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类型及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创面的方法。方法选取2008-10—2014-09间收治的334例患者,依据鼻亚单位美学原则和鼻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深度及部位等,选取相应鼻唇沟皮瓣为1.0 cm×1.0 cm~3.5 cm×2.5 cm大小,修复缺损创面0.8 cm×0.8 cm~3.0 cm×2.0 cm。其中18例患者采用易位皮瓣、86例患者为"风筝"皮瓣、92例患者为改良菱形皮瓣、22例患者为旋转皮瓣、116例患者为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鼻唇沟皮瓣蒂在下方116例,蒂在上方218例,全部创面与皮瓣匹配良好。结果本组患者创面1期愈合330例,4例患者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230例患者随访1~5 a,切口瘢痕不明显,视觉效果良好,患者面部形态及美学效果满意。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依据鼻亚单位美学原则对鼻部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手术操作简便,面部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成活率高,修复后创面皮肤轮廓、质地及色泽与周围皮肤匹配较好,患者面部形态及美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在修复鼻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对12例患者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翼、鼻尖及鼻背,最大缺损面积3.0cm×4.0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0~1.5cm,皮瓣长宽比不超过3:1,蒂部旋转点位于皮瓣远端与缺损远端连线的中点。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蒂部卡压术后当天皮瓣颜色略紫,术后第2天予蒂部松解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皮肤质地、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横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最大皮瓣面积为3.0 cm×5.0 cm,最小蒂宽度为1.0 cm.结果临床应用于8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较满意.结论应用设计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皮瓣,远位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的颜色、质地与缺损周围的正常组织相匹配,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SMAS-颈阔肌蒂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横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最大皮瓣面积为3.0 cm×5.0 cm,最小蒂宽度为1.0 cm。结果临床应用于8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较满意。结论应用设计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皮瓣,远位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的颜色、质地与缺损周围的正常组织相匹配,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鼻部皮肤小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和总结鼻部小面积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原则和术式选择.方法 选择直径≤2.0 cm,鼻下部1/3皮肤良恶性肿瘤切除后致鼻部组织缺损的73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范围、类型和患者的要求,应用局部双叶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和鼻侧壁皮肤软组织缺损(n=31);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外侧全层缺损(n=8);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翼皮肤软组织缺损(n=12);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缘全层缺损(n=22).结果 71例患者手术获得完全成功,对修复术后效果满意.1例鼻唇沟皮瓣远端折叠部分皮肤浅层坏死,换药后愈合,鼻翼、鼻孔轻度变形.1例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术后因感染而失败.结论 应用局部双叶皮瓣、鼻唇沟皮瓣、皮下蒂皮瓣或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直径≤2.0 cm的皮肤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获得Ⅰ期修复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用于修复手背、手指部的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 cm×5 cm~8 cm×15 cm.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的分类及其在鼻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 根据鼻亚单位组成的美学原则,按鼻部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创面及创伤后皮肤缺损的部位、大小、深度及鼻唇沟区域组织可利用情况等,分别选择相应形式的鼻唇沟任意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创面0.8 cm×0.8 cm~2.0 cm×3.0 cm,切取鼻唇沟皮瓣1.0 cm×1.0 cm~2.5 cm×3.5 cm.采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者58例、改良菱形皮瓣者46例、"风筝"皮瓣者43例、易位皮瓣者9例、旋转皮瓣者11例,设计蒂在上方的鼻唇沟皮瓣109例,设计蒂在下方的鼻唇沟皮瓣58例,所有切取的皮瓣与创面大小匹配良好.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便,面部彤态无明显改变,而且修复后创面的皮肤色泽、质地、轮廓等均能与周嗣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町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便,面部彤态无明显改变,而且修复后创面的皮肤色泽、质 、轮廓等均能与周围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 2例鼻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cm×1.5cm~2.0cm×3.0cm。均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1.0cm×2.0cm~2.0cm×3.5cm,皮瓣沿鼻唇沟长轴方向设计,皮瓣面积根据缺损范围而定,皮瓣蒂宽1.0~1.5cm,长宽比例不超过4:1。结果: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余2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色泽与周围皮肤协调,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鼻唇沟皮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操作容易,是修复鼻部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4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面部病灶切除术后根据患者面部损伤情况在邻近部位设计不同皮瓣修复。对不同皮瓣修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患者面部缺损大小为1.2cm×1.0cm^4.8cm×2.1cm,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所有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发现,皮瓣色泽正常,皮肤血运良好、有触感,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不同优势,应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就近取材或采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愈合,保证面部功能及外观的完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5~93岁,平均45岁。鼻翼处缺损处面积为0.4 cm×0.4 cm^2.5 cm×2.5 cm,分别采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20例)、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岛状皮瓣(5例)或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10例)进行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鼻翼形态和鼻部功能,以及癌肿病例复发情况。结果4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切取范围为0.5 cm×1.5 cm^4.0 cm×4.0 cm,鼻翼缺损完全修复,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4个月至1年的随访,术后鼻翼形态较好,鼻部功能未受影响,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鼻翼缺损面积较大时选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面部皮肤张力较大时采用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邻近鼻唇沟处时宜用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缺损面积较小时采用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根据情况合理地选择皮瓣,均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眉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个性化美学修复方法。方法对29例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眉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美学修复,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和大小,尽量避免供区及受区术后出现畸形及功能障碍,合理地个性化制定修复方法。眉上方随意皮瓣修复12例,皮下组织蒂皮瓣5例,双叶皮瓣3例,对偶皮瓣2例;皮瓣长1.2—3.5cm,蒂部宽1.0~2.2cm,长宽比例不超过2.5:1.0;耳后发际缘游离皮片移植修复7例,面积为1.0cm×1.5cm-2.5cm×3.5cm。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皮瓣及皮片完全成活,无血运障碍。随访3个月至5年,受区皮瓣部位与周围皮肤色泽协调一致,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带毛囊的全厚皮片于术后3周左右出现毛发脱落,术后8—10周毛发再生,其走行方向与眉毛~致。结论眉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根据其面积及部位个性化制定修复方法,从而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跗外侧动脉的解剖设计包含足外侧皮神经分支的岛状皮瓣,覆盖前足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月~4年,患足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为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三种游离皮瓣及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外侧皮支皮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带前臂内、外、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选择性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225例。结果本组174例三种游离皮瓣中170例成活.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探查1例皮瓣全部坏死,3例部分坏死:51例前臂皮神经皮瓣.除6例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普遍优于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岛状皮瓣,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拇趾残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种皮瓣修复39例足拇趾残端缺损,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8例,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9例,跗内侧岛状皮瓣11例,跗外侧岛状皮瓣5例,静脉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2.5 cm×3.5 cm5 cm×7 cm。结果33例带蒂岛状皮瓣中完全成活32例,1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6例游离皮瓣中5例完全成活,1例术后早期呈暗紫红色,肿胀,有散在水疱,2周后皮瓣颜色、外观逐渐恢复正常。34例获随访,时间10个月3年,患肢行走功能正常,皮瓣不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部分恢复,耐摩擦、耐压,无皮肤破溃发生。结论足拇指残端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较多,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可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第1、2趾相邻侧双叶共蒂皮瓣修复相邻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游离移植第1、2趾相邻侧双叶共蒂皮瓣修复10例相邻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较大一侧选用第1趾腓侧皮瓣,缺损面积相对小的选用第2趾胫侧皮瓣。受区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3.5 cm×2.8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10例移植皮瓣均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区及受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外形无臃肿,移植皮瓣颜色质地与受区健康组织大致相当。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分辨觉4~6 mm,足部供区远距离行走无影响。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1例。结论游离第1、2趾相邻侧双叶共蒂皮瓣修复相邻指组织缺损效果良好,符合“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少”的原则,同时手足同源相近皮瓣质地外形与受区匹配度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其中外伤2例,面部鳞癌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1例,烫伤或烧伤后瘢痕增生3例。根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最小为3cm×6cm,最大为4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苍白及淤血,5d后逐渐改善。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供皮区采用全厚皮覆盖创面,随访期间发现皮片不同程度收缩。其余受区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供区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与面部软组织在质地、颜色上非常相似,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烧伤后鼻及邻位组织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 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及鼻唇沟皮瓣,修复烧伤后鼻部及邻位组织缺损畸形患者12例,其中全鼻缺损4例,鼻部分缺损8例.12例患者巾鼻缺损伴面颊部瘢痕3例,伴额部瘢痕5例,伴上唇外翻及上唇大部分缺损共5例.皮瓣面积3.0cm × 1.5 cm~10.0 cm×8.0 cm. 结果 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5例、上臂带带皮瓣修复3例、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1例、鼻唇沟皮瓣修复3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7年,患者鼻的功能及外形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额部皮瓣为修复烧伤后鼻缺损的首选皮瓣.面部严重烧伤,瘢痕明显,不能选择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时,可考虑应用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等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9 cm×6 cm~26 cm×15 cm.受区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厚度均为优良,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