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术前定性仍缺乏理想的手段,由于胰腺癌95%以上由胰腺导管上皮而来,故在行诊断性ERCP的同时结合胰管刷检(pancrea-tic duct brushing. PDB)细胞学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本文探讨内镜下胰管刷检细胞学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一年来影像学确诊或疑诊的胰腺肿瘤内镜下胰管刷检细胞学标本27例,其中23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诊断为恶性,4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良性,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全胰癌1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均伴胰管结石.临床症状为腹痛,皮肤巩膜黄染.4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手术史,诊断为胰腺癌晚期不能切除而放弃根治性手术,入院后诊断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均行根治性手术,其中全胰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块局部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至今6月~4年,均存活.结论: 胰管结石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从而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如果术前CT等检查发现有胰体钙化或胰管结石,术中发现胰腺质地硬,或扪及结石,应考虑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而非晚期、不可切除之肿瘤,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刘斌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3):166-168
胰腺肿瘤按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肿瘤又可按组织学起源粗略分为三类:一类为起源于胰腺腺泡或胰管的肿瘤,最常见,如胰腺的导管癌(即称为胰腺癌)、胰腺囊腺瘤等;一类起自于胰岛细胞,如功能性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另一类来自胰腺间质,较为少见,如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应争取在上皮内癌阶段即肿瘤形成前期作出诊断。用B超和CT扫描难以诊断出上皮内癌,将胰管扩张和胰腺小囊肿的病人设定为胰腺癌高危人群,近期开发出各种先进的内镜、超声、磁共振的高选择性影像学检查新技术,并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分析和胰液细胞学检查,使胰腺原位癌的诊断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n pancreas,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能够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伴有主胰管或其侧支胰管的囊性病变,与胰腺癌相比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特点.在临床工作当中,笔者遇到1例IPMN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应争取在上皮内癌阶段即肿瘤形成的前期作出诊断,用B超和CT扫描难以诊断出上皮内癌,将胰管扩张和胰腺小囊肿的病人设定为胰腺癌高危人群,近期开发出各先进的内镜,超声,磁共振的高选择性影学检查新技术,并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分析和胰液细胞学检查,使胰腺原位癌的诊断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胰腺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胰腺肿瘤的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和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48例 (77.4% )胰腺肿瘤为恶性 ,14例 (2 2 .6% )为良性。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是 77.1%和 60 .4% ,精确度分别为 82 .3 %和 69.4% ,特异性均为 10 0 % ,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度为 87.5 %和 90 .3 % ,高于单一的诊断方法 (P <0 .0 5 )。结论 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判断胰腺肿瘤性质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有很高的远处转移率、复发率及致死率。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干细胞(CSC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以及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CSCs标记物对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有潜在价值,并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胰腺癌预后不良可能由胰腺CSCs的存在引起的,因此,对胰腺CSCs的研究与鉴定将有助于胰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新疗法的推出。  相似文献   

9.
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及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患者血清中CA19-9、CA242、CA125、CA50、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将胰腺癌与肝脏恶性肿瘤、胃肠道恶性肿瘤、胆道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同时与胰腺良性占位进行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在已明确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各肿瘤标志物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种肿瘤标志物中,CA19-9、CA50和CA242水平在胰腺癌组均高于胰腺良性疾病组、肝脏恶性肿瘤组、胃肠道恶性肿瘤组和其他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CA125、CEA水平亦高于胰腺良性疾病组(P〈0.05)。CA19-9的敏感性为79.49%,阴性似然比为0.28,其AUC为0.925。结论:CA19-9、CA50和CA242对胰腺与非胰腺疾病鉴别有意义;CA19-9对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综合诊断能力较其他肿瘤标志物强,对胰腺恶性肿瘤与胆道恶性肿瘤鉴别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胰腺原位癌是指癌变局限于胰导管上皮内而不侵犯胰腺实质,预后良好。然而,靠常规的诊断方法如EUS,CT和ERP不能发现胰腺原位癌。作者利用经日胰管镜通过细胞学检查法-胰管镜细胞学法成功地诊断了胰腺原位癌。1991~1993年在大坂癌症及心血管病中心手术治疗的72例胰腺癌的病人中,11例属于原位癌,其中10例位于主胰管,1例位于支胰管。计男9例,女2例,年龄平均67岁(57-75岁)。常规ERP成功后,静脉注射1U/kg胰泌素,将一外径1.7mm导管置入主胰管而获胰液,离心后的细胞用Papanicolaou法染色,胰管镜细胞学在经四胰管镜镜内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MRI表现。结果肿瘤的低磁场MRI主要表现为胰腺出现局部软组织肿块或全部肿大,轮廓、信号异常,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信号不均匀增高;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邻近组织及器官受累。结论低磁场MRI能较好地显示胰腺癌的大小、形态和继发的胆、胰管梗阻、扩张以及肿瘤转移、侵袭范围,有利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胰腺内分泌肿瘤相比胰腺癌来说是一种少见病,因其肿瘤细胞能分泌活性胺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产生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而具有比较独特的临床表现.但此类肿瘤较易出现误诊.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上其与胰腺外分泌肿瘤具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胰腺是胃肠胰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胰腺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激素,目前所知已达十余种。这些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胰岛内,也散见于腺泡及胰管之间。以往,将发生于胰腺、组织学上与胰岛细胞相似的肿瘤统称为胰岛细胞瘤。但这些肿瘤即可能发生于胰岛,也可起源于腺泡和胰管间的内分泌肿瘤。因此,近年来将这些肿瘤称为胰腺内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剖腹探查就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针对临床高度怀疑为胰腺癌、影像学诊断胰腺肿块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直视下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方案多有争议,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病例报道较少,临床仍在积累经验。本文总结近年来笔者科室在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探讨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的手术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例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运用胰腺局部切除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结果:2例患者术后快速出院,均在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另外2例患者出现了主胰管损伤伴B级胰瘘,术前均未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其中1例患者术后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后胰瘘量明显减少,此2例患者均长期带管后胰瘘自行愈合。结论:对于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尤其是良性及低度恶性的囊性肿瘤,施行胰腺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对于术中辨认主胰管、减少主胰管损伤、预防胰瘘发生有积极作用;发生主胰管损伤后,胰瘘给予长期带管引流,有自行修复机会,部分患者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超声误漏诊原因及其对策。 方法 回顾我院近10年来胰腺癌病例203例,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寻找超声误漏诊原因及其对策。结果 203例胰腺癌中,超声诊断胰腺癌132例,诊断符合率为65%。漏诊53例,其中4例提示胰腺局部增大,4例仅提示为主胰管扩张,4例提示胰腺回声改变,而均未发现胰腺肿瘤;18例因肠道气体干扰致胰腺显示不清,23例超声提示为胰腺正常而漏诊。误诊18例,其中2例提示胰腺增大伴主胰管不规则扩张而误诊为慢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壶腹癌,3例误诊为胆总管肿瘤,3例胰尾癌误诊为左肾上腺占位,6例诊断为后腹膜包块而未能与腹膜后其他肿瘤相鉴别。结论 超声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胰腺癌病灶,但需结合临床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进一步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胰腺结石并发胰腺癌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胰管结石并发胰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989~2005年66例胰管结石中并发胰腺癌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9例,女2例。5例有酗酒史,5例有肠蛔虫史,主要症状为腹痛、背痛、胆道梗阻、黄疸以及消耗症状。BUS,CT,MRCP,ERCP显示胰管扩张或囊性扩大伴有结石及钙化,胰腺肿大,胆管扩张,1例伴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结论胰管结石并发胰癌诊断困难,其诊断线索包括:①<50岁的胰管结石症伴症状近期加重者;②伴胆管梗阻与黄疸者;③影像诊断有胰管扩张,结石或钙化者,胆管扩张及胰腺肿大者;④随访胰管空肠吻合术后症状出现恶化者;⑤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伴胰钙化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并发。  相似文献   

18.
胰腺内分泌肿瘤实质上是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家族成员,起源于胃肠、胰腺的神经内分泌干细胞,可分泌多种激素及胺类物质。根据肿瘤是否伴随激素相关性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者因有内分泌激素症状易于诊断,而后者易于胰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混淆,延误诊断及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好,即使是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积极治疗也可获得长期存活,但此类肿瘤容易误诊,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疾病本质的认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率逐年增加,有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手段、预后等方面的认识在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9.
胰岛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刘彤华胰岛肿瘤来自胰腺内分泌细胞。胰腺的内分泌细胞除集中构成大量胰岛外,还有不少散在分布于大小胰管上皮内和胰腺腺泡内。因此.胰岛肿瘤确切地应称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或内分泌胰腺肿瘤。成人胰腺主要的内分泌...  相似文献   

20.
胰腺疾病通常发病隐匿、定位困难,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这与胰腺本身的解剖和生物学特点有关,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易于早期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远处转移,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始终低于5%~([1-3])。另一方面,由于胰腺疾病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手段,胰腺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方案存在很多争议之处,使得胰腺疾病诊治过程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