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步态分析被用来检查步态差异,评估不同手术入路、手术策略以及非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多数步态分析的研究是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小、患者医从性差、个体差异性、缺少步态评估基线,及衡量标准的不一致。未来更多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更好的患者依从性,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及在疾病早期检测出步态异常,来减少长期影响。纵观以往的研究,时间和距离参数通常被用来作为步态差异的综合测量。步态分析是一种用简单的方法来客观评估步态功能障碍和检查治疗进展的临床手段,本文总结步态分析尤其是关于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三维步态分析,回顾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常见的步态改变,并且比较了手术和非手术干预下的步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步态分析在临床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客观的提供矫形外科制定手术方案、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及评定康复疗效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英国VICON公司制,V-612)对健康自愿者40名(平均年龄33岁)和患有矫形外科疾病的112名患者进行了步态分析,年龄17~73岁,平均46.2岁。男性42例,身高男性平均171±13 cm,体重65±11 kg;女性平均身高158±11 cm,体重45±1 l kg。其中颈椎病2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26名,髋、膝、踝关节各12、34、19名。[结果]表明步态分析可提供运动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和运动中骨骼肌的肌电活动参数的变化。[结论]将三维步态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矫形外科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疗效的评价、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治疗中新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免疫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以及免疫联合等方案已取代了传统的细胞因子治疗方案。近年来将不同治疗方案有机结合的免疫联合疗法也显现出优异的疗效,其中一些联合治疗方案已被纳入新的临床治疗指南,这些新治疗方案的出现丰富了临床医生治疗mRCC的手段。近期几项重磅免...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1].术后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的手段多种多样,步态分析技术是其中比较客观的方法之一.步态分析技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通过收集人体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动态肌电图数据,对患者功能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置换术式、手术入路等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手术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目前步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1].术后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的手段多种多样,步态分析技术是其中比较客观的方法之一.步态分析技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通过收集人体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动态肌电图数据,对患者功能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置换术式、手术入路等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手术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目前步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1].术后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的手段多种多样,步态分析技术是其中比较客观的方法之一.步态分析技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通过收集人体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动态肌电图数据,对患者功能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置换术式、手术入路等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手术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的目的是综述目前步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手术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健康自愿者40名(平均年龄55岁)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53例患者进行了步态分析,年龄42~82岁,平均59岁.男性33例,平均身高(172±13)cm,体重(64±11)kg;女性20例,平均身高(155±11)cm;体重(45±11)kg.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6个点,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对全髋置换手术前后的步态在三维方向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1)行走速度、步频、步长及患肢站立相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年步态分析各参数基本达到正常水平.(2)术后患肢站立相较术前明显延长.(3)角度时间曲线:术前髋关节最大曲度为15°,后伸为8°,膝关节最大屈曲度7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5°.术后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为27°,后伸17°,膝关节最大屈曲度5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4°;髋、膝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加速度时间曲线:术后6个月患肢前、后足前后方向加速度的站立相负波及棘波较术前明显减小,摆动相术后出现双峰波,术前为3个正相波.结论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对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探索最佳的治疗手段和手术后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8例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在18~53岁间,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在Ⅱa~Ⅲb之间,并同意治疗方案者)。手术方式采用带血运髂骨瓣转移,恢复股骨头外形。治疗效果评价分别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及SPSS 19.0软件分析术前10 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以及三维步态值进行比较,观察分析不同时间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疼痛及步态改变情况。结果本组28例患者(36髋)随访6~20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F=813,VAS:F=108,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81.65%。通过三维步态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变化,患者的步态逐渐趋于正常。结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年轻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的主要外科进展之一.对于各种原发或继发的晚期髋关节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TH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1].步态分析是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系统研究人体运动能力与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运用步态分析可针对步态异常患者在进行步态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治疗计划以及监控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该方法通常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中帮助运动员建立更有效的运动方式以及识别和鉴定某一患者人群中同姿态与运动相关的问题[2].因此,将步态分析应用于THA中的髋关节疾病定量分析、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评价以及THA术后康复指导,对预防髋关节疾病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以及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明确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步态分析在THA中的临床应用概况及其应用趋势两个角度出发,就步态分析在TH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针刀疗法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选择西药治疗加小针刀疗法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治疗组疗程为4周,对照组疗程为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得分对腰背痛进行量化动态观察,依据“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观察,评价小针刀疗法干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价显示对于疼痛治疗组治疗后2周、一疗程与治疗前均明显差异(P<0.05),同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 0. 05)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显示治疗组治疗后2周、一疗程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针刀松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有明确的缓解疼痛、改善证候的作用,且见效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3月,对35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骨坏死分期Ⅲ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于手术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病因:激素性8例,外伤性7例,酒精性6例,特发性14例。病程1.5~18.6年,平均5.2年。左侧15例,右侧20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为(56.2±5.6)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5年。术后2年HHS评分为(85.8±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0,P=0.000)。术前患者呈臀中肌步态、短腿步态、减痛步态及屈髋肌无力步态,术后1年病理步态均明显改善。术后1、2年,患者步频、步速、步长及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速度-时间曲线:术后1、2年,患肢前进方向加速度的站立相负波及棘波较术前明显减小;摆动相出现双峰波,术前为3个正相波。结论应用三维步态分析可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较准确了解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综述正念减压疗法在临床医护领域的应用(包括缓解情绪障碍,作为慢性病症和其他疾病如艾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的辅助治疗,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该疗法在改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护生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借鉴国外成熟的干预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制的三维测力靴式步态分析系统,能够探索人们行走时的规律。如步态周期的划分、足地接触顺序、三维力在足底的分布及下肢各关节在步态周期中的运动规律等。将206名中国正常青年人的步态分析各项数据,步态曲线,图像等作为正常参数与病理步态比较分析作为矫形外科检诊,手术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评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椐。本系统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实验费用低,不需特殊走道,被检者穿上三维力测力靴在室内常步行走6秒钟内就可完成步态分析工作。因此本系统是当前较理想的步态检测系统,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评价蒸发罨包疗法改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3个临床研究中心按2:1:1随机纳入混合痔患者240例,入院后行外剥内扎术,将符合纳入标准并坚持完成临床研究的23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蒸发罨包疗法结合罨包方药液进行术后换药后封包干预,对照组则采用红外线照射患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内的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创面渗液等积分、创面愈合天数、住院医疗费用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1~3 d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 0.05),术后4~7 d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治疗组在消除肛缘水肿和减少便血方面,术后1~7 d,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1~2 d两组疗效相当(P0.05),术后3~7 d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创面愈合天数方面及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与治疗方法相关的药物过敏、烫伤及病情加重等情况。结论蒸发罨包疗法配合其使用方剂在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及节省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ART)已成为解决不孕症的最终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如何客观正确评价妇女卵巢储备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估计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从年龄、基础激素测定、多普勒超声检查、卵巢功能动态试验以及基因检测等方面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步态分析是临床医师分析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是决策治疗此类患者所选择适当方法的有用工具。sEMG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评估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制定康复方案。为了保证sEMG采集数据准确、充分及有意义,本文对噪声控制、波频、串扰、电极放置方案以及肌电信号的时序、强度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步态分析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并在20世纪早期得到发展。步态分析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态的恢复虽然有多种评分标准,但都缺乏定量的指标,步态分析可以通过对下肢步态数据的收集,定量的描述下肢活动能力。因此,应用步态分析技术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可以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探讨胫骨近端截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时空、运动学及动力学变化。[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本科采用胫骨近端低位微创截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21膝)进行步态分析研究,记录比较术前、术后拆除外固定架时及术后6个月3个时间点步态周期时空参数、运动学及运动力学参数。[结果]11例患者步幅和步速在术前、拆除外固定器时及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运动学检测方面,随时间推移,21膝的屈膝角度、伸膝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内翻角度、外翻角度均显著减少(P0.05)。踝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外翻角度显著增加(P0.05)。运动力学测试方面,随时间推移,膝关节内收力矩、内收角冲量均显著减少(P0.05);拆除外固定器时踝关节外翻力矩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拆除外固定器时踝关节外翻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外固定器时足底中心压力轨迹较术前明显向外侧偏移(P0.05),术后6个月时与拆除外固定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微创截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步态分析测试可对该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刮痧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VIP)、CochraneLibrary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选为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搜集各大数据库收录的相关RCT试验文献,根据相关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再利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刮痧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总有效率、颜色评分、面积评分和临床兼证总积分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组不同平均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最后采用TSA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刮痧法在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面积评分、颜色评分等方面均有着不错的疗效,临床效果均高于对照组,而临床兼证总积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TSA分析结果显示,实际样本量远低于期望样本量,且累计Z值并未达到TSA界值,表明本次Meta分析中可能存在假阳性的结论,需要纳入更多的试验以确证疗效。结论:刮痧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刮痧疗法,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有限,结论仍需更大、更完整样本的高质量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20.
骨盆旋移综合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从骨盆的生理解剖特点,生物力学观点,三维坐标系,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性别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分析的三步定位诊断法,研究临床类型与正骨手法,以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骨盆旋移综合征包括骶髂关节错位、腰骶关节错位和耻骨联合位移。错位类型:有左右旋转式、侧弯侧摆式、前后滑脱式(倾位仰位式)和混合式等4种类型。根据错位类型和发病部位不同,选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骨盆旋移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疑难病者,能使原来穴推拿、牵引、手术、药物等疗法雪疗效不好者,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