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探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3—2016-08诊治11例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或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后踝骨折直视下解剖复位,均采用T形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3~18周,平均15周,踝关节背伸30°~33°,平均31.2°;跖屈32°~40°,平均37.4°。末次随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80~96分,平均86.8分。骨折均愈合,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患踝疼痛、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形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可靠,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后踝骨折患者(33足)行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复位后踝后,用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再仰卧位复位固定内踝。结果 28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3例失访。获得随访患者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随访未发现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7/28。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显露清楚,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后踝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伴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后踝固定采取空心螺钉或T形钛板螺钉,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6个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后踝骨折应手术治疗,根据复位情况采取空心螺钉或T形钛板螺钉固定,恢复骨性结构、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后内侧解剖板治疗陈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陈旧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16例陈旧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严重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5%。结论胫骨远端内后侧解剖型板符合胫骨远端内后侧的解剖形态,起到一种压板效应,能使陈旧后踝骨折块容易复位,固定确切可靠,符合后踝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对于陈旧后踝骨折伴踩关节后脱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价值。方法自2009-03—2012—06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23例,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对后踝骨折行钢板或螺钉固定。观察术后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AOFAS踝一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3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2例失访。术后7d2例外侧和内侧切口周围同时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外侧切口周围出现张力性水泡,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足背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复诊时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23例骨折线均模糊,AOFAS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96%。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消失,AOFAS评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一次性复位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联合内侧切口可以一个体位下完成三踝骨折的治疗,对软组织破坏少,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使后踝关节能早期关节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方法对自2009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三踝骨折并后踝骨折38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8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按Leeds标准进行评定:优35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大部分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其中后踝的固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3例胫骨中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其中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空心钉内固定18例(空心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5例(钢板组)。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3例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标准评定:空心钉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钢板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05)。结论胫骨中下1/3骨折常合并后踝骨折,后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更加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于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22例,其中有显性后踝骨折6例。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8例,胫骨下端前侧钢板1例,胫骨前外侧钢板13例;2例腓骨中段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余腓骨均未固定。结果术中有4例患者在应用前外侧钢板固定最远端时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并移位,1例采用胫骨髓内钉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伴移位。结论术前没有CT、MRI检查能够确诊后踝骨折类型和大小时,胫骨下端前外侧钢板可作为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探讨其较为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80例,通过筛选符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8.7个月。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5周(11~17周)。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能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具有显露充分、内外兼顾、固定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三踝骨折45例,采用标准外侧切口固定外踝,后内侧切口固定后踝及内踝。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根据改良Baird的主客观评价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2.2%。结论三踝骨折需切开复位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通过后内侧手术入路可以直视下固定后踝及内踝,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6-01经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7例三踝骨折。先取侧俯卧位,将外踝骨折复位后予以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再从腓骨短肌及拇长屈肌间隙钝性分离显露后踝骨折断端,复位后用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固定。再取仰卧位,根据内踝骨折的位置作踝关节前内侧或后内侧弧形切口,复位骨折后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7)周。术后1年疗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6%。结论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清楚显露后踝骨折断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1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分别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34例)和"L"形钢板内固定(27例)。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空心螺钉组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4%;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时,采用空心螺钉或"L"形钢板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螺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牢固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4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从改良后外侧入路用钢板固定腓骨远端,多枚拉力钉固定后踝;从内侧入路用拉力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内踝。结果腓骨远端、后踝、内踝复位好,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无皮瓣坏死。24例均获随访14~24个月,按Baird-Jas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具有切口数少、解剖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关节面能解剖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8对21例不稳定三踝骨折取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结果术后切口均在15 d内愈合拆线,无切口感染发生。本组均获得平均17(12~35)个月的随访。3例外踝尖部因内固定物突出于皮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先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后转换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易于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暴露后踝骨折固定。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术后AOFAS评分为65~90(75.8±6.5)分,优3例,良7例,可3例,差2例。差2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接受理疗及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可耐受行走。结论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可充分暴露后踝骨折,能获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2采用手术治疗的287例踝关节骨折,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64例,33例外踝骨折选择外踝后侧钢板固定,31例选择外踝外侧钢板固定;49例后踝骨折选用空心钉固定,15例选用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固定;40例内踝骨折选用空心钉固定,8例选用张力带钢丝固定,6例选用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固定,6例选用1/3管形钢板固定。内侧入路联合外侧入路手术223例,外踝骨折均采用外踝外侧钢板固定;189例内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22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12例选用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固定;130例后踝骨折不固定,93例采用前踝外侧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结果 28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2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7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选择应该综合考虑踝关节周围皮肤情况、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块大小、骨折块形态、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踝关节稳定性情况作出个性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9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老年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对13例老年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中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伤口无裂开、坏死,1例出现症状不甚严重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创伤、创面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对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外踝骨折能进行牢靠安全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 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