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旭艳  董红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10):1476-1480, 1490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RA患者206例,应用FRAX工具评估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结果 (1)病程长、绝经时间长、病情活动度高及曾应用激素的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更高;(2)糖皮质激素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无明显相关性;(3)RF及抗CCP阳性与阴性患者间10年骨折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时间长、病程长、病情活动度高的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更高,而FRAX模型中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可能低估了这部分患者的骨折风险,临床工作中对这部分患者更应该防治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尤其多见。由于脊柱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椎体骨折。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腰椎体骨密度检测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意义,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BMD水平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无脊椎骨折者明显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越低,其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越高;有椎体骨折史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与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的风险呈负相关。药物干预通常可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同时还可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尚存在一些不足:腰椎骨密度可能出现假性增高;需进一步探讨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密度阈值;药物干预的研究中BMD水平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缺少大规模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现有研究也大都存在病例收集方法不规范、样本量小、年龄分布存在差异等不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但在其他年龄段也有可能发病。脆性骨折好发部位多集中在髋关节、脊柱及腕关节。目前有多种现成的及有效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但由于医师及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不够熟悉、患者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抗骨质疏松药价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率与依从性仍较低,这导致了骨密度增加减慢,骨折发生率增加,很大程度的加重了临床和经济负担。因此,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药物治疗率及依从性变得至关重要,早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长期坚持服药可以缓解骨量流失甚至提升骨量,显著降低患者骨折风险。本文主要回顾综述了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及依从性现状,影响药物治疗率和依从性的原因,以及提出改善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和依从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折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死亡率增加。规范管理CKD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带来的全身矿物质代谢异常是导致CKD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临床诊断和评估CKD患者的骨质疏松,建议根据KDIGO指南进行生化指标的评估,定期检测骨密度,使用风险预测工具如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和WHO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进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骨质疏松重在防范,治疗应个体化,除了基础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等,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考虑其在CKD患者中的安全性问题,避免发生高钙血症、血管钙化等临床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组织丢失,微结构破坏,以及骨脆性增加为特征,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折发生前的骨丢失及低骨量通常是无症状的。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原因。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骨折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确诊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76例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骨密度值;评估FRAX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折风险预测值以及FRAX与类风湿临床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组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而类风湿组中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FRAX评分与易激动、口味偏淡、体重指数、S-CTX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FRAX工具对临床评估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骨类疾病,常常无临床症状,一般骨折发生后才被确诊。通过骨密度和常规骨标志物很难评估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及预测骨折风险。microRNA (miRNA)可以调控参与骨重构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清及骨组织中miRNA存在差异表达,提示miRNA一方面在骨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参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本文就miRNA在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患者中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循环miRNA作为骨质疏松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FRAX工具评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收集1300例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FRAX工具计算10年内骨折发生风险,应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危险因子与FRAX计算的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为(6.0±3.6)%,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为(2.8±2.4)%。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及髋部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跌倒与10年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r=0.134,P0.01;r=0.124,P0.01)。结论 FRAX工具可用于评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建议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应用FRAX工具进行骨折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上、临床可确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73例,根据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分为再骨折组48例和骨折组225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股骨颈DXA骨密度测定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骨折时间等临床特征,并行运动协调技能评价。结果骨折组年龄(67.7±8.5)岁,再骨折组(72.7±9.5)岁;再骨折组女性占77.1%,高于骨折组女性构成比70.2%;再骨折类型以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多见,其次为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再骨折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75岁,HR =1.23;>85岁,HR =1.68)、女性(HR=1.36)、曾发生椎体骨折(HR=1.62)、曾发生髋部骨折(HR=1.27),骨密度- T值<-3.5(HR =1.38)及运动协调技能减退(HR= 1.27)。再骨折平均发生于初次骨折后(3.7±2.5)年。骨折组随访2年内再骨折发生率4.9%(11/225)。结论 有初次骨质疏松骨折病史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仍然很明显,两次骨折之间有足够的间隔采取措施降低再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应进行干预,进行运动协调技能的康复训练和防跌倒练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WHO发布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适用性,预测北京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亚组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讨论既往骨折病史对于FRAX的影响。方法对3021例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输入相关资料及FRAX工具中所包含的危险因素,计算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比较既往骨折病史人群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结果北京地区女性中老年人群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远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有既往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10年内再发骨折风险远高于无骨折史人群。结论利用FRAX工具可以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做出有效评估,针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亚组的人群,联合髋部BMD值后获取的FRAX预测在既往骨折或未骨折患者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FRAX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F)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其预后不佳。因此,及早进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显得至关重要。骨质疏松骨折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骨密度检查、FRAX工具、Garvan nomogram评估法、ORAI、OSTA、定量骨超声、骨代谢标志物等。研究表明,FRAX工具可预测个体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的OF的概率,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为预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的指标。方法对10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对预测再发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我院178例确诊的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血清BALP水平、骨密度值(BMD)、钙、磷及临床一般资料等,跟踪随访4年,以患者再发骨折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判BALP的预测价值。结果 17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年内30(16.9%)例发生再次骨折。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P、年龄、性别和BMD是患者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BALP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诊断临界点为29.0μg/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3%、63.8%。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LP29.0μg/L患者骨折再发率较BALP≤29.0μg/L更高(p=0.026)。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较高,检测血清BALP水平是有效可行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科老年患者中常见疾病,通常选择PVP或PKP进行治疗~([1-2]),但椎体后壁不完整的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5.8%~([3]),用PVP或PKP进行微创治疗,有骨水泥后壁渗漏致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风险,被列为相对禁忌证~([4])。2009-08-2014-05,本科共收治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5例,均行PKP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该病易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以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有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对于普通AS患者,如何预估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的风险,以确定哪些患者能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获得最佳益处,是预防骨折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的必然要求。骨代谢标志物可以反映骨的整体转换率,在AS患者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及其分型、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观察药物治疗疗效等均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对骨代谢标志物与AS患者疾病活动性及其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股骨干不典型骨折是相对于通常股骨干骨折而言的,是指在没有明显暴力外伤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并且排除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本文报道患者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发生了股骨干骨折。为什么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会发生通常只会发生在有暴力外伤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股骨干骨折呢?我们详细回顾了该患者的病史,发现该患者在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福善美,该不典型股骨骨折是否与长期服用福善美有关?本文就此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此问题并逐渐明确二者是否相关。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致残或致死,而由此产生的治疗和护理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进行骨折风险评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显得尤为重要。WHO推荐FRAX作为骨折风险的预测工具,国外对此已有诸多报道,而国内使用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报道仍较少。本文就FRAX在国内各类疾病患者、不同地区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探讨FRAX对国人的适用性,预测未来骨折风险,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乌鲁木齐地区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骨折风险评估的发病率.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骨折患者共计683例,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患者股骨颈BMD并记录.采集患者骨折风险因子数据并记录.使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设备(FRAX)计算出该患者的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髋部骨折的概率.结果 乌鲁木齐地区的中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的概率分别是: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是8.1%~9.3%,髋部骨折的概率是3.1%~4.0%,建议本地区的治疗阈值应为6%.结论 骨折风险评估软件能够有效地预测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得到本地区的治疗阈值.  相似文献   

19.
丁念  郑承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7):933-935, 94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10例老年男性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COPD组,110例肺功能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肺功能、骨质疏松比例、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COPD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COPD组骨质疏松、低骨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 05),COPD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COPD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COPD明显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140名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血糖、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有骨量减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