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三维CT引导下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及其治疗上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先天性齿突不连3例,寰枢不稳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组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3种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和2种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构成的钉棒组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32例患者施行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进行椎弓根螺钉或交叉椎板螺钉固定。结果全组病例获钉棒固定,其中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24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36枚,侧块螺钉4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40枚,椎板螺钉24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12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寰椎和枢椎螺钉可进行多重组合,为上颈椎后路提供灵活多变的短节段固定,增加了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结果 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0~150 min。5例术前Frankel 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3例均获随访,时间6~22个月。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1年1月对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5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例,女87例;年龄6~75岁,平均45.6岁;新鲜齿状突骨折53例(AdersonⅡC型),游离齿突30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18例,寰枢椎旋转脱位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11例,颅底凹陷症11例。影像学评价包括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颈枕区疼痛缓解进行评价。结果:150例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300枚,5例患者寰椎行挂钩固定。术后CT显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理想置钉275枚(91.7%),可接受置钉14枚(4.7%),不可接受置钉11枚(3.6%)。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4个月,新鲜骨折患者均骨折愈合,140例植骨融合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1.1)、(7.3±2.4)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3.2±1.1)、(13.3±2.4)分。结论: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对于年轻有较高活动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后路固定非融合技术,并避免取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枕颈部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消失,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颈椎复位满意,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发生,全部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儿童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5例9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寰枢椎不稳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病例,介绍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患儿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岁~9岁8个月,平均77.6个月。其中枢椎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椎不稳1例,寰枢椎外伤性不稳定1例,寰枢椎发育性不稳定3例。所有患儿均有颈痛、颈椎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照片(包括动力位)、颈椎MRI及颈椎三维CT扫描,并利用三维CT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rapidprototyping,CAD-RP)技术制作寰枢椎模型及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固定融合。其中1例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关节不稳的病儿,后路手术完成后行经口前路齿突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出血100~300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患儿恢复良好,CT扫描螺钉位置正确。经3~6个月随访,患儿暂无不良反应。结论儿童寰枢椎不稳可以应用3.5mm直径的螺钉行椎弓根固定,C型臂X线机、三维CAD模型以及螺钉置入导板的运用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急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6~20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4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7~63岁,平均32岁。其中齿突不连18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2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5例,寰椎横韧带松弛9例。40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术中横断挛缩的椎前肌、前纵韧带和侧块关节囊,借助于牵引和器械撬拨的力量使寰枢关节复位;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5例、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2例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与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37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41例获得解剖复位;13例部分复位,其中2例行部分齿突切除,另11例术前颈髓角平均104.1°,术后120.2°。48例随访4~40个月,平均15.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38例术后功能评价(Odom标准)为优15例,良14例,可8例,差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椎弓根钉切割1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发音不正常3例,吞咽不利1例,术后2周发生败血症脊髓炎致瘫痪1例,术后2个月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寰枢椎不稳27例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及枕颈融合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经寰枢椎螺钉或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其中一例颅底凹陷患者一期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术,二期行枕颈融合术,27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 ~17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5 ~16.9分,平均15.2分,改善率为88.4%.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枕颈融合术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8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7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0.3)分。术前完善颈椎X线(包括动力位片)、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在CT轴位片上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点、置入角度及钉道长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并行颅骨牵引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直视下完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复位和植骨融合,植骨块被向后预弯的横联紧紧卡压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棘突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28枚,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0.2)分,平均改善率为86.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21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1例,新鲜骨折3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6例。结果 21例共置入螺钉82枚,其中有1例6岁儿童在寰椎后弓上2个挂钩。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JOA评分14~17分,平均14.8分。无感染,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1例植骨者术后随访均已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再经后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融合;小儿亦可行该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术中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32例128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全部获327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36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9±1.8)分,恢复率76%92%,平均83%。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及脊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寰枢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伴C1,2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32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C1,2不稳的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其中Ⅱ型23例,Ⅲ型9例。从受伤开始到手术治疗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寰枢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未伤及椎动脉和脊髓。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90 mL。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在术后8个月随访时,患者骨折端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断钉、移位等情况。寰齿前间距由术前7.5 mm缩小至术后2.8 mm(P〈0.05)。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由术前12.5±2.2改善至术后15.4±1.4(P〈0.05)。在末次随访中,3例患者Frankel分级从D级改善为E级。结论寰枢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C1,2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