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改良内缝合补片固定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对162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疝修补内缝合固定术。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134例(其中1例为嵌顿性),双侧腹股沟斜疝14例,腹股沟直疝12例。一侧为腹股沟斜疝而另一侧为腹股沟直疝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d出院。全部患者均获随访5~60个月,1例术后半年复发,无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及术后顽固性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改良内缝合补网固定术是集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及TAPP(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TEP(totally extraperitoneal)的优点、弥补各自缺点为一体的可行性术式,其简便、易行、易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我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11例临床资料,其中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TAPP修补5例,LC联合腹股沟双侧斜疝TAPP修补2例,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同侧隐性直疝TAPP修补 2例,LC联合腹腔镜左侧腹股沟斜疝TAPP修补、腹腔镜阑尾切除2例,观察联合手术临床疗效.结果 LC联合TAPP平均手术时间为(85±35)min,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无疼痛、皮下血肿、阴囊积血,术后住院平均时间2.5(2~3)d,随访2~3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LC联合TAPP术技术新颖、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在成人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对腹股沟疝403例、股疝22例行改良TAPP术。剪开脐外侧韧带,斜疝患者以缝合小儿疝的方法关闭内环口,直疝疝囊、股环疝囊予以剥离、置补片,游离的脐外侧韧带腹膜全部覆盖网片,钉合及可吸收线以针织的方法固定。结果手术无中转,每侧手术时间20~30min,出血量约4~5ml,随访时间2~22个月,无复发,无腹部牵拉不适,也无腹痛、腹胀、恶心等肠梗阻及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结论改良经腹腹膜前(TAPP)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附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效果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接受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124例全部治愈。术式TAPP81例,TEP43例。单侧腹股沟斜疝38例,直疝21例;双侧腹股沟斜疝44例,直疝14例;一侧斜疝一侧直疝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并右直疝2例。手术时间40~187min,平均104min。住院时间5~13d,平均7d。随访1个月至33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手术并发症7例,占5.6%;4例为腹股沟区血肿,其中1例经手术清除后治愈;2例为阴囊气肿,术后第二天自愈;1例直疝术后2个月复发。结论TAPP/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可以接受,规范操作并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对顺利开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治疗腹股沟复发斜疝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其中原手术行传统巴西尼术8例(男6例,女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术4例(男3例,女1例)。结果: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术中采用部分横断疝囊后完全剥除疝囊的方法,效果良好。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70.0±11.5)min,术后3~5 d出院,平均(4±1)d;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生阴囊水肿2例,均吸收;1例术后疼痛,经理疗及止痛治疗约1周好转痊愈。目前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治疗复发腹股沟斜疝在完全剥除疝囊方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缝合腹膜时无张力、复发率低等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茧症203例综合分析;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附1例报告);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7-07~2009-07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伞腹膜外补片植入(totally extrperitoneal,TEP)共3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腹股沟直疝5例,复合疝3例.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orrhaphy ,TAPP)在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TAP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28例的临床资料。单侧疝25例,双侧疝3例(2例为术中发现)。斜疝13例,直疝15例。结果28例均获成功,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60±15) min,术中出血量(30±5)ml,术后住院时间(4±1)d。3例术后腹股沟区轻微疼痛不适,口服非甾体止疼药后缓解;4例血清肿,2例自行吸收,2例经多次穿刺抽液后治愈。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20例>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TAP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避免了传统前入路的解剖复杂性,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直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斜疝、直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6月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直疝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154例,直疝9例.初发疝155例,复发疝8例.疝环直径<2.5 cm 148例,疝环直径≥2.5 cm 15例.急诊手术12例.年龄65岁以上占30.1%.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术后5例复发(3.1%),无死亡,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无局部牵拉感,疼痛轻,5~10 d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复发率较低.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直疝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复发率较低,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初发性或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和疝环较大但腹横筋膜无明显薄弱的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嵌顿性斜疝的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Ⅰ型、Ⅱ型、Ⅲ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建立气腹(压力8~10 mmHg),脐上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放置30°腹腔镜,于脐水平线对侧腹直肌外缘3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约2 mm微小切口,经此切口刺入带7号丝线的GraNee针(卡钩针),沿内环口的外半周用缝荷包法缝合腹膜,至内环口下方,打开卡钩针,取下缝合线,闭合卡钩针,取出,再次刺入,沿内环口内半周缝合,至与第1针汇合时再次打开卡钩针,将腹腔内留置的缝线置于卡钩针的针孔内,闭合卡钩针并退出,将缝线带出腹腔,体外打结。结果 55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2~5 min,平均3 min。3例因肠管胀气明显,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而中转开放手术。97例患儿对侧存在隐匿性疝,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426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3例术后7~16 d复发,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再次行腹腔镜下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未再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线结异物反应,给予换药处理,6个月后拆除缝线,斜疝未复发;无阴囊红肿及阴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Ⅰ、Ⅱ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缝合固定补片与不固定补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为123例成年初发单侧Ⅰ、Ⅱ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于耻骨梳韧带、联合肌腱与腹直肌(缝合组),52例未固定补片(未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腹股沟疝的类型与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成功完成。与未固定组相比,缝合组术中出血量[(14.5±0.8)ml vs.(7.7±0.7)ml]较多(P<0.001),手术时间、疝囊处理(横断vs.剥离)、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肿、慢性疼痛与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中缝合固定补片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不固定补片同样可取得满意持久的修补效果。同时缝合固定补片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慢性疼痛,是值得考虑的补片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镜方法 治疗巨大小儿疝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对412例巨大小儿疝随机分成4组进行腹腔镜修补,主要通过术后复发率来比较疗效.A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47例);B组:疝囊高位结扎并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94例);C组:双重结扎内环口(82例);D组:疝囊高位结扎同时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89例).结果 患者均随访2~4年,A组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6、7、9个月;B组术后1年复发1例;C组及D组均无复发患者.A、B组与C、D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巨大小儿疝腹腔镜单纯高位结扎疝囊是不可靠的,腹腔镜下修补是有必要的,而且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作修补的方法 更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青少年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2-11月收治的8例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例青少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在内环缝合基础上使用Surgisis补片行TAPP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 d、7 d、4周、6个月、12个月发热、疼痛、血清肿、感染、复发等指标。 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50 min,术后24 h出院7例,48 h出院1例。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年),随访期间,无复发、慢性疼痛、感染、异物感、血清肿发生。 结论生物补片应用于内环缝合基础上的TAPP术中,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0.5cm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间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手术用普通外科缝针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治疗小儿斜疝31例,单侧斜疝17例,双侧斜疝14例,其中隐匿性疝4例。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12min,双侧疝26min,无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经脐0.5cm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美观并且操作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入路改良Kugel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入路改良Kugel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2例,腹股沟直疝5例,股疝1例。结果全部治愈,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40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4 d。未见皮下血肿、阴囊积液、异物感等并发症。随防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经腹直肌入路改良Kugel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偿试。  相似文献   

17.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8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2007年行TEP手术82例97侧。男76例,女6例。年龄21~88岁,平均52岁。单侧腹股沟斜疝50例、直疝9例,双侧腹股沟斜疝9例,双侧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6例,复发腹股沟斜疝8例。结果5例因下腹部手术史,腹壁严重粘连,腹膜损伤,其中1例无法修补,中转开放手术;4例以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封闭腹膜破13。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单侧58min,双侧97min。术后无需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4~12d,平均7d。阴囊血清肿9例,局部穿刺抽液及理疗治愈。82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TE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特别适用于复发疝、双侧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的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方法:为21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术中将操作加以改良。环形切开内环口周围腹膜并向头侧方向分离腹膜瓣,常规游离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将补片一侧剪开后穿过并包绕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钉夹固定补片,用扳直的圆针1-0可吸收线外荷包缝合内环口周围腹膜瓣一周后收紧打结。结果:2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0±15)min,术后2-4 d出院,出血量5-10 ml。术后8例发生外环口皮下积液或积血,经穿刺抽液、抽血后痊愈;2例肠麻痹,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操作更简便,更美观,分离腹股沟管后内侧壁间隙更容易,便于置入足够大的补片,利于防止术后复发,更符合腹股沟管缺损的解剖要求,修补更牢固,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在治疗复发疝患儿中的诊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复发疝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针对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加强,套扎内环后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经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 结果32例复发疝38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其中6例发现对侧隐性疝同时给予单纯内环结扎。6例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2.3)min和(15.2±2.5)min,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全部患儿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复发。 结论应用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操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优先选择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个体化预测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1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于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163例),复发组患儿均采取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二次手术治疗。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病程、是否合并隐匿疝、有无嵌顿疝、是否疝环粘连、发病部位、疝囊大小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和结扎线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岁、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3 cm、可吸收线结扎是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74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表明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0(95% CI:0.715~0.803),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结论临床应对年龄≥6岁、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3 cm、可吸收线结扎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予以重视,警惕其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出现复发,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