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技术.方法 以1例急性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T12,L1)为例,介绍一种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技术基于患者个体特点所制作,含4个关键步骤,包括:术前伤椎CT影像学数据的采集、MIMICS软件内模拟PVP手术操作(骨折椎体在MIMICS软件内的三维模型重建,在软件内模拟经伤椎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路径,建立皮肤穿刺入点、穿刺针方向及穿刺针深度等关键参数)、个体化3D导板的设计及制作(根据MIMICS软件内模拟的手术数据,制作并打印导向板用于真实手术)、3D导板辅助下的真实PVP手术.结果 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最终正侧位透视结束)25 min,术中仅需2次透视即可确定2个伤椎的皮肤穿刺入点,术中总透视次数仅20次,总放射剂量为5.55 mSv.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9分降至术后的2分,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透视提示骨水泥在伤椎内弥散情况良好.结论 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新的精准手术方案.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案,该技术可能更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医生的术中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位透视法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的82例OVCF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正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和B组(采用正、侧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失访,4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A组短(少)于B组(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及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透视方式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穿刺效果,但正位透视法能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患的放射线曝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7诊治的20例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10例采用改良PVP治疗(观察组),10例采用传统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比较2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改良PVP与传统PVP治疗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改良PVP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并能有效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19-02诊治的60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采用椎弓根外入路PVP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经椎弓根入路PVP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以及术后2d疼痛VAS评分。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3~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正位穿刺到达中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骨水泥分布不均,1例上位椎间盘骨水泥少量渗漏;对照组出现1例椎体后缘骨水泥少量渗漏,均无特殊不适。2组术后2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PVP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是安全的、有效的,与经椎弓根入路相比,可减少手术时间与透视次数,并且术中穿刺较易到达中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腰椎OVCF患者50例,其中A组(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腰椎PVP手术组)23例,B组(徒手椎弓根入路PVP手术组)2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辐射暴露剂量、住院时间、骨水泥弥散情况;测量治疗前、治疗后3d、3个月时的椎体高度恢复值、腰痛VAS评分、生活质量ODI评分。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61±3.85min,明显大于B组(30.70±3.26min),其中A组包含机器人配对与注册时间(TA1)为23.43±2.97min,穿刺至切口关闭时间(TA2)为16.74±5.13min。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6.96±1.80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55±0.07mSv,其中配对与注册透视次数为2.12±0.35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15±0.03mSv;B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17.70±3.98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1.25±0.12mSv;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及辐射暴露平均剂量明显小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弥散形式全部属于Ⅱ型,B组骨水泥以单侧弥散为主,仅有14.87%(4/27)属于Ⅱ型弥散,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随访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ODI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并可缩短术中穿刺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辐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OVCF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PCVP 30例,PVP 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渗漏率。结果PCV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PVP组[(29.4±2.1)min vs.(36.8±2.2)min,t=-13.333,P=0.000;(10.2±1.4)次vs.(15.1±1.5)次,t=-13.394,P=0.000]。PCV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100.0%(30/30),明显高于PVP组53.3%(16/30)(Fisher精确检验,P=0.000);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6.7%(2/30),明显低于PVP组46.7%(14/30)(χ^2=12.273,P=0.000)。PCVP组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6±0.3)ml vs.(3.7±0.3)ml,t=-1.811,P=0.075;(1.8±0.8)d vs.(2.1±1.0)d,t=-1.105,P=0.274]。2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0.313,P=0.578),不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F=472.703,P=0.000),分组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0.422,P=0.658)。2组均完成3~6个月随访,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PCVP和PVP均可以明显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好、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位置不良的100例OVCFs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时间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胸腰部活动受限。根据术中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倒退旋转法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倒退旋转法穿刺组手术时间(21.5±5.9) 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7.7±1.3)次,每椎骨水泥注入量(4.6±0.8) ml;术前VAS评分为8.3±0.9,术后1年为2.3±0.8。传统穿刺组手术时间(30.2±7.5) 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14.3±2.0)次,骨水泥注入量(4.3±1.0) ml;术前VAS评分为8.1±1.0,术后1年为2.6±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KP手术中对于首次穿刺位置不良者,运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可以快速改变穿刺针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达到理想穿刺靶点,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早期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PVP组52例、PKP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VAS评分)和随访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VP组(27.7±6.0)手术时间短于PKP组(37.3±8.1);PVP组(4.6±1.4)骨水泥注入总量小于PKP组(6.0±2.7),PVP组(2.6±1.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小于PKP组(9.0±2.0),PVP组(2.4±0.4)术后VAS评分小于PKP组(1.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PVP组(19.85±2.16)椎体前缘高度低于PKP组(24.18±3.07),PVP组(12.43±2.08)后凸Cobb角大于PKP组(8.01±3.45),PVP组(24.89±5.52)椎体压缩率大于PKP组(20.23±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PKP相比PKP能进一步改善OVCF病椎的裂隙修复,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术后疼痛程度轻;但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相对较多,且不适用于重度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10诊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9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1例单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壁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壁高度比值较对照组大,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较少,术后椎体前壁高度及伤椎Cobb角恢复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确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5—2017-01行PVP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PVP术中精确穿刺至骨折区域并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对照组PVP术中注入常规剂量骨水泥。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2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3)个月。2组术后2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3.3%)骨水泥渗漏,1例(3.3%)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出现5例(16.7%)骨水泥渗漏,3例(10.0%)邻近椎体骨折;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确穿刺注入小剂量骨水泥PVP可以减少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其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60例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6例,年龄72~86(76.5±7.9)岁,其中30例采用常规PKP治疗(常规组),30例采用3D打印经皮导板辅助PKP治疗(导板组)。观察术中椎弓根穿刺时间(穿刺针到椎体后缘)及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总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椎管型骨水泥渗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伤椎前缘压缩率。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椎管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导板组椎弓根穿刺时间(10.23±3.15) min,透视次数(4.77±1.07)次,手术总时间(33.83±4.21) min,总透视次数为(12.27±2.61)次;常规组椎弓根穿刺时间(22.83±3.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男5例,女27例,年龄63~91(77.59±8.75)岁;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双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男7例,女38例,年龄60~88(74.89±7.3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的弥散优良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为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率、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患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穿刺PVP治疗,穿刺方便简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分布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矫正较好,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吴东迎  吴继彬  孙玛骥  袁峰 《中国骨伤》2020,33(10):943-947
目的:探讨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逆向定位原理,设计出三维椎间孔导向器。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将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应用于临床,共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根据是否应用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分为导向器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导向器组男9例,女11例;年龄(46.0±11.0)岁;L_(3,4) 5例,L_(4,5) 15例;BMI(25.4±3.2) kg/m~2;使用三维导向器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1.8±9.8)岁;L_(3,4) 4例,L_(4,5) 16例;BMI(24.8±3.5) kg/m~2;以术中经验进行常规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和穿刺次数,以及手术前后下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并顺利完成手术。导向器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穿刺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下肢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椎间孔导向器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与辐射损伤,并能缩短初学者穿刺学习曲线,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25例OVCF患者行O臂机3D导航辅助PVP治疗,术后配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对对照组25例OVCF患者行传统C臂机透视下PVP,术后进行一般肌肉训练。对比分析2组间术中透视时间、辐射剂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2 h、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计算技术成功率,观察骨水泥泄漏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5/2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骨水泥泄露发生率分别为4.00%(1/25)和8.00%(2/25)。未见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前、术后2 h及术后1个月VAS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导航辅助PVP治疗配合术后腰背肌训练,可在安全、有效治疗OVCF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改善PVP术后中、长期疼痛。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寰枢椎后方毗邻生命中枢延髓,徒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有较大难度,一旦出现置钉偏差即有可能造成椎动脉、脊髓、静脉丛及神经根的损伤。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徒手置钉的对照组20例,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的研究组24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复查CT判断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颈部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枕颈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相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颈部神经功能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钉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借助标杆型3D打印导板可有效减少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透视次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促进术后颈部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枕颈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用穿刺针在椎板、横突上滑移探查,识别椎弓根的进针位置)与常规椎弓根穿刺区别,评价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信封法隐藏随机分组方案,按照是否采用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常规穿刺组和改良穿刺组,其中男5例,女23例;年龄53~85岁,平均(70.50±9.33)岁;病程2~28d,平均(7.62±4.52)d。骨折部位累及34椎(胸椎19节,腰椎15节),术后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穿刺组(49.00±7.74)min,与改良穿刺组(32.36±4.8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0<0.05);术中透视次数常规穿刺组(8.78±2.33)次,改良穿刺组(4.28±1.3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P=0.000<0.05);术后VAS评分常规穿刺组(2.85±0.94)分,改良穿刺组(2.57±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56>0.05)。结论: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与常规穿刺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进一步降低了影像监测费用和手术风险,更有利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同时也为椎体活检、椎弓根钉的微创固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组。其中3D打印组31例(31膝),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45.71±9.98)岁,Schatzker Ⅴ型19膝,Schatzker Ⅵ型12膝。常规组43例(43膝),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45.86±9.94)岁,Schatzker Ⅴ型30膝,Schatzker Ⅵ型13膝。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影像学Rasmusse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96.29±8.92)min,术中出血量为(221.94±47.50)ml,术中透视次数为6(5,6)次,术后住院时间为9(7,14)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12.53±12.1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28±74.26)ml,术中透视次数为8(7,9)次,术后住院时间为12(9,15)d,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病人随访记录完整,3D打印组随访时间为(15.94±2.26)个月,常规组为(15.63±1.94)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影像学Rasmussen评分、HSS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椎体59例、L2椎体31例、L3椎体8例、L4椎体3例、L5椎体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椎体52例、L2椎体33例、L3椎体7例、L4椎体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术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和伤椎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椎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