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皮肤移植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2.5~3月龄约克猪6只,制备全厚皮肤缺损创面48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例。A组:组织工程全层皮肤移植组;B组:组织工程真皮和自体表皮复合移植组;C组(对照组):自体全厚皮片移植组。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愈率。结果:A组治愈率75.00%,B组治愈率87.50%,C组治愈率93.75%,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适宜密度。方法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10~230 g;根据细胞移植密度不同,随机分为高、中、低细胞密度及空白组(分别为A、B、C、D组,n=10)。取大鼠背部皮肤培养表皮细胞,并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挛缩模型。其中A、B、C组分别将0.2 mL密度为1×10~6、1×10~5、1×10~4个/cm~2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至创面处,D组给予等量限制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取成年Wistar大鼠背部皮肤制备同种异体皮,覆盖各组创面。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术后7、14、21 d大体观察同种异体皮成活、脱落及创面愈合情况,同种异体皮脱落后计算创面愈合率;21 d时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组大鼠同种异体皮随时间延长逐渐成活,干燥并开始脱痂;至21 d同种异体皮基本脱落后A、B组创面可见成片上皮,C组创面可见少量菲薄上皮,D组创面无上皮形成。术后21 d同种异体皮脱落后,A、B、C、D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9%±9.6%、64.2%±9.1%、38.5%±5.7%、22.7%±5.5%,A、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C、D组(P0.05),C组高于D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B、C组愈合的创面上皮层可见鳞状上皮细胞,A、B组表皮分层明显,C组表皮层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A、B、C组表皮-真皮连接层Ⅳ型胶原和Ⅶ型胶原表达呈阳性,D组无表皮层呈阴性;A、B组Ⅳ、Ⅶ型胶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可重构皮肤,1.0×10~5个/mL为创面修复的适宜移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以移植面积扩张比为 5∶1的自体微粒皮为对照组 ( 10只 ) ,两种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皮与同样扩张比的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为实验组 ,其中实验 1组异体微粒皮厚度为 0 .3mm(10只 ) ,实验 2组 0 .6mm(6只 )。比较移植后 2、3、4周 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组织学差异。 结果 创面愈合率 :移植后 2周实验 1组大鼠( 94 .5 8± 3.99) %和实验 2组 ( 95 .2 8± 1.93) %均高于对照组 ( 88.2 8± 6 .85 ) % (P <0.0 5 ),移植后 3周实验 2组 ( 94 .5 5± 3.4 7) %高于实验 1组 ( 89.5 1± 4 70 ) %及对照组 ( 88.5 1± 5 .5 9) % (P <0.0 5),移植后 4周 3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创面收缩率 :实验 1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实验 2组各时相点均低于实验 1组及对照组 (P <0.0 5)。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2周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灶性浸润 ,移植后 4周 3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0 5 )。结论 适量的异体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 ,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混合移植等量异体微粒皮时增加其真皮厚度 ,能够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ambrane, HAM)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和表皮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A组);以单纯无种植细胞的HAM敷盖其右侧前16个创面(B组);以单纯油纱布敷盖其右侧后8个创面(C组).B、C作为对照组.观察移植后1~3周内各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及vW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图像分析法测算各组各时间点创面平均面积(cm2),并计算其愈合百分率. 结果 C组于伤后 22~23天愈合,B组于伤后19~21天愈合;A组于伤后15~17天愈合,较B、C组分别提前6~7天和5~6天,愈合质量好.移植15~17天,A组与B、C组创面平均残留面积及愈合面积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创面的新生上皮已完全覆盖整个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丰富,可见胶原沉积;B、C组创面仍见许多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少,胶原沉积不明显. 结论 HAM负载自体MSCs和表皮细胞植入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有较好的促愈合作用,愈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培养自体角质细胞(CAK)应用于烧伤等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还存在着移植存活率低下、产生的覆盖表皮不稳定等缺点。应用酶消化的自体真皮(EAD)作基底,结合CAK移植,获得较好的结果。 断层皮片取自实验用自猪。用3T_3细胞滋养层作CAK培养。动物背部获得的全层皮肤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 )复合自体表皮角朊细胞 (AKCs)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DispaseII/TritonX 10 0制备ADM。在猪背部两侧分别作 5cm× 5cm的全层皮肤缺损 ,用ADM覆盖创面。 7~ 10d后 ,将AKCs与Pluronic混匀涂布于一侧ADM表面 ,另一侧单纯ADM组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愈合情况 ,比较创面收缩率 ,取材作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ADM去除了所有细胞成分 ,胶原束结构及排列均保持正常 ;ADM在创面成活 ,能诱导成纤维细胞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 ,并支持移植于其表面的AKCs生长。 4周时 ,对照组收缩至原面积的 41% ,实验组为原面积的 65 %。结论 ADM可以作为重建真皮层的诱导支架 ;ADM与AKCs复合移植可以形成新生皮肤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去细胞真皮 (acellulardermalmatrix ,ADM )与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的比较研究 ,探讨异体ADM作为真皮替代物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行颗粒状 (实验组 1)及网状异体ADM (实验组 2 )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 ,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作对照 ,观察各组移植术后皮片存活率、创面收缩率、组织学变化及血管化程度等。结果 移植术后 ,各组皮片均全部存活 ;与对照组相比 :两实验组创面收缩较小 ,弹性较好 ,创面充血程度轻 (P <0 .0 1) ,瘢痕增生程度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网状及颗粒状异体ADM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较好地封闭了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其愈后功能优于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 ;颗粒状ADM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观察了猪真皮与自体皮联合移植的效果.方法:20只Wistar鼠,背部切出全层皮肤.分别于移植真皮后当天、7天和10天再移植自体皮,打孔真皮组当天移植自体皮.通过测定创面面积和观察猪真皮与自体皮生长情况来评价创面愈合效果.结果:移植自体皮两周,自体皮与真皮牢固粘附和自体皮边缘生长扩展明显.3周,在打孔真皮上移植自体皮的创面已全部愈合,而其它3组仍残存小创面.4周移植自体皮与真皮以及创面周围组织相互融和,但自体皮与真皮之间仍存明显的分界线.各组创面面积保持在原创面的51.8%~66.9%.结论:结果提示自体皮在真皮上的移植时间和方式对创面收缩和愈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用此模型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小型猪背部剃毛,用特制致伤器(直径18mm打孔器)在背部脊柱两侧垂直于皮肤向下钻至深筋膜,剪去已钻掉的皮肤,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和空白对照两组,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进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后即刻创面面积(2.49±0.23)cm2,伤腔容积(1.84±0.27)ml.伤后3、7d bFGF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1.81±0.15,(0.51±0.10)cm2,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2.00±0.21,(0.61±0.11)cm2 P<0.05];伤腔容积缩小到0.49±0.07,(0.02±0.04)ml也小于空白对照组[0.61±0.17,(0.14±0.16)ml P<0.05].伤后14d组织病理学检查示bFGF组大部分创面上皮化,而空白对照组较多的创面未愈合.采用特制致伤器制备的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简便、快速,创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是研究外用药物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理想模型之一.实验结果表明,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合缓释微球的胶原膜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复合缓释微球的胶原膜对猪皮肤创面损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将20μ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溶液滴加在2 mg的冻干微球上,复合于胶原膜内.取2.5~3月龄健康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在每只猪背部制作6个4 cm×4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包裹bFGF的明胶缓释微球与胶原基多孔膜复合制备,作为实验组移植创面,对照组及空白组分别给予复合bFGF的胶原膜和空白胶原膜,术后每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4、21、28和35 d图像分析计算创面愈合率,3、7、14、21、28和35 d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材料对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影响. 结果制备的复合微球的胶原膜内明胶微球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2.36±3.56 μm,孔径为80~150μm.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7.30±1.14、29.18±1.69、31.12±1.36 d,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在术后14、21、28和35 d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愈合创面的上皮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复合bFGF缓释微球的胶原膜能有效促进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愈合,可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覆盖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膨体聚四氟乙烯覆盖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分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作为创面覆盖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45只SD大鼠背部制成全层皮肤至筋膜层损伤创面后分为:自体移植组,创面行自体皮片回植;异体移植组,以15只Wistar大鼠为供皮鼠,将皮片移植于SD大鼠创面;实验组,在创面上覆盖ePTFE.每组15只SD大鼠.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3、7、14 d切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中巨噬细胞、Fb、淋巴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IL-2表达水平.结果 自体移植组、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良好,未见红肿及感染征象;异体移植组大鼠术后8 d出现排斥反应,表皮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创缘红肿.各时相点异体移植组镜下可见巨噬细胞、Fb、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实验组和自体移植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术后7 d异体移植组IFN-γ和IL-2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9±7、113.7±2.7,均明显低于自体移植组(189±6、180.3±3.7,P<0.01)和实验组(144±8、137.3±1.9,P<0.01).结论 ePTFE可引起较小的炎性反应及异物反应,置于受损创面上未见不良反应,可以将其作为创面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近交系大鼠实验模型评价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近交系F344大鼠乳鼠皮肤,采用Dispase-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取SD大鼠皮肤,按照高渗盐-SDS-胰蛋白酶化学处理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依次利用浸没式培养和气液分离培养法将第2代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取4~5周龄近交系F344大鼠36只,于大鼠背部两侧对称制备全层皮肤缺损,缺损面积为预实验确定的1.5 cm×1.5 cm。将72个创面随机分为3组(n=24),两侧移植不同修复材料:实验组移植组织工程皮肤、阴性对照组移植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阳性对照组移植自体全层皮肤(非原位移植)。术后行大体观察、皮片成活率、创面收缩率测量及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创面可达到Ⅰ期愈合,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外观接近周围正常皮肤。术后4周,阴性对照组皮片成活率为0;实验组为62.5%(15/24),与阳性对照组91.7%(2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16)。术后4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术后1周有轻微炎性反应;术后2周真皮层小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表皮层逐渐分化成熟;术后4周时伴随新生胶原纤维沉积,移植物真皮层出现胶原改建。结论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能够有效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在防止创面收缩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均可达到类似于自体全层皮肤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 ,并用此模型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小型猪背部剃毛 ,用特制致伤器 (直径 1 8mm打孔器 )在背部脊柱两侧垂直于皮肤向下钻至深筋膜 ,剪去已钻掉的皮肤 ,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和空白对照两组 ,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进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 3、7dbFGF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 (1 .81± 0 .1 5)cm2 、(0 .51± 0 .1 0 )cm2 ,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的 (2 .0 0± 0 .2 1 )cm2 、(0 .61± 0 .1 1 )cm2 (P <0 .0 5) ;伤腔容积缩小到 (0 .49± 0 .0 7)ml、(0 .0 2± 0 .0 4 )ml,也小于空白对照组的 (0 .61± 0 .1 7)ml、(0 .1 4± 0 .1 6)ml(P <0 .0 5)。伤后1 4d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bFGF组大部分创面上皮化 ,而空白对照组较多的创面未愈合。结论 经特制致伤器制备的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简便、快速 ,创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是研究外用药物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较理想模型之一 ,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自制皮肤牵张器治疗;B组采用负压技术治疗;C组采用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分泌物细菌计数明显低于A、B组(P<0.05),HA、VECF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色泽(2.78±0.59)、血管分布(2.25±0.30)、厚度(1.92±0.21)、柔软度(1.87±0.17)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可降低创面分泌物的细菌计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全层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猪糖尿病体表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活性细胞成分的组织工程皮肤在修复猪糖尿病体表溃疡中的效果。方法:体外构建有活性细胞成分的组织工程皮肤;采用6只2.5~3月龄约克猪建立糖尿病溃疡模型;彻底清创形成48个创面(直径50mm),随机分为三组:A(组织工程皮肤)组,B(自体皮肤)组,c(空白)组;术后1、2、3、4、6、8、12周观察皮片存活率、创面收缩率及组织学变化。结果:A、B组移植后皮片与创面紧密贴合、生长良好;A、B组皮片存活率无明显差别(P=O.667);A、B组收缩率与C组有明显差别(P<O.01);A组皮片可见表皮和真皮两种成分,且两种成分不断改建,12周时其组织学表现接近正常皮肤。结论:全层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体表溃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取材方法的自体脂肪移植对猪皮肤损伤后愈合的影响,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参考.方法 3只小型香猪背部中线两侧各制备4个面积为2.5 cm×2.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个创面):抽取法脂肪治疗组和剪切法脂肪治疗组.分别于伤后3、7、14 d采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于伤后3、7 d,剪切法脂肪治疗组肉芽组织形成丰富,血管密度大.创腔容积小于抽取法脂肪治疗组(P<0.05);伤后7、14d,创面逐渐缩小,剪切法脂肪治疗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抽取法脂肪治疗组(P<0.05),并且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增殖较早.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到局部皮肤创面后能明显促进创面的愈合速度,尤以剪切法取材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9年至2011年采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0例(治疗组),并从同期采用单纯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全层皮肤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2 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评估供皮区愈合时间,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质地.结果: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质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供皮区愈合时间短.结论: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切除瘢痕后做为真皮替代物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DR脱细胞猪皮和大张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一步法和二步法)覆盖切除瘢痕后的创面.结果 对47例瘢痕患者中的22例进行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7 d左右,再植大张自体刃厚皮的二步法复合移植,其中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88.3±3.7)%,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89.7±3.4)%.25例采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同时复合移植的一步法,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92.5±4.1)%,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93.2±5.2)%.复合移植成活后,创面颜包淡红,表面平坦光滑,柔韧性好.最长随访时间90 d,复合区皮肤近似正常,皮肤结实、光滑、平整,可捏起,仅见移植边缘有少许轻微瘢痕增生,功能好.结论 一步法复合移植比二步法成活率高,且脂肪层上的复合移植皮比深筋膜上的复合移植皮肤弹性较好,也更柔软、丰满,两者在功能上则无区别.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是覆盖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19.
真皮模板对大鼠创面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真皮模板对创伤修复过程中创面皮肤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造成全层皮肤组织缺损,根据是否行自体皮移植及移植皮厚度随机分为开放创面组(创面不植皮,包扎后自然愈合)、全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全厚皮)、刃厚皮组(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创面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 自体刃厚皮),每组每时相点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6、12、20周取创面组织标本,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各组创面组织的生物力学顺应性;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各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4—20周复合移植组创面组织的力学顺应性优于开放创面组和刃厚皮组(P<0 .05), 较全厚皮组差(P<0 .05).术后4周复合移植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7. 53±0. 98)%,低于开放创面组(26. 99±2. 90)%和刃厚皮组[ (12. 18±2. 79)%,P<0 .01], 高于全厚皮组。 结论 真皮模板可改善组织的力学顺应性, 这可能是其影响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改善愈合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阶梯比例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后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雄性Wistar大鼠为移植供体,以60只雌性SD大鼠作为受体,制作全层皮肤创面,并按混合的比例不同分为混合皮A、B、C组、自体皮组(D组)、异体皮组(E组),移植扩张比为5:1。比较各组创而愈合率,微血管计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 (1)移植后2、3周,混合皮组创面愈合效果明显高于D组和E组,混合皮组间B、C组创面愈合率(28.94±2.97)%、(30.62±1.94)%;(81.14±9.30)%、(88.00±5.71)%显著高于A组(28.36±2.11)%;(79.81±7.07)% (P <0.05),而且A组有明显脱屑现象。(2)移植后2、3周,混合皮各组微血管数目明显高于D组、E组(P<0.05);移植后2周混合皮组间A组微血管数目(30.00±1.83)明显少于B、C组( 34.30±1.70)、(35.10±1.79)。(3)MMP-1在创面形成后表达上调,而后下降,但混合皮组MMP-1的表达高于D组,尤以A、B组明显;MMP-2在移植后第3周达高峰,混合皮组表达高于D组(P<0.05)。结论 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移植扩张比为4:1时,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最佳比例,有利于微血管长入及MMP-1、2的适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