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外营养是临床所有科室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肠 外营养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之一,涉及患者群体广泛,处方组分多样,配比复杂等问题,不同专业医生对适应证把握、处方组 分、输注途径选择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可能导致肠外营养相关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使用不当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死亡。 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生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肠外营养应用的临床获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 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状、国内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证 据,结合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领域的专家经验和意见,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分级标准,围绕肠外营养的适应证、配制、输注途径选择、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制订推荐意见,旨在为国内肠外营养临床 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可以提供铁、锌、铜、锰、钴、氟、碘、硒、钼、铬等多种人体微量元素,广泛应用于需要肠外营养 治疗的患者。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特邀请全国专家组成员, 在系统性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参考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ASPEN)指南,结合我国临床 实践,经多次交流讨论,达成此共识。本共识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为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临床用于危重症、中重度 烧伤、围手术期、肿瘤、老年、透析、肠瘘及短肠综合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肠外营养中氮的来源,广泛应用于不能经胃肠道给予或经胃肠道给予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在营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指征、剂型、剂量、时机,国内并无系统的指南或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CSPEN)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Nutritional Oncology,CSNO)组织全国专家,在系统性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参考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CSPEN及CSNO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多次交流讨论,达成此共识。包括10条推荐意见,涉及不同患者的蛋白质需要量及氨基酸剂型选择。  相似文献   

4.
临床研究奠定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地位。与化疗比较, 靶向药高效低不良反应的特点为患者增加了生存获益。埃克替尼是中国第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全球第3个上市的EGFR-TKI。2021年6月埃克替尼获得批准用于Ⅱ~ⅢA期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适应证, 同年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Ⅰ级推荐, 成为全球第1个获批术后辅助医保适应证并有指南推荐的第一代EGFR-TKI。为了总结目前埃克替尼及其他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经验, 进一步规范、指导埃克替尼的临床应用,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专家共识, 期待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后靶向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治疗及化疗十分重要。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按照 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制订并于 2021 年 7 月发布了《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旨在为患者提供安 全有效的 PICC 建议,促进患者安全应用静脉导管,减少感染、堵塞等并发症,指南编写简明扼要,方便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 中使用。 本指南根据 GRADE 方法给出了证据等级,针对 PICC 如何选择穿刺部位、何种方式引导穿刺、如何维持通畅以及堵 塞后怎么治疗等问题,给予了 8 条推荐意见。 本文主要从指南概述、PICC 技术、适应证、并发症、推荐意见和证据评估等方面 对本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为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 PICC 的应用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ERAS 的核心理念是减少创伤和应激,目的是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 来,国内外相关组织及专家共同探索胃切除术 ERAS 的研究,并先后发布了相关指南和共识,倡导建立由外科医师、麻醉 医师、护士等共同参与的规范化管理团队,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尊重患者的客观实际,制订个性化的 ERAS 方 案。本文针对 ERAS 临床实践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如术前与术后营养实施的时机及方案选择、免疫营养制剂及 ONS 的临床 应用等,结合国内外多中心最新的研究进展深入地剖析及总结,得出如下结论:术前有效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是改善胃 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机体功能的重要内容。应根据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水平,选择相应的术前营养治疗方案如口 服、ONS、免疫营养疗法、肠外营养或多途径联合营养疗法。术后应尽早恢复经口进食及饮水,尽量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 在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进行补充。同时,我们详细阐述了本课题组在胃癌切 除手术 ERAS 各阶段营养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旨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快速、安全康复,为我国胃癌胃切除手术 ERAS 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营养不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会降低食管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时间,延缓身体康复,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疗效和生存质量。因此,开展规范化的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鲜见专门针对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南。为此,2020年第1期《中国肿瘤临床》特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营养与支持治疗学组的肿瘤营养专家,通过对食管癌营养治疗最新国内国外文献的全面检索与分析,撰写了《食管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一文。该指南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与修改,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治疗适应证、治疗途径、治疗通路、营养素和疗效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证据论述和意见推荐,以期对临床应用和研究能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作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时的补充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SPN的临床疗效被肯定,且被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推荐,但SPN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为了减少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导致的并发症,SPN的使用时机、剂量和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使患者获得营养支持治疗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胰及胃肿瘤术后对胃潴留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胰及胃肿瘤术后胃潴留的治疗,17例行鼻肠管肠内营养,另15例为对照,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白蛋白用量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治疗时间17~35天,平均26天,肠内营养组治疗时间13~24天,平均治疗时间18天,较肠外营养组缩短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利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胰及胃肿瘤术后胃潴留,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上积极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无破裂等,GIST的恶性潜能从极低危至高危不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小GIST特指直径<2cm的GIST[1-2]。尽管大多数小GIST病例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尤其是核分裂象计数>5/5mm 2者。既往共识中有关小GIST的推荐证据较少。鉴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一批GIST治疗领域的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经验整理了本版共识,力求能使小GIST的诊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