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VSD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行持续负压引流[1]。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肿胀均有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无窒息,无感染性休克,纵膈脓肿等并发症形成,均痊愈出院。结论 VSD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时方法简便,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深部间隙感染(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 DNI)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5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12例DN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方法。结果:12例病人中,4例合并糖尿病,咽痛为最多见首发症状。所有病人均经颈部CT检查明确DNI诊断。咽旁间隙是最多受累的颈深部间隙。8例因脓肿形成行颈部切开脓肿引流,其中1例切开引流合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肿引流。3例同时行气管切开。所有病人均予以静脉抗生素治疗,5例留置鼻胃管营养。12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29.1±7.3) d,1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早期足量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适时选择恰当的引流手术、气道管理和营养支持是DNI综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感染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33例IPN和6例PA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IPN患者,28例行开腹清创引流,5例行经后腹膜途径清创引流,1例因为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合并胰瘘、肠瘘,出血死亡,30例痊愈出院。6例PA患者,4例行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后因引流不畅中转开腹,2例直接行脓肿切开引流,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和CT联合检查和动态观察,对诊断IPN和PA有重要价值;对于IPN,应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对于PA,应行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0年来28例肾皮质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IVU检查12例,CT扫描20例,全部行B超检查,14例行脓液培养均获确诊。按病灶中央有无液化分为非脓肿组(A组)和脓肿组(B组),A组15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B组13例行抗生素加经皮肾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治疗。结果:A组中治愈14例,配合经皮穿刺治愈1例。B组治愈11例,2例改行手术后痊愈。1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在肾皮质感染的影像学检查中,B超较CT更具实用价值。治疗上应按病理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当形成肾脓肿时,抗生素加经皮肾穿刺引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8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49.5(21~98)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颈、胸部CT扫描特征和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确诊。其中牙源性感染6例,合并糖尿病6例。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抗感染和手术切开引流等。本组患者仅行颈部切开、引流术2例,开胸手术5例,胸腔镜手术1例。结果痊愈6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细菌培养混合感染者6例,其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4例。手术时间平均75.6 min,术中平均引流脓液量318.7 ml,平均住院时间18 d。6例生存患者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颈、胸部CT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是确诊DNM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切开引流,有效处理糖尿病等合并症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肾皮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1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13例肾皮质脓肿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炎治愈1例,经皮肾脓肿穿刺1例因引流不畅改行脓肿切开引流后痊愈。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后痊愈。误诊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论 肾皮质脓肿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脓肿切开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RFA治疗的35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96例,肝转移癌60例。对于术后有严重感染表现的患者进行即刻腹部超声和(或)CT增强扫描。明确肝内局部脓肿形成后,采取置管引流、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并随访1年。全部脓肿引流液均行细菌学检查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结果 356例RFA术后共5例患者发生局部严重感染,其中3例为肝脓肿,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1例为腹壁脓肿。1例肝脓肿患者肝内局部病灶与结肠肝曲形成窦道且经久不愈,经外科手术局部修补+肝内脓肿置管引流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衰竭。1例腹壁脓肿患者经抗感染、置管引流、局部换药处理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肝脓肿和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经单纯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诊1年达到临床治愈。1例肝脓肿患者经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灶痊愈,但随访至9个月时死于肝内肿瘤转移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RFA术后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并不少见,感染途径可来自肠道菌群逆行感染,Whipple术等导致Oddi括约肌无功能的RFA术后继发严重感染的明确诱因。除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及时行脓腔穿刺引流、外科干预等综合治疗是针对RFA术后局部感染性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临床确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23例,有效15例,观察组痊愈29例,有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短、皮肤瘢痕长度和宽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小术后瘢痕形成,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源性肝脓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2004年期间收治并确诊为胆源性肝脓肿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的前提下,再依据其病变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结果 4例急性期患者中2例行急诊胆道引流手术后治愈,另2例转为亚急性期(脓肿融合期);6例亚急性期患者均经B超导向下行脓肿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治愈;4例慢性期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 本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二联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再根据病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对45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结果43例患者转危为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10~28 d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提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切开引流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对4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侧腹壁切开进行腹膜后坏死组织及脓肿清除、引流术。结果:4例均治愈出院。合并结肠瘘1例,持续引流治愈;合并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笔者体会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治疗SAP合并腹腔感染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肠瘘并发第三类型腹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肠瘘并发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8—2001年收治的153例肠外瘘并第三类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三类型膜膜炎的诊断标准是肠外瘘行外科引流术后48 h、体温超过38.5℃、血白细胞超过12×10~9/L时,再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腹腔引流液为脓性;(2)CT发现腹腔积液。结果男114例、女39例。年龄(42±19)岁。导致肠外瘘的原因分别为胃肠手术62例(40.5%),外伤48例(31.4%),胰腺手术和重症胰腺炎22例(14.4%),肝胆手术15例(9.8%),腹腔放疗或化疗术后6例(3.9%)。79例患者(共获157个标本)进行了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培养的细菌居前5名的依次为大肠杆菌(38株,24.2%)、铜绿假单孢菌(19株,12.1%)、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8%)、阴沟肠杆菌(16株,10.2%)和肺炎克雷伯菌13孢(8.3%)。52例进行了再次剖腹探查清除了坏死组织和脓肿,术后进行持续滴水负压双套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19例仅更换了引流方式;28例更换了引流方式并加用抗生素;36例仅予以抗生素和微生态免疫营养;18例仅予以微生态营养。入院后,73例患者接受了全肠外营养,50例患者接受了肠内加肠外营养,30例患者接受了全肠内营养。结果147例存活,6例死亡。结论肠瘘并发的第三类型腹膜炎主要与残余感染、引流不畅有关。有效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CT检查和经窦道的造影。处理措施为再次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更换引流方式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免疫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胰腺感染坏死组织治疗,3天后评价引流效果,无明显改善则转为开腹手术引流。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愈22例(22/41,53.66%),穿刺引流后一次性开腹手术成功治愈18例(18/19,94.74%),穿刺引流后二次开腹手术成功1例(1/19,5.26%),穿刺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为21.95%(9/41);残余脓肿的清除率100%,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为2.44%(1/4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能有效减少开腹手术引流,并提高开腹手术引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应用VS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笔者科室35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18例使用传统切开清创引流(传统组),17例使用VSD(改进组),对比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住院天数变化,评估疗效。结果:1改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前WBC、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种指标呈下降趋势,改进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明显,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改进组与传统组住院天数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疾病中应用VSD技术利于临床医生快速控制炎症,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2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伴严重基础性疾病应用VSD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对人工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6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中4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行内置引流物,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常规培养,术后静脉用抗生素。结果:6例患者在初次手术后8—20个月出现症状,平均为10个月。迟发性感染症状多不典型。所有患者均主诉患髋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局部皮温稍高,白细胞计数均未升高。2例ESR、CRP升高。二次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切口一期愈合,4例培养出低毒性皮肤正常菌群。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局部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但未累及骨组织。经切开引流,灌洗引流冲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4例主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发生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原手术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4例感染患者临床均有非特异性发热表现,CT检查均有感染征象,2例细菌培养为猪霍乱沙门菌.实施清创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2例,单纯行抗感染治疗2例,均获得成功,随访期间无再感染发生.结论 支架移植物感染发生率低但产生的后果严重,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合适的患者中可以实施保留移植物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腰椎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随访结果。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0±13.1岁(19~73岁);早期感染(30d)13例,迟发感染(≥30d)1例;应用内固定物13例,未应用内固定物1例。患者出现感染征象后,立即留取标本送检并经验性静脉应用抗生素,随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与病情变化调整抗生素种类,待主要炎症指标正常后改为口服抗生素。12例单纯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未见改善者,予全麻下彻底清创;其中4例清创术后采用对口持续灌洗引流,另8例清创术后采用VSD负压引流,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例,混合感染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39.7±13.2d(24~77d),口服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32.9±3.1d(28~38d)。13例内固定置入术后感染患者中11例内固定物得以保留,2例因多次清创无效后移除部分内固定物。14例患者均逐渐好转、最终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4±13.1d。所有患者经平均32.4±18.6个月(4~67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且均主诉满意。结论:抗生素治疗、外科彻底清创是腰椎术后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有内固定物者,早期感染获得积极治疗后可保留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柱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依据,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2005年6月共收治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10例,平均年龄58岁。10例中2例有脊柱外伤史,2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平片、核磁共振及血常规、血沉、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5例患者接受手术。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糖尿病、外伤和他处感染病灶是本病的易感因素。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占40%,C反应蛋白增高者占80%。10例中3例出现截瘫或者不全瘫,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瘫痪症状均有减轻,但程度不一。结论化脓性脊柱感染包括椎体骨髓炎、椎间盘炎、脊柱椎间盘炎、化脓性小关节感染和硬膜外脓肿。抗感染和制动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无效,合并有硬膜外脓肿或者瘫痪的患者应行清创引流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20.
肛门直肠周围感染是肛肠外科的常见多发病。病源菌常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感染起源多为肛窦,一旦脓肿形成,不易吸收,均应切开引流。但因脓肿的部位及病因不同,切开引流方法各异。本文报告2例,1例为单胚层畸胎瘤继发感染,因误诊造成从发病至痊愈近9个月的教训;1例为直肠阴道间隙感染,因手术进路正确,病人迅速康复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