRT加SRT54例。剂量分割模式依据转移瘤部位、体积及是否WBRT。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各因素预后分析。中位生存期(MST)为从脑转移瘤放疗开始至各种原因所致死亡的时间的中位数。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MST为13.5个月,其中SRT组、WBRT加SRT组的分别为13.0、13.5个月(χ2=0.31,P=0.57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卡氏评分(χ2=6.25,P=0.012)、原发灶诊断及脑转移瘤诊断间隔时间(χ2=7.34,P=0.025)和颅外病变情况(χ2=4.20,P=0.040)是预后因素。结论 SRT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加SRT相似的生存期。首程SRT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另一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射波刀系统影像曝光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波刀具有高精度、大剂量、分割次数少、无创伤等优点,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1\]。本单位自 2006年8月至 2011年4月采用第3代(G3)射波刀系统治疗肿瘤,现就该系统影像曝光参数选择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脊柱转移瘤引起的剧烈疼痛、脊髓压迫以及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对脊柱转移瘤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建立在Tomita、Tokuhashi等预后评分基础上,包括放疗和手术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能够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加之一系列新治疗技术的出现,能够安全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使得脊柱转移瘤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疗。特别是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外科微创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出现,将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带进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调强放疗在鼻咽癌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与传统放疗相比其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1-2\],因此需要准确的和重复性好的体位固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肺癌放疗中胸部热塑体膜和负压真空气垫是两种常用体位固定方式\[1-3\]。为了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我们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会有10%的患者发生脊柱转移。脊柱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新兴方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提高脊柱转移瘤受照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新技术。本文旨在阐述两种放疗新技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侵犯部位,根据不同文献报道,脊柱转移瘤发生率为10%~15%,10%~20%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会发展成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1-3])。脊柱转移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打破溶骨与成骨平衡并促进肿瘤生长,形成骨质破坏恶性循环~([4-6])。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治疗以患者生活质量为中心,提倡多学科联合合作,主要包括外科开放性手术~([7-9]),微创成形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模板辅助192Ir源大分割立体近距离放射消融术(SABT)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模板辅助192Ir源大分割SABT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制作虚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与SABT计划进行剂量参数对比。结果 SABT计划肿瘤靶区Dmean和V150明显高于SBRT计划(均P<0.01);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肺D1000cm3和D1500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BT剩余剂量参数均明显低于SBRT计划(均P<0.01)。结论 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模板辅助192Ir源大分割SABT确保靶区高剂量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35%~40%。脊柱转移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肿瘤细胞在椎体内生长,侵蚀、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一直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降低了脊柱转移瘤的并发症。同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脊髓激光间质热疗同步发展也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合成配体之一,研究发现PPARγ配体能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起到抗肿瘤作用\[1\],还能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2\]。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全身伽玛刀治疗脊柱转移瘤24例,肿瘤组织照射剂量38.2~46.8 Gy,10~13分次,13~17天完成。结果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2例,轻微疗效(MR)2例,止痛有效率90.5%。骨转移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13例,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止痛效果迅速持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确放射治疗在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应用精确放射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58.0±71.0(23~80)岁;利用Tomita评分和修正的Tokuhashi评分评估患者生存期,SINS评分评估脊柱稳定性,Frankel评分和ESCC评分估计神经损伤及脊髓压迫程度:预期生存3个月患者给予单纯放疗以减轻患者疼痛,3个月患者根据脊柱稳定性以及脊髓压迫程度,选择不同的精确放疗与外科手术结合治疗。结果 29例中随访26例,3例失访,平均随访14.8±27.7(3~60)个月。单纯行放疗治疗11例,术前+术后放疗2例,术前放疗4例,术后放疗13例。应用放疗手段包括:射波刀(Cyber-Knife)12例,三维适行放疗(3D-CRT)13例,三维调强放疗(IMRT)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该组1年生存率为68%,2年生存率为22%。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omita评分和修正的Tokuhashi评分是脊柱转移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危险度HR分别为4.445和2.238,而SINS评分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干预的时机和放疗方式的不同均与脊柱转移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确放射治疗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达到脊柱稳定,保护神经功能,控制肿瘤进展以及缓解疼痛的目的。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利用各项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全乳腺照射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全乳腺照射疗效与根治术相当且美容效果也好,其中照射技术优劣直接影响疗效和美容效果\[1\]。笔者重点评价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C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靶区和重要组织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