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估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行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280例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三孔法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8岁。结石性胆囊炎20例,胆囊息肉30例。结果 50例行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者,平均手术时间38min,平均术后第2天出院.本组5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快、痛苦轻、瘢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脐旁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3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用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3例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7分钟。5例因暴露困难或术中出血,转为两孔法或三孔法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脐部瘢痕不明显,疼痛程度减轻。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15-62分钟,平均31分钟。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全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注意手术技巧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选择48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及1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施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脐单切口组,n=58),并与同期208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三孔腹腔镜组,n=208)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使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切口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为三角区出血中转为三孔法。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脐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为(110.3±14.6)min,显著长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的(44.0±7.6)min(t=46.725,P=0.000)。经脐单切口组住院费用(0.7±0.1)万元,显著低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0.8±0.1)万元(t=-6.734,P=0.000)。结论使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切口美观无瘢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riport等单孔腹腔镜装置,利用头端可调整弯曲的和常规的腹腔镜器械,对3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平均住院3.0(3.0±1.0)d。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使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或CT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手术指征包括:①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炎或胆囊结石;②胆囊息肉;③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良性病变。结果本组40例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 min~120 min,平均73.9±20.9 min。未置腹腔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胆道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腹部未见明显手术疤痕。结论使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极佳,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起传统的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日短、恢复快等优点。三年来将近1000例的实践表明这一新方法在治疗胆囊疾患方面是安全有效的。本文简要介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关设备与器械,详细阐述了手术操作技术,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使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或CT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手术指征包括:①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炎或胆囊结石;②胆囊息肉;③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良性病变.结果 本组40例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 min~120 min,平均73.9±20.9 min.未置腹腔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胆道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腹部未见明显手术疤痕.结论 使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极佳,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8.
利用1.7mm针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共42例,年龄24~69岁。胆囊结石31例,胆囊息肉9例,胆囊息肉伴结石3例。有12例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粘连,14例胆囊三角区肥厚。脐部仍用10mm鞘管入镜,另三点人针型器械,针型镜只用于上钛夹以及最后取胆囊时。全部病人均于术后第1~3天痊愈出院。手术时间40~145min,7例病人因其胆囊壁厚,三角区粘连严重,剑突下切口改用5mm器械。2例因三角区结构较复杂而易出血,剑突下改用10mm鞘管入钛夹钳。 针型腹腔镜损伤小,并发症亦少。因器械纤细,操作中有其局限性和特殊之处:镜头小。易污染;器械纤细,易致脏器损伤;吸引困难,应避免出血,遇有解剖结构太复杂时,宜改用标准型器械,甚至酌情转开腹;三角区肥厚者操作难度大;应选择炎症反应轻的病例,B超示胆囊壁不超3mm为宜;胆囊周围轻度粘连并非禁忌证;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脐部双套管技术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脐部双套管技术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TUES)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6例胆囊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5例,结石21例)行TUES胆囊切除术。沿脐下缘做横行切口,建立气腹后于切口两侧置入2只5mm操作套管。分别置入5mm腹腔镜和操作器械。于右肋下置入直径2mm抓钳用于协助牵引胆囊。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和超声刀完成胆囊切除。结果除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外,余25例手术成功。25例成功者手术时间25—50min,平均35min。均未放置引流。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除脐部皱褶部位外,基本无可见的腹壁瘢痕。结论双套管技术经脐入路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TUES胆囊切除难度仍较大,在开展TUES手术初期应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为38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经剑突下白线辅助5 mm切口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73.1±16.6)min;术中出血量2~10 ml,平均(5.7±2.3)ml;术后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5 d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例患者进食后腹胀,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复查B超提示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无黄疸。手术切口瘢痕隐蔽,无脐疝发生,美容效果明显,患者及家属均较满意。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具有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壁瘢痕隐蔽、疗效确切等优点,术中使用常规器械存在直线视野、器械干扰、麻醉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潜在风险相应增加的问题,采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层医院宜审慎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有关胆囊疾病治疗的一项调查表明,患者首选经脐单孔手术,其次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再次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有的患者选择开腹手术或拒绝手术[1]。拒绝手术患者的顾虑很大方面来自于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2]。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这一器官,免除了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顾虑,成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的新选择[3]。2012年3月至今我们共开展了125例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可转腕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0年5月~2010年8月,对30例胆囊良性疾病(1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5例胆囊结石,4例慢性胆囊炎)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部下缘做一2cm弧形切口,3个trocar经同一切口进入腹腔完成胆囊切除。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6~170min,平均56min。住院时间1~5d,平均3d。术后2周脐部无明显可见手术瘢痕。30例随访1~3个月,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新型可转腕腹腔镜器械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4].我们在熟练掌握常规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基础上,应用微型腹腔镜和曲线型器械[5-6],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开展421例TUSPLC.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1例,男性117例,女性304例,年龄13~74岁,平均41.8岁.胆囊息肉65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29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7例.其中胆囊颈部嵌顿结石12例,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同时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3mm多功能针形器械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2例确诊为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使用我们研制的3mm多功能针形器械完成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病例,均未放置引流管。前6例手术平均耗时为26.2min,后6例手术平均耗时为17.8min。所有患者术后1d即半流质饮食,第2天出院,出院半月时患者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出血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3mm多功能针形器械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瘢痕隐蔽。在非急性胆囊炎手术中,该术式操作难度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当,但较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降低,为腹腔镜手术的更微创化发展提供了另一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式腹腔镜器械在二孔法腹腔镜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6月-12月采用针式腹腔镜器械完成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改三孔法手术,2例针式器械改普通5 mm器械,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针式腹腔镜器械结合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可靠,而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6.
免钛夹两套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腹壁创伤 ,避免钛夹对上腹部CT检查的影响 ,防止术后发生由钛夹引起的夹闭胆管 ,及以钛夹为核心的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 ,我科开展了免钛夹两套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用免钛夹两套管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5 2例 ,占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8 8% (2 5 2 / 6 5 0 ) ,其中胆囊息肉 5 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2 0 2例。本组男 6 2例 ,女 190例 ,年龄 2 2~ 79岁 ,平均47 5岁。手术器械 :用Stryker电视腹腔镜系统 ,前斜 30度腹腔镜、10mm套管、5m…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式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腹腔镜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分别选择 :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前壁切除、胆囊完整切除三种术式。结果 :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 2 32例 ,中转手术 4例。全组无死亡病例 ,无胆道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积累和器械完善 ,急性化脓、坏死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已不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禁忌证 ,均可在急性炎症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康复快等特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尽管微创外科理念不断突破,腹腔镜器械不断更新,手术技术也日臻成熟,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临床难题,需要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现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单孔腹壁无疤痕LC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6例。39例顺利完成单孔手术,3例改为2孔法LC,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4d,切口瘢痕隐蔽,愈合好。结论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无需额外增加器械投入,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手术微创、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等目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6月间53例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增加穿刺孔转为传统LC或中转开腹,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30min;出血0~100ml,平均2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2个月,无继发出血、胆漏、切口感染、黄疸等并发症发生,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