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患者,依据病理学诊断的微血管侵犯结果分为侵犯组和非侵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检查。肝细胞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SCT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微血管侵犯42例,非微血管侵犯48例,微血管侵犯率为46.67%(42/90)。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侵犯组(n=42)和非侵犯组(n=48)。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动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Edmondson Steiner分级、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包膜情况、晕征情况、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690、0.603、0.667、0.853,四者联合的AUC最高为0.900,优于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毛糙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手术成功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胃癌病例318例,其中胃上部癌82例,胃中部癌90例,胃下部癌146例.结果 3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手术根治情况、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病理学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和组织学分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上部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胃中部癌和胃下部癌患者(P<0.05).结论 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认识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的预后情况的关系,给予早期宫颈癌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8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内血管生成、血流参数情况与其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预后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病灶内微血管血流丰富与临床Ⅱ期、间质浸润≥10.0 mm、脉管受累、肿瘤直径≥15.0 mm、宫旁浸润≥10.0 mm、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I及RI与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血流情况组术前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微血管情况(PI、RI、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富血流组的PI、RI明显低于血流不丰富及血流不明显组(P<0.05).不同预后风险组术前超声早期宫颈癌病灶微血管情况(PI、RI、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PI、RI明显低于中、低风险组,血流也比低风险组更加丰富(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发展存在相关性,宫颈癌灶内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预测早期宫颈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酶1(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术后DNMT1表达,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0.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P=0.900,P=0.509,P=0.347),在肿瘤结节、包膜及微血管浸润方面亦无明显差异(P=0.385,P=0.690,P=0.14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Edmondson分级、BCLC分期及复发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4,P=0.032,P=0.014)。结论: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NMT1蛋白高表达,DNMT1高表达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复发具有一定作用,与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CEACAM1和CD105标记的MVD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CD105在本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1/81),CEACAM1及CD105-MVD分别与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CEACAM1阳性组MVD值与阴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8,P=0.001),CEACAM1阴性组MVD值较高。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中CEACAM1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提高其侵袭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85例,围术期均进行病理学检验以及DWI和CT检查.比较DWI和CT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肿瘤征象结果的不同.结果 DWI检出Ⅰb期、Ⅱa期、Ⅱb期以及Ⅲa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对Ⅲb期、Ⅳ期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DWI用于显示宫颈癌阴道浸润、子宫体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结论 DWI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肿瘤旁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320排CT全肿瘤灌注测量值与MVD的关系,分析肝细胞肝癌不同病理分级与MV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例行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全肿瘤测量法计算瘤体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根据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行病理分级.不同分级肝细胞肝癌各灌注参数值相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分析方法 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的各灌注参数值、肿瘤微血管密度以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高分化肝癌15例,中分化肝癌29例,低分化肝癌12例.MVD值分别为48.61个/mm2、64.37个/mm2、86.31个/mm2.不同病理分级的肝细胞肝癌全肿瘤灌注测量值存在差异,低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最高,PVP最低,高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最低,PVP最高,中分化肝癌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肝癌与肿瘤的MVD值呈正相关关系.高MVD计数组肝细胞肝癌的HAP、HAPI均高于低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MVD计数组肝细胞肝癌的PVP小于低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肿瘤灌注测量值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及肿瘤血管状况,可作为活体无创性评估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MVD与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在全肿瘤灌注测量值的变化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瘤周水肿,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星耀  章翔  连建敏  张云汉  易声禹 《肿瘤》2000,20(4):273-275
目的 探讨脑膜瘤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脑膜瘤的 CT、 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学资料以及 32例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脑膜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病理类型、瘤周脑水肿及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  5 7例脑膜瘤患者平均微血管密度 (MVD)为 34 .5。其中良性、不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2 6 .8± 9.3、41.2±12 .9和 5 2 .7± 14.6 ,三种病理类型 MVD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 ;中、重度脑水肿组其瘤组织 MVD分别为 (39.4±11.3和 47.9± 12 .6 )与轻度和无脑水肿组 MVD(30 .1± 9.7和 2 5 .2± 8.5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有颈外动脉供血或肿瘤染色者易发生瘤周水肿。 MVD≥ 34 .5组三年 ,五年复发率均高于 MVD<34 .5组 (P<0 .0 5 ) ,且前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后者 (P<0 .0 5 )。结论 脑膜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力及评价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疑似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8例,比较CT增强薄层扫描融合图像、CT图像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138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02例,CT增强薄层扫描重建融合图像确诊符合率为92.2%(94/102),CT图像确诊符合率为83.3%(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组织周围浸润患者78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91.0%(71/78),CT图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75.6%(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92.9%(52/56),CT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0期外,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在肿瘤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胃肠道肿瘤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且对判断肿瘤分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肺原位腺癌46例、微浸润腺癌34例。观察比较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图像,包括形状、边缘、密度,病灶直径和CT值,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比例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P<0.05),并且2种病灶密度类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短于微浸润腺癌患者,病灶平均CT值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未见显著差异,但超高分辨率CT成像清晰,能够清楚显示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临床危险因素,为肝癌术前预测、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影像以及病例资料,依据术后病理报告有无微血管侵犯分为MVI阳性组(42例)和MVI阴性组(123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AFP>400 ng/mL、AFP≤400 ng/mL)、肝功能指标、肿瘤大小(>5 cm、≤5 cm)、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有无瘤内动脉形成、肿瘤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瘤内组织坏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与MVI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相比,AFP水平、白蛋白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与消化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HT5"SS〗: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HT5W〗方法〖HT5"SS〗: ELISA法检测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分别以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结肠腺瘤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HT5W〗结果〖HT5"SS〗: 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结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人群组(P<0.01);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0.01)。〖HT5W〗结论〖HT5"SS〗: 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它们可推荐作为评价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预防及个性化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93例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术后放疗后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157例,并对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93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腺癌、其他病理类型的发病率分别为90.2%(174/193)、5.7%(11/193)、4.1%(8/193)。鳞癌、腺癌及其他病理类型宫颈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6.7%(29/174)、45.5%(5/11)、25.0%(2/8),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P < 0.05)。复发组年龄≤40岁、腺癌、阴道切缘阳性、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宫旁受侵的构成比高于未复发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阴道切缘阳性、有脉管浸润、有宫旁受侵是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Ⅰb~Ⅱa期宫颈癌中鳞癌的发病率最高,但腺癌术后放疗后的复发率最高。术后病理提示阴道切缘阳性、有脉管浸润、有宫旁受侵的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风险高,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兆勇  李井野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45-3748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其中肝癌术后复发时间以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肿块存在为确诊依据。运用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30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肝癌复发58例,复发率为19.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ALT、术前AST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为影响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影响因素较多,而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取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0例,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行肝叶、肝段、半肝和局部切除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大小、术前AFP、术后AFP、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有无肝硬化,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乙肝抗原、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术前AFP、术后AFP、辅助治疗、肝硬化均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有关;术前术后AFP、血管侵犯、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 RADS)分类与小肝癌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LI RADS类别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小肝癌患者LI RADS类别与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不同LI RADS类别患者病灶直径、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I RADS类别患者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I RADS 5患者比较,LI RADS M患者左叶占比较高(P<005),右叶占比较低(P<005),LI RADS 3患者右叶占比较低(P<005),尾叶占比较高(P<005);不同LI RADS类别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 RADS 5患者低分化占比低于LI RADS M、LI RADS 4患者(P<005),LI RADS 5患者高分化占比高于LI RADS M、LI RADS 4患者(P<005);不同LI RADS类别患者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 RADS 5患者HCC阳性预测值更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LI RADS分类与小肝癌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相关,能够为临床初步诊断小肝癌提供参考依据。 在甲状腺切除术应用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对喉返神经进行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精准肝切除理念下的中央型肝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中央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共有72例中央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精确肝切除组47例(精准组),传统肝切除组25例(传统组)。结果:精准组与传统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20±145) ml和(313±24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6%(5/47)和28.0%(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3%(10/47)和24.0%(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3±2.6) d和(12.6±2.4) 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45 个月和28个月、37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有无包膜(P=0.002)、脉管有无瘤栓(P=0.000)、切缘状态(P=0.009)是影响中央型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在切缘阴性前提下,切缘宽度(>2 cm,1~2 cm,0~1 cm)对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886)。结论:精准肝蒂解剖法可以达到和传统的肝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最小切缘的距离不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le duct tumor thrombia,HCCBDTT)与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A)的CT、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CCBDTT患者46例及CCA患者48例的CT、MRI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者的CT、MRI征象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CBDTT与CCA的CT、MRI征象比较显示,有无包膜、肝叶萎缩、肝内胆管扩张、肝硬化、门脉癌栓、门脉纤细、胆管结石、腹膜后淋巴结大、CT强化方式、T1WI常规增强扫描信号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HCCBDTT与CCA的临床症状及CT、MRI征象多有重叠,但结合多个统计学差异性征象综合分析,有助于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水平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早期宫颈鳞癌患者56例,分析术前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术前血清HE4水平升高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4 cm、间质浸润深度、LNM及LVSI有关(P均<0.05),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无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NM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HE4、LVSI、宫旁浸润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阴道切缘是否受累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血清HE4及LVSI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VSI、HE4水平评估脑膜瘤患者预后AUC分别为0.723、0.763,联合检测AUC为0.843。结论血清HE4可对术后早期宫颈鳞癌病情进行预测价值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早期宫颈鳞癌病情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