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晶晶  张志文  文峰  王威  何承建 《骨科》2020,11(6):558-561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钛笼植骨联合长节段内固定治疗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医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后路减压联合钛笼植骨长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例胸腰椎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的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12例病人随访12~14个月,平均12.8个月。手术时间为(240±22) min,术中失血量为(831±121) ml,输血量为(717±80) ml。术后伤口感染1例,钛笼下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减压钛笼植骨联合长节段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和恢复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病人的脊柱平衡和稳定性,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采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的39例高龄Ⅲ型Kümmell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为(73.0±4.2)岁(70~85岁)。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2.3)月(9~21个月)。手术时间(75.0±12.1) min(65~92 min),失血量(93.0±11.2) mL(75~110 mL),住院时间(7.2±1.2) d(6~10 d)。术后第2天CT检查发现骨水泥椎间隙漏2例,骨水泥椎旁漏3例,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ODI分别为(2.7±0.8)分、33.0%±2.5%,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2天的椎体中线高度百分比(87.5%±9.8%)较术前(45.3%±11.2%)明显恢复,后凸Cobb角(6.5°±2.3°)较术前(25.8°±5.1°)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数据虽较术后第2天时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安全有效,可以明显减轻胸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唐寅生  陈亮  贺良杰  杜宇 《骨科》2021,12(5):403-408
目的 探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前瞻性地纳入15例Kümmell病病人,其中,女12例,男3例,年龄为(69.0±7.6)岁(55~82岁),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PVP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术前、术后1 d、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结合术前术后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恢复及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 d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病人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未伴发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术后症状好转,影像学表现正常。结论 双侧椎弓根锚定PVP治疗Kümmell病能够稳定伤椎并提升椎体高度,病人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改善并可早期进行活动,2年随访结果满意,是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5.
张树威  李景峰  徐振华 《骨科》2021,12(5):409-413
目的 评估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我科收治的24例Ⅲ期Kümmell病病人,年龄为65~93岁,均采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X线片上病椎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根据术后病椎X线片观察骨水泥填充及渗漏情况。结果 24例病人平均随访12个月(6~22个月)。病人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72 h下地行走。3例术后12个月内出现邻近节段或其他椎体骨折,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与术后7 d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病椎高度,并且对脊柱后凸畸形有满意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国兆  王黎明  沙卫平 《骨科》2020,11(4):293-298
目的 探讨双侧穿刺序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双侧穿刺序贯PVP治疗的Kümmell病病人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71岁),病程为2~10个月,病椎:T11 3例,T12 6例,L1 13例,L2 5例,L3 3例。收集比较病人术前、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基于病人X线片评估伤椎术后的椎体高度、矢状位Cobb角。结果 30例病人获得12~15个月的随访,平均13.3个月。未见穿刺部位感染、内植物感染、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椎前血管损伤、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生邻椎骨折或伤椎再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为(5.85±0.57) ml,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3例为椎体前方少量骨水泥渗漏,2例为上位椎间隙渗漏,病人术中术后未诉明显不适,未予处理。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VAS、ODI、伤椎Cobb角均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ODI、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穿刺序贯PVP的操作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是Kümmell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蔡弢艺  陈志达  张哲明  林斌  蒋元杰 《骨科》2023,14(6):495-500
目的 对比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的66例A3、A4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0例,女26例,(48.14±5.73)岁(26~60岁)。A3型骨折37例纳入A3组,A4型骨折29例纳入A4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及局部后凸Cobb角等。结果 病人随访11~1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术后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分别为89.14%±4.79%、6.67°±2.13°,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A4组的85.72%±5.17%、8.36°±2.49°,在随访期内,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术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内,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A3型骨折在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改善方面均优于A4型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10 2例,T11 7例,T12 19例,L114例,L2 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10 3例,T11 8例,T1217例,L1 12例,L2 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 mm,高于对照组(17.16±2.91) 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植入同种异体骨和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采用经伤椎植入同种异体骨和PRP并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3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 35例病人均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时间为(112.97±17.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86±25.82) mL,所有病人无切口并发症、断钉断棒发生。病人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但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植入同种异体骨和PRP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滑脱(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5月,采用TIL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前滑脱患者36例,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标准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滑脱距离(SD)、滑脱角度(S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位垂直轴(SVA)、T1骨盆角(TPA)、T1倾斜角(T1S)、胸腰和谐角(TLA)、PI与LL差值(PI-LL)等影像学参数。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0~275(190.28±6.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50(345±11) mL。所有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SD、S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LL、PT、SS、SVA、TPA、T1S、PI-LL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8 h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TK、PI、TL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48 h相比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下肢麻木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后症状均于7 d后明显缓解。结论 TLIF可有效缓解连续双节段LS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同时在恢复椎体滑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脊柱矢状位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并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LSS并Lenke-SilvaⅡ~Ⅳ级DS患者26例,均采用经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冠状面偏移(C7PL-CSVL)、矢状面偏移(C7PL-SVA)、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2±1.7)个月,侧凸矫正率为58%。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C7PL-CSVL、C7PL-SVA、腰椎侧凸Cobb角、LL、PT和SS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96%,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为92%。结论 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SS并Lenke-Silva Ⅱ~Ⅳ级D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任大伟  李清  贾涛  何胤 《骨科》2018,9(6):445-450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8例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Dynesys组),44例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ynesys组和TLIF组L5/S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从7.5°±2.6°降至5.2°±2.4°和7.2°±2.3°降至0°(P<0.05)。L4/5的ROM分别从8.6°±2.8°增至10.1°±2.6°和8.4°±2.5°增至12.5°±2.9°(P<0.05)。Dynesys组和TLIF组发生L4/5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lation, ASD)的例数分别为2例(5.25%)和11例(25.00%)。末次随访时,两组ROM和A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ynesys与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TLIF比较,Dynesys有利于保持ROM和减少ASD的发生,可作为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高杰  竺得洲  王浩  李连华  刘智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20,33(12):1128-1133
目的:探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侵占率>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57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其他伤2例。骨折部位:T11 4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所有患者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方式,通过测量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28(15.9±5.4)个月。手术时间(234±41)min,术中出血量(431±93)ml。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术前(52.25±10.10)%,术后3 d(8.93±3.61)%,末次随访(9.25±2.88)%;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无明显变化(P>0.05)。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术前(28.19±10.89)°,术后3 d(5.31±5.14)°,末次随访(6.81±4.59)°;椎管侵占率术前(67.68±12.45)%,术后3 d(7.69±4.46)%,末次随访(4.75±1.63)%,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也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12例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未获得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者;VSA评分由术前的(7.8±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8±0.7)分。结论:对于椎管侵占率> 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复位精确、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科诊断为Ⅲ期Kümmell病且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加后路脊柱稳定技术治疗的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9~78岁,平均68.9±6.2岁。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d及随访半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半年的Cobb角和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3d(6.00±1.31分)及术后半年随访(1.25±1.04分)的VAS评分较术前(7.75±1.04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3d[(47.00±6.68)%]及术后半年随访[(10.25±5.70)%]时的ODI较术前[(64.63±6.35)%]明显恢复(P<0.001)。术后3d时的Cobb角(13.93°±3.69°)较术前(36.89°±11.09°)明显减低(P<0.001),并且术后半年随访时(13.15°±3.88°)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689)。术后3d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0.94±0.03)较术前(0.57±0.17)明显恢复(P<0.001),且术后半年随访时(0.93±0.03)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463)。8例患者均术后疼痛得到缓解、椎体前柱高度恢复满意和后凸畸形有显著改善,且随访期间椎体高度丢失较小[(3.18±2.66)%]。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cage置入具有脊柱后凸矫正和促进骨性融合等优点。因此,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聪  孙建华  孙韶东  盛悦航  琚顺林 《骨科》2023,14(5):464-467
目的 探讨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ULBD)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Endo-ULBD治疗的33例单节段LSS的病人。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顺利,1例病人术后失访,最终32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52±4.28)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28±1.71)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59±1.29)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88±2.59)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66±1.26)分,ODI由术前的67.47%±10.28%降至17.50%±15.7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3.75%(30/32)。术中出现1例硬膜囊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Endo-ULBD治疗单节段LSS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前两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采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前两步复位法治疗(联合组,n=46),另一组采用单纯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46)。记录2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后48 h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所有治疗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伤椎压缩率随时间推移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根据术前伤椎压缩率分为2个亚组(30%≤术前伤椎压缩率< 50%亚组和术前伤椎压缩率≥50%亚组),术后12周联合组各亚组伤椎压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置钉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凸角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置钉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凸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置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前两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明显提高螺钉置入精准度,减少后期伤椎高度丢失,减小残存伤椎后凸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固定术后矫正丢失情况并分析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固定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3~60(45.98±8.20)岁;骨折节段为L2-L4。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e height,AVH),伤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并计算随访中局部椎间盘角度(segmental discal angle,SDA),LKA,AVH的丢失(分别表示为LoSAD,LoLKA,LoAVH);评估术前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scores,LSS),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和邻近椎间盘损伤(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ies,IDIs)。分析年龄,随访时间,LSS,TLICS,IDIs与矫正丢失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6.13±5.39)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LKA,AVH,VW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LKA较术后1周丢失(5.70±3.17)°,末次随访AVH较术后1周丢失(4.31±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DA (r=0.706,0.579,0.449)和LoLKA随LSS、TLICS和IDIs增加而加重,LoAVH随LSS、TLICS增加而加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S评分增加均为LoSDA、LoLKA、LoAV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下腰椎骨折术后邻近椎间盘角度和伤椎高度有不同程度丢失,且多因素分析提示均与骨折的载荷分享评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杨宗强  唐静  施建党  牛宁奎  朱禧  丁惠强 《骨科》2018,9(6):451-457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联合钛网支撑治疗的19例胸腰椎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脊柱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Cobb角矫正至11.4°±4.4°(5°~20°);末次随访时为11.8°±4.7°(6°~20°),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为(2.3±1.1)分(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5±1.3)分(1~5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侧位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的距离均为(9.0±4.2) mm,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Frankel B级2例,1例恢复到C级、1例恢复到D级;术前Frankel C级5例,4例恢复到E级、1例恢复到D级;术前Frankel D级12例,9例恢复到E级、3例仍为D级。后凸畸形及局部后背疼痛已明显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及病情恶化情况。所有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及钛网松动和脱出现象。结论 后路全脊柱截骨术联合钛网支撑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因畸形严重、手术难度高仍伴有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巩陈  吴建明  刘向阳 《骨科》2022,13(6):547-55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合并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单节段LSS合并腰椎不稳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相关参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腰腿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通过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和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及腰椎稳定性。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7.8±74.3) min,出血量为(83.6±13.3) mL,切口长度为(1.7±0.3) cm,住院时间为(9.6±1.9) d。随访时间为(13.6±1.3)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融合器、钉棒位置良好,融合满意。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结果:优良率为96.67%。结论 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的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徐勇  高放  郜德龙  吴巍  关邯峰  廖晖  熊伟  方忠  李锋 《骨科》2019,10(1):1-7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女48例;年龄为(52.4±8.5)岁(33~75岁)。①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②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③通过观察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统计滑脱率。结果 ①本组手术时间为(135.0±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7.8±63.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8.6±6.7)个月(18~40个月),5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发生浅表感染,1例出现深部感染。②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5±1.8)分、(5.0±3.0)分和59.7%±12.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0)分、(1.4±1.2)分和19.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滑脱率由术前的21.4%±4.0%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7.3%±2.1%,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的(7.0±1.8) mm、3.0°±1.2°、38.5°±7.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1.6) mm、5.2°±1.0°、4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经Wiltse入路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于恢复腰椎序列、缓解疼痛、功能改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