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采用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4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对假体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49岁。对13例(16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表面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48岁。结果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1~5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9分增至91分;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近段股骨和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髋关节间隙除1例轻度狭窄外余均无磨损征象,无1例翻修。全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4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0分增至93分,有1例因技术原因术后半年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评为失败。结论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28例(35髋)患者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Conserve 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平均年龄42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0个月)。25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0(32~51)分提高到术后93(75~97)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无严重疼痛。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该手术的操作要点为准确的股骨颈中心定位;切忌股骨颈切迹的发生;股骨头病灶的清理必须干净彻底,决不姑息;股骨侧假体不应内翻位植入及增加股骨头高度;臼杯的安装必须真正紧密压配。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等年轻患者及大运动量患者的过渡性手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但该术式技术要求高,如不掌握要点极易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8例45髋,男18例22髋,女20例23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股骨头坏死28例31髋(Ficat分期均为Ⅱ-Ⅲ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7例1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例2髋,创伤性髋关节炎1例1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且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术前VAS评分6—10分,平均(8.21±1.25)分;术前Harris评分30~45分,平均(36±7.85)分。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vface arthroplasty,MMSA)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改善至0~4分,平均(1.52±1.1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1)。术后Harris评分增至84—98分,平均(93±5.2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9,P〈0.01)。其中优39髋,良6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作一小结,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对15例18髋FicatⅢ、Ⅳ期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平均年龄39岁(23~49岁)。手术方法按照Amstutz和Nelson提出的标准方法进行,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3.5年(6~50个月),无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感染。1例髋臼假体周围发现有透亮带,1例因股骨头假体位置不佳已行翻修。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0分,术后为90分,最近一次随访平均评分93分(89~98分)。评价:优16髋,良1髋,差1髋。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FicatⅢ、Ⅳ期且年龄较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股骨峡部髓腔与全髂置换术中假体选择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形态学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微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手术操作及早期疗效;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翻修股骨侧植入物的取出;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容积的CT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1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重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结合我院自 1994年 2月~ 1999年 2月收治的 140例全髋置换病例 ,着重探讨生物学固定的假体及骨水泥固定的假体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89例 ,女 5 1例 ;单侧髋关节置换 117例 ,双侧髋关节置换 2 3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84岁 ,平均5 4岁。疾病种类 :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 2 8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8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5 1例 ,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受累 13例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10例。假体材料 :人工全髋 :钴—铬—钼合金多孔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技术难点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5月~2004年6月34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的临床及X 线片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2.2~19.3 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9分(13.0~59.2分),术后改善为86.2分(72~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45°(0~150°),术后改善为130°(70°~210°).随访时3例(4髋)出现假体的松动(均为骨水泥假体),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行股骨柄及髋臼杯假体翻修术,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2例(2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2例(3 髋)髋关节周围出现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略差.术中应注意到此类患者因骨盆旋转对安放髋臼杯假体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中、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行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36岁~62岁,平均52.5岁。手术前后记录患者的Harris评分,术后进行X线检查及主观满意度调查,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检测患者肾功能。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58分,平均45.5分,改善为术后的72~94分,平均90.2分,优良率为97.2%,总体满意率为97.2%。手术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短、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47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含3例双侧),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含2例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病程9个月~32年,平均6.5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5.4±5.7)分,视觉模拟评分为(7.0±1.2)分。结果 42例患者均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随访并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其中视觉模拟评分降至术后的(2.0±0.6)分,Harris评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0.2±2.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刘欣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8,21(9):654-655
目的:总结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992年至2005年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33例共计45个髋关节,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指数、畸形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单腿负重能力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7个髋关节术后无疼痛,疼痛指数平均下降1.0级;术髋屈曲畸形角度平均改善44.17°;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改善58.4°;31个手术关节可单腿负重。有22个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假体下陷,1例患者于假体安装后因暴力复位导致坐骨神经挫伤,术后8个月恢复。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 探讨其适应证选择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因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接受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04 例(116 髋), 其中男59 例(66 髋), 女45 例(50 髋);年龄16~67 岁, 平均39.7 岁。均采用Conserve Plus 假体, 依据比利时技术标准完成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1 个月、3个月、6 个月、1 年及之后每年随访一次, 摄X 线片并统计Harris 髋关节评分。结果 101 例(112 髋)获得随访, 随访率97.1豫。随访时间9~66 个月, 平均3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7.6±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3±5.3)分, 其中优104 髋、良7 髋、差1 髋, 优良率99.1%(111/112)。末次随访时, 髋臼假体外展角36°~55°, 平均42.7°;股骨假体柄干角132°~146°, 平均138.5°。随访期间出现异位骨化2 例(2.0豫, 2/101), 分别为Brooker III型1 例及Brooker II型1 例, 均无症状, 未予处理。术后并发假体脱位1 例(1.0%, 1/101), 经手法复位及卧床1 个月治愈, 未再发生脱位。无股骨颈骨折、假体松动、感染及翻修病例。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配合精确的手术技术,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混合固定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2例(5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OM-HRA。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2.6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7例(8髋),45例(5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2~54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7.0±1.2)分,术后22个月平均(93.0±1.0)分;术前屈髋度平均(25.3±1.6)°,术后22个月平均(105.0±1.8)°;术前外展度平均(18.8±0.8)°,术后22个月平均(40.6±1.0)°。评价:46髋优,3髋良,1髋差。无股骨颈骨折,无松动,无脱位,无感染,无翻修,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结论 HRA具有保留股骨头骨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快、近期结果好等优点,对于获得优良的术后结果,严格的患者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随访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对51例56髋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31例34髋,女20例22髋;年龄25~87岁,平均56.2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72.4±8.4)分.新鲜股骨颈骨折6例6髋,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4例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Ⅳ期)34例37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2例3髋,类风湿髋关节炎2例3髋,髋关节结核3例3髋.全髋关节置换50髋,半髋关节置换6髋.以Harri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用Amstutz分区方法对X线片进行分区评价,观察假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7年,平均4.8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8+3.2)分,其中优44髋、良7髋、可4髋、差1例,优良率91%.术后第2,3天发生关节脱位2例,经手法复位成功;术后40天发生感染1例,行关节腔病灶清除及持续关节腔冲洗后治愈;术后半年髋区疼痛1例,行有柄全髋关节翻修.随访期间X线片未见关节松动、脱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保留股骨颈,创伤小、出血少易于于翻修,适合高龄体弱及年轻患者.早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RSAH)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RSAH的患者26例(32髋),男14例,女12例;年龄30~62岁,平均46.8岁.术前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9例(11髋),股骨头坏死7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3例(4髋),类风湿关节炎5例(6髋),骨关节炎1例(1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1髋).术前全部患者均行CT或MR检查观察髋臼与股骨头结构、囊性变、硬化、坏死位置和范围及骨缺损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每半年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假体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等情况,临床疗效通过Harris评分评价.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8个月~4.3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4.5±7.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4.3±5.2)分,其中优28髋(87.5%),良4髋(12.5%).并发症包括术中股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2例(3髋),臀中肌步态2髋,髋关节弹响2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股骨颈缩窄1髋.无股骨颈骨折、感染、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RSAH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提高手术技术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特点,寻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本组18例AS患者29个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行THA手术,术前髋关节强直在屈曲0~65°(平均23.6°),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经过顺利,无关节松动、脱位、骨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的屈曲和内收畸形得到纠正。平均髋关节屈伸活动度81°,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总活动度142°,Harris评分平均81.6分,X线照片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和下沉。2例2髋长期行走时轻度疼痛,异位骨化2例:BrookerⅠ级1例,BrookerⅡ级1例。结论THA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假体位置的正确安放、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周围骨赘的清除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Shang XF  He R  Lu YF  Hu F  Zhu YL  Zhao QC  Yao 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298-1300
目的 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9年11月接受置换5年以上的21例28髋青壮年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并接受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6~51岁,平均36岁;其中男性16例22髋,女性5例6髋.对随访患者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拍摄X线片了解假体的位置以及有无松动、远端有无骨质吸收情况.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8.5分.结果 2例患者失访,19例26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5个月,平均67个月.3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但长度差异<2 cm.无大腿疼痛发生,无一例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90.2分.结论 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同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自2008-05—2011-05对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5例,女1例;年龄31~42岁,平均37岁;术前双髋关节骨性强直,活动度0度,5例髋关节屈曲挛缩。结果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27个月,无关节脱位、感染、松动、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3%。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关节完全强直,行同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中假体安放位置的控制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42例45髋因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39例,男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按Crowe分型,Ⅰ型17例18髋,Ⅱ型17例19髋,Ⅲ型6例6髋,Ⅳ型2例2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DDH患者股骨前倾角均有增加,术中应适当减少,并减少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所有髋臼均为真臼重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3.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88.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年青DDH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假体安放位置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3月,56例患者(88髋)接受了Pinnacle关节置换手术;年龄36.3—68.1岁,平均49.2岁。病史7~21年,根据ARCO分期:所有88髋均为股骨头坏死Ⅳ期,其中激素性32例55髋,酒精性21例30髋,创伤性3例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1~63分,平均47.5分,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放置假体位置,术后定期复查,给予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2—7年(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7.5恢复到术后97.2。1例髋臼假体术后1年时发生松动,考虑手术技术导致,给予大号髋臼假体翻修,术后随访4年,未见不良结果出现。1例髋关节术后2d内发生关节脱位,给予麻醉下复位下肢皮牵引2周,无脱位再次发生。其他假体均位置良好,尚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关节炎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关节由于其股骨头假体较大,患者术后活动度大功能恢复满意,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