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引发抑癌基因甲基化表达沉默是CRC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粪便GATA5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CR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健康体检者和43例CRC患者的血浆和配对的粪便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ethod,MSP)检测其血浆、粪便中GATA5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MSP结果显示CRC患者血浆、粪便中GATA5启动子甲基化率(60.74%、76.60%)高于健康者发生率(26.47%、3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 7,0.000 2)。CRC患者血浆甲基化发生率与临床分期(P=0.000 5)、淋巴结转移(P=0.020)密切相关,而粪便GATA5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粪便GATA5甲基化水平并辅以血浆GATA5甲基化水平可作为一种简单、非侵入、敏感及特异的方法应用于CRC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204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9例CRC患者血浆样本、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另外招募6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血浆样本。使用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与基因芯片数据(Methyl450K)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中识别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qM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样本中miR-20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TCGA数据表明miR-204表达与宿主基因TRPM3的表达协调下调,并确定了miR-204启动子周围的两个CpG岛。与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中miR-204启动子甲基化参考百分比(PMR)升高[1.78(0.35,16.61)vs. 1.51(0.45,2.98),P<0.001],且与miR-204表达量呈负相关(r=-0.324,P=0.007),与DNA甲基转移酶1 mRNA呈正相关(r=0.502,P<0.001)。此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C患者血浆cfDNA中m...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D-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RC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low-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的表达,分析PD-L1在各型CRC中的表达特点。  结果  PD-L1在低分化CRC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CRC(P<0.05),PD-L1在MSI-H的CRC中阳性率为75.8%,在MSIL/MSS中的阳性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L1在部分CR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尤其是在MSIH的CRC阳性率显著高于MSI-L及MSS的CRC。PD-L1阻断剂对MSI-H的CRC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4%,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转移性CRC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15%~60%,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出现治疗抵抗。目前,人们对CRC治疗反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CRC原发肿瘤的研究,并得出四种可预测CRC预后的分子亚型。基因综合拷贝数异常(CNA)情况和肿瘤部位一起与CRC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有关,而突变图谱可指导临床CRC靶向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肿瘤患者体内凝血系统异常活化,而糖尿病患者体内也存在多种促凝和抗凝成分的改变.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以及单纯CR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FIB、D-dimer与CRC合并T2D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03-07-2015-09-25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 141例.分为合并组274例和CRC组867例,合并组为CRC合并T2DM患者,CRC组为单纯CRC患者.检测空腹血糖(Glu)、FIB和D-dimer,比较两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FIB水平的差异,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D-dimer水平的差异.结果 合并组FIB水平为(4.16±1.066) g/L,高于CRC组的(3.96±0.935) g/L,t=-2.727,P=0.007;合并组D-dimer水平为0.38(0.26,0.67) mg/L,CRC组D-dimer水平为0.40(0.26,0.66) 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8,P=0.867.合并组肿瘤长径≥5 cm者FIB (4.41±1.03) g/L高于肿瘤长径<5 cm者(3.87±1.01) g/L,t=-3.946,P<0.001;pT3-4期肿瘤患者FIB(4.21±1.04) g/L高于pT1~T2期的(3.78±1.01) g/L,t=-2.295,P=0.023;低、中分化患者FIB水平(4.70±1.00、4.20±1.03) g/L高于高分化患者(3.83±1.10) g/L,F=4.262,P=0.015.合并组女性D-dimer水平0.51(0.32,1.08) mg/L高于男性0.34(0.26,0.55) mg/L,Z=3.797,P<0.001;结肠癌患者D-dimer水平0.47(0.31,0.78) mg/L高于直肠癌患者0.34(0.26,0.61) mg/L,Z=2.492,P=0.013;pT3~T4期患者D-dimer水平0.39(0.26,0.72) mg/L高于pT1~T2期者0.32(0.24,0.42) mg/L,Z=2.090,P=0.037.结论 CRC合并T2DM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RC合并T2DM患者术前高FIB和D-dimer水平与较大的肿瘤直径和较差的肿瘤病理分期、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0000例,死亡病例500000例,美国CRC占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和因肿瘤死亡的第2位。我国近年CRC发病明显上升,上海市2005年肿瘤报告CRC位居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4位。CRC根治手术后40%~50%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或死于转移性疾病。随着CRC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新化疗药物的应用,辅助化疗已使CRC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7例CRC患者的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CRC细胞系SW620、SW480、HCT116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株FHC,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TAGLN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q PCR法和WB法分别检测CRC细胞中TAGL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将si-TAGLN、si-Ctrl转染进SW48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沉默TAGLN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用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TAGLN在CR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P<0.05或P<0.01)。TAGLN mRNA及蛋白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HC细胞(均P<0.01)。沉默TAGLN后,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结论:TAGLN在CR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TAGLN可抑制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PGAM1 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 年3月至2008 年1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PGAM1蛋白的表达,分析PGAM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比较PGAM1 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PFS 来评价PGAM1 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将si-PGAM1及si-NC 质粒转染至HCT-116和SW480 细胞,WB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敲低PGAM1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30 例CRC组织中PGAM1阳性染色定位于CRC细胞的细胞质,其中33.3%(10/30 例)呈高表达。虽然PGAM1高表达与CR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均P>0.05),但是PGAM1 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相比其OS、PFS 显著缩短。在CRC 细胞中敲低PGAM1 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CRC 组织中PGAM1 呈高表达,PGA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敲低PGAM1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提示PGAM1可能是CR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糖类抗原19-9水平(colorectal cancer, CA19-9)与结直肠癌(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19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CA19-9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分析CA19-9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CA19-9与CRC患者预后关系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CA19-9水平与CRC患者术后TNM分期、肿瘤最大横径、组织学类型、神经侵犯、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术前CA19-9阳性患者较CA19-9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50.98% vs 77.14%),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40.36月 vs 56.59月),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3.501,P<0.001)。将419例CRC患者按照肿瘤位置分层,术前CA19-9阳性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也不如术前CA19-9阴性结肠癌患者,并且直肠癌患者中也有同样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为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0.033)。结论:术前CA199水平可预测CRC患者预后,术前CA19-9呈阳性的CRC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术前CA19-9或可识别出CRC患者中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群体,从而有助于改善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术前糖类抗原19-9水平(colorectal cancer, CA19-9)与结直肠癌(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R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19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CA19-9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分析CA19-9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CA19-9与CRC患者预后关系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CA19-9水平与CRC患者术后TNM分期、肿瘤最大横径、组织学类型、神经侵犯、转移情况有关(P均<0.05)。术前CA19-9阳性患者较CA19-9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50.98% vs 77.14%),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40.36月 vs 56.59月),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3.501,P<0.001)。将419例CRC患者按照肿瘤位置分层,术前CA19-9阳性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也不如术前CA19-9阴性结肠癌患者,并且直肠癌患者中也有同样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为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0.033)。结论:术前CA199水平可预测CRC患者预后,术前CA19-9呈阳性的CRC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术前CA19-9或可识别出CRC患者中肿瘤具有高侵袭性的群体,从而有助于改善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曾艳  张力  贺帅 《癌症进展》2019,17(13):1586-158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27例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CRC肝转移与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的关系,比较不同临床特征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分析CEA和CA19-9阳性表达与CRC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7例患者中,有肝转移71例,无肝转移56例;CEA阳性67例,CA19-9阳性53例。有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60.6%(43/71)和57.7%(41/71),均高于无肝转移患者的42.9%(24/56)和21.4%(1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CRC患者的肝转移率(90.3%)高于其中一项阳性患者的肝转移率(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乙肝情况的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和Ⅲ~Ⅳ期CRC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和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CRC肝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优于CEA或CA19-9一项阳性的CRC肝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助于判断CRC患者是否存在肝转移,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对预测CRC肝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ncRNA PV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RT-qPCR法检测130例CR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并揭示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癌组织中的LncRNA PVT1呈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T分级关系不大。LncRNA PVT1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44个月和26个月(P=0.021);COX分析表明LncRNA PVT1表达水平和TNM分期均是预测DFS的独立影响因子。在Ⅰ期CRC中LncRNA PVT1高表达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血浆CEA升高患者的比例(P<0.000 1)。结论:LncRNA PVT1在CRC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是预测DFS的独立影响因子,另外其异常表达具有早期诊断CRC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基因突变和 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4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检测癌及癌旁组织MSH2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ARID1A基因突变、MSH2蛋白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142例CRC癌组织中,27例发生ARID1A基因突变,ARID1A基因突变率为19.01%(27/142)。MSH2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CRC癌组织中MSH2阳性率为51.41%(73/14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1.55%(130/142)(χ2=56.116,P=0.000)。不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MSH2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5,P=0.000)。ARID1A基因突变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37.04%(10/27),明显低于野生型组患者67.27%(74/110)(P=0.000);MSH2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1.43%(57/70),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患者42.30%(27/67)(P=0.000)。ARID1A基因突变型、MSH2阴性表达、肿瘤TNM分期Ⅲ期及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RID1A基因、MSH2表达与CRC患者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CRC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3大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5大常见肿瘤。目前,CRC的5 a生存率仅60%左右,肝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约40%的CRC患者最终死于癌肿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近50%的CRC患者会发生肝转移,15%~25%的CRC患者确诊时即伴有肝转移,另有约  相似文献   

16.
2019年阿替利珠单抗获批应用于无法手术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三阴型乳腺癌,并以组织中 PD‐L1阳性表达作为应用此种抑制剂的指征。现有研究已证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PD‐L1的表达能够提示肿瘤的大 小、分级、分期、预后,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对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疗效。但临床上仍然需要一种可重复性较高的 手段替代组织活检对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随时调整临床用药。因此,寻找其他形式的PD‐1/PD‐L1检测替代组织病 理学检查成为研究重点。外周血的检测不失为一种替代方式。本文将就目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浆可溶性PD‐1(sPD‐1) 与血浆可溶性PD‐L1(sPD‐L1)、外泌体PD‐1 与外泌体PD‐L1、循环肿瘤细胞(CTC)PD‐1 与PD‐L1 及循环淋巴细胞PD‐1 与 PD‐L1等不同形式PD‐1与PD‐L1检测的研究现状、实际意义及其与病理组织中PD‐1/PD‐L1表达性质的关联做了简要综述,并 指出乳腺癌中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面临的挑战,为临床PD‐1/PD‐L1检测新手段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DN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RC患者164例,设为CRC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60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分析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C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白细胞mtDNA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低于肿瘤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mtDNA低表达、结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史、肿瘤家族史及梭杆菌门、拟杆菌门肠道菌群占比高是影响CR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对CRC的灵敏度为8294%、特异度为7583%、准确度为8056%、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mtDNA在CRC患者中呈低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外周血白细胞mtDNA水平是影响CRC发生的因素,对临床诊断CRC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在美国排在第3位。2008年估计有108070例结肠癌和40780例直肠癌新发,同年估计有49960例患者死于CRC。在我国,尤其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东部地区,近年来CRC的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发病率已占到我国常见肿瘤的第四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粪便DNA中联合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胞裂蛋白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老年性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35例年龄>60岁CR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5例>60岁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提取CRC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粪便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SFRP1及SEPT9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比较CRC患者单基因和联合双基因甲基化检出率的差异,以及CRC患者联合双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的关系。 结果 CRC患者粪便DNA中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5.71%(16/35)和51.43%(18/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3/35)和14.2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82.86%(29/35)的CRC患者粪便DNA中至少存在一个基因的甲基化,显著高于单基因检出率(P<001),亦高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结论 粪便DNA中联合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比单基因检测更加敏感,对老年性CR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性评价环状RNA(circRNA)诊断结直肠癌(CRC)的价值。方法 根据纳排标准,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文献;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研究质量和偏倚;经Stata12.0合并诊断效应指标,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度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探讨研究间异质性。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包含1873例CRC和1573例非癌对照患者。circRNA在CRC诊断中的总敏感度、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79(95%CI: 0.76~0.81)、0.69(95%CI: 0.64~0.73)和0.81。亚组分析发现血清来源的circRNA分析检测(AUC=0.89, DOR=16.79)诊断CRC效能高于血浆(AUC=0.79, DOR=7.08)和组织(AUC=0.76, DOR=6.87);致癌性的circRNA表达谱诊断CRC效能高于抑癌性的circRNA(AUC: 0.81 vs. 0.76; DOR: 8.54 vs. 6.21);基于参考基因GAPDH的circRNA分析与整体诊断效能相当。结论 异常表达的circRNA用于诊断CRC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较好的分子指标用于CR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