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疼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巴中骨科医院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完整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翻修手术、长期慢性疼痛、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情况的病例排除在外。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置换类型、术前评估、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观察患者术后中重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及上述资料与髋关节中重度疼痛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共有476例(476例髋)患者纳入研究,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9.66%。单因素分析显示,置换部位、疾病类型、高血压、吸烟、饮酒不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χ2=6.145)、年龄(χ2=7.847)、身体质量指数(χ2=14.704)、髋关节活动时间(χ2=8.043)、糖尿病(χ2=10.356)、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χ2=10.654)、入路方式(χ2=6.746)、假体类型(χ2=5.917)、手术时间(χ2=5.024)、下肢深静脉血栓(χ2=11.145)、术后C反应蛋白(CRP)值(χ2=7.494)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OR=3.224,95%CI (2.059,8.159)]、下肢深静脉血栓[OR =6.902,95%CI (4.574,13.589)]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OR =0.718,95%CI (0.611,0.829)]、关节活动时间>2 d [OR =0.624,95%CI(0.417,0.852)]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髋关节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新发、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其他骨折;术前输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血小板(PLT)、术前白蛋白、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抗凝药使用、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术后是否引流、术后血钙浓度、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例研究对象,输血组60例,输血率为25.5%。两组患者在术前Hb(χ2=62.831)、麻醉方式(χ2=6.539)、手术时间(χ2=79.392)、术中出血量(χ2=74.515)、假体类型(χ2=5.631)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b水平(Hb<100 g/L)、手术时间延长(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增多(出血量≥200 ml)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论基于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望为临床上早期甄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LE)的危险因素,构建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初步分析与LE相关的因素,再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L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程度,以C-index表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LE的预测能力。结果:48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后LE发生率为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LE与体重指数(BMI)(t=-3.716,P<0.001)、糖尿病(χ^(2)=36.784,P<0.001)、高血压病(χ^(2)=4.525,P=0.033),肿瘤TNM分期(χ^(2)=3.955,P=0.047)、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χ^(2)=7.011,P=0.030),新辅助化疗(χ^(2)=4.025,P=0.045),腋窝淋巴结清除(χ^(2)=5.197,P=0.023),放疗(χ^(2)=8.068,P=0.005)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OR=1.182,95%CI:1.083~1.291,P<0.001),糖尿病(OR=5.126,95%CI:2.924~8.989,P<0.001),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OR=0.242,95%CI:0.083~0.701,P=0.009),新辅助化疗(OR=2.181,95%CI:1.101~4.319,P=0.025),行腋窝淋巴结清除(OR=1.996,95%CI:1.156~3.447,P=0.013),放疗(OR=1.986,95%CI:1.109~3.556,P=0.021)是L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总分220分,通过校准曲线可见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较好的一致性,C-index值为0.775(95%CI:0.716~0.833),所绘制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775,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LE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BMI、糖尿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清除、放疗是L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6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直观地预测术后出现LE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增城区新塘医院和南方医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的髋关节置换术的8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资料与术后持续性疼痛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不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因素(χ2=0.814,P>0.05),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饮酒、长期镇痛药物应用、置换类型、假体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因素(χ2=11.826、14.705、12.344、4.184、15.279、10.140、9.837、8.862、16.019、12.864、23.485,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13.716、18.948、15.423,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以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103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历资料,且均为受伤当时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非病理性新鲜闭合骨折。对其中术后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82例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暴力、骨折Garden分型、空心钉固定数量、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下地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股骨颈不愈合、末期随访时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49±6)岁,平均随访(77±4)个月。3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37.8%。其中无症状者占54.84%;11例出现股骨颈不愈合,不愈合率13.41%,且10例行髋关节置换;35例出现股骨颈短缩,短缩率42.68%;末期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71.08%。股骨头坏死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显示:致伤暴力[OR=0.029, 95%CI (0.003,1.336),P=0.005]、骨折Garden分型[OR=18.27, 95%CI (1.547,215.77),P=0.021]、手术方式[OR=8.567,95%CI(1.739,42.204),P=0.008]、复位质量[OR=0.125,95%CI (0.024, 0.657),P=0.014]对其影响显著;而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这一因素影响显著(Wald χ2=4.471,P=0.034;Wald χ2=10.255,P=0.001)。 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长期随访效果基本满意,但远期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其中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不同类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79例患者,根据初次THA所使用的股骨假体类型,分为生物型假体组(47例)、骨水泥假体组(32例)。t检验或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855)、年龄(t=-1.132)、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温哥华分型(χ2=0.349)、住院时间(t=-0.872)、骨折愈合时间(t=-1.33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生物型假体组的手术时间(t=-5.860)、术中出血量(t=-50.128)比骨水泥假体组少(P<0.05)。两组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前的髋关节Harris疼痛评分(t=-1.897)、功能评分(t=1.7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评估Harris评分,疼痛情况(Z=-1.157)、功能情况(Z=-0.540)与受伤前比较,评分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畸形评分(t=-0.858)、关节活动度评分(t=-1.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生物型假体组出现共计7例并发症;骨水泥型假体组出现共计6例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05)。 结论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一致,但应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驻某地团级以上军队干部骨关节炎(OA)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2012年5月至7月对驻某地团级以上军队干部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460例团级以上军队干部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骨关节专项体检调查登记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由专科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 < 0.05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本次研究对象有效样本共426人,总体患病率为52.82%,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 2.499,95%CI = 1.578-3.935,P < 0.01)、级别(OR = 2.743,95%CI = 1.902-3.940,P < 0.05)、训练强度(OR = 1.015,95%CI = 1.002-3.104,P < 0.05)、工作强度(OR = 1.855,95%CI = 1.035-3.297,P < 0.05)、外伤手术史(OR = 6.831,95% CI = 5.320-8.287,P < 0.01)、BMI(OR = 1.194,95% CI = 1.077-3.487,P < 0.01)与OA密切相关,其患病率随年龄、级别、工作强度、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而升高。 结论团级以上军队干部OA患病率较高,高龄、高级别、高训练强度、高工作强度、外伤手术史、肥胖/超重是团级以上军队干部OA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停留皮下引流管在预防肥胖患者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和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40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肥胖患者,根据术中有无放置切口皮下引流管分为引流管组和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管组在切口一期愈合率(χ2=5.221,P=0.035)、14 d切口愈合率(χ2=5.082,P=0.032)、切口愈合时间(t=2.917,P=0.040)、拆线时间(t=3.279,P<0.001)优于对照组,而在切口脂肪液化/渗液(χ2=12.443,P<0.001)、切口感染率(χ2=5.347,P=0.025)、二次缝合率(χ2=4.674,P=0.036)均低于对照组,且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t=5.221,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肥胖患者急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813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767例)和愈合不良组(46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及手术情况开展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利用R 4.1.3软件绘制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区分度和符合度。 结果愈合不良组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及手术切口为纵切口比例、置引流管时间与愈合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269)、营养不良(OR=2.376)、合并糖尿病(OR=2.262)、贫血(OR=2.227)、置引流管时间长(OR=1.57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785,95% CI:0.725~0.845)及符合度(拟合优度HL检验χ2=8.294,P=0.405)均较高。 结论基于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置引流管时间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39-1942
[目的]分析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8月2012年2月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2012年2月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 d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DVT组(男22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6.97岁)和非DVT组(男68例,女245例;平均年龄65.93岁),分析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史、恶性肿瘤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及手术类型与DVT发生风险的潜在相关性。[结果]OA患者中,BMI≥25 kg/m2(OR=1.716;95%CI=1.100-2.675;P=0.017)和心血管疾病史(OR=3.403;95%CI=1.129-10.260;P=0.030)能显著增加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风险。[结论]高BMI和心血管疾病史是膝、髋OA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定植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定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从难愈性创面感染中共分离出2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43.77%),革兰阴性菌149株(56.23%)。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39.25%)、铜绿假单胞菌(71株,26.79%)和大肠埃希菌(28株,10.57%)。177例患者中138例有定植感染,39例无定植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Z =-3.970、P < 0.001)、近日住院史(χ2 = 5.865、P = 0.015)、住院时间超2周(χ2 = 5.869、P = 0.0154)、低血红蛋白(χ2 = 6.545、P = 0.011)、近期导管植入(χ2 = 5.710、P = 0.017)、近期手术(χ2 = 4.320、P = 0.038)和近期输液治疗(χ2 = 10.023、P = 0.002)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OR = 1.516、95%CI:1.140~2.015,Waldχ2 = 8.179、P = 0.004)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分泌物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创面面积与病原菌定植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大肠癌术后并发院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住本院的8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5 ± 18.5)岁。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基因类型、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围术期接受激素/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维度的指标进行比较,考察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与其年龄(OR = 9.67,95%CI:1.13~16.83)、基因类型(HER-2)(OR = 7.32,95%CI:1.32~19.81)、感染部位(OR = 5.98,95%CI:1.25~10.74)、病原菌类型(OR = 6.44,95%CI:1.06~14.73)、围术期激素/抗菌药物的使用(OR = 0.66,95%CI:0.02~3.88)、住院时间(OR = 4.79,95%CI:1.00~9.91)等因素均有相关性,其中,> 60岁(χ2 = 11.18、P = 0.02)、HER-2(+)(χ2 = 9.89、P = 0.04),伤口/吻合口的感染(χ2 = 7.21、P = 0.01)、合并G-杆菌感染(χ2 = 11.33、P = 0.03)以及围术期使用激素/抗菌药物(χ2 = 10.94、P = 0.04)、住院时间长(χ2 = 5.91、P = 0.03)均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临床科室需加强对大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监控和防范,合理应用激素或抗菌药物,加强对手术吻合口处的清洁和消毒,尤其对于老龄患者,需尽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力,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营养状态指标预后营养因子(PNI)、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150例Ⅱ/Ⅲ型AE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周内获得NLR、PLR、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PNI数据并分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个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以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计算生存率;COX模型来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NLR、PLR和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3.5(AUC为0.591,敏感度为26.8,特异度为89.4)、171(AUC为0.531,敏感度为23.6,特异度为81.3)和51.3(AUC为0.599,敏感度为63.1,特异度为57.2)。5年平均生存时间46.3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前白蛋白<180 mg/L(P<0.001)、NLR>3.5(P<0.001)和BMI<18.5 kg/m2(P<0.001)的AEG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较短(均P=0.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1,95%CI=1.739~3.525)、BMI(P=0.011,95%CI=0.564~0.928)、NLR(P<0.001,95%CI=1.617~3.280)和前白蛋白水平(P<0.001,95%CI=0.310~0.592)是影响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患者的肿瘤分型、肿瘤大小有关(χ2=7.156、7.567,P= 0.028、0.023);BMI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有关(χ2=7.339、6.414,P=0.025、0.011);前白蛋白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χ2=4.746、13.574、3.888、4.024,P=0.029、<0.001、0.049、0.045)。 结论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会促进Ⅱ/Ⅲ型AEG手术患者的疾病进展,BMI、NLR和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因髋部骨折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25例患者,其中心衰组64例、非心衰组16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管理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年龄、收缩压、入院至手术时间、ASA分级、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手术方式、输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大、每日液体出入量差值大、输注血白蛋白、术后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861,χ2=7.075,χ2=8.732,χ2=25.504,χ2=29.226,χ2=45.825,χ2=14.362,χ2=6.662,χ2=8.190,χ2=7.216,χ2=30.086,χ2=10.122,χ2=12.0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电解质紊乱、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ASA分级Ⅱ级以上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69,95% CI:1.212~36.243;OR:9.576,95% CI:2.118~45.387;OR:3.686,95% CI:1.313~10.349;OR:6.584,95% CI:1.217~26.744;OR:14.114,95% CI:5.021~42.342;OR:6.012,95% CI:3.245~11.329)。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围手术期准确的风险评估、早期治疗合并症、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完善术后补液是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原发性IgA肾病(IgAN)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脂对IgAN肾脏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的资料,随访截止2020年1月1日,随访的终点事件是终末期肾病(ESRD)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未达终点事件者随访最少1年。按肾活检时的基线血脂水平并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将IgAN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450例)及血脂正常组(331例),血脂异常组包括高胆固醇组(高TC组)、高甘油三酯组(高TG组)、高低密度脂蛋白组(高LDL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组(低HDL组)4个单一指标亚组。参照IgAN牛津分型进行病理评分,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gAN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IgAN患者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血脂异常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定量高于血脂正常组,而血白蛋白、eGFR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根据牛津分型评分,与其它组比较,低HDL组IgA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更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OR 1.044,95%CI:1.023~1.066,P<0.001)、高平均动脉压(OR 1.025,95%CI:1.008~1.043,P=0.004)、低血红蛋白(OR 0.963,95%CI:0.950~0.976,P<0.001)、高TG(OR 1.008,95%CI:1.005~1.010,P<0.001)、低HDL(OR 0.546,95%CI:0.311~0.959,P=0.035)、高24 h尿蛋白定量(OR 1.185,95%CI:1.039~1.352,P=0.011)和高牛津分型T评分(OR 9.115,95%CI:5.297~15.685,P<0.001)是IgAN基线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红蛋白(OR 0.965,95%CI:0.949~0.980,P<0.001)、低基线eGFR(OR 0.984,95%CI:0.973~0.996,P=0.008)、高24 h尿蛋白定量(OR 1.151,95%CI:1.043~1.271,P=0.005)、高牛津分型T评分(OR 1.680,95%CI:1.033~2.732,P=0.036)和高TG(OR 1.177,95%CI:1.038~1.334,P=0.011)是IgAN肾脏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血脂异常组IgAN患者的肾脏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血脂正常组(χ2=8.316,P=0.004)。 结论HDL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高TG是IgAN肾脏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IgAN患者的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因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证,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20人(738膝),其中55人(55膝)发生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病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临床因素,从中寻找导致TKA术后切口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结果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约7.45%,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既往吸烟病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1.199、3.119、2.684(P<0.05)。 结论BMI值过高、既往吸烟史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均是TKA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的切口情况。对于术后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应注意评估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出血及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SMOC)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50例(60膝)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膝外翻患者,排除年龄> 85岁、既往膝关节手术史及身体质量指数> 30 kg/m2的患者。男13例,女37例,年龄平均(60±8)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52膝,骨关节炎5例5膝,创伤性关节炎3例3膝。采用SMOC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例(31膝),内侧髌旁入路者25例(29膝)。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血红蛋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外翻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直腿抬高时间、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24 h VAS,以及术后1周HSS评分及膝关节ROM,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结果术前一般资料两组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外翻膝均得到矫正,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C组在直腿抬高时间(t=10.500,P<0.01)、外侧支持带松解率(χ2 =5.711,P<0.05)、辅助镇痛药使用(χ2 =9.934,P<0.01)方面优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24 h VAS评分SMOC组低于髌旁组(t=10.540,P<0.001)、1周HSS评分(t=8.110,P<0.001)及ROM(t=2.085,P<0.05),SMOC组低于髌旁组。 结论利用SMOC入路全膝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与髌旁入路相比,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更低,可获得更快速的近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52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感染相关危险指标(包括创伤及手术相关指标);根据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4例)和未感染组(23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4、64.29%),其中44.44%(4/9)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31.3 ± 16.5)d vs. (16.6 ± 4.8)d,t = 21.162、P < 0.001]、术中失血量增多[(455.2 ± 713.1)ml vs. (255.7 ± 330.8)ml,t = 4.115、P = 0.016],手术时间延长[(196.4 ± 98.0)min vs. (124.5 ± 56.4)min,t = 10.522、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体重指数(BMI)(> 26.4 kg/m2)(χ2 = 12.428、P < 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3级(χ2 = 10.333、P = 0.001)、Schatzker Ⅴ和Ⅵ(χ2 = 4.166、P = 0.041)、手术时间延长(χ2 = 9.175、P = 0.002)均为发生深部感染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 26.4 kg/m2(OR = 1.192、P = 0.011)、手术时间> 148 min(OR = 3.769、P = 0.008)和ASA分级≥ 3级(OR = 1.240、P = 0.020)均为发生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高BMI、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 3级为深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