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风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44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根据导管置入时间按3∶1分为建模组(330例)和验证组(110例)。建模组依据是否发生导管堵塞分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建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L检验、ROC曲线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史、糖尿病、D-二聚体、肠外营养是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预测模型:Y=3×血栓史+1×糖尿病+1×D-二聚体(≥0.5 mg/L)+1×肠外营养。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H-L检验结果显示,χ2=9.411,P=0.30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H-L检验结果显示,χ2=14.263,P=0.075。 结论 血栓史、糖尿病、D-二聚体、肠外营养是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鉴别和预测效能,能为临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模型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治疗,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4)与非血栓组(n=58)。分析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阿司匹林用药史、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总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阿司匹林用药史均是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麻醉方式63分、手术时长80分、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63分、总蛋白75分、纤维蛋白原70分。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效能,结果显示:马蹄内翻足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782,95%CI为0.673~0.871;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57~0.899),预测灵敏度为85.25%,特异度为81.58%。结论马蹄内翻足患者踝足四关节融合跟腱延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针对危险因素成功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以期建立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模型,为临床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风险提供帮助。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入PACU的患者,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筛选PACU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完成模型的初步建立,并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入PACU的患者进行模型校验。结果最终纳入建立模型组497例,检验组107例,分析自变量20个。Logistics回归示:年龄增加、高BMI、俯卧位及手术中应用灌洗液为PACU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结果显示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效能良好,校验通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ACU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多发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VTE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8例,其中男103例,女35例,平均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24.14±8.7)分,VTE发病率40.6%(5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制动、存在药物抗凝禁忌证、机械通气、胸部简明损伤评分(AIS)3分、四肢和骨盆AIS评分3分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和自举法内部验证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伤患者VTE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实现个体化、可视化、图形化预测,为临床决策多发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减少VTE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12例HBV相关HCC患者资料,根据手术顺序分为模型组589例和验证组22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组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术前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预测HBV相关HCC患者发生MVI的效能,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甲胎蛋白异质体L3百分比、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最大直径是HV相关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0.944、1.215、1.059、2.815、1.201),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模型组预测模型预测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截断值为0.15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为82.4%。在验证组预测模型预测MVI的AUC为0.824,灵敏度75.8%,特异度82.6%,预测低危MVI的AUC为0.788,灵敏度73.8%,特异度80.4%,预测高危MVI的AUC为0.858,灵敏度77.6%,特异度83.7%。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术前预测模型对预测HBV相关HCC患者是否发生MVI,特别是高危MV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HBV相关HCC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Nomogram图建立预测甲状腺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模型,并探究该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4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其术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并建立Nomogram图预测模型,并纳入7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247例患者中,共有82例(33.20%)发生低钙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示,女性、手术时间≥100 min、甲状旁腺腺体损伤均为影响甲状腺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侧腺叶加峡部加对侧部分切除为保护性因素(P<0.05)。将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图应用于训练集行内部验证,AUC为0.869 (95%CI:0.820~0.918);验证集外部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876(95%CI:0.796~0.956),校正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预测概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甲状腺术后患者低钙血症发生风险较高,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611例患者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体重指数、低分子肝素、鞘管尺寸、活化凝血时间、制动时间是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087~14.005;P<0.05,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敏感性72.7%,特异性88.2%。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出血风险0.02~0.81区间进行决策干预具有临床获益。结论股动脉穿刺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体重指数、较短制动时间等5项,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作为相应护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7例,平均年龄(59±16)岁.利用肺动脉CT血管造影、肺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筛查肺栓塞,并评估其肺栓塞程度.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程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70例发生肺栓塞,总体发生率为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范围(x2=17.286,P=0.004)、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x2=15 602,P=0.008)对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有影响.年龄(x2=7.099,P=0.260)、性别(x2=7.014,P=0.067)、明显血栓危险因素(x2=3.335,P=0.345)对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无影响.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的程度随着下肢深静脉血栓范围的扩大和部位的增加而加重,髂股静脉血栓(OR =6.172,95% CI:1.590 ~ 23.975,P=0.009)、双下肢深静脉血栓(OR=7.140,95% CI:2.406 ~ 24.730,P=0.001)是肺栓塞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严重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高危患者应更加注重肺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陈玉  丁琳  刘菁 《护理学杂志》2021,36(19):52-55
目的 分析与验证影响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573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建模组,统计CRBSI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CRBS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前瞻性选取201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验证组,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CRBSI发生率为10.82%,验证组发生率为12.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60分、胃肠外营养支持、糖尿病史、蝶形针每次使用时间是输液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CRBS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结论 影响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身体健康状态、肠外营养、糖尿病史及蝶形针单次使用时间,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医护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干预,以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分析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5手术治疗的449例胫骨骨折,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输血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19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远端血栓180例,远端血栓1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患者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胫骨近端骨折、术前D-二聚体、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D-二聚体、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是胫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胫骨中段骨折与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医师应警惕年龄大、近端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长、贫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胫骨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统计DVT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75例成人膝部骨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75例患者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抗凝措施。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5.55±16.75)岁。其中,良性肿瘤39例,恶性肿瘤36例;2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或未植骨)内固定术,49例行肿瘤切除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或膝关节假体翻修术)。术前及术后14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5项临床因素与膝部手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为21例,总发生率为28%(21/7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2个:年龄≥40岁、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两者使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3.337、13.538倍(P〈0.05)。结论年龄≥40岁和术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返流是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本身因素、是否采取过抗肿瘤治疗(化疗及放疗)、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骨水泥或异体骨等因素与DVT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性。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义重大;应对年龄≥40岁或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的患者积极采取药物抗凝措施以预防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根治性肝切除患者术前临床指标综合分析构建术前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9例肝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模型组279例和验证组3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临床指标影响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ROC曲线判断MVI的诊断价值,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OR=8.356,95%CI 3.950~17.675,P<0.001)、肿瘤数目为多个(OR=8.652,95%CI 3.213~23.302,P<0.001)、肿瘤包膜强化(OR=4.636,95%CI 2.266~9.483,P<0.001)及AFP>400μg/L(OR=8.938,95%CI 4.182~19.105,P<0.001)为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ROC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快速筛查的流程,为血栓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流程提出问题,进行系统检索、证据提取 等,形成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筛查的证据;通过2轮焦点小组访谈确定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结果 形成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包括风险评估、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与质控4个步骤。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可用于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快速筛查的流程,为血栓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流程提出问题,进行系统检索、证据提取等,形成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筛查的证据;通过2轮焦点小组访谈确定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结果 形成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包括风险评估、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与质控4个步骤。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可用于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19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建模组(293例)与验证组(126例),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形成肛瘘分为肛瘘组与非肛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利用R 3.6.3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以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证实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术后3个月内有140例(33.41%)患者复发形成肛瘘,其中建模组96例(32.76%),验证组44例(34.92%)。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史(OR=3.101,95% CI:1.620~5.935)、肥胖(OR=3.157,95% CI:1.707~5.587)、有脓肿病史(OR=4.120,95% CI:2.201~7.713)、深部肛周脓肿(OR=3.686,95% CI:1.988~6.833)、肠道来源致病菌(OR=3.140,95% CI:1.679~5.872)和单纯切开引流术(OR=2.284,95% CI:1.548~5.152)是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危险因素(均P<0.01)。利用以上6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其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 CI:0.781~0.877)、H-L检验χ2=7.203,P=0.515,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 CI:0.787~0.927),H-L检验χ2=5.079,P=0.477,校准曲线斜率均接近1,两组验证方式均提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发生风险有良好一致性。 结论肥胖、糖尿病史、深部肛周脓肿、肠道来源致病菌、脓肿病史、单纯切开引流术是影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前治疗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01至2016-12-3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吻合口漏的术前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能力。另收集2017-01-01至2018-12-31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并作一期吻合的57例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结果 330例中有4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发生与术前营养支持、肿瘤距肛门距离、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NRS2002评分>3分、肿瘤距肛门距离≤10 cm、血红蛋白<120 g/L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 0.823-0.925)。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69。外部验证采用时段验证,AUC为0.787(95%CI 0.632-0.942)。结论 BMI≥25、NRS2002评分>3分、肿瘤距肛门距离≤10 cm及血红蛋白<120 g/L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变量的列线图可作为临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栓位置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南开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8例。入院后,对患者行常规超声多普勒扫描以评估患者双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将有血栓者为病例组(112例),无血栓者为对照组(596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合并病、受伤情况和入院时实验室结果,采用单因素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12例(15.8%)患者诊断为DVT,84例(75.0%)为远端型,21例(18.8%)为近端型,7例(6.2%)为混合型DVT。75.9%(85/112)的患者DVT发生在骨折侧肢体,12.5%(14/112)发生于双侧肢体,11.6%(13/112)发生于未骨折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D-二聚体升高(>0.5 mg/L、受伤至入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35 g/L)和血小板计数(>262×109/L)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DVT发生率较高,近端DVT达到6%。多个相关危险因素与DV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并且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大数据平台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间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接受了ALN手术的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以列线图的方式可视化。通过AUC/C指数量化列线图区分不同ALN状态患者的能力,采用bootstrap方法(1 000次重复,随机数种子设置为12)进行列线图预测性能内部验证。另外,收集2015—2017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初诊为乳腺癌的年轻患者资料,对模型行外部验证。 结果:共纳入SEER数据库中23 77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其中39.6%患者存在ALN转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PR、HER-2状态与ALN转移有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边侧、肿瘤部位、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与PR状态是ALN转移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校准曲线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AUC/C指数=0.716)。共纳入391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其中49.9%患者初次手术发现有ALN转移。外部验证提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AUC/C指数=0.798)。 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预测患者ALN转移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髂静脉支架置入术(IVS)能有效解除左下肢深静脉流出道梗阻、降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生率,然而,IVS后支架闭塞仍然难以避免。因此,本研究探讨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IVS后支架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5年3月—2020年8月由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3行IV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支架闭塞的危险因素,以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18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NIVCS)4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92例、血栓后综合征患者(PTS)44例。NIVCS患者、下肢DVT患者和PTS患者IVS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9.4%、81.5%、5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超过腹股沟韧带、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支架术后侧支存在、流入道有血栓、放置多个支架、支架长度与发生支架闭塞发生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95% CI=1.144~5.477,P=0.022),支架术后侧支存在(OR=2.506,95% CI=1.155~5.431,P=0.020)为支架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预测静脉支架闭塞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3(95% CI=0.522~0.725,P=0.015),敏感度为45.2%,特异度为79.4%;支架术后有侧支存在的AUC为0.607(95% CI=0.506~0.707,P=0.036),敏感度为47.6%,特异度为73.8%。结论 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及支架术后有侧支存在患者IVS术后发生支架闭塞的可能性更大,应加强随访,酌情延长抗凝时间。同时,随访期间发现有支架狭窄时应尽早外科干预,降低支架闭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超声影像特征和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41例,术前均采用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记录有无DVT,术后1、7、14 d复查DVT发生情况.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长期饮酒史、 胆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